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骅坳陷中南部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形成背景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徐德英
朱德献
+2 位作者
段秋梁
皮晓林
净新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4期15-18,30,共5页
通过分析黄骅坳陷内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分布特征,并与穿越沧县隆起、黄骅坳陷、埕宁隆起的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剖面进行对比研究,认为:黄骅坳陷内中南部的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卷入地层集中、发育规模小,总体呈"薄...
通过分析黄骅坳陷内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分布特征,并与穿越沧县隆起、黄骅坳陷、埕宁隆起的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剖面进行对比研究,认为:黄骅坳陷内中南部的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卷入地层集中、发育规模小,总体呈"薄皮"构造的特点。黄骅坳陷内部的这种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剖面所显示的坳陷两侧强烈相互对冲的构造格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形成可能与沧东断裂、盐山—大洼断裂大规模的走滑作用调节有关。在逆冲推覆构造类型的分布上,西部以逆冲堆叠背形构造和逆冲叠瓦扇构造为主,而东部以高角度板状逆冲叠瓦构造为主。形成这种构造类型分布的主要动力来源可能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间碰撞挤压作用所形成的南北向挤压应力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逆冲推覆构造
印支晚期-燕山早期
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骅坳陷中南部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形成背景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徐德英
朱德献
段秋梁
皮晓林
净新苗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
北京金盈盛达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4期15-18,30,共5页
文摘
通过分析黄骅坳陷内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分布特征,并与穿越沧县隆起、黄骅坳陷、埕宁隆起的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剖面进行对比研究,认为:黄骅坳陷内中南部的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卷入地层集中、发育规模小,总体呈"薄皮"构造的特点。黄骅坳陷内部的这种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剖面所显示的坳陷两侧强烈相互对冲的构造格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形成可能与沧东断裂、盐山—大洼断裂大规模的走滑作用调节有关。在逆冲推覆构造类型的分布上,西部以逆冲堆叠背形构造和逆冲叠瓦扇构造为主,而东部以高角度板状逆冲叠瓦构造为主。形成这种构造类型分布的主要动力来源可能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间碰撞挤压作用所形成的南北向挤压应力场有关。
关键词
黄骅坳陷
逆冲推覆构造
印支晚期-燕山早期
构造应力场
Keywords
Huanghua Depression
thrust nappe structure
late Indosinian and early Yanshanian
tectonic stress field
分类号
TE1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骅坳陷中南部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形成背景分析
徐德英
朱德献
段秋梁
皮晓林
净新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