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印度逻辑史略(二)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文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76-84,92,共10页
第二章古代逻辑学派尼耶也派第一节尼耶也派公元前四世纪后,印度的各种学派陆续兴起,进入基督纪元后,均蔚为大观,其最著者是弥曼差派、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吠檀多派。从逻辑史的角度来说,我们有必要提到其中的三个学派。 (...
第二章古代逻辑学派尼耶也派第一节尼耶也派公元前四世纪后,印度的各种学派陆续兴起,进入基督纪元后,均蔚为大观,其最著者是弥曼差派、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吠檀多派。从逻辑史的角度来说,我们有必要提到其中的三个学派。 (一)弥曼差派(mimansa,亦译思惟派):它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前弥曼萨派。“弥曼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逻辑
正理经
弥曼差派
正理派
数论派
胜论派
论式
基督纪元
印度
哲学史
瑜伽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印度逻辑史略(四)
2
作者
周文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30-36,共7页
第四章中古逻辑学派这一学派以陈那的活动开始其记录,成员大都是佛教徒。由于其主要代表人物一般还能把逻辑与宗教哲学适当区分开来,使逻辑具有某种独立性,因而在逻辑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陈那,特别是达玛吉(又译法称),由于暂时...
第四章中古逻辑学派这一学派以陈那的活动开始其记录,成员大都是佛教徒。由于其主要代表人物一般还能把逻辑与宗教哲学适当区分开来,使逻辑具有某种独立性,因而在逻辑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陈那,特别是达玛吉(又译法称),由于暂时撇开了佛教唯识论的准则去考察对象的本质,成了卓越的逻辑学家。此外,这一学派还突破了《正理经》的框框,不再按十六个范畴去讲述逻辑,而是集中去研究量,特别是在比量方面有重大突破——建立了三支比量。后来人们把以三支比量为中心的因明称为新因明。第一节陈那(Dignaga) 陈那(约公元450—520年)出生于靠近建志的辛哈瓦拉(现代马德拉省的建志新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逻辑
陈那
正理经
法称
喻依
集量论
现量
唯识论
宗教哲学
逻辑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印度逻辑史略 第一章 印度古逻辑的产生
3
作者
周文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77-84,89,共9页
我把这份稿子公诸于世,不是认为它已经成熟,只是作为一种呐喊,为我国将来产生完备的《印度逻辑史》鸣锣开道。
关键词
印度逻辑
吠陀
逻辑
形式
早期文献
数论派
主要文献
正理经
自性
神我
梵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印度逻辑史略(五·续完) 第五章 印度近代逻辑
4
作者
周文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29-34,共6页
第一节中古逻辑后期之多种趋向佛教逻辑注释派达玛吉以后,许多佛教著作家还撰写了很多逻辑方面的著作,但大都是注释性的,即对陈那和达玛吉的著作进行注释和再解释。他们可以说是中古逻辑的守成派。他们之所以守成多而创新少,一方面是受...
第一节中古逻辑后期之多种趋向佛教逻辑注释派达玛吉以后,许多佛教著作家还撰写了很多逻辑方面的著作,但大都是注释性的,即对陈那和达玛吉的著作进行注释和再解释。他们可以说是中古逻辑的守成派。他们之所以守成多而创新少,一方面是受教派师承等有害观念的束缚,另方面与佛教在印度转向衰微有关。达玛吉以后,佛教在全印度开始失势。幸而当时在孟加拉地区崛起了一个波罗王朝。这个王朝约从公元660年开始,至1139年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逻辑
佛教
逻辑
波罗王朝
陈那
新正理派
正理经
玛吉
现量
逻辑
学家
佛家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印度逻辑史稿(三) 第三章 中古逻辑学派的前驱
5
作者
周文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76-80,67,共6页
第一节早期耆那著作家论逻辑耆那教与佛教都是婆罗门以外的僧侣系统。作为两个不同的宗教派别,它们的教义有许多不同。但是,在逻辑思想上,耆那教的一些著作家却是更加远离早期正理派而比较接近佛教的逻辑学家。因此我们把他们归到中古...
第一节早期耆那著作家论逻辑耆那教与佛教都是婆罗门以外的僧侣系统。作为两个不同的宗教派别,它们的教义有许多不同。但是,在逻辑思想上,耆那教的一些著作家却是更加远离早期正理派而比较接近佛教的逻辑学家。因此我们把他们归到中古逻辑学派的前驱人物之列。耆那教宣称他们的宗教与时间同时开始。其实有真正历史根据的创始人物是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99年的大雄(Mahavira)。据说从公元82年起,耆那教便分裂为两派即白袍派(Svetamba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史
宗教派别
耆那教
正理派
印度逻辑
大雄
逻辑
思想
逻辑
学家
龙树
著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比较逻辑成为独立学科的合理性
被引量:
6
6
作者
张学立
张四化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9-142,共4页
比较逻辑的研究不仅包括不同时代逻辑间的比对、内在汇通,而且包括世界三大逻辑传统的透视性比较。比较逻辑学应当是建基于各种逻辑之上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三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
比较逻辑的研究不仅包括不同时代逻辑间的比对、内在汇通,而且包括世界三大逻辑传统的透视性比较。比较逻辑学应当是建基于各种逻辑之上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三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有其特有的学科特性与学科视域、学科范畴。比较逻辑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它有其特殊的“比较视域”。所以,它可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逻辑
比较
逻辑
学
墨家
逻辑
印度逻辑
亚里士多德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逻辑史手册》看逻辑史研究与逻辑学发展的新趋势——兼谈中国逻辑研究的问题
被引量:
2
7
作者
翟锦程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39-42,共4页
多夫.嘉贝和约翰.伍茨共同主编出版的《逻辑史手册》体现了国际逻辑学研究的最新趋向:第一,逻辑史研究进入到全面、精深研究的新阶段;第二,把逻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不局限在某一种类型或范围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逻辑的观...
多夫.嘉贝和约翰.伍茨共同主编出版的《逻辑史手册》体现了国际逻辑学研究的最新趋向:第一,逻辑史研究进入到全面、精深研究的新阶段;第二,把逻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不局限在某一种类型或范围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逻辑的观念和研究方法;第三,注重逻辑与相关领域的关联研究,展现逻辑学的活力。该书唯一缺憾是没有涉及"中国逻辑"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世界逻辑体系的一般性特点来分析中国逻辑的特质,将希腊逻辑、印度逻辑和中国逻辑看做是世界逻辑体系中三种并行发展的基本类型,系统研究并概括出世界逻辑体系的一般特性。以中国逻辑思想的内在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按照逻辑思想自身的发展特点,按照世界逻辑体系的一般特性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逻辑思想的起源、形成、转变和发展的全过程,分析中国逻辑思想的基本特征、主导推理类型等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应该是:文化解读、逻辑解读和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史
中国
逻辑
希腊
逻辑
印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印度逻辑史略(二)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文英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76-84,92,共10页
文摘
第二章古代逻辑学派尼耶也派第一节尼耶也派公元前四世纪后,印度的各种学派陆续兴起,进入基督纪元后,均蔚为大观,其最著者是弥曼差派、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吠檀多派。从逻辑史的角度来说,我们有必要提到其中的三个学派。 (一)弥曼差派(mimansa,亦译思惟派):它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前弥曼萨派。“弥曼差”
关键词
印度逻辑
正理经
弥曼差派
正理派
数论派
胜论派
论式
基督纪元
印度
哲学史
瑜伽派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印度逻辑史略(四)
2
作者
周文英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30-36,共7页
文摘
第四章中古逻辑学派这一学派以陈那的活动开始其记录,成员大都是佛教徒。由于其主要代表人物一般还能把逻辑与宗教哲学适当区分开来,使逻辑具有某种独立性,因而在逻辑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陈那,特别是达玛吉(又译法称),由于暂时撇开了佛教唯识论的准则去考察对象的本质,成了卓越的逻辑学家。此外,这一学派还突破了《正理经》的框框,不再按十六个范畴去讲述逻辑,而是集中去研究量,特别是在比量方面有重大突破——建立了三支比量。后来人们把以三支比量为中心的因明称为新因明。第一节陈那(Dignaga) 陈那(约公元450—520年)出生于靠近建志的辛哈瓦拉(现代马德拉省的建志新罗)
关键词
印度逻辑
陈那
正理经
法称
喻依
集量论
现量
唯识论
宗教哲学
逻辑
研究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印度逻辑史略 第一章 印度古逻辑的产生
3
作者
周文英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77-84,89,共9页
文摘
我把这份稿子公诸于世,不是认为它已经成熟,只是作为一种呐喊,为我国将来产生完备的《印度逻辑史》鸣锣开道。
关键词
印度逻辑
吠陀
逻辑
形式
早期文献
数论派
主要文献
正理经
自性
神我
梵书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印度逻辑史略(五·续完) 第五章 印度近代逻辑
4
作者
周文英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29-34,共6页
文摘
第一节中古逻辑后期之多种趋向佛教逻辑注释派达玛吉以后,许多佛教著作家还撰写了很多逻辑方面的著作,但大都是注释性的,即对陈那和达玛吉的著作进行注释和再解释。他们可以说是中古逻辑的守成派。他们之所以守成多而创新少,一方面是受教派师承等有害观念的束缚,另方面与佛教在印度转向衰微有关。达玛吉以后,佛教在全印度开始失势。幸而当时在孟加拉地区崛起了一个波罗王朝。这个王朝约从公元660年开始,至1139年灭亡。
关键词
印度逻辑
佛教
逻辑
波罗王朝
陈那
新正理派
正理经
玛吉
现量
逻辑
学家
佛家
逻辑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印度逻辑史稿(三) 第三章 中古逻辑学派的前驱
5
作者
周文英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76-80,67,共6页
文摘
第一节早期耆那著作家论逻辑耆那教与佛教都是婆罗门以外的僧侣系统。作为两个不同的宗教派别,它们的教义有许多不同。但是,在逻辑思想上,耆那教的一些著作家却是更加远离早期正理派而比较接近佛教的逻辑学家。因此我们把他们归到中古逻辑学派的前驱人物之列。耆那教宣称他们的宗教与时间同时开始。其实有真正历史根据的创始人物是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99年的大雄(Mahavira)。据说从公元82年起,耆那教便分裂为两派即白袍派(Svetambara)
关键词
逻辑
史
宗教派别
耆那教
正理派
印度逻辑
大雄
逻辑
思想
逻辑
学家
龙树
著作家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比较逻辑成为独立学科的合理性
被引量:
6
6
作者
张学立
张四化
机构
毕节学院逻辑与应用逻辑研究所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9-142,共4页
文摘
比较逻辑的研究不仅包括不同时代逻辑间的比对、内在汇通,而且包括世界三大逻辑传统的透视性比较。比较逻辑学应当是建基于各种逻辑之上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三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有其特有的学科特性与学科视域、学科范畴。比较逻辑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它有其特殊的“比较视域”。所以,它可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关键词
比较
逻辑
比较
逻辑
学
墨家
逻辑
印度逻辑
亚里士多德
逻辑
分类号
B81-05 [哲学宗教—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逻辑史手册》看逻辑史研究与逻辑学发展的新趋势——兼谈中国逻辑研究的问题
被引量:
2
7
作者
翟锦程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39-42,共4页
文摘
多夫.嘉贝和约翰.伍茨共同主编出版的《逻辑史手册》体现了国际逻辑学研究的最新趋向:第一,逻辑史研究进入到全面、精深研究的新阶段;第二,把逻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不局限在某一种类型或范围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逻辑的观念和研究方法;第三,注重逻辑与相关领域的关联研究,展现逻辑学的活力。该书唯一缺憾是没有涉及"中国逻辑"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世界逻辑体系的一般性特点来分析中国逻辑的特质,将希腊逻辑、印度逻辑和中国逻辑看做是世界逻辑体系中三种并行发展的基本类型,系统研究并概括出世界逻辑体系的一般特性。以中国逻辑思想的内在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按照逻辑思想自身的发展特点,按照世界逻辑体系的一般特性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逻辑思想的起源、形成、转变和发展的全过程,分析中国逻辑思想的基本特征、主导推理类型等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应该是:文化解读、逻辑解读和比较研究。
关键词
逻辑
史
中国
逻辑
希腊
逻辑
印度逻辑
分类号
B81-09 [哲学宗教—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印度逻辑史略(二)
周文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印度逻辑史略(四)
周文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印度逻辑史略 第一章 印度古逻辑的产生
周文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印度逻辑史略(五·续完) 第五章 印度近代逻辑
周文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印度逻辑史稿(三) 第三章 中古逻辑学派的前驱
周文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比较逻辑成为独立学科的合理性
张学立
张四化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逻辑史手册》看逻辑史研究与逻辑学发展的新趋势——兼谈中国逻辑研究的问题
翟锦程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