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印度扇近海盆地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演化特征
1
作者
李森
梁杰
+8 位作者
廖晶
龚建明
张银国
陈建文
孙晶
王建强
袁勇
杨传胜
李章鹏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2-634,共13页
【目的】印度扇近海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时期位于赤道区域,发育大规模碳酸盐岩台地。然而,受限于二维地震资料品质与数量,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特征及演化尚不清晰,台地内部结构刻画不足,进一步制约了该区更加深入的油气勘探工作。【方法】...
【目的】印度扇近海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时期位于赤道区域,发育大规模碳酸盐岩台地。然而,受限于二维地震资料品质与数量,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特征及演化尚不清晰,台地内部结构刻画不足,进一步制约了该区更加深入的油气勘探工作。【方法】通过搜集以往及新采集二维地震、钻井资料,开展印度扇近海盆地古新统—始新统碳酸盐岩台地地震相识别,刻画不同时期台地内部平面及垂向展布特征,探讨台地沉积演化历史,总结影响台地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基于地震资料系统分析,共识别出6种地震相类型,其中丘状或透镜状—中弱振幅—中低连续—中低频相对应于生物礁沉积相,具有较好储层物性。在地震相分析基础上,将研究区碳酸盐岩台地划分为4个沉积演化阶段,分为初始发育阶段、繁盛阶段、衰退阶段及淹没阶段。【结论】通过区域构造演化、海平面升降、古气候演变背景分析,结合碳酸盐岩台地时空分布特点,认为岩浆侵入形成先期古高地地形限制古新世—始新世时期碳酸盐岩台地的空间分布、形态、规模大小,海平面升降与古气候演变影响台地形态。研究为揭示区域海平面变化及驱动机制提供依据,对该地区开展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扇近海盆地
碳酸盐岩台地
地震相分析
沉积演化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印度扇近海盆地重磁场融合与油气盆地构造解析
2
作者
张菲菲
韩波
+2 位作者
朱莹洁
廖晶
王万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3,共12页
印度扇近海盆地是巴基斯坦海域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区,但盆地尚处于勘探早期,受限于勘探资料的数量和品质,对盆地内部结构认识不够清晰,制约了该地区油气调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以新一代卫星测高重力异常数据(V29.1)和EMGA2地磁网格数据(...
印度扇近海盆地是巴基斯坦海域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区,但盆地尚处于勘探早期,受限于勘探资料的数量和品质,对盆地内部结构认识不够清晰,制约了该地区油气调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以新一代卫星测高重力异常数据(V29.1)和EMGA2地磁网格数据(V2)为基础,利用重、磁场融合技术得到印度扇近海盆地及邻区重磁场融合结果,并对该研究区盆地内部油气构造格架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表明,重磁场融合结果能够很好刻画印度扇近海盆地内部结构:低磁低重对应盆地沉积坳陷区,高磁低重对应有岩浆岩侵入的坳陷区,高磁高重对应盆地隆起区,低磁高重对应碳酸盐岩台地区;结合钻井和二维地震资料,推断印度扇近海盆地呈现“三坳两隆”的构造格架,且受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东西分块”特征明显。本次新划定盆地西南部的西部坳陷、西部隆起,南部坳陷面积增大,盆地南缘位于帕拉蒂纳脊附近。该研究成果为印度扇近海盆地及邻区基础地质、油气勘探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场融合
构造格架
油气勘探
印度扇近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改云
刘金萍
+2 位作者
简晓玲
姚会强
张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8,共8页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位于印度板块西缘,其深水区是当今国际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基于二维地震测线、钻井、商业数据库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本文对印度河扇近海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为裂谷型被动大陆边...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位于印度板块西缘,其深水区是当今国际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基于二维地震测线、钻井、商业数据库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本文对印度河扇近海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为裂谷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基底之上发育晚白垩世以来的沉积序列,其中晚白垩世末期—早古新世推测处于裂陷阶段,发生大规模岩浆喷发,形成喷发玄武岩相;晚古新世—始新世处于热沉降阶段,构造趋于稳定,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及半深海沉积;渐新世—全新世为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受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隆升及海平面下降的影响,发育大型海底扇沉积,以大规模的水道-堤岸沉积体系为特征。该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受控于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海平面下降等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河
扇
近海
盆地
沉积地层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印度扇近海盆地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演化特征
1
作者
李森
梁杰
廖晶
龚建明
张银国
陈建文
孙晶
王建强
袁勇
杨传胜
李章鹏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2-634,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622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M682134)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省专项经费(2021QNLM020001-1)。
文摘
【目的】印度扇近海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时期位于赤道区域,发育大规模碳酸盐岩台地。然而,受限于二维地震资料品质与数量,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特征及演化尚不清晰,台地内部结构刻画不足,进一步制约了该区更加深入的油气勘探工作。【方法】通过搜集以往及新采集二维地震、钻井资料,开展印度扇近海盆地古新统—始新统碳酸盐岩台地地震相识别,刻画不同时期台地内部平面及垂向展布特征,探讨台地沉积演化历史,总结影响台地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基于地震资料系统分析,共识别出6种地震相类型,其中丘状或透镜状—中弱振幅—中低连续—中低频相对应于生物礁沉积相,具有较好储层物性。在地震相分析基础上,将研究区碳酸盐岩台地划分为4个沉积演化阶段,分为初始发育阶段、繁盛阶段、衰退阶段及淹没阶段。【结论】通过区域构造演化、海平面升降、古气候演变背景分析,结合碳酸盐岩台地时空分布特点,认为岩浆侵入形成先期古高地地形限制古新世—始新世时期碳酸盐岩台地的空间分布、形态、规模大小,海平面升降与古气候演变影响台地形态。研究为揭示区域海平面变化及驱动机制提供依据,对该地区开展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支撑。
关键词
印度扇近海盆地
碳酸盐岩台地
地震相分析
沉积演化
主控因素
Keywords
offshore Indus Basin
carbonate platform
seismic facies analysis
sedimentary evolution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印度扇近海盆地重磁场融合与油气盆地构造解析
2
作者
张菲菲
韩波
朱莹洁
廖晶
王万银
机构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3,共12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专项(DD20230643,DD20191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马克兰增生楔低角度俯冲区断层接力过程及其对水合物成藏的控制”(42076069)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利用变参数界面反演方法圈定渤海古陆核”(ZR202112030094)。
文摘
印度扇近海盆地是巴基斯坦海域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区,但盆地尚处于勘探早期,受限于勘探资料的数量和品质,对盆地内部结构认识不够清晰,制约了该地区油气调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以新一代卫星测高重力异常数据(V29.1)和EMGA2地磁网格数据(V2)为基础,利用重、磁场融合技术得到印度扇近海盆地及邻区重磁场融合结果,并对该研究区盆地内部油气构造格架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表明,重磁场融合结果能够很好刻画印度扇近海盆地内部结构:低磁低重对应盆地沉积坳陷区,高磁低重对应有岩浆岩侵入的坳陷区,高磁高重对应盆地隆起区,低磁高重对应碳酸盐岩台地区;结合钻井和二维地震资料,推断印度扇近海盆地呈现“三坳两隆”的构造格架,且受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东西分块”特征明显。本次新划定盆地西南部的西部坳陷、西部隆起,南部坳陷面积增大,盆地南缘位于帕拉蒂纳脊附近。该研究成果为印度扇近海盆地及邻区基础地质、油气勘探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重磁场融合
构造格架
油气勘探
印度扇近海盆地
Keywords
integrated gravity and magnetic field
tectonic framework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offshore Indus Basin
分类号
P738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改云
刘金萍
简晓玲
姚会强
张振
机构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8,共8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91009、DD20211362)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位于印度板块西缘,其深水区是当今国际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基于二维地震测线、钻井、商业数据库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本文对印度河扇近海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为裂谷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基底之上发育晚白垩世以来的沉积序列,其中晚白垩世末期—早古新世推测处于裂陷阶段,发生大规模岩浆喷发,形成喷发玄武岩相;晚古新世—始新世处于热沉降阶段,构造趋于稳定,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及半深海沉积;渐新世—全新世为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受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隆升及海平面下降的影响,发育大型海底扇沉积,以大规模的水道-堤岸沉积体系为特征。该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受控于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海平面下降等事件。
关键词
印度
河
扇
近海
盆地
沉积地层
沉积演化
Keywords
offshore Indus river fan basin
sedimentary strata
sedimentary evolutio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印度扇近海盆地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演化特征
李森
梁杰
廖晶
龚建明
张银国
陈建文
孙晶
王建强
袁勇
杨传胜
李章鹏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印度扇近海盆地重磁场融合与油气盆地构造解析
张菲菲
韩波
朱莹洁
廖晶
王万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
王改云
刘金萍
简晓玲
姚会强
张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