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扇近海盆地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演化特征
1
作者 李森 梁杰 +8 位作者 廖晶 龚建明 张银国 陈建文 孙晶 王建强 袁勇 杨传胜 李章鹏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2-634,共13页
【目的】印度扇近海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时期位于赤道区域,发育大规模碳酸盐岩台地。然而,受限于二维地震资料品质与数量,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特征及演化尚不清晰,台地内部结构刻画不足,进一步制约了该区更加深入的油气勘探工作。【方法】... 【目的】印度扇近海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时期位于赤道区域,发育大规模碳酸盐岩台地。然而,受限于二维地震资料品质与数量,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特征及演化尚不清晰,台地内部结构刻画不足,进一步制约了该区更加深入的油气勘探工作。【方法】通过搜集以往及新采集二维地震、钻井资料,开展印度扇近海盆地古新统—始新统碳酸盐岩台地地震相识别,刻画不同时期台地内部平面及垂向展布特征,探讨台地沉积演化历史,总结影响台地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基于地震资料系统分析,共识别出6种地震相类型,其中丘状或透镜状—中弱振幅—中低连续—中低频相对应于生物礁沉积相,具有较好储层物性。在地震相分析基础上,将研究区碳酸盐岩台地划分为4个沉积演化阶段,分为初始发育阶段、繁盛阶段、衰退阶段及淹没阶段。【结论】通过区域构造演化、海平面升降、古气候演变背景分析,结合碳酸盐岩台地时空分布特点,认为岩浆侵入形成先期古高地地形限制古新世—始新世时期碳酸盐岩台地的空间分布、形态、规模大小,海平面升降与古气候演变影响台地形态。研究为揭示区域海平面变化及驱动机制提供依据,对该地区开展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扇近海盆地 碳酸盐岩台地 地震相分析 沉积演化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扇近海盆地重磁场融合与油气盆地构造解析
2
作者 张菲菲 韩波 +2 位作者 朱莹洁 廖晶 王万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3,共12页
印度扇近海盆地是巴基斯坦海域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区,但盆地尚处于勘探早期,受限于勘探资料的数量和品质,对盆地内部结构认识不够清晰,制约了该地区油气调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以新一代卫星测高重力异常数据(V29.1)和EMGA2地磁网格数据(... 印度扇近海盆地是巴基斯坦海域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区,但盆地尚处于勘探早期,受限于勘探资料的数量和品质,对盆地内部结构认识不够清晰,制约了该地区油气调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以新一代卫星测高重力异常数据(V29.1)和EMGA2地磁网格数据(V2)为基础,利用重、磁场融合技术得到印度扇近海盆地及邻区重磁场融合结果,并对该研究区盆地内部油气构造格架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表明,重磁场融合结果能够很好刻画印度扇近海盆地内部结构:低磁低重对应盆地沉积坳陷区,高磁低重对应有岩浆岩侵入的坳陷区,高磁高重对应盆地隆起区,低磁高重对应碳酸盐岩台地区;结合钻井和二维地震资料,推断印度扇近海盆地呈现“三坳两隆”的构造格架,且受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东西分块”特征明显。本次新划定盆地西南部的西部坳陷、西部隆起,南部坳陷面积增大,盆地南缘位于帕拉蒂纳脊附近。该研究成果为印度扇近海盆地及邻区基础地质、油气勘探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场融合 构造格架 油气勘探 印度扇近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改云 刘金萍 +2 位作者 简晓玲 姚会强 张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8,共8页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位于印度板块西缘,其深水区是当今国际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基于二维地震测线、钻井、商业数据库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本文对印度河扇近海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为裂谷型被动大陆边...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位于印度板块西缘,其深水区是当今国际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基于二维地震测线、钻井、商业数据库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本文对印度河扇近海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为裂谷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基底之上发育晚白垩世以来的沉积序列,其中晚白垩世末期—早古新世推测处于裂陷阶段,发生大规模岩浆喷发,形成喷发玄武岩相;晚古新世—始新世处于热沉降阶段,构造趋于稳定,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及半深海沉积;渐新世—全新世为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受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隆升及海平面下降的影响,发育大型海底扇沉积,以大规模的水道-堤岸沉积体系为特征。该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受控于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海平面下降等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近海盆地 沉积地层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