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电子健康档案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梅亮 刘修良 +2 位作者 赵梅桂 郭艳芳 徐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28-1634,共7页
背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自推行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广东省深圳市的建档率目标已实现,使用率成为该项工作优化管理的核心指标。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使用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健康档案使用率、优化社区卫生资... 背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自推行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广东省深圳市的建档率目标已实现,使用率成为该项工作优化管理的核心指标。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使用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健康档案使用率、优化社区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截至2022-12-31,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中共有宝安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077665份,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403700份,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401853份进行分析。摘录居民健康档案门诊记录、随访记录及体检记录信息,计算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1、2、3年使用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居民健康档案的1、2、3年使用率分别为59.30%(238131/401853)、74.90%(301032/401853)、80.10%(321853/4018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常住类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建档时长,以及档案是否有家庭医生签约标识、老年人专案标识、高血压专案标识、糖尿病专案标识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2、3年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与21~45岁居民相比,0~1、2~3、4~6岁居民的1、2、3年使用率较高(OR>1.00,P<0.05),46~60、≥61岁居民的1、2、3年使用率较低(OR<1.00,P<0.05);与常住非深圳市户籍居民相比,常住深圳市户籍居民的1、2、3年使用率较高(OR>1.00,P<0.05);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相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自费及其他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民的1、2、3年使用率较低(OR<1.00,P<0.05);与建档<1年的居民相比,建档≥1年居民的1、2、3年使用率较低(OR<1.00,P<0.05);与无相应专案标识的居民相比,有家庭医生签约标识、老年人专案标识、高血压专案标识、糖尿病专案标识的1年使用率较高[OR(95%CI)分别为3.77(3.70~3.84)、2.73(2.53~2.94)、4.40(4.11~4.72)、3.10(2.78~3.47),P<0.05],2年和3年使用率亦较高(OR>1.00,P<0.05)。结论宝安区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较既往有所提高,但仍有可提升空间,应重点关注非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专案标识的中老年人、未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自费/其他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非户籍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健康档案 卫生服务使用研究 社区卫生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昌农村居民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进一步推广卫生适宜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琳 王润华 杨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03-1405,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荣昌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卫生服务利用状况,为进一步推广卫生适宜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研究,通过多阶段分层等级随机抽样,对80户荣昌县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荣昌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卫生服... 目的了解重庆市荣昌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卫生服务利用状况,为进一步推广卫生适宜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研究,通过多阶段分层等级随机抽样,对80户荣昌县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荣昌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卫生服务利用率高,居民卫生适宜技术知晓和接受程度低。结论为了提高荣昌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该县应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推广卫生适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健康状况 卫生服务使用研究 卫生适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务人员卫生适宜技术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巴合加娜尔 房耘耘 石学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56-1261,共6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卫生适宜技术的使用情况,并探讨不同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卫生适宜技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我国东、中、西部3个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疾病分布特征、疾病防治需要和特点各抽取4~5个省/市/自治区,在每个省/市/自...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卫生适宜技术的使用情况,并探讨不同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卫生适宜技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我国东、中、西部3个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疾病分布特征、疾病防治需要和特点各抽取4~5个省/市/自治区,在每个省/市/自治区选取1~2个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县,选取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调查当天在岗并参与过卫生适宜技术培训的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于2010年7—8月,采用调查问卷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层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及使用情况。共发放问卷833份,有效回收717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6.1%。结果 717例基层医务人员中,有573例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了被培训的卫生适宜技术,使用率为79.9%。其中东部地区的288例基层医务人员中有240例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了被培训的卫生适宜技术,使用率为83.3%;中部地区的227例基层医务人员中有171例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了被培训的卫生适宜技术,使用率为75.3%;西部地区的202例基层医务人员中有162例在工作中使用了被培训的卫生适宜技术,使用率为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卫生适宜技术的影响因素包括机构类别、职称、目前从事的专科类别、累计被培训时间、卫生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P<0.05);中部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卫生适宜技术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认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必要程度、培训方式、卫生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P<0.05);西部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卫生适宜技术的影响因素是卫生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层医务人员卫生适宜技术使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卫生适宜技术的技术操作难度、对配套设备的要求、不良反应率(P<0.0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的卫生适宜技术使用情况不同,不同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卫生适宜技术的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不同医务人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方式,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增加基层医务人员对卫生适宜技术的熟练掌握程度,提高卫生适宜技术的有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适宜技术 医务人员 卫生服务使用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流动老年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混合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泳仪 王伟 严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7,共6页
背景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主体模式,随子女流动的老年人口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市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3.41万。但目前关于流动老年人口就医行为的研究... 背景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主体模式,随子女流动的老年人口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市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3.41万。但目前关于流动老年人口就医行为的研究较少。目的了解上海市流动老年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量性资料来源于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项目中上海市流动老年人口(n=752)卫生服务利用数据。质性资料来源于2015年9—12月上海市30例流动老年人个人深入访谈资料,内容包括上海市流动老年人的基本社会经济特征、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分析上海市流动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752例上海市流动老年人口中,728例(96.8%)自评身体健康/基本健康,174例(23.1%)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484例(64.4%)有医疗保险。平常患轻症时,选择就医者427例(56.8%),在本地找/买药或自我治疗者279例(37.1%),从老家带药者18例(2.4%),不处理等待自愈者20例(2.7%),其他8例(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原因、本地朋友数量是流动老年人口在患轻症时是否就医的影响因素(P<0.05)。个人深入访谈发现异地医保报销问题、经济收入、怕麻烦、不能独自一人到医疗机构就医影响流动老年人口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结论上海市流动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良好,卫生服务利用度较高。流动原因、本地朋友数量影响流动老年人口卫生服务利用度。建议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的建设,提高流动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可及性;发挥社会团体作用,重视家庭支持,引导流动老年人口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继续推进建立简便快捷的流动老年人口异地就医结算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保健服务 卫生服务使用研究 卫生服务需求 居住流动性 人口群体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项目服务量年度变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珺 闫宇翔 +3 位作者 高荷蕊 关静 郭秀花 梁万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3期1915-1917,共3页
目的 调查全国2000~2002年不同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的服务量年度变化情况.方法 设计调查表对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结果 2000~2002年三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总人次、建立家庭病... 目的 调查全国2000~2002年不同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的服务量年度变化情况.方法 设计调查表对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结果 2000~2002年三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总人次、建立家庭病床人次、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数、出诊人次和出院人次等5项服务工作的服务总量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就总体发展趋势而言,中、西部地区服务量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结论 各地应尽快制定符合区域发展水平的工作量标准,并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使社区卫生服务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使用研究 家庭医疗保健服务 档案 出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闵行区肺结核患者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夏天 唐利红 +6 位作者 成玉萍 沈鑫 梅建 沈梅 袁政安 宋元成 邢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93-298,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肺结核患者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评价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上海市闵行区2010年共建立1 286 830份电子健康档案,其中749例登记肺结核专档。以这749例肺结核患者和其中502例已治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肺结核患者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评价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上海市闵行区2010年共建立1 286 830份电子健康档案,其中749例登记肺结核专档。以这749例肺结核患者和其中502例已治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流行病学和疾病管理、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并针对肺结核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建档人群的肺结核患病率为58.21/10万,活动性肺结核(菌阳)患病率为30.62/10万,慢性病患病率为51.54%(386/749)。其中,治愈和满疗程的502例患者的人均就诊次数、检测检验次数和受访视次数分别为2.74、9.02和5.47次。年龄在65岁以上(β值=-2.513,Waldχ2值=0.508,P值=0.000,OR(95.0%CI)值=0.081(0.030~0.219))、因肺结核和其他慢性病就诊(β值=-3.987,Waldχ2值=0.458,P值=0.000,OR(95.0%CI)值=0.136(0.047~0.491))使得肺结核患者就诊次数增加。结论上海市闵行区肺结核患者对区域卫生服务需要量较高,利用率较低。肺结核患者的防控工作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掌握他们的卫生服务需要,提高其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使用研究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秀花 王亚东 +3 位作者 李静 杨兴华 闫宇翔 梁万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3期1921-1923,共3页
目的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量进行分析。方法对我国3个区域、11个城市、2个类型的服务部门,综合考虑4项服务量指标,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除了城市与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外,其余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不同城市、不同... 目的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量进行分析。方法对我国3个区域、11个城市、2个类型的服务部门,综合考虑4项服务量指标,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除了城市与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外,其余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不同城市、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而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服务站的服务量大;大多数情况下,城市越繁华其社区各项服务量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使用研究 方差分析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项目服务量年度变化情况分析
8
作者 王亚东 陈琦 +3 位作者 方源 关静 郭爱民 梁万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3期1913-1914,1923,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项目的服务量。方法设计调查表对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调查。结果三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门诊总人次数、建立家庭病床人次数、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数、出... 目的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项目的服务量。方法设计调查表对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调查。结果三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门诊总人次数、建立家庭病床人次数、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数、出诊人次数和出院人次数5项服务工作的服务总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中部地区服务总量增长速度最快。与服务总量的增长相对应的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度的服务量增长相对缓慢,东、西部地区个别服务项目甚至出现负增长。结论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大力开展家庭病床、建立家庭档案和出诊服务,推广这些优质服务项目,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使用研究 家庭医疗保健服务 档案 出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银川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云鹤 常高峰 +3 位作者 孙玉凤 任晓燕 姚中宝 李林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245-247,共3页
目的了解银川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情况,探讨银川市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的影响因素,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10—12月,选取银川市7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的居民1 775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 目的了解银川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情况,探讨银川市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的影响因素,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10—12月,选取银川市7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的居民1 775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涉及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居民的人口学特征,以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及性、基本医疗和机构形象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本研究发放问卷1 775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 688份,问卷有效率95.10%。不同年龄、民族、学历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F7(利用次数)有影响的因子中,因子F4(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影响总权重最大,为0.24;其次是因子F6(可及性满意度)对F7的影响总权重为0.16;F1(健康知识得分)对F7影响的权重为0.14;F3(机构形象满意度)对F7影响的权重为0.04;F5(环境设施满意度)对F7影响的总权重为0.07。结论银川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程度不高,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应从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基本检查设备齐全程度,特色中医诊疗服务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使用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银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65
10
作者 卢水华 陆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761-768,共8页
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发病例数与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人数庞大,给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效识别结核病和LTBI对控制结核病疫情有重要意义。菌阴肺结核和LTBI的诊断依赖于... 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发病例数与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人数庞大,给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效识别结核病和LTBI对控制结核病疫情有重要意义。菌阴肺结核和LTBI的诊断依赖于结核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现行结核感染免疫学检测方法主要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和抗原抗体检测。在现行的三类方法基础上,研发出了敏感度高、特异度强、试验操作简单、可用于LTBI和结核病诊断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该制品名称是国家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药品中文通用名称,"EC"为重组融合蛋白"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简称"EC")。目前,已完成EC的Ⅰ、Ⅱ和Ⅲ期临床试验。其中Ⅲ期临床试验中对1559名健康人群的筛查中发现,EC与IGRA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且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88.77%);对791例临床诊断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EC、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检测均具有良好的敏感度,且三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479名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人员的研究发现,EC与T-SPOT.TB的两次检测阴性一致率较高(88.20%和93.17%);在卡介苗接种对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中发现,EC和T-SPOT.TB基本不受卡介苗的影响;对394例临床诊断非结核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EC与T-SPOT.TB阴性符合率较高,且一致性较好(87.21%)。基于EC在用于诊断结核感染安全且有效的基础上,EC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批而准予上市。经广泛征求有关结核病防控、临床和研究等领域的专家意见,在系统总结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特点的基础上,结合EC的临床试验结果,形成了EC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介绍了EC的临床应用建议,包括使用对象、使用方法、结果判读,以及临床意义和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病 分枝杆菌感染 诊断 鉴别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 卫生服务使用研究 总结性报告(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