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CM测站定权的LAGEOS-2卫星精密定轨影响分析
1
作者 王军傲 钟世明 +3 位作者 张杰 周冲冲 郭钊 路润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4-689,共6页
由于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LR)台站的测距精度和稳定性存在差异,精密定轨中需要对不同性能的台站赋予不同权重。本文将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 FCM)聚类定权应用于LAGEOS-2精密定轨,并比较原始测站定权和FCM定权对... 由于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LR)台站的测距精度和稳定性存在差异,精密定轨中需要对不同性能的台站赋予不同权重。本文将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 FCM)聚类定权应用于LAGEOS-2精密定轨,并比较原始测站定权和FCM定权对轨道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较于原始测站定权,FCM定权更能反映各SLR台站的性能,提高定轨精度和观测值数量;2)对于ILRS四个质量分析机构,原始测站定权下JCET发布的质量报告在定轨精度上略优于其他中心,采用FCM定权后,以4个机构发布的质量报告进行定轨的结果在同一水平,轨道精度为4.83~4.86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距 模糊C均值聚类 卫星精密定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GEOS卫星精密定轨及残差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冯初刚 朱元兰 张飞鹏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64,共10页
介绍LAGEOS卫星用卫星激光测距(SLR)资料精密定轨和在精密定轨基础上的残差分析处理。SLR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采用的力学模型和解参数的多少根据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其关键是对LAGEOS卫星进行精密定... 介绍LAGEOS卫星用卫星激光测距(SLR)资料精密定轨和在精密定轨基础上的残差分析处理。SLR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采用的力学模型和解参数的多少根据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其关键是对LAGEOS卫星进行精密定轨。得出了目前上海天文台在SLR资料的分析处理中已采用的解算模式。作为例证,该解算模式分析处理了1998年12月31日至1999年6月29日LAGEOS卫星的SLR资料,得到每3天一个弧段的精密轨道。结果显示每3天一个弧段的定轨残差rms都小于2厘米。上海天文台从1999年10月1日开始了全球LAGEOS-1和LAGEOS-2资料的快速分析服务,结果可从APSG的网址:http://center.shao.ac.cn/APSG/result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分析 LAGEOS卫星精密定轨 卫星激光测距 SLR资料 力学模型 解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差分量估计方法在ERS-2卫星精密定轨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飞鹏 黄珹 +2 位作者 冯初刚 董晓军 廖新浩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将方差分量估计 (VCE)方法应用于ERS 2卫星的精密定轨 ,用SLR和PRARE资料计算了 1 998年前 3个月的 2 3个长度为 5天的弧段 (除了调整轨道的时段外 ,相邻弧段有两天的重叠 ) ,从观测值残差分析和重叠弧段比较两个方面 ,考察VCE方法对定... 将方差分量估计 (VCE)方法应用于ERS 2卫星的精密定轨 ,用SLR和PRARE资料计算了 1 998年前 3个月的 2 3个长度为 5天的弧段 (除了调整轨道的时段外 ,相邻弧段有两天的重叠 ) ,从观测值残差分析和重叠弧段比较两个方面 ,考察VCE方法对定轨计算的影响 ,并给出了各组观测值的平均验后均方差 .对观测值残差的分析表明 ,使用VCE方法明显地改善了观测值的拟合程度 .但从阿卑 (Abbey)标准对观测值残差的检验结果来看 ,使用VCE方法不能消除轨道中由力学模型和几何模型误差引入的系统差 .重叠弧段比较的结果表明 :(1 )使用VCE方法缩小了重叠弧段的平均距离差 ,并改善了一部分弧段明显不合理的偏离 ,使最后得到的轨道具有更均匀的精度 ;(2 )相比较而言 ,VCE方法使相邻弧段靠拢的趋势在轨道切向体现得较为明显 .由各组观测值的平均验后均方差可见 :就单个标准点观测值而言 ,部分SLR台站的观测资料在定轨计算中占有比其他观测资料更重要的地位 .纵观全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精密定轨 方差分量估计方法 观测值加权 人造卫星 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研究
4
作者 郭睿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3-356,共4页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混合星座设计,GEO(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密定轨技术也是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GEO卫星的高轨特性致使地面跟踪基线长度有限,定轨几何条件不佳;其静地特性致使卫星轨道与钟差存在强相关特...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混合星座设计,GEO(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密定轨技术也是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GEO卫星的高轨特性致使地面跟踪基线长度有限,定轨几何条件不佳;其静地特性致使卫星轨道与钟差存在强相关特性,对于基于伪距的GEO卫星定轨模式,需要星地与站间时间同步技术的支持。因此,如何利用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多种测量技术实现多模式、多层次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精密定轨 区域导航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时间同步技术 GEO卫星 地球同步 相关特性 星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随机脉冲参数约束的BDS卫星精密定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铭轩 祝会忠 +1 位作者 唐龙江 杨虎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37-45,共9页
为了进一步完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动力学模型,提高其定轨精度,提出一种动力学模型的补偿方法来实现对BDS的精密定轨:在原有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每隔12h在BDS卫星轨道的径向、切向和法向附加一组随机脉冲参数,使其与确定性参数一起... 为了进一步完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动力学模型,提高其定轨精度,提出一种动力学模型的补偿方法来实现对BDS的精密定轨:在原有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每隔12h在BDS卫星轨道的径向、切向和法向附加一组随机脉冲参数,使其与确定性参数一起进行参数估计;并分别给出随机脉冲参数对非地影期和地影期BDS轨道精度的影响;最后将定轨结果与武汉大学分析中心提供的事后定轨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随机脉冲参数后,非地影期的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BDS-2)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以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MEO卫星的轨道精度可分别提升5.1%、14.9%、14.8%、16.4%,对于进入地影期的BDS-2 MEO和BDS-3 MEO卫星,轨道精度可分别提升18.9%、27.3%,说明随机脉冲参数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力学模型缺陷,进而提高BDS卫星的轨道精度,尤其是BDS-3卫星轨道精度提升更为显著,同时通过对外推轨道精度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定轨精度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随机脉冲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精密 地影期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R的北斗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被引量:1
6
作者 付春浩 白征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14,共3页
卫星轨道的精密确定是利用GNSS进行高精度导航和定位的前提。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正处于建设阶段,在精密定轨方面还存在着尚未完全组网、观测数据较少、跟踪站局限于国内等不足。北斗卫星在对地一侧都安装了激光后向反射器,可以实... 卫星轨道的精密确定是利用GNSS进行高精度导航和定位的前提。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正处于建设阶段,在精密定轨方面还存在着尚未完全组网、观测数据较少、跟踪站局限于国内等不足。北斗卫星在对地一侧都安装了激光后向反射器,可以实施卫星激光测距。本文研究利用SLR观测数据进行北斗卫星精密定轨的算法,并通过编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SLR进行定轨的精度可以达到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 SLR 卫星精密定轨 精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三号卫星GNSS/SLR数据联合精密定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子嘉 祝会忠 +1 位作者 唐龙江 杨虎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北斗卫星定轨技术的精度,研究引入不同类型的观测数据联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观测数据对提升北斗卫星轨道产品的精确度的影响:在GNSS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引入卫星激光测距(SLR)的观测数据对北斗三号卫星进行联合轨道确定... 为了进一步提升北斗卫星定轨技术的精度,研究引入不同类型的观测数据联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观测数据对提升北斗卫星轨道产品的精确度的影响:在GNSS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引入卫星激光测距(SLR)的观测数据对北斗三号卫星进行联合轨道确定,并采用激光检核轨道残差和将解算结果与武汉大学(WHU)提供的精密星历产品进行轨道互差2种方法,讨论引入激光测距观测值对提升北斗三号卫星轨道精度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引入SLR观测数据之后,北斗三号系列卫星中的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的轨道精度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三号卫星 卫星激光测距 卫星精密定轨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S/GPS融合精密定轨理论与精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徐 祝会忠 +2 位作者 徐爱功 唐龙江 齐光松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87-92,共6页
针对BDS暂未具有覆盖全球的导航定位能力、卫星跟踪站几何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利用非差无电离层组合和动力学定轨原理,在同一时空基准下实现BDS/GPS融合精密定轨,并以武汉大学分析中心提供的最终产品为参考验证轨道和钟差精度。实验结果表... 针对BDS暂未具有覆盖全球的导航定位能力、卫星跟踪站几何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利用非差无电离层组合和动力学定轨原理,在同一时空基准下实现BDS/GPS融合精密定轨,并以武汉大学分析中心提供的最终产品为参考验证轨道和钟差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定轨解算的GPS轨道3维精度优于4cm,卫星钟差精度达到0.07ns;BDS卫星的轨道精度与轨道类型有关;GEO卫星的轨道精度为米级,IGSO卫星的轨道精度为分米级,MEO卫星的轨道精度相对较高,3维精度为分米级,其中R方向精度可达厘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S/GPS 道精度 钟差精度 卫星精密定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频GPS观测的简化动力学最小二乘批处理精密定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文彬 刘荣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0-467,共8页
星载双频GPS载波相位和伪距观测量已成为低轨卫星获取精确三维位置和速度信息的主要方式.本文以非差消电离载波相位和伪距组合作为观测量,应用简化动力学最小二乘批处理方法进行地球低轨卫星的精密定轨,并给出完整定轨流程.采用逐段常... 星载双频GPS载波相位和伪距观测量已成为低轨卫星获取精确三维位置和速度信息的主要方式.本文以非差消电离载波相位和伪距组合作为观测量,应用简化动力学最小二乘批处理方法进行地球低轨卫星的精密定轨,并给出完整定轨流程.采用逐段常量的经验加速度对动力学模型误差进行补偿,描述了经验加速度敏感矩阵及稀疏带状矩阵求逆的有效计算方法.利用GRACE-A卫星GPS观测数据对定轨位置精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维位置定轨精度优于5 cm,经验加速度在径向、切向和法向上的补偿水平不超过40 nm·s^(-2),大气阻力系数和辐射光压系数的估计值符合物理实际,星载接收机钟差大致呈线性并具有短周期小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精密定轨 消电离组合 简化动力学 最小二乘批处理 经验加速度 稀疏带状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定向参数预报误差及其对北斗三号卫星定轨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项宇 蒋孝卿 +7 位作者 杨建华 胥灿灿 杨祚 吕昊 唐成盼 王文斌 罗秋阳 许雪晴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地球定向参数(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EOP)是地球参考系到地心天球参考系之间转换的桥梁,是卫星精密定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以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IERS)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Shan... 地球定向参数(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EOP)是地球参考系到地心天球参考系之间转换的桥梁,是卫星精密定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以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IERS)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Shangha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SHAO)提供的EOP参数为例,分析了北斗三号仅区域网观测模式和星地星间联合观测模式下的定轨精度与EOP预报误差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对于IERS提供的产品,其预报误差对仅区域站定轨模式的定轨精度影响较小,但是其10 d内的预报误差对星地星间联合定轨模式定轨精度的影响可达到分米级。对于SHAO提供的产品,两种定轨模式的定轨精度均随着EOP预报天数的增大而逐渐衰减。除此之外,不同产品的星地星间联合定轨模式下定轨精度均小于仅区域网监测下的定轨模式下的定轨精度,表明星间链路的加入可以降低卫星定轨对EOP预报误差的依赖。该研究对区域观测条件下的卫星精密定轨工程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向参数 卫星精密定轨 北斗三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定轨中随机模型的验后估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飞鹏 黄煇 +2 位作者 李雅勤 冯初刚 朱元兰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在卫星精密定轨中 ,对资料的加权一般是采用经验的方法 .本文采用赫尔默特(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方法 ,对Lageos2卫星 6个月的SLR资料进行试算 ,统计了各台站的验后方差 .结果表明 ,用验后方差估计的方法可以得到各台站大致合理的权重 。
关键词 卫星精密定轨 数据加权 统计 随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导航系统综合分析处理软件PANDA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2
作者 施闯 赵齐乐 +4 位作者 楼益栋 李敏 耿江辉 葛茂荣 刘经南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4期64-70,共7页
简要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综合处理软件卫星精密定轨定位综合分析软件(PANDA)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策略,重点阐述了PANDA软件目前的新进展,并对PANDA软件的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软件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与国外研究水平的比较表明,PANDA软... 简要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综合处理软件卫星精密定轨定位综合分析软件(PANDA)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策略,重点阐述了PANDA软件目前的新进展,并对PANDA软件的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软件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与国外研究水平的比较表明,PANDA软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作为基础性研究的软件平台,可为我国自主导航系统及卫星应用项目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精密定轨位综合处理分析软件 模糊度固 星间相对 精密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定向参数高精度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雪晴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6-527,共2页
地球自转表征了固体地球与大气、海洋、地幔和地核在各种时空尺度上的耦合过程,地球的自转运动可以用地球定向参数(EOP)(主要包括极移两个分量和日长变化)来描述.EOP是地球参考系和天球参考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在深空探测、卫星精... 地球自转表征了固体地球与大气、海洋、地幔和地核在各种时空尺度上的耦合过程,地球的自转运动可以用地球定向参数(EOP)(主要包括极移两个分量和日长变化)来描述.EOP是地球参考系和天球参考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在深空探测、卫星精密定轨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由于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获取的EOP存在几天至两个星期的延迟.现代空间导航等对EOP预报值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寻求高精度EOP预报方法成为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提高EOP预报精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向参数 预报方法 高精度 空间大地测量技术 天文地球动力学 卫星精密定轨 天球参考系 地球参考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卫星姿态和光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超 宋淑丽 +1 位作者 陈钦明 周伟莉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1-346,共16页
不同导航系统中卫星的形状、材料、轨道设计和姿态控制模式等都不相同,在进行多系统数据联合处理时,要获得高精度的卫星轨道,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卫星的姿态模型和光压模型。作为导航卫星所受量级最大的非保守力,国内外许多研究是围绕... 不同导航系统中卫星的形状、材料、轨道设计和姿态控制模式等都不相同,在进行多系统数据联合处理时,要获得高精度的卫星轨道,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卫星的姿态模型和光压模型。作为导航卫星所受量级最大的非保守力,国内外许多研究是围绕光压模型的建立与精化等方面来开展,以便建立最合适的模型,从而获取更高的定轨精度。目前的研究表明,新的Galileo以及北斗卫星采用与之前不同的姿态控制模式,适用的光压模型也不同。总结了目前比较通用的导航卫星姿态模型,尤其是官方最新公布的北斗卫星的姿态模型,详细介绍了卫星光压模型研究进展和近几年来新发射卫星光压模型以及其先验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分析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和适应性。通过对目前导航卫星姿态以及光压模型的分析,提出在更高精度的定轨任务中有待改进的问题,为导航卫星尤其是新发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中的光压和姿态模型的选择和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卫星 太阳光压 卫星姿态 精密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重力场空间探测: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4
15
作者 罗子人 钟敏 +12 位作者 边星 董鹏 董玉辉 高伟 李洪银 李玉琼 刘河山 冉将军 邵明学 唐文林 徐鹏 杨然 靳刚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1-337,共47页
地球重力场的科学数据在地球测绘学、冰川学、陆地水循环、固体地球物理、灾害监控及国防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美、德合作研制的地球重力场反演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有力地推动了地... 地球重力场的科学数据在地球测绘学、冰川学、陆地水循环、固体地球物理、灾害监控及国防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美、德合作研制的地球重力场反演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有力地推动了地球重力场测量、反演和应用.为进一步提高重力卫星科学数据的时、空分辨率,扩展应用领域,中国及欧美等国都考虑发射升级的重力卫星,即后GRACE计划(GRACE-follow-on).该文将简单回顾重力卫星的发展历程,介绍重力卫星的数据采集技术和反演方法,亦着重阐述后GRACE计划的测量方法学、关键技术及预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地球重力场探测 激光干涉测距 无拖曳航天 精密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MAS的北斗三号组网星数据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超 宋淑丽 +1 位作者 陈钦明 周伟莉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63,共12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完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验证系统和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三号系统.截至2018年11月,北斗三号系统已经发射19颗组网星.为了了解新发射组网星的信号、数据质量和目前能达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完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验证系统和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三号系统.截至2018年11月,北斗三号系统已经发射19颗组网星.为了了解新发射组网星的信号、数据质量和目前能达到的定轨精度,基于2018年5月18日至28日22个国际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监测评估系统(iGMAS)跟踪站的数据,从观测噪声和伪距多路径两方面分析比较了最早发射的8颗北斗三号组网星新旧信号的数据质量,分别用旧信号B1I、B3I和新信号B1C、B2a对北斗三号组网星和GPS进行联合定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信号B2a的数据质量与旧信号相当, B1C的数据质量略差于老信号;比较3 d解重叠弧段(48 h)轨道和钟差结果,新旧信号的结果相当, B1I/B3I和B1C/B2a定轨的3维位置精度(3D-RMS)都在35 cm左右,钟差结果基本在0.5 n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 北斗三号系统 iGMAS 方法:数据分析 精密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CE kinematic orbit adjustment for EGM validation and accelerometer calibration
17
作者 徐天河 孙张振 +2 位作者 江楠 陈康康 李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397-2403,共7页
The main principle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GOCE kinematic orbit adjustment for Earth gravity field model (EGM) validation and accelerometer calibration are presented. Based on 60 days GOCE kinematic orbits with 1-... The main principle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GOCE kinematic orbit adjustment for Earth gravity field model (EGM) validation and accelerometer calibration are presented. Based on 60 days GOCE kinematic orbits with 1-2 cm accuracy and accelerometer data from 2009-11-02 to 2009-12-31, the RMS-of-fit (ROF) of them using EGM2008, EIGEN-SC, ITG- GRACE2010S and GOCO01S up to 120, 150 and 180 degree and order (d/o) a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he scale factors and biases of GOCE accelerometer data are calibrated and the energy balance method (EBM) is performed to test the accuracy of accelerometer calib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GOCE orbits are also sensitive to EGM from 120 to 150 d/o. The ROFs of EGMs with 150 and 180 d/o a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of EGMs with 120 d/o. The ROFs of GOCO01S and ITG-GRACE2010S are almost the same up to 120 and 150 d/o, which are about 3.3 cm and 1.8 cm, respectively. They are far better than those of EGM2008 and EIGEN-SC with the same d/o. The ROF of GOCO01S with 180 d/o is about 1.6 em, which is the best one among those EGMs. The accelerometer calibration accuracies (ACAs) of ITG-GRACE2010S and GOCO01S are obviously higher that those of EGM2008 and EIGEN-SC. The ACA of GOCO01S with 180 d/o is far higher than that of EGMs with 120 d/o, and a little higher than that of ITG-GRACE2010S with 150 d/o. I 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ewest released EGM such as GOCO01S or GOCO02S till at least 150 d/o should be chosen in GOCE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POD) and accelerometer calib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CE orbit adjustment Earth gravity field model kinematic orbit accelerometer calib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