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NOAA/AVHRR卫星海表温度在西北太平洋的印证及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范海燕
滕军
+2 位作者
管磊
曲利芹
杜坤
《海洋预报》
2009年第2期7-14,共8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TeraScan系统反演NOAA/AVHRR卫星海表温度的过程,解决了反演过程中的海陆匹配问题和云检测过程中的误检、漏检问题,处理得到2002年(5°~45°N)、(105°~150°E)区域内的卫星海表温度数据。利用东北亚...
本文详细分析了TeraScan系统反演NOAA/AVHRR卫星海表温度的过程,解决了反演过程中的海陆匹配问题和云检测过程中的误检、漏检问题,处理得到2002年(5°~45°N)、(105°~150°E)区域内的卫星海表温度数据。利用东北亚地区海洋观测系统NEAR-GOOS提供的现场海表温度数据做比较,印证NOAA/AVHRR海表温度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精度,并分析其误差产生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海表温度
AVHRR
NEAR-GOOS
MCS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南太平洋海洋锋面位置分布研究
2
作者
杨威
李丙瑞
+3 位作者
高立宝
李锐祥
刘长建
马磊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9-482,共14页
6条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至南极罗斯海抛弃式温盐深观测断面及卫星海表温度数据被用来分析西南太平洋海洋锋面的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季节变化对锋面位置并无显著影响,但锋面垂向结构则会有所差异。亚南极锋(Subantarctic Front,SAF)和极锋(...
6条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至南极罗斯海抛弃式温盐深观测断面及卫星海表温度数据被用来分析西南太平洋海洋锋面的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季节变化对锋面位置并无显著影响,但锋面垂向结构则会有所差异。亚南极锋(Subantarctic Front,SAF)和极锋(Polar Front,PF)在西南太平洋海域存在较普遍的双分支特征,在SAF双分支中,S-SAF温度梯度一般大于2.0℃·(100 km)^-1,N-SAF温度梯度一般大于1.0℃·(100 km)^-1。本文判断的西南太平洋锋面位置与Orsi等[1]在1995年总结的位置分布基本一致,但各锋面位置均略向北偏移。受东南印度洋中脊海底地形的影响,SAF和PF在经过塔斯马尼亚以南海域后明显向东南偏移,并在170°E^175°E海域到达最南处。根据卫星海表温度梯度判定的PF位置比次表层中2℃海水等温线的北边界更靠近极地,在145°E断面,这种间距超过5个纬度,而在175°E断面,这种间距约1个纬度。因亚热带锋(Subtropical Front,STF)、SAF和PF对海表温度有一定的影响,利用卫星海表温度梯度判断的锋面位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太平洋
海
洋锋面
XCTD
卫星海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平洋赤道不稳定波强度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3
作者
王闵杨
罗义勇
杜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47,共7页
文章利用1991—2015年卫星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研究了太平洋赤道不稳定波(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s,TIWs)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关系。首先采用...
文章利用1991—2015年卫星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研究了太平洋赤道不稳定波(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s,TIWs)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关系。首先采用带通滤波法将TIWs强度量化为赤道东太平洋SST的季节内(20~50d)波动振幅,发现强TIWs分布于尼诺3(Ni?o3)区域(150°W—90°W,5°S—5°N),平均强度达到0.2℃,赤道至3°N之间甚至超过0.35℃,在赤道南侧TIWS相对较弱,只在1998、2007、2010年3个拉尼娜(La Ni?a)年冬季达到0.2℃。文章不但证实La Ni?a年TIWs较强、厄尔尼诺(El Ni?o)年TIWs较弱的规律,而且发现TIWs强度与ENSO并非同相变化,TIWs强度变化超前ENSO 2~3个月,这是TIWs与Ni?o3区SST对ENSO相关赤道动力、热力过程反应时间差异所致,TIWs强度与赤道表层纬向流剪切强度以及冷舌锋面强度呈同期正相关,而Ni?o3指数滞后这2项指标2~3个月变化,三者都是ENSO循环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能够用卫星观测的TIWs活动(如SST)提前表征ENSO的位相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不稳定波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
卫星海表温度
季节内
赤道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OAA/AVHRR卫星海表温度在西北太平洋的印证及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范海燕
滕军
管磊
曲利芹
杜坤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海洋大学
总参气象水文局
出处
《海洋预报》
2009年第2期7-14,共8页
文摘
本文详细分析了TeraScan系统反演NOAA/AVHRR卫星海表温度的过程,解决了反演过程中的海陆匹配问题和云检测过程中的误检、漏检问题,处理得到2002年(5°~45°N)、(105°~150°E)区域内的卫星海表温度数据。利用东北亚地区海洋观测系统NEAR-GOOS提供的现场海表温度数据做比较,印证NOAA/AVHRR海表温度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精度,并分析其误差产生的来源。
关键词
卫星海表温度
AVHRR
NEAR-GOOS
MCSST
Keyword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VHRR
NEAR-GOOS
MCSST
分类号
P71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南太平洋海洋锋面位置分布研究
2
作者
杨威
李丙瑞
高立宝
李锐祥
刘长建
马磊
机构
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出处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9-482,共14页
基金
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KP201701)
束星北青年学者基金项目(2018S02)
+3 种基金
工信部高技术船舶项目(MC-201919-C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231)
南极重点海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RFSOCC2020-202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A0605701)资助。
文摘
6条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至南极罗斯海抛弃式温盐深观测断面及卫星海表温度数据被用来分析西南太平洋海洋锋面的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季节变化对锋面位置并无显著影响,但锋面垂向结构则会有所差异。亚南极锋(Subantarctic Front,SAF)和极锋(Polar Front,PF)在西南太平洋海域存在较普遍的双分支特征,在SAF双分支中,S-SAF温度梯度一般大于2.0℃·(100 km)^-1,N-SAF温度梯度一般大于1.0℃·(100 km)^-1。本文判断的西南太平洋锋面位置与Orsi等[1]在1995年总结的位置分布基本一致,但各锋面位置均略向北偏移。受东南印度洋中脊海底地形的影响,SAF和PF在经过塔斯马尼亚以南海域后明显向东南偏移,并在170°E^175°E海域到达最南处。根据卫星海表温度梯度判定的PF位置比次表层中2℃海水等温线的北边界更靠近极地,在145°E断面,这种间距超过5个纬度,而在175°E断面,这种间距约1个纬度。因亚热带锋(Subtropical Front,STF)、SAF和PF对海表温度有一定的影响,利用卫星海表温度梯度判断的锋面位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关键词
西南太平洋
海
洋锋面
XCTD
卫星海表温度
Keywords
Southwest Pacific
ocean fronts
expendable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satellit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分类号
P7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平洋赤道不稳定波强度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3
作者
王闵杨
罗义勇
杜岩
机构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4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6009、41521005、41525019)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XDA11010103)
文摘
文章利用1991—2015年卫星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研究了太平洋赤道不稳定波(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s,TIWs)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关系。首先采用带通滤波法将TIWs强度量化为赤道东太平洋SST的季节内(20~50d)波动振幅,发现强TIWs分布于尼诺3(Ni?o3)区域(150°W—90°W,5°S—5°N),平均强度达到0.2℃,赤道至3°N之间甚至超过0.35℃,在赤道南侧TIWS相对较弱,只在1998、2007、2010年3个拉尼娜(La Ni?a)年冬季达到0.2℃。文章不但证实La Ni?a年TIWs较强、厄尔尼诺(El Ni?o)年TIWs较弱的规律,而且发现TIWs强度与ENSO并非同相变化,TIWs强度变化超前ENSO 2~3个月,这是TIWs与Ni?o3区SST对ENSO相关赤道动力、热力过程反应时间差异所致,TIWs强度与赤道表层纬向流剪切强度以及冷舌锋面强度呈同期正相关,而Ni?o3指数滞后这2项指标2~3个月变化,三者都是ENSO循环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能够用卫星观测的TIWs活动(如SST)提前表征ENSO的位相和强度。
关键词
赤道不稳定波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
卫星海表温度
季节内
赤道太平洋
Keywords
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s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satellit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traseasonal
equatorial Pacific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NOAA/AVHRR卫星海表温度在西北太平洋的印证及分析
范海燕
滕军
管磊
曲利芹
杜坤
《海洋预报》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南太平洋海洋锋面位置分布研究
杨威
李丙瑞
高立宝
李锐祥
刘长建
马磊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太平洋赤道不稳定波强度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王闵杨
罗义勇
杜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