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太平洋卫星测高重力场与地球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金翔龙 高金耀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T001,T002,共8页
通过多卫星测高数据的综合处理 ,获得西太平洋卫星测高重力场 ,进行不同尺度、深度构造动力信息的分离 ,探讨诸边缘海盆的地球动力学问题。测高大地水准面反映了研究区板块相互作用的特点 ,其高频成分可以刻画各海盆的构造特征。测高空... 通过多卫星测高数据的综合处理 ,获得西太平洋卫星测高重力场 ,进行不同尺度、深度构造动力信息的分离 ,探讨诸边缘海盆的地球动力学问题。测高大地水准面反映了研究区板块相互作用的特点 ,其高频成分可以刻画各海盆的构造特征。测高空间重力异常也可刻画陆架构造及盆地分布 ,由其推算出的海底地形含有大量的海底构造信息。各边缘海盆的莫霍面埋深具有往南变浅的趋势 ,与菲律宾海各海盆的莫霍面埋深大致相当 ,说明岛弧两侧的构造动力强度基本相似。大尺度地幔流应力场总体上反映了欧亚板块向东南蠕散和太平洋板块向北西扩张的特点 ;日本海北侧和南海巽他陆架的中尺度上地幔对流与地幔柱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西菲律宾海的上地幔对流强化了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岛弧的活动强度 ;小尺度地幔流主要限于软流圈层内部 ,在各海盆分散 ,而在冲绳海槽和马里亚纳海槽则会聚 ,可与均衡重力异常类比。还讨论了大、中、小地幔流体系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重力 莫霍面 地幔流 地球动力学 西太平洋 大地水准面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重力和测高数据的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分析
2
作者 李光宇 赵旭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10,共12页
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将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7m,因此准确估计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过程对理解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和反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及后继卫星GRACE-FollowOn(GRACE-FO)提... 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将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7m,因此准确估计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过程对理解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和反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及后继卫星GRACE-FollowOn(GRACE-FO)提供的近20年的月时变重力场数据,以及EuropeanRemote Sensing(ERS-2)、Envisat和CryoSat-2等卫星测高数据,本文对比分析了2002年4月-2020年12月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卫星重力点质量模型与卫星测高产品估计的质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均表明格陵兰冰盖边缘低海拔区域质量亏损严重而内部高原存在质量累积。(2) 2002-2020年格陵兰质量损失对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贡献为0.73±0.01mm·a^(-1)。(3)格陵兰冰盖西南部和西北部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占格陵兰总贡献量的43.69%,为主要的海平面上升贡献区。(4)格陵兰冰盖流域尺度的分析表明,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GSFC)点质量模型与卫星测高估计的结果更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陵兰冰盖 海平面变化 质量变化 卫星重力测高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反演中国海及邻近海域海底地形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大炜 李建成 +1 位作者 丰海 蒋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73,共4页
基于重力异常与海底地形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利用卫星测高数据所得到的中国海及邻近海域的海洋重力异常资料和ETOPO2v2全球数字高程模型,反演了中国海及邻近海域2′×2′的海底地形,并与ETOPO2v2模型以及船测海深进行比较,验证... 基于重力异常与海底地形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利用卫星测高数据所得到的中国海及邻近海域的海洋重力异常资料和ETOPO2v2全球数字高程模型,反演了中国海及邻近海域2′×2′的海底地形,并与ETOPO2v2模型以及船测海深进行比较,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重力异常:海底地形:ETOPO2v2:数据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力异常数据构建海陆交界区域海底地形模型
4
作者 杜斌 范雕 +3 位作者 胡兴猛 谭勖立 万宏发 裴宪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3-880,共8页
针对使用重力反演海陆交界区非规则形状海域海底地形算法实施困难的问题,基于海底地形数据与重力数据间近似线性的关系,提出使用改进的GGM(gravity-geologic method)和回归分析方法,联合水深测量数据和重力异常数据构建海陆交界区非规... 针对使用重力反演海陆交界区非规则形状海域海底地形算法实施困难的问题,基于海底地形数据与重力数据间近似线性的关系,提出使用改进的GGM(gravity-geologic method)和回归分析方法,联合水深测量数据和重力异常数据构建海陆交界区非规则形状海域海底地形。选择中国南海2°×2°(6°~8°N,115°~117°E)范围为研究区域,采用改进的GGM和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构建海陆交界区海底地形模型SCS_iGGM和SCS_iRA,并与SCS_Grid(研究区声学水深数据直接格网化结果)和SCS_topo_23.1等模型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SCS_iGGM和SCS_iRA模型与SCS-DTU18、SCS-ETOPO1、SCS_topo_23.1模型整体统计结果相似度较高,相关系数高于0.99。外部检核结果表明,SCS_iGGM和SCS_iRA模型精度相当,相较于SCS-DTU18、SCS-ETOPO1和SCS_topo_23.1模型,二者精度分别提高约76%、70%和53%。联合实验海域重力异常和船载水深数据建立的海底地形模型的数据恢复能力和模型构建效果均优于仅依靠船载水深数据所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重力异常 海底地形 重力地质法 回归分析技术 非规则形状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基点海洋重力测量数据归算补救方法
5
作者 黄谟涛 欧阳永忠 +4 位作者 范瑾煜 王许 陆秀平 吴太旗 邓凯亮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海洋重力测量中可能出现基点信息缺失(也就是无有效基点信息,统称无基点)的一些特殊情况,在分析评估国际上近期发布的全球重力位模型和卫星测高重力模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前述两类模型作为海域重力场中长波控制基准... 针对海洋重力测量中可能出现基点信息缺失(也就是无有效基点信息,统称无基点)的一些特殊情况,在分析评估国际上近期发布的全球重力位模型和卫星测高重力模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前述两类模型作为海域重力场中长波控制基准,进而开展无基点海洋重力测量数据归算的补救方法研究,给出了数据归算的流程和步骤,分析评估了补救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精度水平,使用海上实际观测数据对推荐的补救方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证明将两类模型应用于无基点海洋重力测量数据补救处理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重力测量 无基点 重力位模型和卫星测高重力模型 控制基准 数据归算 补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河断裂带在莺歌海盆地的延伸——中央断裂的识别
6
作者 付永涛 陈鹳霏 +5 位作者 吴涛 王万银 徐涛 王丁丁 周章国 杨安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4-718,共15页
红河断裂带的早期左行和后期右行走滑剪切作用对莺歌海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沉积过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虽然在莺歌海盆地的中央坳陷北部和南部已识别出红河断裂,但仍不清楚红河断裂带在中央坳陷是如何延伸的,因此对莺歌海盆地的构造演化... 红河断裂带的早期左行和后期右行走滑剪切作用对莺歌海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沉积过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虽然在莺歌海盆地的中央坳陷北部和南部已识别出红河断裂,但仍不清楚红河断裂带在中央坳陷是如何延伸的,因此对莺歌海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沉积过程研究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多基于盆地东侧的1号断裂和西侧的莺西断裂为边界,研究莺歌海盆地的构造演化。本文基于莺歌海盆地卫星测高重力异常,采用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方法厘定了中央断裂的分布,且在中央坳陷北部和中部得到了2D地震剖面的证实。中央断裂是红河断裂带在莺歌海盆地的延伸,在东方底辟区以北发育左阶断层,在平面上形成向东的错断;在昌南底辟区以东为数条平行断层组成的断裂带,在乐东底辟区发展为左行左阶断层系,发育了乐东南洼陷(拉分盆地)。地震剖面显示中央断裂在中央坳陷的埋深较大,在双程旅行时长大于6 s的深度以下,依据地层层序判断其主要活动期为早于30 Ma并持续至15.98 Ma。依据双界面模型快速反演方法计算的莺歌海盆地沉积物厚度,在中央坳陷发育5个厚度大于15 km的沉降中心。总体上,中央断裂以西为沉降中心,以东为沉积深度变浅的梯度带。同时,中央坳陷的5个底辟构造带均分布于中央断裂以西,尤其是乐东区的左行左阶断层系对3个平行分布的底辟带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中央断裂对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带 莺歌海盆地 中央坳陷 中央断裂 卫星测高重力异常 沉积中心 底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种来源重力异常编制中国海陆及邻区空间重力异常图及重力场解读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金玉 张训华 +2 位作者 张菲菲 韩波 田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920-3931,共12页
本文通过分析陆地实测空间重力异常数据、海洋船载测量空间重力异常数据、卫星测高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数据、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数据等多种来源数据的性质和精度,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了编制1∶500万中国海陆空间重力异常图的... 本文通过分析陆地实测空间重力异常数据、海洋船载测量空间重力异常数据、卫星测高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数据、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数据等多种来源数据的性质和精度,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了编制1∶500万中国海陆空间重力异常图的数据使用方案和技术方法.在地形较为平坦、实测数据分布均匀的陆区,使用实测数据,在地形复杂,实测数据稀少以及没有实测数据的陆区或岛屿,利用布格重力异常反推空间异常的方法合成平均空间重力数据,西藏地区的数据对比实验证明合成平均空间重力异常数据是一种有效的数据补充.利用三观测列方差分解法在南海地区对船载测量空间重力数据和美国SS系列及丹麦DNSC08GRA卫星重力数据进行了方差分解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卫星测高重力数据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数据精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海区空间重力数据使用原则是在船载重力测量数据校准下,全面使用卫星测高重力数据进行编图.海陆过渡区的异常处理应以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重力场为基准参考场,实现海陆异常平缓过渡,无缝连接.对中国海陆空间重力异常场进行了小波变换处理,对空间重力异常场进行了解读,勾画出三横四竖的一级重力梯级带及其所围限的8个一级重力异常区,并划分了二级重力异常区和梯级带,为块体构造学体系中大地构造格架的建立提供了地球物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重力异常 海陆联编 卫星测高重力 实测重力 合成空间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重力数据在海洋重力编图中的拼接——以南通幅海洋重力编图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金玉 张训华 +1 位作者 张志珣 杨慧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7,共7页
以南通幅海洋重力编图为例,论述了如何应用海洋重力与陆地重力以及卫星重力数据等不同来源的重力数据进行海洋重力编图。讨论了编图中关键问题,如各种数据的统一改算问题,包括统一的重力基准网、统一的正常重力公式、统一的投影方式;不... 以南通幅海洋重力编图为例,论述了如何应用海洋重力与陆地重力以及卫星重力数据等不同来源的重力数据进行海洋重力编图。讨论了编图中关键问题,如各种数据的统一改算问题,包括统一的重力基准网、统一的正常重力公式、统一的投影方式;不同来源数据间的拼接调平问题;卫星重力数据使用范围问题等,并对最新的南通幅编图结果与以往相同范围内的编图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重力编图 陆地重力 海洋重力 卫星测高重力 南通幅 数据拼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