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磁测量卫星探测技术前沿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建宏 文谦 王兆魁 《国际太空》 2024年第1期56-63,共8页
地球磁场与地球上的生命体息息相关,不仅保护了地球免受太阳风侵蚀,而且在现代工程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人们对地磁场进行探索已有漫长的历史,自20世纪以来发展的地磁测量卫星(简称磁测卫星),成为当今探测地磁场的主要工具,具... 地球磁场与地球上的生命体息息相关,不仅保护了地球免受太阳风侵蚀,而且在现代工程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人们对地磁场进行探索已有漫长的历史,自20世纪以来发展的地磁测量卫星(简称磁测卫星),成为当今探测地磁场的主要工具,具备全球覆盖、全天候、实时性的磁测优势。磁测卫星从最初的单星单点低轨磁场标量测绘,演变至多点同源小尺度三维特征的精密探测,为相关学科和实际工程应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测量 地磁场 磁测卫星 太阳风 地球磁场 卫星探测 全球覆盖 三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卫星探测温度数据的精度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范志强 罗杰 +2 位作者 石汉青 姜祝辉 刘珏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3,共6页
为综合分析评估中国区域内临近空间卫星遥感探测的温度数据精度,利用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COSMIC掩星探测数据与TIMED/SABER卫星探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2种卫星数据之间的平均温度偏差和温度标准差,并统计分析随季节和纬度分... 为综合分析评估中国区域内临近空间卫星遥感探测的温度数据精度,利用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COSMIC掩星探测数据与TIMED/SABER卫星探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2种卫星数据之间的平均温度偏差和温度标准差,并统计分析随季节和纬度分布的温度偏差特征。对比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内2种卫星遥感探测数据的温度随高度变化的特征总体一致;其平均温度偏差均在2K以上,在15km附近偏差较大,在37~57km内平均温度偏差以约0.22K/km的速度随高度递增;同时,平均温度偏差在夏季最小,冬季最大,在35~60km内季节的变化对温度偏差影响较大,且温度偏差随纬度的变化在不同高度范围内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此次评估综合分析了COSMIC与TIMED/SABER在中国区域内的温度数据精度,能够为临近空间卫星探测数据在国内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探测 COSMIC TIMED SABER 精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首个木星冰卫星探测任务分析
3
作者 王帅 张扬眉 《国际太空》 2023年第6期5-11,共7页
2023年4月14日,欧洲航天局(ESA)的“木星冰卫星探索者”(JUICE)探测器搭乘阿里安-5(Ariane-5)运载火箭发射升空。JUICE任务将对木星及木星的3颗冰卫星——木卫三(Ganymede)、木卫四(Callisto)和木卫二(Europa)进行详尽观测,揭秘冰卫星... 2023年4月14日,欧洲航天局(ESA)的“木星冰卫星探索者”(JUICE)探测器搭乘阿里安-5(Ariane-5)运载火箭发射升空。JUICE任务将对木星及木星的3颗冰卫星——木卫三(Ganymede)、木卫四(Callisto)和木卫二(Europa)进行详尽观测,揭秘冰卫星的宜居性,探测木星系统的复杂环境,推进人类对外太阳系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卫二 木卫三 木卫四 欧洲航天局 卫星探测 宜居性 木星 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DSP卫星探测弹道导弹概率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高密 刘勇志 崔振华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5-167,共3页
为了准确分析在云、雨、雾等气象条件下,DSP卫星对弹道导弹探测概率的变化规律,文中通过分析DSP预警卫星系统覆盖范围以及对弹道导弹的探测能力,仿真计算了不同观测角下卫星探测概率随降雨强度的变化关系,以及相同降雨强度下导弹主动段... 为了准确分析在云、雨、雾等气象条件下,DSP卫星对弹道导弹探测概率的变化规律,文中通过分析DSP预警卫星系统覆盖范围以及对弹道导弹的探测能力,仿真计算了不同观测角下卫星探测概率随降雨强度的变化关系,以及相同降雨强度下导弹主动段飞行时间对DSP卫星探测概率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气象条件以提高弹道导弹主动段的突防能力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卫星探测 弹道导弹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闪电现象及对卫星探测近地核爆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仲山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5-500,共6页
综述了 1965年以来关于地球闪电的主要观测结果 (包括地面实测、尤其是卫星探测的许多结果 )。着重介绍了超级闪电现象的发现、特征及成因。
关键词 超级闪电现象 卫星探测 闪电干扰 频域识别 小波尺度域识别 近地核爆 光信号 波形识别 核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预警卫星探测器及其相关技术 被引量:25
6
作者 钟建业 魏雯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2-27,30,共7页
关键词 卫星探测 相关技术 美国 国防支援计划 导弹预警卫星系统 导弹预警系统 1989年 2010年 导弹探测 发展历程 卫星 第三代 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火星卫星探测(MMX)任务及其有效载荷
7
作者 国防科技信息网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8年第6期111-111,共1页
2018年10月30日,据亚洲航天技术网报道,JAXA公布火星卫星探测(MMX)任务将要携带的科学仪器。MMX任务将聚焦于火星的卫星。探测器本身将对两颗卫星进行近距离遥感探测和原位探测,并将利用法国航天局(CNES)和德国航天局(DLR)开发的巡视器... 2018年10月30日,据亚洲航天技术网报道,JAXA公布火星卫星探测(MMX)任务将要携带的科学仪器。MMX任务将聚焦于火星的卫星。探测器本身将对两颗卫星进行近距离遥感探测和原位探测,并将利用法国航天局(CNES)和德国航天局(DLR)开发的巡视器从其中一颗卫星上采集样品带回地球。MMX的细节还没有公布,但除了在火星巡视器上与欧洲合作外,NASA也已经选定了一种仪器搭载在主探测器上。NASA在MMX上的仪器将是一个中子和伽马射线光谱仪,该光谱仪名为MEGANE(日文意为“眼镜”),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开发,通过测量从火卫发射的中子和伽马射线的能量,MEGANE可以观测火卫一的元素组成,以了解火星卫星如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探测 MMX 火星 有效载荷 MEGANE 日本 科学仪器 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HgTe凝视列阵红外探测器作卫星探测的可能性(上)
8
作者 Badd.,CJ 李玲 《红外》 CAS 1993年第3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红外探测 卫星探测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巡天遥看两极地——美发射卫星探测神秘的夜光云和亚暴
9
作者 陈化南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07年第11期21-21,共1页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最近首次发射一颗专门的卫星,用于观测研究地球两极上空化的神秘云团——夜光云(Noctilucent cloud),这些云近几年来出现异常变化,呈现越来越明亮,科学家认为,气候的变化导致夜光云的改变。
关键词 卫星探测 夜光 发射 亚暴 极地 巡天 航天局 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A发射ICESat-2卫星探测极地冰层
10
《卫星应用》 2018年第10期6-6,共1页
当地时间9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ICESat-2卫星.该卫星设计用于精确测量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层厚度的变化,目标轨道位于太平洋上空.该卫星仅搭载一件科学仪器:高级地形激光测高仪系统,这台仪器... 当地时间9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ICESat-2卫星.该卫星设计用于精确测量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层厚度的变化,目标轨道位于太平洋上空.该卫星仅搭载一件科学仪器:高级地形激光测高仪系统,这台仪器观测精度在5mm以内,使其能获得地球冰层地形的细粒度视图.这是当前分辨率最高的高程监测卫星.(新闻来源:太空网微信公众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探测 冰层厚度 NASA 发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极地 ICESAT 科学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1A卫星全极化SAR辐射与极化系统误差稳定性分析:以热带雨林场景为例
11
作者 史磊 孙维东 +4 位作者 杨乐 杨杰 赵伶俐 李平湘 刘亚波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423,共19页
作为中国新一代天基长波SAR的代表,陆地探测1号01卫星(LT-1A)于2022年1月发射进入太阳同步轨道。LT-1A搭载的长波合成孔径雷达(SAR)工作在L波段,具备单极化、线性双极化、紧缩双极化、全极化等对地观测能力。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LT-1A重... 作为中国新一代天基长波SAR的代表,陆地探测1号01卫星(LT-1A)于2022年1月发射进入太阳同步轨道。LT-1A搭载的长波合成孔径雷达(SAR)工作在L波段,具备单极化、线性双极化、紧缩双极化、全极化等对地观测能力。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LT-1A重轨干涉数据获取能力以及数字高程模型、沉降产品的生产精度评价,对LT-1A的辐射精度、地物极化信息保持能力的研究较为缺乏。该文以热带雨林植被为观测对象,通过不依赖人工定标器的自主定标方法对LT-1A全极化数据辐射误差、极化误差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与分析。实验表明:LT-1A传感器的辐射稳定性较好、极化精度优于国际对地观测组织(CEOS)推荐指标。持续对地观测1000 km内归一化雷达截面(NRCS)误差波动小于1 dB(3倍标准差)、5天内重返观测时辐射误差波动小于0.5 dB(3倍标准差);全极化观测模式下系统串扰低于-35 dB甚至达到-40 dB,交叉极化通道不平衡优于0.2 dB与2°,同通道不平衡优于0.5 dB与10°;系统噪声介于-42~-22 dB,平均系统等效热噪声优于-25 dB,热噪声水平随持续对地观测时长的增加有升高。此外,该研究验证了电离层对LT-1A极化数据质量的影响:5°法拉第旋转角造成的图像退化与-20 dB系统串扰带来的影响相当,而3°~20°法拉第旋转角在中、低纬度较为常见,这将带来-21.16~-8.78 dB的极化通道间扰动,即电离层对全极化数据质量的退化相较传感器-40 dB的串扰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探测1号卫星 辐射误差 极化误差 热带雨林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孪生网络的卫星电磁探测目标跟踪算法
12
作者 王赓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93-399,共7页
针对如何提高卫星电测探测目标跟踪的稳定性和精确度问题,为避免繁琐的目标采集过程,提出基于孪生网络的卫星电磁探测目标跟踪算法。首先,建立电磁探测卫星多星调度模型,为电磁探测目标匹配合适的卫星和工作模式,完成目标电磁信号采集;... 针对如何提高卫星电测探测目标跟踪的稳定性和精确度问题,为避免繁琐的目标采集过程,提出基于孪生网络的卫星电磁探测目标跟踪算法。首先,建立电磁探测卫星多星调度模型,为电磁探测目标匹配合适的卫星和工作模式,完成目标电磁信号采集;其次,利用孪生网络对目标信号进行训练,通过消除目标信号中干扰的杂波获取目标的电磁特征信息和真实位置信息;最后,采用粒子滤波算法实现卫星电磁探测目标的稳定跟踪。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目标跟踪效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生网络 卫星电磁探测 目标跟踪 调度模型 信号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盐度探测卫星
13
《卫星应用》 2024年第12期F0004-F0004,共1页
11月14日,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的科研卫星,又称海洋四号01星,可填补我国高精度全球海洋盐度探测能力空白。
关键词 探测卫星 海洋四号 探测能力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探测四号星载GNSS导航系统设计及在轨效能分析
14
作者 王振兴 王煜斌 +4 位作者 毛志毅 田晓彬 刘志佳 黄勇 邵明学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3,共12页
陆地探测四号01星(LT4A)是全球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业务卫星,依赖星载高轨GNSS导航接收系统实现在轨导航,并首次工程化应用于地面精密定轨任务。对星载高轨GNSS导航接收系统的在轨表现和工程化设计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星载BDS和... 陆地探测四号01星(LT4A)是全球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业务卫星,依赖星载高轨GNSS导航接收系统实现在轨导航,并首次工程化应用于地面精密定轨任务。对星载高轨GNSS导航接收系统的在轨表现和工程化设计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星载BDS和GPS实测漏信号数据,进行了星载观测数据质量评估,并重点研究了利用星载高轨GNSS漏信号进行事后精密定轨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LT4A星载高轨GNSS导航接收系统可稳定捕获和跟踪BDS B1I和GPS L1频点的导航信号,满足卫星在轨实时和地面事后定轨精度需求。采用星载BDS+GPS联合精密定轨,重叠轨道内符合精度径向优于1.87 m,三维优于3.07 m;外符合精度径向优于1.81 m,三维优于4.71 m。针对高轨导航收星特点及卫星应用时效性需求,定轨系统可全流程自动化运行,保证轨道平滑及连续性,控制勒让德高阶误差引入,相关成果可应用于中国后续搭载GNSS接收机的高轨对地观测卫星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探测四号01卫星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合成孔径雷达 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事后精密定轨 在轨实时自主定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罚函数遗传算法的电磁探测卫星多星规划方法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陈浩 李军 +1 位作者 唐宇 景宁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50,共7页
针对电磁探测卫星的特点,考虑其主要约束条件,建立了多星联合规划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电磁探测卫星多星规划算法。为处理遗传算法迭代过程中产生的不可行解,引入了基于罚函数法的约束处理方法。针对罚函数法中惩罚系数难以确... 针对电磁探测卫星的特点,考虑其主要约束条件,建立了多星联合规划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电磁探测卫星多星规划算法。为处理遗传算法迭代过程中产生的不可行解,引入了基于罚函数法的约束处理方法。针对罚函数法中惩罚系数难以确定的特点,设计了惩罚系数自适应调整的动态罚函数机制。根据模拟的数据进行实验及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电磁探测卫星多星规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探测卫星多星规划 约束处理 动态罚函数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技术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叶培建 饶炜 +1 位作者 孙泽洲 张伍 《航天器工程》 2008年第1期7-11,共5页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飞行至距地球380000km的月球,实现环绕月球对其遥感探测。由于任务目标不同,嫦娥一号卫星将遇到比近地轨道卫星更复杂的空间环境和飞行控制过程,所以必须解决面临的所有新技术问题。文章介绍...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飞行至距地球380000km的月球,实现环绕月球对其遥感探测。由于任务目标不同,嫦娥一号卫星将遇到比近地轨道卫星更复杂的空间环境和飞行控制过程,所以必须解决面临的所有新技术问题。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在轨道设计、月食、热设计、制导导航、测控、数传等方面的技术特点及研制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 月球探测卫星 技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测天顶角与太阳天顶角对卫星红外探测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蔡明 田昌会 +4 位作者 杨百愚 范琦 王斌科 王伟宇 屈绍波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为了分析不同探测环境对卫星红外探测的影响,推导了倾斜探测路径下目标与背景在探测器入瞳处的辐照度对比度计算公式。计算了目标在海天背景下不同温度、不同高度、不同太阳天顶角、不同探测天顶角条件下,目标与背景在0.75~14μm波... 为了分析不同探测环境对卫星红外探测的影响,推导了倾斜探测路径下目标与背景在探测器入瞳处的辐照度对比度计算公式。计算了目标在海天背景下不同温度、不同高度、不同太阳天顶角、不同探测天顶角条件下,目标与背景在0.75~14μm波段的红外单色辐射照度对比度。分析指出:太阳天顶角对红外探测的影响主要在2.7μm以下波段,探测波长大于2.7μm可不考虑太阳的影响。目标在5 km以下、探测天顶角在60°以上继续增加时,探测波段变窄,不可探频段增宽;目标在10 km 以上,探测天顶角变化对探测影响很小。这些结论可用于指导卫星红外探测波段选择与探测结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红外探测 目标与背景对比度 海天背景 探测天项角 太阳天顶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包合同网的自治电磁探测卫星群任务规划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浩 景宁 +1 位作者 李军 唐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85-2291,共7页
针对具有星间通信能力的自治电磁探测卫星群任务及载荷特点,建立了基于MAS(Multi-Agent Sys-tem)的电磁探测卫星群自主规划模型,提出了基于外包合同网的电磁探测卫星群自主规划算法。根据模拟的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及分析,该方法能有效解... 针对具有星间通信能力的自治电磁探测卫星群任务及载荷特点,建立了基于MAS(Multi-Agent Sys-tem)的电磁探测卫星群自主规划模型,提出了基于外包合同网的电磁探测卫星群自主规划算法。根据模拟的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及分析,该方法能有效解决电磁探测卫星群自主任务规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电磁探测卫星 星上任务规划 外包合同网协议 多AGENT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探测卫星定点观测模式外热流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宇鹏 赵欣 +1 位作者 孙腾飞 陈春亮 《航天器工程》 2013年第4期49-55,共7页
针对天文探测卫星定点观测模式下的特定姿态,结合相关科学观测约束、整星能源和热控设计约束及轨道特点,进行了多约束条件下的外热流变化规律分析,对比了有、无遮阳挡板情况下,卫星外热流的差异,并通过虚拟热沉温度,分析了卫星各个舱板... 针对天文探测卫星定点观测模式下的特定姿态,结合相关科学观测约束、整星能源和热控设计约束及轨道特点,进行了多约束条件下的外热流变化规律分析,对比了有、无遮阳挡板情况下,卫星外热流的差异,并通过虚拟热沉温度,分析了卫星各个舱板的散热能力。基于有、无遮阳挡板的外热流分析结果,从热控角度建议在定点观测模式下,对卫星的观测姿态进行约束,对有低温需求的天文探测器建议加设遮阳挡板,可为天文探测卫星的热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探测卫星 定点观测模式 外热流 观测约束条件 遮阳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O方法的月球探测卫星总体设计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勇 颜力 +1 位作者 陈小前 王振国 《上海航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41,共5页
根据月球探测卫星任务及环境的特点,在将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方法用于卫星总体概念阶段的设计。分析了卫星总体设计中轨道设计、卫星设计和发射选择间的耦合关系与协同效应,建立了MDO的简化模型。用单级整体优化策略(AAO)和多岛遗传算法... 根据月球探测卫星任务及环境的特点,在将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方法用于卫星总体概念阶段的设计。分析了卫星总体设计中轨道设计、卫星设计和发射选择间的耦合关系与协同效应,建立了MDO的简化模型。用单级整体优化策略(AAO)和多岛遗传算法(MIGA)进行优化。算例结果表明,MDO简化模型可有效解决卫星概念设计阶段中的多学科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卫星 总体设计 多学科设计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