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介质深层充电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黄建国 陈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2-397,共6页
卫星介质深层充电效应是诱发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故障和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中介绍了介质深层充电的物理机制 ,给出了初步的物理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方法 ,该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欧空局的深层充电分析软件DICTAT的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 ... 卫星介质深层充电效应是诱发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故障和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中介绍了介质深层充电的物理机制 ,给出了初步的物理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方法 ,该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欧空局的深层充电分析软件DICTAT的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 .深层充电导致的最大电场总是出现在介质的接地侧 ,因此 ,介质的接地侧是发生放电的危险区域 ;对于典型的外辐射带高能电子能谱情况 ,介质的充电时间为小时量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介质深层充电效应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运行故障 计算机模拟 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介质深层充电中的主要物理问题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建国 陈东 师立勤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6-353,共8页
卫星介质深层充电效应是诱发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故障和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 计算机模拟对介质深层充电的时间常数、电场特征、以及屏蔽、介质厚度和接地方式对充电 所致最大电场的影响等主要物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初... 卫星介质深层充电效应是诱发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故障和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 计算机模拟对介质深层充电的时间常数、电场特征、以及屏蔽、介质厚度和接地方式对充电 所致最大电场的影响等主要物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初步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深层充电 高能电子 计算机模拟 接地方式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蔽材料对木星轨道卫星内部介质充电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于向前 施伟红 +5 位作者 宋思宇 陈鸿飞 宗秋刚 邹鸿 陈傲 王永福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27,共7页
在木星轨道的空间辐射环境中,占主导地位的粒子是能量大于1 MeV(甚至高于100 MeV)的高能电子,这可能会产生卫星内部介质充电效应。在卫星的防辐射设计中,通常需要一定厚度的材料来屏蔽这些电子,使得进入卫星内部的电子通量达到安全的水... 在木星轨道的空间辐射环境中,占主导地位的粒子是能量大于1 MeV(甚至高于100 MeV)的高能电子,这可能会产生卫星内部介质充电效应。在卫星的防辐射设计中,通常需要一定厚度的材料来屏蔽这些电子,使得进入卫星内部的电子通量达到安全的水平。利用所建立的GEANT4-RIC(radiation induced conductivity)方法,研究了运行于木星轨道的卫星对高能电子的最佳屏蔽材料设计。研究了铝、钛、铁、铜、钽和铅作为卫星屏蔽材料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木星探测任务中,为了减轻卫星内部介质充电效应,高原子序数材料比低原子序数材料在相同质量下提供的屏蔽效果更好。因此,用钛、铁、铜、钽或铅代替地球轨道卫星上常用的屏蔽材料铝,可以节省屏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星轨道 卫星内部介质充电效应 屏蔽材料 充电电场 充电电势 空间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星轨道卫星深层介质充电电势仿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向前 宋思宇 +3 位作者 陈鸿飞 邹鸿 施伟红 陈傲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5-1001,共7页
采用GEANT4-RIC方法,对处于木星轨道的星用电路板FR4(环氧玻璃布层压板)介质和电缆PTFE(聚四氟乙烯)介质的充电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计算不同接地状态、不同介质厚度和不同屏蔽层厚度条件下,介质内部的充电电势。研究结果表明,介质充电电... 采用GEANT4-RIC方法,对处于木星轨道的星用电路板FR4(环氧玻璃布层压板)介质和电缆PTFE(聚四氟乙烯)介质的充电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计算不同接地状态、不同介质厚度和不同屏蔽层厚度条件下,介质内部的充电电势。研究结果表明,介质充电电势与介质接地方式密切相关,双面接地可以大大降低介质的充电电势;使用薄介质以及增加屏蔽层厚度也是降低介质内部充电电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星轨道 卫星深层介质充电电势 屏蔽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材料内部充电特性模拟仿真与试验研究
5
作者 安恒 薛玉雄 +2 位作者 杨生胜 王俊 张晨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0-344,共5页
针对星用介质材料的深层充电效应问题,基于高能电子在介质材料中的传输模型,仿真分析了介质材料在不同深度处的电荷沉积,分析了介质中叠合的金属层厚度和层数对电荷沉积的影响。基于仿真结果设计了平板型多层结构的测试系统,利用加速器... 针对星用介质材料的深层充电效应问题,基于高能电子在介质材料中的传输模型,仿真分析了介质材料在不同深度处的电荷沉积,分析了介质中叠合的金属层厚度和层数对电荷沉积的影响。基于仿真结果设计了平板型多层结构的测试系统,利用加速器辐照试验,分析了电子辐照后的电荷沉积情况,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层叠加的多层结构能有效地得到介质深层的电荷沉积分布特性。本文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于空间辐射效应监测载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材料 深层充电效应 电荷沉积 高能电子 蒙特卡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