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东卧新双地区天然气特征及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来源
被引量:
7
1
作者
林世国
王昌勇
+4 位作者
易士威
高阳
李明鹏
李世宁
李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3-921,共9页
天然气来源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石油地质问题,直接关系到勘探决策。四川盆地川东地区须家河组勘探和开发相对滞后,基础地质研究的欠缺导致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卧新双地区须家...
天然气来源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石油地质问题,直接关系到勘探决策。四川盆地川东地区须家河组勘探和开发相对滞后,基础地质研究的欠缺导致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具有甲烷含量较低、重烃含量较高、干燥系数较低等特点;天然气中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_1<-40‰,具有δ^(13)C_3>δ^(13)C_2>δ^(13)C_1的特征;须家河组天然气为干酪根初次裂解的陆相油型气和混合气;须家河组天然气目前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的湿气阶段。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暗色泥岩较为发育,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须家河组泥岩主要以Ⅱ1和Ⅱ2型干酪根为主,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和氯仿沥青"A"含量,总体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泥岩中有机质处于成熟-高成熟的湿气阶段。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熟度与烃源岩成熟度相当,结合须家河组天然气组分特征、同位素特征及成因类型等与下伏石炭系、茅口组、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及雷口坡组天然气存在明显区别,推测该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主要为自生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卧新双地区
川东
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昌勇
周毅
+3 位作者
李世临
李爽
王小娟
郑荣才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2期21-26,53,共7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常规物性资料,对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的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为一套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常规物性资料,对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的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为一套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具有结构成熟度中等偏高、成分成熟度低的近源快速堆积特点;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交代、破裂和自生矿物充填等成岩作用改造,其中强烈的压实-压溶、方解石胶结和自生矿物充填等作用是导致储层孔渗性变差和致密化的主要原因,绿泥石环边胶结是部分原生粒间孔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性能,破裂作用则更有效地沟通了原生和次生孔隙,极大地提高了储层渗透性。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特低孔、超低渗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总体相关性较差,但随着孔隙度的升高,孔渗相关性逐渐变好,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和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绿泥石环边
裂缝
须家河组
卧新双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卧新双地区天然气特征及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来源
被引量:
7
1
作者
林世国
王昌勇
易士威
高阳
李明鹏
李世宁
李爽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地质研究所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3-921,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7)
文摘
天然气来源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石油地质问题,直接关系到勘探决策。四川盆地川东地区须家河组勘探和开发相对滞后,基础地质研究的欠缺导致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具有甲烷含量较低、重烃含量较高、干燥系数较低等特点;天然气中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_1<-40‰,具有δ^(13)C_3>δ^(13)C_2>δ^(13)C_1的特征;须家河组天然气为干酪根初次裂解的陆相油型气和混合气;须家河组天然气目前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的湿气阶段。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暗色泥岩较为发育,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须家河组泥岩主要以Ⅱ1和Ⅱ2型干酪根为主,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和氯仿沥青"A"含量,总体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泥岩中有机质处于成熟-高成熟的湿气阶段。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熟度与烃源岩成熟度相当,结合须家河组天然气组分特征、同位素特征及成因类型等与下伏石炭系、茅口组、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及雷口坡组天然气存在明显区别,推测该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主要为自生气。
关键词
天然气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卧新双地区
川东
地区
Keywords
natural gas, Xujiahe Formation, Upper Triassic, Woxinshuang area, easter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昌勇
周毅
李世临
李爽
王小娟
郑荣才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2期21-26,53,共7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四川盆地岩性油气藏富集规律与目标评价"(编号:2011ZX05001-005-01)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常规物性资料,对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的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为一套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具有结构成熟度中等偏高、成分成熟度低的近源快速堆积特点;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交代、破裂和自生矿物充填等成岩作用改造,其中强烈的压实-压溶、方解石胶结和自生矿物充填等作用是导致储层孔渗性变差和致密化的主要原因,绿泥石环边胶结是部分原生粒间孔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性能,破裂作用则更有效地沟通了原生和次生孔隙,极大地提高了储层渗透性。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特低孔、超低渗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总体相关性较差,但随着孔隙度的升高,孔渗相关性逐渐变好,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和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绿泥石环边
裂缝
须家河组
卧新双地区
四川盆地
Keyword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diagenesis
chlorite rims
fractures
Xujiahe Formation
Woxinshuang area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东卧新双地区天然气特征及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来源
林世国
王昌勇
易士威
高阳
李明鹏
李世宁
李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盆地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发育特征
王昌勇
周毅
李世临
李爽
王小娟
郑荣才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