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兰山岩羊(Pseudois nayaur)夏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振生 王小明 +1 位作者 李志刚 崔多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277-4285,共9页
采用直接观察法和痕迹检验法对贺兰山岩羊夏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岩羊偏好的取食地位于海拔高度1 600~2 000 m的山地疏林草原带,地形为平滑起伏的坡、明显断裂的坡和悬崖,以灰榆和山杨为优势乔木或无树,乔木矮... 采用直接观察法和痕迹检验法对贺兰山岩羊夏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岩羊偏好的取食地位于海拔高度1 600~2 000 m的山地疏林草原带,地形为平滑起伏的坡、明显断裂的坡和悬崖,以灰榆和山杨为优势乔木或无树,乔木矮小稀疏且距离远,接近低矮但密度较大的灌木,食物较多,位于<30°和>35°半阴半阳坡的下坡位,接近水源,人为干扰距离500~1 000 m,距裸岩2~5 m,隐蔽级25%~75%;夏季岩羊偏好的卧息地具有位于海拔高度1 600~2 000 m和>3 000 m的山地疏林草原带及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地形为明显断裂的坡和悬崖,以灰榆和山杨为优势乔木或无树,乔木和灌木均矮小稀疏且距离较远,食物较少,位于>35°阴坡的上坡位,接近水源,人为干扰距离远,接近裸岩,隐蔽程度低。岩羊的取食和卧息生境在乔木高度和距水源距离上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余生态因子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取食生境相比,岩羊选择的卧息生境具有乔木稀疏且距离较远、灌木较少、低矮且距离较远、食物丰富度低、坡度大、远离人为干扰、接近裸岩和隐蔽程度低的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食物丰富度、灌木高度、距水源距离、隐蔽级、灌木密度、灌木距离、乔木高度和乔木距离8个生态因子可以区分取食样方与任意样方,正确判别率为85.8%;而区分卧息样方与任意样方时,距水源距离、灌木高度、距裸岩距离、人为干扰距离、食物丰富度、灌木密度和灌木距离共7个生态因子发挥作用,正确判别率为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羊 取食生境 卧息生境 逐步判别分析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狍春季卧息生境特征
2
作者 覃雪波 齐智 +1 位作者 朱金宝 赵铁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5-76,79,共3页
2007年3—5月份,对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狍卧息生境进行调查,共发现52个卧息生境。它们主要分布于水源距离适中、人为干扰距离较远的阔叶林阳坡的中、上坡位。卧息生境平均长(0.91±0.15)m,宽(0.72±0.08)m,具有与灌木、乔木距... 2007年3—5月份,对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狍卧息生境进行调查,共发现52个卧息生境。它们主要分布于水源距离适中、人为干扰距离较远的阔叶林阳坡的中、上坡位。卧息生境平均长(0.91±0.15)m,宽(0.72±0.08)m,具有与灌木、乔木距离较远,隐蔽度、灌木高度和食物丰富度较高,郁闭度、灌木盖度、坡度较小的特点。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安全舒适度、坡位和植被因子3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5.16%,可以较好的反映卧息生境的特征。与相关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狍春季卧息生境的特征与冬季不同,说明狍卧息生境的选择与其不同的生理时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息生境 八仙山自然保护区 春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根河地区驼鹿冬季采食生境、卧息生境选择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于沿泽 张明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7-272,共6页
2013年至2015年冬季,综合运用动物生态调查技术、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等研究技术,研究了内蒙古根河地区驼鹿(Alces alces)冬季采食生境选择和卧息生境选择。研究结果:内蒙古根河地区冬季驼鹿采食生境选择与距针叶林距离、距道路距离... 2013年至2015年冬季,综合运用动物生态调查技术、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等研究技术,研究了内蒙古根河地区驼鹿(Alces alces)冬季采食生境选择和卧息生境选择。研究结果:内蒙古根河地区冬季驼鹿采食生境选择与距针叶林距离、距道路距离、隐蔽级、距工矿距离呈负相关;与距农田距离、桦丰富度呈正相关;驼鹿冬季采食生境选择的概率模型为:P=e^z/(1+e^z),其中z=-0. 401-0. 423×距针叶林距离-0. 513×距道路距离-0. 564×距工矿距离+1. 405×距农田距离-0. 420×隐蔽级+0. 553×桦,e为自然数。内蒙古根河地区驼鹿卧息地选择与距河流距离、郁闭度呈负相关,而距阔叶林距离、距农田距离呈正相关。驼鹿冬季卧息生境选择概率模型为:P=e^z/(1+e^z),其中z=-2. 068-0. 757×距河流距离+0. 929×距阔叶林距离+0. 731×距农田距离-0. 574×郁闭度,e为自然数。由于影响驼鹿冬季采食行为和卧息行为的驱动因子及其表达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导致其采食生境与卧息生境选择的因子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采食生境 卧息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