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南海北部深海沉积环境真菌00457的鉴定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智 王发左 +2 位作者 田新朋 李洁 张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9-204,共6页
从南海深海沉积环境样品中分离到一株编号为00457的真菌,基于形态学特征、ITS和5.8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白黄笋顶孢霉(Acrostalagmus luteoalbus)。活性研究表明,其代谢产物粗浸膏的卤虫致死活性明显,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抑菌和... 从南海深海沉积环境样品中分离到一株编号为00457的真菌,基于形态学特征、ITS和5.8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白黄笋顶孢霉(Acrostalagmus luteoalbus)。活性研究表明,其代谢产物粗浸膏的卤虫致死活性明显,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抑菌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此外,研究还发现代谢产物粗浸膏在25-100℃持续加热不超过30 min时,卤虫致死活性成分稳定,但在100℃持续加热超过60 min后卤虫致死活性成分显著减少,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照射90 min内则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深海沉积环境 鉴定 抗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卤虫致死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瘤海鞘克生活性筛选及低极性组分GC-MS分析
2
作者 徐艳 童万平 孙雪萍 《广西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276-278,共3页
为研究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 Savigny)的抗卤虫活性部位及有效成分,采用卤虫致死活性筛选模型,对冠瘤海鞘的提取物及甾体粗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并采用GC-MS技术对石油醚相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和各有机相均有明显... 为研究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 Savigny)的抗卤虫活性部位及有效成分,采用卤虫致死活性筛选模型,对冠瘤海鞘的提取物及甾体粗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并采用GC-MS技术对石油醚相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和各有机相均有明显克生活性,冠瘤海鞘甾体粗晶的克生活性是石油醚相的3.2倍;从冠瘤海鞘石油醚相中鉴定出12个化合物,主要为脂肪类和甾醇类化合物,而且冠瘤海鞘抗卤虫活性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中,石油醚相中的甾醇类化合物是冠瘤海鞘的克生活性物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瘤海鞘 卤虫致死活性 甾醇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诱导对2株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亚月 薛欣怡 +4 位作者 黎卓怡 马小翔 梁金月 胡雪琼 张翼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8,共9页
【目的】以2株海洋真菌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剂对其次级代谢产物化学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基于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采用两种不同的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剂5-氮杂胞嘧啶核苷(5-azaC)和丁酸钠,分别... 【目的】以2株海洋真菌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剂对其次级代谢产物化学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基于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采用两种不同的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剂5-氮杂胞嘧啶核苷(5-azaC)和丁酸钠,分别对Penicillium sp.019和Aspergillus terreus ZN4-5-4两株海洋来源真菌进行表观遗传修饰。通过观察真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变化,并根据薄层层析(TLC)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和卤虫致死活性筛选模型等技术手段,从中筛选出代谢产物丰富、AChE抑制活性与抗氧化活性产物丰富且毒性小的发酵培养条件。【结果】添加1 mmol/mL的丁酸钠诱导剂可使菌株019和ZN4-5-4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增加,且同时能提高该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AChE的抑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因此,确定菌株019和ZN4-5-4的最优发酵条件均是添加浓度为1 mmol/mL丁酸钠的PDB培养基。【结论】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指导下,添加诱导剂5-azaC或者丁酸钠对2株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化学诱导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抗氧化 卤虫致死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来源内生真菌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 MA-229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罗寒 李晓栋 +3 位作者 李晓明 刘洋 孟令红 王斌贵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J0014-J0020,共7页
从分离自红树林植物榄李新鲜叶片中的内生真菌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 MA-229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新化合物1(22-epi-aflaquinolone B)和4个4-苯基-3,4-二氢喹啉酮类化合物(2~5)以及4个喹诺唑啉酮类化合物(6~9)。通过核磁共振... 从分离自红树林植物榄李新鲜叶片中的内生真菌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 MA-229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新化合物1(22-epi-aflaquinolone B)和4个4-苯基-3,4-二氢喹啉酮类化合物(2~5)以及4个喹诺唑啉酮类化合物(6~9)。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并且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确定了化合物1的绝对构型。这些化合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卤虫致死活性和抗菌活性,其中新化合物1有明显的卤虫致死活性(LD50值为1.73μmol/L),与阳性对照活性相当。化合物1对农业病害菌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MIC值为32μg/mL),化合物6对农业病害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有较好的抑制活性(MIC值为1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杂色曲霉 喹诺唑啉酮 卤虫致死活性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深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flaviniger SCSIO ZJ28中Elaiophylin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云 周潇 +5 位作者 宋永相 陈芸芸 黄洪波 李洁 华燕 鞠建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89,共5页
从我国南海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SCSIO ZJ28,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Strep-tomyces albiflaviniger SCSIO ZJ28。对该菌株采用M-AM2ab培养基进行发酵,以溶剂萃取获得发酵提取物,通过卤虫致死活性、抑菌活性和HPLC-UV... 从我国南海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SCSIO ZJ28,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Strep-tomyces albiflaviniger SCSIO ZJ28。对该菌株采用M-AM2ab培养基进行发酵,以溶剂萃取获得发酵提取物,通过卤虫致死活性、抑菌活性和HPLC-UV追踪,利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得到化合物1。经ESI-MS,1H及13C NMR,2D NMR和X-RD单晶衍射分析鉴定为大环内酯类化合物elaiophyl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链霉菌属 Elaiophylin 大环内酯 卤虫致死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蓬内生真菌GMF19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牛赡光 张淑静 +3 位作者 马一茗 李晓梦 桑志旻 杜丰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82-2086,2104,共6页
以碱蓬根茎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Talaromyces pinophilus GMF19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代谢产物结构及生物活性多样性。对其发酵产物综合运用硅胶、凝胶、反相硅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并与相关文献... 以碱蓬根茎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Talaromyces pinophilus GMF19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代谢产物结构及生物活性多样性。对其发酵产物综合运用硅胶、凝胶、反相硅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并与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比对鉴定其结构,分别为:trichodermamides A(1)、ergosterol(2)、adenosine(3)、kojic acid(4)、5-hydroxy-4-oxo-4 H-pyran-2-ethyl formate(5)、kojic acid monomethyl ether(6)、5-n-heneicosylresorcinol(7)、caffeic acid methyl ester(8)、(E)-caffeamide(9)、2,3,4-trihydroxy-6-(hydroxymethyl)-5-methylbenzylalcohol(10)与N b-acetyltryptamine(11)。除化合物2之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与7对至少2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活性;而化合物1及4~6具有卤虫致死活性,其中4的LD 50值仅为7.4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卤虫致死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五味子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
7
作者 宗时春 张鞍灵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6-161,共6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以及反相C18硅胶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以及电喷雾电离质谱对大花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采取卤虫生物检测法测试所得化合物对卤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从大花五味子的...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以及反相C18硅胶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以及电喷雾电离质谱对大花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采取卤虫生物检测法测试所得化合物对卤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从大花五味子的藤茎中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乌苏酸、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科罗索酸、积雪草酸、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救必应酸、β-香树素、蒲公英赛醇、山楂酸、羽扇豆醇、白桦酯酸及(-)-表儿茶素。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化合物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科罗索酸及羽扇豆醇对卤虫幼虫表现出明显毒性,其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5.8、25.2和28.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五味子 化学成分 卤虫致死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来源真菌嗜松青霉SD-272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鸣慧 李晓明 +1 位作者 李春顺 王斌贵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对来源于珠江口沉积物的一株海洋真菌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SD-27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采用常规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分离手段,通过紫外、核磁共振技术、... 对来源于珠江口沉积物的一株海洋真菌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SD-27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采用常规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分离手段,通过紫外、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现代波谱学技术,从其发酵液提取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4'-demethylvermistatin(1),vermistatin(2),penisimplicissin(3),deoxyfunicone(4),5,6-epoxy-3-deoxyfunicone(5),5′-methoxy-6-methyl-biphenyl-3,4,3′-triol(6),altenusin(7),1-deoxyrubralactone(8),kojic acid(9),7-hydroxy-2-(2-hydroxypropyl)-5-methylchromone(10),dankasterone(11),4-hydroxy-2-methoxyacetanilide(12),N-(2-hydroxypropanoyl)-2-aminobenzoic acid amide(13)。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嗜松青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显示较好的卤虫致死活性,LD50值为39.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 次生代谢产物 卤虫致死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深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CSIO 5604次级代谢产物lyngbyatoxin A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桂岭 黄洪波 +3 位作者 王博 田新朋 鞠建华 宋永相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67-1770,1892,共5页
以卤虫致死活性和HPLC-DAD图谱为指导,充分利用正相、反相色谱技术,对采自南海北部3536 m深的海底沉积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5604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到一个吲哚内酰胺类化合物,经HR-ESI-MS、1H NMR、13C NMR... 以卤虫致死活性和HPLC-DAD图谱为指导,充分利用正相、反相色谱技术,对采自南海北部3536 m深的海底沉积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5604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到一个吲哚内酰胺类化合物,经HR-ESI-MS、1H NMR、13C NMR波谱分析,确定其为lyngbyatoxin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链霉菌属 鞘丝藻毒素A 卤虫致死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王鞭乙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云凤 王计宏 +4 位作者 娄嘉豪 赵紫艳 赖祺 尹俊林 曾广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32-238,共7页
为了研究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 Boiss.)的化学成分及其卤虫致死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霸王鞭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技术... 为了研究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 Boiss.)的化学成分及其卤虫致死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霸王鞭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5(6)-guten-3α-ol(1)、蒲公英赛醇(2)、异蒲公英赛醇(3)、熊果酸(4)、齐墩果酸(5)、1-羟基-3,7,8-三甲氧基黄酮(6)、甲基獐牙菜素(7)、槲皮素(8)、胡萝卜苷(9)、β-谷甾醇(10)、豆甾醇(11)、香草醛(12)、十二烷醇(13)、植物醇(14)、1-[(12 E,16 E)-12,16-二十碳二烯酰基]-2-[(E,E)-7,11-十八碳二烯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15)。化合物1、3、4、5、6、7、12、13、14和15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卤虫致死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4表现出较强卤虫致死活性,其LD_(50)为7.68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鞭 化学成分 卤虫致死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