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效需求:马克思、凯恩斯与卡莱茨基经济学 被引量:9
1
作者 陈祥 靳卫萍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56,102,共7页
对有效需求的讨论,联系到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卡莱茨基周期理论以及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其中,马克思经济学从社会关系的意义上来表述利润的,即利润来自于社会关系,是一种按价值计量的剩余。这种采用“价值理论”表述的有效需求问题... 对有效需求的讨论,联系到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卡莱茨基周期理论以及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其中,马克思经济学从社会关系的意义上来表述利润的,即利润来自于社会关系,是一种按价值计量的剩余。这种采用“价值理论”表述的有效需求问题难以揭示出现实的货币金融体系的运行。卡莱茨基利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公式推论出了有效需求问题,其核心是成本与利润的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所决定的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他排除了资本存量的价值变动的分析,不能合理解释存量与流量的关系,从而使他的有效需求理论讨论现实的经济波动有很大的局限性。凯恩斯则认为有效需求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的交点,它是一个均衡点,这一点来自于企业家利润最大化的决策,由此将决定产出和就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还联系到消费函数和资本的边际效率,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货币价值量,在一个货币金融体系中讨论存量和流量的同时均衡;此外,剑桥增长模型是后凯恩斯对卡莱茨基的经济学的发展。这种模型正是我们所要阐述的稳定状态,一旦两个部门的比例脱离了稳定状态,必然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本文正是从此出发进行分析,得出凯恩斯研究有效需求的方法的科学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需求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凯恩斯 有效需求 卡莱茨基周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莱茨基经济增长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秦蒙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3,共12页
卡莱茨基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出发,提出了垄断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理论。卡莱茨基经济增长理论基于有效需求理论阐述了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继承卡莱茨基经济思想的卡莱茨基主义经济增... 卡莱茨基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出发,提出了垄断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理论。卡莱茨基经济增长理论基于有效需求理论阐述了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继承卡莱茨基经济思想的卡莱茨基主义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强调收入分配是总需求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并逐渐发展成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问题的标准范式之一。卡莱茨基经济增长理论的"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制度要适应经济增长体制"等经济思想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卡莱茨基主义经济增长模型也可以用于研究当代中国的经济增长体制,但应注意结合经济实践对其进行优化;卡莱茨基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只有不断发展,并应用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其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莱茨基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有效需求 工资份额 卡莱茨基主义经济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卡莱茨基增长模型的初步分析和验证
3
作者 张志超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8-63,共6页
波兰经济学家米哈尔·卡莱茨基于1969年发表了《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导论》一书,它代表社会主义增长理论的形成,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一大贡献。 卡莱茨基从国民收入的增长主要地取决于社会投资规模这一假设出发,指出在特定... 波兰经济学家米哈尔·卡莱茨基于1969年发表了《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导论》一书,它代表社会主义增长理论的形成,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一大贡献。 卡莱茨基从国民收入的增长主要地取决于社会投资规模这一假设出发,指出在特定资本生产率作用下,投资所占国民收入的比率(积累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均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经济增长 模型 卡莱茨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大林的“短缺经济”思想
4
作者 白暴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0-80,共1页
短缺经济思想的一个主要命题: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普遍现象生产过剩相反,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社会需求比生产(供给)增长得快,因而,社会主义经济的普遍现象是短缺。当前,人们常常认为这一思想产生于60年代,是波兰经济学家卡莱茨基和匈牙利经... 短缺经济思想的一个主要命题: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普遍现象生产过剩相反,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社会需求比生产(供给)增长得快,因而,社会主义经济的普遍现象是短缺。当前,人们常常认为这一思想产生于60年代,是波兰经济学家卡莱茨基和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提出的。然而,如果客观公正地说,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时间应该是1930年,提出者应该是斯大林。1930年,在《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向十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斯大林指出:“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是国家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缺经济 斯大林 社会主义经济 普遍现象 卡莱茨基 科尔内 劳动农民 资本主义经济 思想 3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混合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研究概述
5
作者 王明恕 马向海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7期51-54,20,共5页
从混合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研究概述王明恕,马向海混合经济理论先是与本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处于大萧条之后的转换时期相对应。混合经济论点的最初由来是在凯恩斯那里,《通论》中的第24章作过说明: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 从混合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研究概述王明恕,马向海混合经济理论先是与本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处于大萧条之后的转换时期相对应。混合经济论点的最初由来是在凯恩斯那里,《通论》中的第24章作过说明: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唯一切实办法”,就是扩大政策的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过渡经济学 研究概述 社会主义经济 经济学模型 资本主义 卡莱茨基 转换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到底是如何批判“利润挤压论”的?
6
作者 吕少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80,共5页
“利润挤压论”认为,工资的提高会使利润受到挤压而减少,而利润减少必然会导致资本积累减少,因此工资的增长会使资本积累和就业减少。福斯特在用马克思相关理论批判“利润挤压论”时对马克思的解读和评论有诸多可商榷之处。福斯特认为,... “利润挤压论”认为,工资的提高会使利润受到挤压而减少,而利润减少必然会导致资本积累减少,因此工资的增长会使资本积累和就业减少。福斯特在用马克思相关理论批判“利润挤压论”时对马克思的解读和评论有诸多可商榷之处。福斯特认为,尽管利润减少会导致资本积累减少,但工资提高后,资本家可以提高价格以避免利润减少,因此工资上涨不会导致积累和就业减少。但马克思认为,工资的提高会导致利润减少,同时不会影响总体价格,而利润的下降并不必然导致积累和就业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工资 利润挤压论 资本积累 卡莱茨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一)
7
作者 李同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1-19,共19页
自此期起,本刊将连续登载我院李同明同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的博士论文《经济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当代国内外经济科学的前沿课题和热点之一,它对于各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各级决策集团进行经济工作战略性的决策,... 自此期起,本刊将连续登载我院李同明同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的博士论文《经济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当代国内外经济科学的前沿课题和热点之一,它对于各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各级决策集团进行经济工作战略性的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咨询价值。李同明同志的这个选题,在我国经济学界尚属首次研究,这篇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武器,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以十分翔实的材料,对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见解。我们相信,此文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将会产生相当的影响、对各级政府与经济组织进行经济战略决策,也会颇具参考价值。 全文共14万字、拟分五期发完。此期发表论文的导言、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第1—4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经济 国民收入 投资率 卡莱茨基 增长率 经济增长模型 增长理论 国际比较 积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