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皮下组织血管瘤和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 被引量:1
1
作者 牛雅宁 于一行 +3 位作者 龚毓宾 董健 赵婧 吴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1-725,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两种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皮下组织血管瘤与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评价不同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两种疾病的价值,比较两种模型诊断效能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就诊并经临... 目的通过构建两种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皮下组织血管瘤与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评价不同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两种疾病的价值,比较两种模型诊断效能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就诊并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皮下组织血管瘤或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患者90例,应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图像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对特征降维,使用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对比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精选的10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两种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02(95%CI0.887~0.917)、92.1%、85.0%、92.3%、90.9%、93.5%和0.827(95%CI0.787~0.856)、85.2%、70.0%、94.1%、90.9%、85.0%;随机森林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960(95%CI 0.938~0.983)、98.4%、96.4%、97.8%、98.1%、97.2%和0.742(95%CI0.699~0.785)、77.8%、57.1%、82.3%、79.6%、62.5%。训练组和验证组两种模型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06、-2.009,P<0.05)。结论超声影像组学可以鉴别皮下组织血管瘤与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支持向量机模型在小样本数据中的诊断效能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卡波西血管内皮 超声检查 影像组学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伴肝脏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王伟 杨槿 +3 位作者 唐雷 史天亮 龙明贵 杨昌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129,共3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铜仁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433。患者男,47岁,2020年4月因“上腹部疼痛10余天”就诊于铜仁市人民医院。体格检查:脾脏体积增大,肋下可及3 cm,质韧,表面...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铜仁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433。患者男,47岁,2020年4月因“上腹部疼痛10余天”就诊于铜仁市人民医院。体格检查:脾脏体积增大,肋下可及3 cm,质韧,表面光滑,有压痛。皮肤黏膜色泽正常,无皮疹及出血点。实验室检查:血小板79×109/L,肿瘤标记物阴性。腹部超声:脾脏增大,内见一混合回声团块,血流丰富,考虑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卡波西血管内皮细胞 肝转移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并发卡梅综合征的产前特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符忠蓬 王珏 任芸芸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8-872,共5页
探讨胎儿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并发卡梅综合征(KasabachMerritt syndrome,KMS)的围产期特点。本文报道1名36岁女性孕38周产检时,超声偶然发现胎儿背部皮下肿块,其他产前检查结果无异常。肿块呈中低... 探讨胎儿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并发卡梅综合征(KasabachMerritt syndrome,KMS)的围产期特点。本文报道1名36岁女性孕38周产检时,超声偶然发现胎儿背部皮下肿块,其他产前检查结果无异常。肿块呈中低回声,直径约为6~7 cm,多普勒显示有条状血流信号。胎儿生长测量与胎龄相符,羊水量正常。经剖宫产娩出1名活产男婴,该新生儿左背皮下存在一处巨大血管瘤,实验室检查显示该患儿存在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被诊断为KMS,予以静注大剂量甲强龙,口服西罗莫司,手术切除以及输血等治疗。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簇状血管瘤和KHE。术后随访半年无残留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卡波西血管内皮(KHE) 卡梅综合征(KMS) 胎儿水肿 胎儿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捷 石群立 +4 位作者 周晓军 吴苏稼 姜少军 张宗军 周航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例发生于儿童长骨的KHE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和电镜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临床以肢体持续性隐痛为主,1例伴局部... 目的探讨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例发生于儿童长骨的KHE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和电镜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临床以肢体持续性隐痛为主,1例伴局部皮温升高,病程较长(发病1年余就诊),影像学示局限性骨密度减低或蜂窝状骨质破坏。临床未见血小板减少及低纤维蛋白血症(Kabasach-Merritt syndrome,卡梅综合征)。光镜下肿瘤呈多结节状或小叶状分布,浸润性生长,见特征性的肾小球样结构。部分瘤细胞梭形,呈束状排列并形成裂隙状血管腔,肾小球样结构区瘤细胞多为上皮样,见空泡形成及胞质内脂褐素沉积,部分区域见明显的毛细血管瘤样结构。免疫表型:瘤细胞呈CD31、CD34和Fli-1强阳性表达、SMA灶性阳性,GLUT1、CKpan和FⅧRAg均为阴性,Ki-67有少量散在阳性表达。结论KHE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儿童的潜在恶性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须与幼年性毛细血管瘤、卡波西肉瘤、丛状血管瘤、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等鉴别,病变切除干净是治疗KHE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 卡波西血管内皮 诊断 鉴别诊断 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中的血液成份潴留现象 被引量:11
5
作者 袁斯明 王修坤 +1 位作者 沈卫民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r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常伴有Kasabach-Merritt现象,其特征是严重血小板减少和消耗性凝血病。以往推测Kasabach-Merritt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血小板潴留于肿瘤中,该假说有待更多依据的证实。方法对... 目的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r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常伴有Kasabach-Merritt现象,其特征是严重血小板减少和消耗性凝血病。以往推测Kasabach-Merritt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血小板潴留于肿瘤中,该假说有待更多依据的证实。方法对1例伴有Kasabach-Merritt现象的KHE标本进行超微结构观察,以葡萄糖转移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作为标记抗原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红细胞在肿瘤中的分布,并以不伴有Kasabach-Merritt现象的婴幼儿血管瘤作为对照。结果透射电镜可见肿瘤结节的狭缝状管腔中存在大量血小板、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肿瘤内皮细胞细胞质中可见吞噬囊泡。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大量glut1阳性红细胞分布于狭缝状管腔中,而在婴幼儿血管瘤的微血管腔中未见上述血液成份。结论直接观察到血液成份潴留于KHE中,为了解Kasabach-Merritt现象的发生原因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血管内皮 Kasabach-Merritt现象 病理学 血液成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2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雷 魏建国 +1 位作者 侯梦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9例KHE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9例KHE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除... 目的探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9例KHE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9例KHE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除1例患者年龄25岁外,其余均﹤1岁;发生于浅表皮肤28例,包括四肢15例、头颈部5例、躯干4例、腋窝1例、多部位同时累及3例,盆腔内1例。临床表现为局限或弥漫的皮肤无痛性斑块,其中16例伴卡梅现象。镜下肿瘤由增生的小血管和梭形细胞构成,呈不规则结节状或分叶状分布,浸润性生长,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并见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排列成巢,似肾小球样结构,后者边缘有月牙状血管裂隙形成。免疫表型:瘤细胞VEGFR-3、CD31、CD34、ERG强阳性,部分细胞SMA和D2-40阳性,Glut-1和HHV8恒定阴性,上皮样细胞CK阴性。结论 KHE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婴幼儿和年轻成人的中间型局部侵袭性血管源性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须与簇状血管瘤、婴儿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梭形细胞血管瘤、疣状静脉畸形和卡波西肉瘤等鉴别,肿瘤扩大切除是治疗KHE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血管内皮 卡梅现象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红霞 陈昊 +1 位作者 闫蓉 张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小肠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小肠KHE患儿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以肠梗阻、肠套叠为主要表现... 目的探讨小肠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小肠KHE患儿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以肠梗阻、肠套叠为主要表现,不伴有Kasabach-Merritt综合征。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呈多结节状或多小叶状排列,向肠壁浸润生长,可见梭形细胞区、毛细血管瘤样结构和特征性的肾小球样结构。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中CD31、CD34均强阳性,SMA灶阳性,GLUT1、D2-40、S-100、CKpan、CK5/6、CR、desmin、DOG1和CD117均阴性。结论小肠KHE是一种罕见的中间型血管肿瘤,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应与婴幼儿毛细血管瘤、丛状血管瘤、卡波西肉瘤、胃肠道间质瘤和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等鉴别,诊断依靠典型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完整切除是治疗小肠KHE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 卡波西血管内皮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纵隔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颜立群 李永浩 +1 位作者 侯亚平 宋振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25-1625,共1页
患者女,3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疼痛,间断性酸胀痛。查体发现左侧颈椎C4~6椎旁压痛,T6、7棘间压痛,无叩击痛。尿白细胞计数113/μl,上皮细胞计数244/μl,细菌计数14010.5/μl,潜血(+++)。胸部CT增强扫描:于主动脉弓水平、... 患者女,3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疼痛,间断性酸胀痛。查体发现左侧颈椎C4~6椎旁压痛,T6、7棘间压痛,无叩击痛。尿白细胞计数113/μl,上皮细胞计数244/μl,细菌计数14010.5/μl,潜血(+++)。胸部CT增强扫描:于主动脉弓水平、左后纵隔、食管左后方与T4椎体间见一团状软组织密度病变,与周围分界清晰,呈不均匀强化,部分强化区域CT值达200 HU(图1A)。MRI:T4椎体左侧类圆形混杂信号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血管内皮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卓乐联合长春新碱治疗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婴儿的护理
9
作者 林萍萍 许乐 陈克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97-98,101,共3页
目的观察口服美卓乐联合静脉注射长春新碱治疗颈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婴儿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口服美卓乐联合静脉推注长春新碱治疗6例颈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婴儿,给予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及相关的健康教育。结果 ... 目的观察口服美卓乐联合静脉注射长春新碱治疗颈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婴儿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口服美卓乐联合静脉推注长春新碱治疗6例颈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婴儿,给予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及相关的健康教育。结果 5例治愈,定时随访未发现明显并发症,1例出院2个月后因脑出血致弱智。结论口服美卓乐联合静脉注射长春新碱治疗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操作前后加强观察,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对于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卡波西血管内皮 美卓乐 长春新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超声与病理学表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一 汪朝霞 +4 位作者 尹书月 高惠 陈露 张敏 唐小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观察儿童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HE)的超声与病理学表现。方法纳入3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KHE患儿,观察其超声及病理学表现;将患儿分为KHE组(n=22)与合并卡萨巴赫-梅里特现象(KMP)组(n=9),对比组间超声表现。结果31例KHE患儿的中位年龄为... 目的观察儿童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HE)的超声与病理学表现。方法纳入3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KHE患儿,观察其超声及病理学表现;将患儿分为KHE组(n=22)与合并卡萨巴赫-梅里特现象(KMP)组(n=9),对比组间超声表现。结果31例KHE患儿的中位年龄为3个月,其中24例(24/31,77.42%)于婴儿期发病;29例(29/31,93.55%)可见单发、2例(2/31,6.45%)见多发病灶,部位多变;9例伴KMP。KHE超声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病理提示细胞增生明显;病灶以中等偏强回声为主,病理未见淋巴管或纤维结缔组织成分;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病理见呈肾小球样排列增生的血管团,免疫组织化学CD34(+)。合并KMP组病灶累及深度大于KHE组(P<0.05),其余超声表现,包括回声及血供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KHE超声多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不均匀中等偏强回声,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与其病理学成分密切相关;合并KMP时病灶浸润程度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血管内皮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金俊 谢伟 +1 位作者 朱晓东 夏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 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9例KHE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例的一般特点、肿... 目的·探讨小儿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 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9例KHE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例的一般特点、肿瘤性状、是否合并卡萨巴赫-梅里特(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治疗方法和转归等。比较出现KMP的患儿和未出现KMP的患儿在肿瘤是否累及表皮以及深部肌肉上的差异。结果·19例KHE患儿中男性13例(68.4%),女性6例(31.6%)。发病于1岁以内17例(89.5%),其中12例(63.2%)为出生时即发现。发生部位为头颈部6例,躯干4例,四肢9例;未见多部位发病者。累及表皮者13例(68.4%),表现为皮肤大面积不规则紫红色、质硬、皮温增高的包块;未累及表皮者6例(31.6%),表现为皮下质硬、活动度差的包块。7例(36.8%)患儿发病后伴有KMP。出现KMP患儿与未出现KMP患儿在肿瘤是否累及表皮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而在肿瘤是否累及深部肌肉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7)。所有病例最终均经手术病理确诊(肿瘤完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5例、活检6例),术中发现肿瘤均呈实质性,并呈侵袭性生长。术前使用普萘洛尔治疗者7例,均无明显效果;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者10例,其中5例肿瘤缩小后手术切除;且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有效率优于单用普萘洛尔(P=0.044)。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中有2例联合长春新碱治疗后肿瘤最终缩小。术后随访2~5年,肿瘤完全切除者未见复发,未完全切除者术后予口服激素治疗也可实现带瘤生存。结论·KHE多婴儿期起病,肿瘤累及深部肌肉时更易出现KMP。临床表现典型者应尽早手术切除,不典型者可活检明确诊断。合并KMP或无手术条件者可尝试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普萘洛尔治疗效果不佳,但可作为一种诊断性治疗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血管内皮 卡萨巴赫-梅里特(卡梅)现象 糖皮质激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代诗懿 彭素华 +1 位作者 陈思源 吉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44-547,553,共5页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的、罕见的内皮源性、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脉管肿瘤,表现为弥漫性血管与淋巴管的侵袭性增殖。KHE合并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血症和凝血因子消耗,称为卡...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的、罕见的内皮源性、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脉管肿瘤,表现为弥漫性血管与淋巴管的侵袭性增殖。KHE合并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血症和凝血因子消耗,称为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可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目前,随着大家对KHE发病机制的认识,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用手术、动脉栓塞或长春新碱、西罗莫司等药物治疗可使得大多数患儿预后较好;但部分长期合并运动功能障碍与慢性疼痛的患儿,仍是治疗难点。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KHE的认识,本文拟对其临床特征、主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等进行深入阐述,为临床治疗KHE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血管内皮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罗莫司在小儿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颖菁 李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87-990,共4页
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罕见的小儿脉管性肿瘤,合并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时,可危及生命。药物治疗是KHE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mammalian ta... 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罕见的小儿脉管性肿瘤,合并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时,可危及生命。药物治疗是KHE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西罗莫司对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合并卡梅现象的治疗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少,有望成为一线用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治疗的研究进展,从传统治疗方案的现状和局限、西罗莫司的治疗原理和优势、西罗莫司治疗的瓶颈与未来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血管内皮 卡梅现象 药物疗法 西罗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娄琴 黄琼 +3 位作者 赵纯风 犹露 徐春艳 李邦国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93-1194,共2页
病例资料患儿,男,6个月,因“左侧腰背部包块伴皮肤淤青3月余”入院,专科检查:左侧腹部稍膨隆,可触及一边界不清包块,右缘未过脐中线,背部见一大小约13 cm×8 cm包块,延伸至左侧腹盆腔,表面皮肤可见瘀斑,质稍软,无触痛,局部皮温不高... 病例资料患儿,男,6个月,因“左侧腰背部包块伴皮肤淤青3月余”入院,专科检查:左侧腹部稍膨隆,可触及一边界不清包块,右缘未过脐中线,背部见一大小约13 cm×8 cm包块,延伸至左侧腹盆腔,表面皮肤可见瘀斑,质稍软,无触痛,局部皮温不高,无红肿及破溃,边缘不清。双侧肩部、腰部及臀部见散在青紫(图1a),无触痛。血常规:血小板21×109/L,纤维蛋白原1.51 g/L。MRI:左侧腹盆腔、腹膜后及腰背部见巨大混杂信号肿块,内见短T 1、长T 2脂肪信号成分(图1b、1c),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d),肿块边界不清,沿腰大肌、髂腰肌走行,上至左肾下缘,下达左侧髋关节平面,肿块跨腹壁生长,部分达左侧腰背部皮下。左侧髂骨、骶骨翼及腰2-5椎体、左侧附件见斑片状长T 1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CT:左侧腹盆腔、腹膜后及腰背部见巨大混杂密度肿块,边界不清,跨腹壁生长(图1e),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检查:镜下见特征性的“肾小球”样结构(图1f)。病理诊断: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血管内皮 血管内皮 儿童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成 高志鹏 +1 位作者 董展 楼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以2014年11月9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儿童骨KHE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儿童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以2014年11月9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儿童骨KHE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检索维普、万方、CNKI、Pubmed、Medline数据库截至2020年5月关于儿童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本例KHE原发于跟骨,行活检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于外院接受西罗莫司口服治疗,随访5年6个月,带瘤生存。通过文献检索,检索到10篇儿童骨KHE相关文献,联合本次报道1例患者分析结果如下:共15例患者。11例(11/15,73%)出现患处疼痛,5例(5/15,33%)可见局部肿胀,5例(5/15,33%)触痛明显,7例(7/15,47%)出现活动受限。4例脊柱病变患者中,2例(2/4,50%)出现脊柱侧弯,1例(1/4,25%)出现下肢跛行。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的皮肤异常。1例(1/15,6.5%)锁骨病变患者出现卡-梅现象。9例行X线检查,7例(7/9,78%)提示溶骨性改变,3例(3/9,33%)提示不同程度硬化,2例(2/9,22%)提示骨密度欠均匀,1例(1/9,11%)提示骨皮质变薄。11例行CT检查,均提示溶骨性改变,7例(7/11,64%)提示骨皮质变薄或破坏。9例行MRI检查,7例(6/9,67%)提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1例(1/9,11%)提示T1高信号、T2高信号,1例(1/9,11%)提示T2低信号,1例(1/9,11%)提示局部骨质破坏。3例行骨扫描检查,均提示病灶呈高摄取率。治疗资料齐全者12例,6例(6/12,50%)病灶广泛切除治疗,2例(2/12,17%)采用西罗莫司治疗,1例(1/12,8%)长春新碱化疗,1例(1/12,8%)沙利度胺和塞来昔布口服治疗,1例(1/12,8%)行脊柱融合固定术,1例(1/12,8%)未接受任何治疗。12例平均随访时间45.9个月,7例(7/12,58%)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影像学结果阴性,未见肿瘤复发、进展或转移),5例(5/12,42%)带瘤生存(症状体征缓解或消失,影像学结果提示病灶稳定或缩小,未见肿瘤进展或转移)。7例临床痊愈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2.9个月,其中手术治疗者6例(6/7,86%),长春新碱化疗者1例(1/7,14%)。5例带瘤生存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8个月,包括西罗莫司治疗者2例(2/5,40%),沙利度胺和塞来昔布治疗者1例(1/5,20%),脊柱融合固定者1例(1/5,20%),无任何治疗者1例(1/5,20%)。结论原发于骨的儿童KHE极为罕见,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具特异性,早期行活检术并借助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有助于确诊此病。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预后良好,提示手术切除目前可作为根治儿童骨KHE的首选方式。药物治疗儿童骨KHE的指征、方式及效果,尚需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加以规范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血管内皮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小强 燕志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1-1001,共1页
患儿男,26天,出生即见右肘部皮下“核桃”大小肿物,呈青紫色,近日明显增大。查体:右上肢青紫色肿物(图1A),触之质韧,表面无破溃及出血,周围组织明显肿胀;指端无青紫。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43×10^9/L,红细胞3.9×10^9/L,血红蛋白... 患儿男,26天,出生即见右肘部皮下“核桃”大小肿物,呈青紫色,近日明显增大。查体:右上肢青紫色肿物(图1A),触之质韧,表面无破溃及出血,周围组织明显肿胀;指端无青紫。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43×10^9/L,红细胞3.9×10^9/L,血红蛋白129 g/L,血小板28×10^9/L,D-二聚体18.51 mg/L,纤维蛋白原1.35 g/L。超声:右肘部内侧3.8 cm×3.4 cm×3.6 cm混合回声团块,以欠均匀低回声为主,轮廓欠规整,边界欠清晰,内可见条状低回声区(图1B);CDFI示团块内部树枝状血流信号(图1C)。超声诊断:考虑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行右肘部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瘤组织呈多结节状,由毛细血管、上皮样内皮细胞及梭形细胞组成,细胞轻度异型性(图1D),诊断为(右肘部)K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血管内皮 超声检查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丛状血管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红艳 黄慧 +4 位作者 曾华 吴艳 曾松涛 熊枫 杨文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4-575,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丛状血管瘤( tufted angioma, T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TA患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0例TA患儿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个月-10岁,均... 目的:探讨儿童丛状血管瘤( tufted angioma, T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TA患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0例TA患儿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个月-10岁,均行手术切除术。镜下特点均相似:表皮无明显异常,真皮及皮下散在或广泛分布界限清楚的丛状或簇状毛细血管样聚集体,聚集体内毛细血管及短梭形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紧密,成同心漩涡状或炮弹样,细胞分化成熟,无异型性,核分裂少见,其中5例可见间质纤维化。免疫表型:CD31、CD34均阳性,D2-40灶状阳性,Glut1阴性。结论 TA是一种少见的血管良性增生性病变,易局部复发,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应与幼年性毛细血管瘤及卡波西血管内皮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状血管 卡波西血管内皮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