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灵魂上的拒与合:卡森·麦卡勒斯创作宗教观的悖论 |
宗连花
黄铁池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2
|
“出走”与“回归”——论卡森·麦卡勒斯小说创作的情节模式 |
张鹏
杨莉馨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3
|
边缘人创伤与“表达性写作”:论卡森·麦卡勒斯的文学创作 |
于红冈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5
|
|
4
|
论西方现代女性作家的反异化诉求——以“性别跨越者”卡森·麦卡勒斯及其作品人物为例 |
于红冈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5
|
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隐喻探析 |
蒋丽霞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6
|
卡森·麦卡勒斯:南方“旅居者” |
田颖
殷企平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7
|
小说—音乐跨媒介指涉与意义生成——以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为例 |
王晓丹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8
|
从“求同”到“存异”:卡森·麦卡勒斯与中国作家的比较研究综述 |
孙丹萍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7 |
2
|
|
9
|
“他者”的世界——卡森·麦卡勒斯小说研究 |
王小莉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0
|
存在之痛的书写——麦卡勒斯小说论 |
张祥亭
杨吉风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1
|
麦卡勒斯小说的哥特式主题和情节 |
石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2
|
身体政治和历史书写:《没有指针的钟》解读 |
荆兴梅
朱新福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3
|
解析《金色眼睛的映像》中的性别政治 |
荆兴梅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4
|
资本家与食人者:《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饥饿叙事 |
肖明文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