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魂上的拒与合:卡森·麦卡勒斯创作宗教观的悖论 被引量:3
1
作者 宗连花 黄铁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重要却饱受争议的作家。她的一生充满劫难与痛苦,她的行文也尽染诡谲和怪异,在表现现代人因宗教信仰的迷失而造成的精神困境上能够独辟蹊径。文章通过研究麦卡勒斯宗教观的悖论对其创作的...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重要却饱受争议的作家。她的一生充满劫难与痛苦,她的行文也尽染诡谲和怪异,在表现现代人因宗教信仰的迷失而造成的精神困境上能够独辟蹊径。文章通过研究麦卡勒斯宗教观的悖论对其创作的影响和表现,来展现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面临宗教的世俗化所产生的精神上的矛盾与痛苦,以及他们在宗教信仰上的苦苦挣扎给文学表现带来的张力和厚重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宗教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走”与“回归”——论卡森·麦卡勒斯小说创作的情节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鹏 杨莉馨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始终存在着"出走"与"回归"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情节模式。这两种情节模式之间构成的张力源自作家身处时代剧变之中的美国南方,面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问题时纠结的内心冲突。卡森笔下的人物常... 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始终存在着"出走"与"回归"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情节模式。这两种情节模式之间构成的张力源自作家身处时代剧变之中的美国南方,面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问题时纠结的内心冲突。卡森笔下的人物常因旧南方那令人窒息的文化传统而感到倍受束缚,因此他们渴求逃离南方,远行他乡。但是,当他们走出南方之后,又发现一切传统价值被摧毁后所遗留下的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与人之间陷入了精神隔绝的绝望境地,因此这些"出走"南方的个体又常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回归"了南方。"出走"与"回归"之间的矛盾关系不但表现了作家面对传统与现代时的纠结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情节模式 出走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人创伤与“表达性写作”:论卡森·麦卡勒斯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5
3
作者 于红冈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102-110,共9页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富有争议的南方女作家。出生地域、性取向及身体残疾等一系列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使她经受了身体、心理及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边缘人”特质。然而她凭借有意或无意...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富有争议的南方女作家。出生地域、性取向及身体残疾等一系列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使她经受了身体、心理及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边缘人”特质。然而她凭借有意或无意的尝试“表达性写作”,直面创伤,书写创伤,走出创伤,并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卡森·麦卡勒斯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个不为主流社会关注的世界,成为这个世界上孤独者、被遗忘和被抛弃者的代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边缘人 创伤 表达性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现代女性作家的反异化诉求——以“性别跨越者”卡森·麦卡勒斯及其作品人物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红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8-152,共5页
西方现代女性作家作为广大女性中较先觉醒的群体,具有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和争取男女平等和谐的反异化诉求。文章以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及其作品中的人物为例,对其所塑造的"性别跨越者"进行群像研究,分析了"... 西方现代女性作家作为广大女性中较先觉醒的群体,具有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和争取男女平等和谐的反异化诉求。文章以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及其作品中的人物为例,对其所塑造的"性别跨越者"进行群像研究,分析了"双性同体"或"性别跨越者"应对精神隔绝的本能诉求,在理性主义价值体系中他们追求自我的反异化诉求,以及他们的反异化诉求失败而导致的自我主体性沦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异化 反异化 性别跨越者 双性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隐喻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蒋丽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Z期51-52,共2页
隐喻是常见的语言修辞技巧,能强化文学语言的表达效果,为读者深入展示普遍存在的人类思维逻辑和认知规律。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不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隐喻,而是对后者的延伸。由隐喻引出的观察、思考以及行为主要有三个特征,即系统性、概念... 隐喻是常见的语言修辞技巧,能强化文学语言的表达效果,为读者深入展示普遍存在的人类思维逻辑和认知规律。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不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隐喻,而是对后者的延伸。由隐喻引出的观察、思考以及行为主要有三个特征,即系统性、概念性和普遍性。在研究文学作品的思想与意义时,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其中的隐喻。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在小说中经常使用隐喻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景物 读者 李蒙 卡森·麦卡勒斯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森·麦卡勒斯:南方“旅居者”
6
作者 田颖 殷企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92,共5页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写作状态始终变动不居,她是一位南方"旅居者"。在逃离南方与回归南方的旅途中,她一直从内外兼有的双重视角来书写南方。在自反性书写和空间叙事中,麦卡勒斯将自我身份的困惑和"旅居者...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写作状态始终变动不居,她是一位南方"旅居者"。在逃离南方与回归南方的旅途中,她一直从内外兼有的双重视角来书写南方。在自反性书写和空间叙事中,麦卡勒斯将自我身份的困惑和"旅居者"的写作立场投射到文学创作中,因而她的小说呈现出种种张力。身为南方"旅居者",写作对她而言是另一种形式的流亡。最终,麦卡勒斯带着矛盾的"南方情结",辗转于故乡与异乡之间,"旅居者"终成"异乡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南方 旅居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音乐跨媒介指涉与意义生成——以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为例
7
作者 王晓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1-187,共7页
近年来,小说中的音乐化书写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大部分小说—音乐关联性研究面临着概念滑动、框架缺失的问题,而且较多关注了小说与音乐形式上的相似性,对其功能关注不足。本文以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为例,采用沃... 近年来,小说中的音乐化书写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大部分小说—音乐关联性研究面临着概念滑动、框架缺失的问题,而且较多关注了小说与音乐形式上的相似性,对其功能关注不足。本文以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为例,采用沃尔夫等人的类型学方法,从跨媒介指涉的视角,分析小说—音乐跨媒介指涉的形式,阐述跨媒介指涉对文本主题意义生成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文本对话性和复调性,解读多媒介在文本上的融合如何另辟蹊径地展现了后工业时代人们的生存压力和心灵困境,是作家以独特的审美表达和传意方式扩展了文学性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音乐 媒介指涉 卡森·麦卡勒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求同”到“存异”:卡森·麦卡勒斯与中国作家的比较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丹萍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4期71-77,共7页
从全方位发掘张爱玲与麦卡勒斯的相似之处,到重点突出苏童与麦卡勒斯创作的"同构性",再到力证莫言在麦卡勒斯影响下由模仿到突破的创作,国内的麦卡勒斯比较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求同"到"存异"的演变过程。... 从全方位发掘张爱玲与麦卡勒斯的相似之处,到重点突出苏童与麦卡勒斯创作的"同构性",再到力证莫言在麦卡勒斯影响下由模仿到突破的创作,国内的麦卡勒斯比较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求同"到"存异"的演变过程。本文在分析该研究的局限性和现存问题的同时,认为其发展前景和研究意义未得到充分重视,并从如何在"求同"的基础上兼顾和发展"存异"的比较方针出发,对深化该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有关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比较研究 张爱玲 苏童 莫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的世界——卡森·麦卡勒斯小说研究
9
作者 王小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Z期31-32,共2页
卡森·麦卡勒斯是一位独特且出色的美国南方女作家。畸形人、同性恋、黑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他者"们一直是其作品关注的重点。本文借用后现代主义理论中有关"他者"的论述,探究"他... 卡森·麦卡勒斯是一位独特且出色的美国南方女作家。畸形人、同性恋、黑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他者"们一直是其作品关注的重点。本文借用后现代主义理论中有关"他者"的论述,探究"他者"在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如何被塑造与表现,从而揭示其作品所蕴涵的重要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他者 他性 同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之痛的书写——麦卡勒斯小说论
10
作者 张祥亭 杨吉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4-87,共4页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独具特色的现代作家,对存在之痛的书写一直是其创作的着力点,进入其小说的文本世界,我们会发现麦卡勒斯对"存在之痛"的描写有着丰富的形态,主要沿着三个方面展开:孤独之痛;无家之痛;...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独具特色的现代作家,对存在之痛的书写一直是其创作的着力点,进入其小说的文本世界,我们会发现麦卡勒斯对"存在之痛"的描写有着丰富的形态,主要沿着三个方面展开:孤独之痛;无家之痛;自我寻找之痛。对存在之痛的书写不但有历史的原因,也和作家本人的经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存在 孤独 自我寻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卡勒斯小说的哥特式主题和情节
11
作者 石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112,共2页
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获得了文学界的广泛赞誉。麦卡勒斯的创作吸收了南方文学的优良传统,继承了美国传统哥特式小说的一些基本要素,麦卡勒斯不仅吸收了传统写作中的精华,而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 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获得了文学界的广泛赞誉。麦卡勒斯的创作吸收了南方文学的优良传统,继承了美国传统哥特式小说的一些基本要素,麦卡勒斯不仅吸收了传统写作中的精华,而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革新与突破。她在小说描写中使封闭的艺术构思和孤独的主题的表达相得益彰,而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作为辅助工具,使小说更加生动感人。本文拟从麦卡勒斯作品的哥特式主题和情节方面来探讨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哥特式小说 美国南方哥特式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政治和历史书写:《没有指针的钟》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荆兴梅 朱新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1-167,192,共7页
《没有指针的钟》的以往研究,并没有涉及作品的身体政治和历史书写问题。基于身体意象和文化历史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填补以上空白:首先,小说秉承麦卡勒斯对"怪诞性"的一贯偏好,以身体残缺隐喻精神困顿,并进一步指向... 《没有指针的钟》的以往研究,并没有涉及作品的身体政治和历史书写问题。基于身体意象和文化历史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填补以上空白:首先,小说秉承麦卡勒斯对"怪诞性"的一贯偏好,以身体残缺隐喻精神困顿,并进一步指向奴隶制意识形态;其次,小说人物力图将自卑情结转化为优越情结,但遭受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物化,呈现出幻觉性的审美主义本质;再次,在文化批评视野下,该文本中的音乐和身体本能具有革命的颠覆性,它们都对理性主义和专制统治实行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政治 历史书写 卡森·麦卡勒斯 《没有指针的钟》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金色眼睛的映像》中的性别政治 被引量:3
13
作者 荆兴梅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96,112,共5页
本文聚焦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金色眼睛的映像》,力图避开以往麦卡勒斯解读中"孤独"和"精神隔绝"的单向标签,而是从文化批评的视角切入该小说文本,来解析其中的性别政治内涵。其一,在异性恋主流意识形态的凝... 本文聚焦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金色眼睛的映像》,力图避开以往麦卡勒斯解读中"孤独"和"精神隔绝"的单向标签,而是从文化批评的视角切入该小说文本,来解析其中的性别政治内涵。其一,在异性恋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视下,"酷儿"潘德腾上尉遭遇身份危机。其二,作为知识女性的艾莉森,其精神实质被技术异化语境所湮没。其三,身处美国对菲律宾的帝国话语中,菲佣安纳克莱托的男性主体遭受质疑。麦卡勒斯在呈现弱势群体的尴尬处境后,还指出他们反抗强势集团的有效策略,以此弘扬和谐、平等的文化思想和社会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色眼睛的映像》 卡森·麦卡勒斯 性别政治 文化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家与食人者:《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饥饿叙事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明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4-107,共14页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关资本主义与食人主义类比的重要论述为视角,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深入分析了卡森·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饮食话语。本文认为,该作品之所以被称为一部"真实反映...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关资本主义与食人主义类比的重要论述为视角,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深入分析了卡森·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饮食话语。本文认为,该作品之所以被称为一部"真实反映"大萧条时期美国南方社会状况的"无产阶级小说",主要是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细腻、引发共情的饥饿叙事和吃喝描写。通过刻画穷白人、非裔美国人和聋哑人的身体饥饿和精神隔绝的状况,麦卡勒斯强烈地批判了"嗜食人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及与之交织在一起的种族隔离制度,进而号召忍饥挨饿者联合起来,为真正实现每个公民都平等享有食物权而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饥饿 资本主义 食人主义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