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贵州与美国内华达卡林型金矿对比及对找矿勘查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谢卓君 夏勇 +6 位作者 Jean Cline 谭亲平 李松涛 赵亦猛 韦东田 王泽鹏 闫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7-1093,共17页
文章从区域地质及矿床地质等方面对内华达和贵州卡林型金矿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对比,结果表明两地金矿有很多相似,也有很多差异。主要的相似性包括:两地构造背景演化均经历了早期拉张裂陷、沉积一套被动大陆边缘海相沉积地层、之后造山挤... 文章从区域地质及矿床地质等方面对内华达和贵州卡林型金矿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对比,结果表明两地金矿有很多相似,也有很多差异。主要的相似性包括:两地构造背景演化均经历了早期拉张裂陷、沉积一套被动大陆边缘海相沉积地层、之后造山挤压和晚期拉张;矿体主要受富铁地层和构造控制;与金矿化相关的蚀变作用均有硫化、去碳酸盐岩化、硅化和泥化;金主要以不可见金赋存于含砷黄铁矿中;晚期雄黄、雌黄、辉锑矿、方解石等矿物以脉状充填在开放空间。重要差别体现在:矿床区域分布控制因素;绝大部分贵州金矿矿床范围内未见岩浆岩;贵州金矿特有的白云石化以及相对较弱的去碳酸盐化、硅化(似碧玉岩)和泥化;载金黄铁矿的形貌和微量元素含量;部分贵州金矿含成矿期-成矿晚期毒砂;贵州有大量晚期石英-(方解石)脉;贵州成矿流体更富集CO2,且具有更高的温度、压力和pH值。相似性和差异性的鉴定对于卡林型金矿(尤其是贵州卡林型金矿)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斜坡相地层是卡林型金矿最好的赋矿层位,卡林型金矿勘查中需要多关注斜坡相地层,尤其是富铁斜坡相地层。近期在贵州玄武岩分布区的区域不整合面(又称"构造蚀变体",即SBT)中,金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玄武岩富含铁,是一种潜在的卡林型金矿赋矿岩性。在贵州地区,识别茅口组和龙潭组(或峨眉山玄武岩)之间的SBT及SBT上部的构造高点对于台地相区的区域金矿勘查至关重要。识别切割泥盆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区域同沉积断裂,对于调查矿床的区域分布(尤其是盆地相中金矿的区域分布)非常关键。大量似碧玉岩露头或者石英-方解石脉表明该区发生了大量的水-岩反应,预示周围可能有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辉锑矿、雄黄、雌黄等成矿晚期矿物多以脉状充填在矿体周围的开放空间,比矿体的分布范围更广,对矿体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贵州卡林金矿 内华达卡林金矿 对比研究 卡林金矿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台盆相卡林型金矿对比研究
2
作者 闫俊 张敏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0期204-210,共7页
黔西南是滇黔桂卡林型金矿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其古地理环境可划分为台地相和盆地相两类,且二者均有大型、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分布,因此,对比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典型成矿特征,对该地区找矿勘查可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选取太平... 黔西南是滇黔桂卡林型金矿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其古地理环境可划分为台地相和盆地相两类,且二者均有大型、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分布,因此,对比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典型成矿特征,对该地区找矿勘查可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选取太平洞金矿、百地金矿分别作为台盆相的代表矿床,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出了台盆相卡琳型金矿在区域地质、控矿构造、热液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异常元素特征等方面均具有典型特征,可在找矿勘查工作中依据沉积区域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金矿 台盆相 对比研究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隐伏“断控型”矿体构造控矿模式及其找矿意义
3
作者 谭代卫 谭亲平 +8 位作者 吕晓伟 刘建中 王泽鹏 祁杰 杜王庆 张超 杨康 敬建军 张科忠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58,共17页
水银洞金矿是中国南盘江-右江成矿区最大的隐伏“层控型”卡林型金矿床。近年来随着矿山建设和开采,该矿床新发现若干赋存在下三叠统泥灰岩中的“断控型”金矿体,实现了增产增储。本次研究采集了水银洞金矿代表性“断控型”矿石及其围... 水银洞金矿是中国南盘江-右江成矿区最大的隐伏“层控型”卡林型金矿床。近年来随着矿山建设和开采,该矿床新发现若干赋存在下三叠统泥灰岩中的“断控型”金矿体,实现了增产增储。本次研究采集了水银洞金矿代表性“断控型”矿石及其围岩样品,开展了岩相学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以探讨“断控型”矿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控矿模式及其区域找矿意义。研究发现矿石主要由方解石,石英、铁白云石、伊利石、黄铁矿和金红石等矿物组成,且具有高的TFe_(2)O_(3)(平均4.43%)、Cr(75.1μg/g)、Co(13.6μg/g)、Ni(31.1μg/g)和Cu(34.7μg/g)元素背景含量。成矿过程中明显带入的微量元素包括Au、As、Hg、Sb、Tl和W,富集系数分别为2703、2239、344、292、5.04和14.0(参考标准泥灰岩)。这些元素是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卡林型金矿找矿勘查的重要指示元素。结合矿体产出的地层-构造组合特征,本文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构建了水银洞金矿的构造控矿模式,提出了在具有显著能干性差异的岩石组合系统中发育的断层滑脱褶皱和传播褶皱,分别控制“层控型”和“断控型”矿体的发育,并探讨了该模式对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卡林型金矿找矿勘查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金矿 水银洞 构造 控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高伟 胡瑞忠 +2 位作者 李秋立 刘建中 李献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7-283,共17页
右江盆地是全球仅次于美国内华达地区的第二大卡林型金矿床集中分布区。由于成矿时代的不确定性,盆地内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一直不清。为准确确定这些金矿床的成矿时代,近四十年来国内外矿床学家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从早期... 右江盆地是全球仅次于美国内华达地区的第二大卡林型金矿床集中分布区。由于成矿时代的不确定性,盆地内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一直不清。为准确确定这些金矿床的成矿时代,近四十年来国内外矿床学家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从早期以石英裂变径迹和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法为代表的定年,到中期以硫化物Re-Os等时线法为代表的单矿物溶样法定年,再到最新以热液金红石、独居石和磷灰石U-Th-Pb法为代表的微区原位定年,其定年对象和方法见证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历程。现已基本明确,右江盆地主要发育两期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分别为215~200 Ma和155~140 Ma,相当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其动力学背景分别对应于印支-华南-华北地块碰撞后的印支期陆内造山过程以及燕山期软流圈上涌诱发的岩石圈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盆地 卡林金矿 成矿时代 印支期和燕山期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明华矿(Zhengminghuaite):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中新矿物的发现及其成矿学意义
5
作者 顾雪祥 章永梅 +5 位作者 范光 李婷 董树义 彭义伟 杨成富 李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5-748,共14页
郑明华矿是最近在黔西南紫木凼卡林型金矿床中发现的一种硫盐类新矿物。文章在概述郑明华矿产出状态、物理性质、光学特征、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基础上,侧重介绍该新矿物形成的地质背景、显微组构特征及与同型系列其他矿物的关系,并结合... 郑明华矿是最近在黔西南紫木凼卡林型金矿床中发现的一种硫盐类新矿物。文章在概述郑明华矿产出状态、物理性质、光学特征、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基础上,侧重介绍该新矿物形成的地质背景、显微组构特征及与同型系列其他矿物的关系,并结合矿物共生组合特征,探讨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郑明华矿产于受断层破碎带控制的角砾状金矿石中,与其共生或伴生的矿物为成矿晚阶段石英、雄黄和方解石,以及少量至微量As-Sb-Hg-Tl的硫化物和硫盐。郑明华矿为不透明矿物,金属光泽,性脆易碎,无解理,莫氏硬度约为4;反射色为浅灰色,双反射和反射多色性不显至微弱,非均质性微弱,反射率为23%~29%(546 nm);理想化学式为Cu_(6)Fe_(3)As_(4)S_(12),三方晶系,空间群R3,晶胞参数:a=13.5373(17)Å,c=9.2354(13)Å,V=1465.7(4)Å^(3)(Z=3),属硫砷锌铜矿同型系列的新矿物。郑明华矿形成于成矿主阶段含金富砷黄铁矿、毒砂等Fe硫化物沉淀后的成矿晚阶段,但主要形成于雄黄等As硫化物大量沉淀前,在此期间成矿流体的硫逸度(f(S_(2)))升高了1~2个对数单位,温度降低了60~100℃。郑明华矿的发现及与其他热液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为揭示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明华矿 硫盐 新矿物 卡林金矿 成矿意义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关联规则算法的卡林型金矿床元素富集规律及找矿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曹胜桃 胡瑞忠 +6 位作者 周永章 刘建中 谭亲平 高伟 郑禄林 郑禄璟 宋威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72,共15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卡林型金矿床开拓了新的找矿思路。本研究应用关联规则算法,挖掘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床内微量元素与金矿化海量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提取元素异常组合,分析控制因素,定量构建找矿标志。结果显示矿床内元素异常...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卡林型金矿床开拓了新的找矿思路。本研究应用关联规则算法,挖掘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床内微量元素与金矿化海量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提取元素异常组合,分析控制因素,定量构建找矿标志。结果显示矿床内元素异常组合分为4组:(1)强正关联显著富集元素(As、Sb、Hg、Tl、Ag、W和Rb),显示硫化和黏土化作用;(2)较强正关联略富集元素I(Zr、Th、Ta、Nb和Hf)和强负关联强迁出元素(Li和Sr),显示去碳酸盐化作用;(3)较强正关联略富集元素II(Sn、Zn、Ni、V、Co和Cu),显示硫化作用;(4)弱关联基本无富集元素(Cd、Pb、Ba、Bi、U和Mo),与成矿无显著关联。从大数据角度获取的元素异常组合,与学界关于Au主要在去碳酸盐化、硫化和黏土化条件下形成的认识一致。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分别对与硫化和去碳酸盐化相关的元素建立定量找矿标志。硫化找矿标志:样品中As、Hg、Sb、Tl、W、Ag和Rb等元素内中高含量项数≥1、≥2、≥3、≥4和≥5时,对应的Au矿化分别为≥4.5×10^(-9)、≥47.0×10^(-9)、≥150×10^(-9)、≥500×10^(-9)和≥1000×10^(-9);样品内高含量项数≥1、≥2和≥3时,对应的Au矿化分别为≥150×10^(-9)、≥500×10^(-9)和≥1000×10^(-9);找矿过程中两组指标配合使用,确保不漏矿,高效圈矿。去碳酸盐化找矿标志:样品中Zr、Th、Ta、Nb和Hf含量任意两项出现正异常,认为样品经历过去碳酸盐化作用。定量识别的硫化和去碳酸盐化找矿标志可望在卡林型金矿找矿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关联规则算法分析矿床元素富集规律、控制因素和定量构建找矿标志的方法,也可为其他类型矿床开展类似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大数据 关联规则 卡林金矿 元素富集规律 控制因素 找矿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隐伏矿找矿中弱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谭礼金 刘建中 +8 位作者 谭亲平 李松涛 宋威方 李俊海 王泽鹏 徐良易 张兵强 刘平 蒙明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1,共15页
黔西南地区是中国卡林型金矿的集中分布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但区内浅表金矿资源已基本找寻殆尽,找矿工作全面进入“攻深找盲”阶段。隐伏金矿由于矿体埋深较大,地表的矿化信息必然非常微弱甚至没有信息显示,深部成... 黔西南地区是中国卡林型金矿的集中分布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但区内浅表金矿资源已基本找寻殆尽,找矿工作全面进入“攻深找盲”阶段。隐伏金矿由于矿体埋深较大,地表的矿化信息必然非常微弱甚至没有信息显示,深部成矿信息获取困难。如何识别并获取与深部成矿作用有关的地球化学信息,成为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及就位主要受背斜及断裂构造的控制,元素地球化学的分布、分异和成矿同样受到构造应力的影响,深部成矿信息通过断裂、裂隙与浅部及地表相联系,浅部构造岩石中的地球化学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深部的矿致异常。因此,以构造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分析黔西南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相应元素组合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对卡林型金矿隐伏矿找矿地球化学弱信息提取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构造地球化学弱信息提取方法指标参数,有效提取深部成矿元素沿构造裂隙向上渗滤扩散形成的弱异常,对深部隐伏矿进行初步定位预测。弱信息识别及提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丰富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使用该方法在黔西南金矿隐伏矿找矿上能有效圈定并优选找矿靶区,对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任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球化学 弱信息提取 隐伏矿 卡林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架底卡林型金矿床磷灰石的地球化学及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毓红 刘燊 +5 位作者 刘建中 王泽鹏 杨成富 杨朝贵 叶春 龚兴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5-1228,共14页
贵州架底卡林型金矿是以玄武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对该类不同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的卡林型金矿,其年代学研究仍未涉及,本研究通过对架底矿床中矿化样与矿区外未蚀变玄武岩进行TIMA矿物自动分析对比,选择架底矿床与成矿有关的热... 贵州架底卡林型金矿是以玄武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对该类不同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的卡林型金矿,其年代学研究仍未涉及,本研究通过对架底矿床中矿化样与矿区外未蚀变玄武岩进行TIMA矿物自动分析对比,选择架底矿床与成矿有关的热液成因磷灰石开展电子探针及原位微量及U-Pb定年分析显示,热液磷灰石呈MREE富集特征,其U-Pb时代为(155.2±9.4)Ma,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卡林型金矿床热液磷灰石、热液方解石、萤石、白云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时代一致,表明黔西南地区玄武岩容矿和沉积岩容矿的卡林型金矿床均形成于燕山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后,岩石圈拉伸减薄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的华南大规模的岩浆及成矿作用形成的成矿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磷灰石 玄武岩容矿卡林金矿 成矿年代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某卡林型金矿的载金矿物特征及金赋存状态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甜甜 沈智慧 +1 位作者 邱跃琴 赵宏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为合理制定提金工艺及高效回收金,采用光学显微镜下鉴定,结合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EPMA)等手段,研究了贵州某卡林型金矿的载金矿物特征及金赋存状态。结果表明,矿石含金4.30 g/t,w(S... 为合理制定提金工艺及高效回收金,采用光学显微镜下鉴定,结合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EPMA)等手段,研究了贵州某卡林型金矿的载金矿物特征及金赋存状态。结果表明,矿石含金4.30 g/t,w(S)、w(As)分别为2.97%和0.35%。S、As主要以-1价态存在,说明矿石为原生金矿。矿石主要为粒状、草莓状、生物假象、交代和条带状结构,矿石中主要硫化物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碳酸盐矿物和绢云母等。含砷黄铁矿多与石英和碳酸盐矿物连生,少数被隐晶质石英和炭泥质包裹,部分呈环带或弯曲状生物遗迹特征。94.88%的金以包裹金形式存在,含砷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其中金分布率为75.81%。不同形态的含砷黄铁矿中Au含量高低为:细粒状>生物碎屑状>草莓状>粗粒状,Au-S、Au-As之间均无正相关性。含砷黄铁矿中均赋存有晶格金和纳米金颗粒,金整体呈不均匀稀疏浸染状分布。研究结果可为贵州及其它地区卡林型金矿预处理-浸金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有效氧化或破坏载金含砷黄铁矿和石英包裹体及防止预处理过程中金的二次包裹有利于提高金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金矿 矿石结构 金矿 嵌布特征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磷酸钠在卡林型金矿高效分选中的应用
10
作者 赵海平 刘敬智 +7 位作者 胡学平 段文权 高立强 于梓丰 王辉 谭巧义 刘志伟 阮仁满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8,共9页
卡林型金矿的高效分选是金矿回收面临的重要挑战。卡林型金矿中的金以微细粒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降低了晶体的有序性。早期的研究证明:氧化后的黄铁矿和白云石间会发生同质化效应,导致颗粒间的异相团聚,从而恶化卡林型金矿的分选效果... 卡林型金矿的高效分选是金矿回收面临的重要挑战。卡林型金矿中的金以微细粒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降低了晶体的有序性。早期的研究证明:氧化后的黄铁矿和白云石间会发生同质化效应,导致颗粒间的异相团聚,从而恶化卡林型金矿的分选效果。基于黄铁矿和白云石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了“强化分散”的原型技术,并筛选出胺基磷酸钠来实现原型技术的应用,在实验室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浊度试验对药剂强化分散作用进行了验证,利用人工混合矿和高低品位卡林型金矿实际矿石的浮选来验证药剂在矿物分选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胺基磷酸钠的加入可实现提高精矿中Fe、Au回收率,降低MgO上浮比例的预期目标,同时将Au的富集比提高到3.5左右。结果证明:胺基磷酸钠可通过强化氧化黄铁矿和白云石颗粒的分散来提高黄铁矿和白云石间的分选效率,从而优化卡林型金矿的浮选指标,该原型技术为含黄铁矿和白云石类矿物间高效分选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相应的借鉴,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金矿 胺基磷酸钠 分选 黄铁矿 白云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金颗粒对卡林型金矿成矿的指示
11
作者 冯宏业 琚宜文 +6 位作者 方维萱 朱洪建 余坤 陈博 乔鹏 肖蕾 陶丽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5-66,共2页
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一直是矿物学和矿床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我国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长期存在纳米金颗粒(包裹体金)和晶格金之争(Feng Hongye et al.,2021)。黄铁矿在金矿床中通常作为主要载金矿物出现,其晶体内部结... 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一直是矿物学和矿床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我国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长期存在纳米金颗粒(包裹体金)和晶格金之争(Feng Hongye et al.,2021)。黄铁矿在金矿床中通常作为主要载金矿物出现,其晶体内部结构及微量元素组份特征可以用来限定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与演化规律、反映成矿过程、约束矿床成因等,离散不可见金的形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金矿 微纳米金颗粒 热液流体 成矿作用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三都-丹寨成矿带中卡林型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初探 被引量:19
12
作者 谢卓君 夏勇 +4 位作者 闫宝文 王泽鹏 谭亲平 伍守荣 范二川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6-333,共8页
为探讨三都-丹寨成矿带中卡林型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总结了最近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三都-丹寨卡林型金矿中与成矿相关的方解石、萤石呈现中稀土富集型,方解石δ13 CPDB=-1.61^-5.82‰,δ18 OSMOW=13.97~19.24... 为探讨三都-丹寨成矿带中卡林型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总结了最近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三都-丹寨卡林型金矿中与成矿相关的方解石、萤石呈现中稀土富集型,方解石δ13 CPDB=-1.61^-5.82‰,δ18 OSMOW=13.97~19.24‰,辉锑矿和雄黄δ34S=14.5‰~22.37‰,辉锑矿和辰砂208Pb/204Pb=37.160~40.330,207 Pb/204 Pb=15.351~16.330,206Pb/204Pb=17.101~20.080,表明三都-丹寨卡林型金矿成矿物质(碳、氧、硫、铅)可能主要来自该区地层,与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有明显区别。其δD和δ18 O值显示成矿流体可能主要为卤水和变质流体组成的混合流体,并且到达浅部时混入了大气降水,成矿流体在其演化过程中,可能与有机质发生了同位素交换,或者发生过多期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金矿 地球化学特征 卡林型金矿对比 排庭金矿 苗龙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水银洞层控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研究 被引量:64
13
作者 夏勇 张瑜 +4 位作者 苏文超 陶琰 张兴春 刘建中 邓一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73-1482,共10页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是一个近年来发现的、具较高品位、资源量已达超大型的层控卡林型金矿床。矿床受灰家堡背斜核部构造和有利岩性组合控制。金矿床具有低温成矿特征,出现去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和粘土化等围岩蚀变,特征的Au-As...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是一个近年来发现的、具较高品位、资源量已达超大型的层控卡林型金矿床。矿床受灰家堡背斜核部构造和有利岩性组合控制。金矿床具有低温成矿特征,出现去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和粘土化等围岩蚀变,特征的Au-As-Hg-Tl元素组合。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和较高压力和富挥发份的特点,均一温度在220℃左右,盐度在6%NaCl左右,压力为160±40MPa。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高压和富挥发份促使成矿流体从深部迁移至控矿背斜核部,并由于构造作用挥发份的快速逃逸,压力骤降,促使流体快速卸载,金快速沉淀,形成水银洞超大型层控卡林型金矿床。根据找矿标志及成矿和找矿模型,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并取得很好效果,使水银洞金矿新增储量数十吨,并且预示该类型金矿找矿远景巨大,已经成为黔西南第一个超大型层控卡林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控卡林金矿 成矿模式 成矿预测 水银洞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金龙山卡林型金矿带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张静 陈衍景 +1 位作者 张复新 李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291,共9页
陕西金龙山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属于Na+ _Cl-型;从成矿早期到晚期,流体的氧化性逐渐增强,成矿深度逐渐变浅,大气降水混入增多,有机组分增多。石英包裹体的Na+ 、K+ 、SO2 -4、Cl-以及阴、阳离子总量都高于同期共生的方解... 陕西金龙山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属于Na+ _Cl-型;从成矿早期到晚期,流体的氧化性逐渐增强,成矿深度逐渐变浅,大气降水混入增多,有机组分增多。石英包裹体的Na+ 、K+ 、SO2 -4、Cl-以及阴、阳离子总量都高于同期共生的方解石,而Mg2 + 和F-则相反;含铁方解石的δ13 C、δ18O和包裹体δD均低于方解石和石英。用配位化学理论将这些差异解释为同一流体系统水岩作用的结果。氢、氧、碳同位素指示了流体主要来自建造水和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卡林金矿 氧同位素 包裹体 氢同位素 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地区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及其成矿时间、构造背景和模式 被引量:257
15
作者 陈衍景 张静 +2 位作者 张复新 Franco PIRAJNO 李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52,共19页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第二大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其地质背景与美国西部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明显不同,位于大陆内部的碰撞造山带,而非活动大陆边缘的盆岭省。秦岭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主要赋存于板块缝合带及其前陆冲断带的海西—印支构造层...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第二大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其地质背景与美国西部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明显不同,位于大陆内部的碰撞造山带,而非活动大陆边缘的盆岭省。秦岭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主要赋存于板块缝合带及其前陆冲断带的海西—印支构造层中,以泥盆系和三叠系为主,主要岩性为潟湖—浅海相的含碳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即碳硅泥岩系;成矿元素为 Au—As—Sb—Hg—Ag,缺乏 Tl,共生矿种为 Sb,Hg,Ag,U和重晶石等;成矿温度为160~300℃,流体盐度为4%~10%(NaCl_(eq)),压力为5~50 MPa,深度约0.5~5 km,属于中低温中浅成热液矿床,与内华达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一致。成矿流体具有建造水特点,C_2H_6 含量较高,显示了有机流体参与成矿。成矿同位素年龄介于 220~100 Ma之间,以170 Ma 为高峰,地球动力学背景属碰撞造山过程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体制,成矿构造模式为碰撞造山成岩成矿和流体作用模式。陆陆碰撞过程中,沿龙门山、阿坝—黑水—平青、若尔盖—文县、玛曲—勉县—略阳、白龙江、双河—公馆、凤县—镇安、安康等大型断裂带的陆内俯冲作用不仅导致了西秦岭地壳缩短增厚隆升,而且使俯冲板片变质脱水、熔融,派生成矿流体和相关熔体,流体和熔体的上升到仰冲板片次级构造带,形成了卡林—类卡林型和造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类卡林金矿 西秦岭造山带 挤压向伸展转变期 成矿时代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滇黔桂“金三角”区域地层地球化学演化特征探讨卡林型金矿的物质来源 被引量:38
16
作者 周余国 刘继顺 +4 位作者 王作华 欧阳玉飞 高启芝 刘德利 黄元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选用滇黔桂地区东经103°~110°,北纬22°~26°,面积约20万km2,34幅1∶20万水系沉积物统计结果资料,全面系统地探讨本区及其邻近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华南地区相比,本区存在Sb、As... 选用滇黔桂地区东经103°~110°,北纬22°~26°,面积约20万km2,34幅1∶20万水系沉积物统计结果资料,全面系统地探讨本区及其邻近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华南地区相比,本区存在Sb、As、Au、Hg等低温元素矿集区的地球化学块体,金具有深源性,而砷、锑、汞则是区域性的高背景,本区金与砷、锑、汞的相伴,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2)与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亲基性场元素、氧化物、矿化剂高背景的形成,是本区右江裂谷带、富宁—关岭南北向断裂带、文山—富宁逆冲推覆构造带,特别是峨眉地幔柱所产生的基性岩浆喷溢及火山碎屑浊流沉积的客观地球化学反映;(3)黔西南地区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导致二叠系和三叠系金及大量亲基性场元素的突变,右江裂谷活动至少始于寒武纪,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桂西往黔西南逐渐裂开;(4)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卡林型金矿的物源与裂谷、特提斯和区域性深大断裂和峨眉地幔柱长期活动相伴的基性火成岩及火山碎屑浊流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地球化学 演化 物质来源 滇黔桂“金三角” 卡林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85
17
作者 陈懋弘 毛景文 +1 位作者 陈振宇 章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9-557,共19页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矿床亚类的典型矿床硫化物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表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载金黄铁矿主要以环带状含砷黄铁矿、细粒自形含砷黄铁矿为主。环带状黄铁矿核部贫As...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矿床亚类的典型矿床硫化物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表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载金黄铁矿主要以环带状含砷黄铁矿、细粒自形含砷黄铁矿为主。环带状黄铁矿核部贫As、Au,富S、Fe,而环带则相反,且Au与As具有正相关关系。核部贫As的黄铁矿成因复杂,既有成矿早阶段的热液成因,又有受热液蚀变交代的沉积成因。核部和环带是不同成矿阶段的产物。元素的相关关系表明环带中As主要取代S的位置。多环带的特点还表明,热液活动是脉动式的,含矿流体化学成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论是核部还是环带,均有Au含量高出检出限的测点,但环带是主要的载金部位。细粒含砷黄铁矿为均质结构,具有高As、Au,低S、Fe的特点,类似环带状黄铁矿的环带特征,推测与富砷环带是同期热液活动形成的。毒砂-黄铁矿集合体中的黄铁矿分为环带结构和均质结构2种,并分别具有上述2种黄铁矿的特点。载金毒砂可以细分为3个世代,具均质结构,热液成因。各世代毒砂Au含量均有高出检出限的测点,同时Au、As、S、Fe的含量变化不大,均为主成矿阶段的产物。载金矿物的结晶顺序为:贫砷的沉积成因或早阶段热液成因黄铁矿→富砷的细粒黄铁矿颗粒和富砷黄铁矿环带→毒砂。黄铁矿和毒砂中的Au在EPMA微束的分辨率下均显示分布是不均匀的,环带状黄铁矿中Au元素图出现的均匀结构可能为一种假象,说明金主要以"不可见"的纳米级超显微包裹金形式存在,少量为"不可见"晶格金和微米级显微"可见金"。整个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亚类矿床之间的载金矿物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没有本质区别,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含砷黄铁矿 毒砂 金的赋存状态 卡林金矿 滇黔桂“金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与古油藏的成因联系:有机岩相学证据 被引量:24
18
作者 顾雪祥 章永梅 +5 位作者 吴程赟 彭义伟 李葆华 付绍洪 夏勇 董树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106,共15页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中存在两种类型的有机质,一种为具较低反射率的原地藻类体,散布于金矿石和沉积围岩中,多呈层纹状或条带状平行于层理面产出;另一种为热解沥青/焦沥青,多呈微细粒状产于蚀变及矿化岩石中,尤其是高品位矿石中,与主阶段...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中存在两种类型的有机质,一种为具较低反射率的原地藻类体,散布于金矿石和沉积围岩中,多呈层纹状或条带状平行于层理面产出;另一种为热解沥青/焦沥青,多呈微细粒状产于蚀变及矿化岩石中,尤其是高品位矿石中,与主阶段似碧玉状石英、含砷黄铁矿、毒砂紧密共生或伴生,或呈分散的粒状被主阶段和晚阶段的石英、方解石、雄黄等热液矿物包裹。沥青以含较高的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As(4.90%~7.88%)和S(大多为7.48%~15.24%)区别于原地有机质(不含As,S含量2.72%~7.18%)。金矿石热液矿物中常见气相CH4、气液两相CH4-H2O等烃类流体包裹体。古油藏沥青多见于二叠系生物礁碳酸盐岩的溶洞、孔隙、裂缝等开放空间中,或单独产出,或与热液方解石伴生,沥青多呈镶嵌结构,显示出高热演化程度的特点。岩相学证据显示,金矿床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的油水不混溶的盆地流体,金与烃类有机质一起活化、迁移,并通过不同的沉淀和捕获机制成矿、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学 有机质 焦沥青 卡林金矿 古油藏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矿田控矿构造类型及成矿流体特征 被引量:23
19
作者 吴松洋 侯林 +4 位作者 丁俊 吴伟 秦凯 张锦让 朱斯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07-2424,共18页
黔西南地区是我国卡林型金矿重要的矿集区,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区内金矿的主控矿构造可归纳为三类:不整合型、断层型以及不整合和断层复合型。前人分别针对三类构造中的流体开展了研究,但由于缺乏系统对比研究... 黔西南地区是我国卡林型金矿重要的矿集区,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区内金矿的主控矿构造可归纳为三类:不整合型、断层型以及不整合和断层复合型。前人分别针对三类构造中的流体开展了研究,但由于缺乏系统对比研究,在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方面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研究在结合前人已获稳定同位素结果的基础上,选取了水银洞、丫他等典型矿床,针对三类构造中成矿期脉体进行流体包裹体以及H-O-C-S同位素研究,探讨其成矿期成矿流体特征以及来源。不整合型构造中流体包裹体可见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以及含CO_2三相包裹体(C型),复合型构造和断层型构造主要以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为主。不整合型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均一温度集中在180~220℃之间,流体盐度范围为0.70%~6.50%Na Cleqv,密度0.78g/cm^3;复合型构造中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3~323℃,盐度0.30%~9.00%Na Cleqv,密度平均为0.73g/cm^3;断层型构造中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40~176℃,盐度为0.90%~9.30%Na Cleqv,密度平均为0.74g/cm^3。在均一温度-盐度图中未发现温度或盐度异常端元,指示三类构造中流体是一个连续演化的过程。结合激光拉曼光谱分析,CO_2、CO、CH_4等气体的减少指示了在由深到浅的演化过程中成矿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不整合型构造中方解石δ^(13)CV-PDB值为-8.78‰~1.69‰,δ^(18)OSMOW值为8.01‰~23.08‰;复合型构造方解石中δ^(13)CV-PDB范围为-7.93‰~0.00‰,δ^(18)OSMOW为9.44‰~16.09‰;断层型构造方解石中δ^(13)CV-PDB范围为-1.06‰^-4.46‰,δ^(18)OSMOW=12.33‰~22.58‰。从数据投点结果来看,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源于深部和沉积地层,且从不整合型构造到断层型构造,深部贡献渐弱而地层贡献渐强。根据计算,不整合型构造流体中δD_(H_2O)值范围为-32.30‰^-97.40‰,δ^(18)OH_2O值为-1.28‰~12.40‰;复合型构造中δD_(H_2O)值为-75.00‰^-78.00‰,δ^(18)OH_2O值为11.30‰~12.30‰;断层型构造中δD_(H_2O)值为-60.01‰^-104.40‰,δ^(18)OH_2O值为8.35‰~13.90‰。δD_(H_2O)-δ^(18)OH_2O图中,数据点显示出三类构造中成矿流体的多源性,不整合型构造与岩浆水的关系相对密切,而断层型构造与盆地流体及变质水关系密切,水岩反应造成氧同位素值呈向右漂移趋势。不整合型构造中的S主要以幔源为主,复合型构造和断层型构造中分别受到沉积地层的影响,造成δ^(34)SV-CDT值有所偏大。因此,本文认为黔西南三类主要控矿构造中成矿流体均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且显示出多来源的特征,不整合型构造中以深部来源为主,断层型构造中以盆地卤水为主,而复合型构造中两类来源相当。另外,变质流体的加入暗示黔西南卡林型金的成矿与造山作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卡林金矿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贞丰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含砷黄铁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89
20
作者 陈懋弘 毛景文 +5 位作者 屈文俊 吴六灵 Phillip J.UTTLEY Tony NORMAN 郑建民 秦运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1-382,共12页
贵州贞丰烂泥沟金矿(现称锦丰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已知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内,最主要的载金矿物是具环带结构的含砷黄铁矿。本文运用Re-Os同位素法对该矿床的9个含砷黄铁矿样品进行了两次测试,成功获得10-9~10... 贵州贞丰烂泥沟金矿(现称锦丰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已知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内,最主要的载金矿物是具环带结构的含砷黄铁矿。本文运用Re-Os同位素法对该矿床的9个含砷黄铁矿样品进行了两次测试,成功获得10-9~10-12级Re-Os同位素数据:Re0.1257~1.233ng/g,Os6.75~33.50pg/g,等时线年龄为193±13Ma,反映其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等时线的初始n(187Os)/n(188Os)值为1.127±0.043,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而不是地幔。结合其他资料,初步建立其成矿模式为:盆地流体不断地从沉积物中萃取出包括金在内的成矿组分,形成含矿流体。印支期挤压造山期间,含矿流体沿不整合接触面和同生断层向上运动,造山后的伸展含矿流体进入减压扩容空间沉淀形成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从印支期挤压造山向燕山期伸展转变的构造转换期。该模式与本文得到的成矿年龄和初始比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年龄 含砷黄铁矿 卡林金矿 微细粒浸染金矿 贵州贞丰烂泥沟(锦丰)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