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中斜长角闪岩的发现与洋中脊构造环境的确认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岗 牛广智 +2 位作者 王新录 郭俊 宇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8-370,共13页
在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带中新发现了斜长角闪岩,主要呈透镜状夹持于变质橄榄岩之中。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龄为(402.7±4.9)Ma,表明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 在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带中新发现了斜长角闪岩,主要呈透镜状夹持于变质橄榄岩之中。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龄为(402.7±4.9)Ma,表明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分析表明,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可能为变辉长岩,样品SiO_2含量为47.58%~50.57%,MgO含量为8.04%~9.12%及对应的Mg#值为63.89~67.64,Ni和Cr含量分别为68.9×10^(-6)~99.2×10^(-6)和306×10^(-6)~398×10^(-6),与洋中脊拉斑玄武岩一致。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弱亏损型至平坦型,微量元素蛛网图总体与N-MORB相似,无明显的Nb、Ta Zr、Hf及Ti的亏损,各元素的丰度也与N-MORB接近。样品均具有较高εNd(t)值(8.7~9.2),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在TiO_2-FeOT/MgO和Th-Ta-Hf/3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所有样品均落入洋中脊玄武岩区域内。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认为斜长角闪岩可能形成于洋中脊构造环境,代表了被肢解的古洋盆岩石圈残片,应为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的组成部分,揭示了该洋盆的开启时限至少可追溯至早泥盆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 斜长角闪 SR-ND同位素 MORB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