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种监测数据的卡拉麦里国家公园野生动物观赏路线设计
1
作者 边海东 阿依江·叶尔肯 +3 位作者 邵长亮 宗诚 程鲲 吕墨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9,共10页
野生动物观赏是国家公园户外游憩的重要类型,在自然区域进行的野生动物观察、摄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充分体现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使丰富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得以发挥其观赏和教育价值,本研究通过红外相机监测的方法,统... 野生动物观赏是国家公园户外游憩的重要类型,在自然区域进行的野生动物观察、摄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充分体现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使丰富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得以发挥其观赏和教育价值,本研究通过红外相机监测的方法,统计卡拉麦里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道路附近水源地的野生动物分布情况,根据其出现的时间、地点和频率综合设计观赏路线,在对野生动物无干扰的原则下,基于原有道路的联通性设计了夏季(7—8月)和秋季(9—10月)两条观赏路线,并在夏季和秋季观赏路线上各设置4个观赏点,秋季观赏路线还有1个补充观赏点。两条路线上数量较多的观赏物种主要有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野马(E.ferus)和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3种有蹄类,其他出现指数较高的观赏物种有狼(Canis lupus)、盘羊(Ovis ammon)、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和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等。研究结果为未来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旅游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国家公园 水源地 红外相机监测 野生动物旅游 观赏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对冷季卡拉麦里国家公园鹅喉羚行为和集群大小的影响
2
作者 余伟 李辉煌 +4 位作者 丁佳佳 汪沐阳 杨维康 徐文轩 钟林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71,共8页
以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营前后鹅喉羚冷季行为和集群数据,对道路交通工程及其叠加效应对鹅喉羚的行为模式和集群规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表明,... 以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营前后鹅喉羚冷季行为和集群数据,对道路交通工程及其叠加效应对鹅喉羚的行为模式和集群规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表明,与建设前相比,运营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显著影响了冷季鹅喉羚的行为:警戒行为显著增加、采食行为显著减少。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道路密度的增加,鹅喉羚单次警戒行为的时间也显著增加。路域范围内,冷季鹅喉羚集群大小在运营前后无显著差异,道路密度对其也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为干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野生动物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管理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 野生动物保护 道路影响 鹅喉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洋内初始俯冲时限:来自早泥盆世斜长花岗岩的证据
3
作者 黄岗 周建波 +2 位作者 尹福光 宇峰 徐岩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11-2329,共19页
卡拉麦里俯冲增生杂岩带是中亚造山带西南部东准噶尔造山带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了古亚洲洋俯冲—增生的漫长演化历史。然而关于卡拉麦里古大洋的初始俯冲时间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分布在该带中早泥盆世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 卡拉麦里俯冲增生杂岩带是中亚造山带西南部东准噶尔造山带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了古亚洲洋俯冲—增生的漫长演化历史。然而关于卡拉麦里古大洋的初始俯冲时间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分布在该带中早泥盆世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结合曾发现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底板,对卡拉麦里古大洋内起始俯冲时限进行了约束。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清水西两件斜长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0.8±1.7 Ma和401.4±3.4 Ma,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样品具有高SiO_(2)、Na_(2)O和低TiO_(2)、Al_(2)O_(3)、K_(2)O、Sr、Rb和REE含量,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略亏损的配分型式,微量元素则表现为类似弧岩浆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及亏损高场强元素Nb、Sr、P、Ti元素的特征,这些特征与俯冲带弧前斜长花岗岩一致。加之具有较高的锆石εHf(t)值(+7.9~+9.2)及较低的(La/Yb)_(N)值(0.61~0.78)和Sr/Y比值(1.73~2.69)的特征,揭示了清水西斜长花岗岩可能来源于低压条件下大洋堆晶辉长岩的部分熔融,并有俯冲流体的参与。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我们提出早泥盆世斜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洋内岛弧环境,代表了卡拉麦里古大洋洋内初始俯冲的地质记录,并进一步限定了其洋内俯冲的起始阶段可能发生在早泥盆世中晚期(401~403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花岗岩 早泥盆世 初始俯冲 卡拉麦里俯冲增生杂岩带 东准噶尔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创建区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权衡协同
4
作者 关靖云 孙之阳 +3 位作者 徐晓亮 杨晶晶 刘旭义 王明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06-3020,共15页
作为新疆首个国家公园创建区,卡拉麦里国家公园承载着举足轻重的生态与社会双重价值,其设立对加快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对其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权衡和协同关系的理解尚待深化与明晰。基于生态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视角,利用I... 作为新疆首个国家公园创建区,卡拉麦里国家公园承载着举足轻重的生态与社会双重价值,其设立对加快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对其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权衡和协同关系的理解尚待深化与明晰。基于生态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视角,利用InVEST模型和SolVES模型对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权衡协同分析。结果表明:(1)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价值整体较低,98.99%的区域生境质量较差,碳储量水平较低,大部分区域碳储量水平处于0.0009—3.2866t/hm^(2)区间;(2)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价值可以归纳为游憩价值、科普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精神价值、美学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等六个维度,在坡度、海拔、距道路距离等环境因素影响下,社会价值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态势;(3)从空间视角看,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生境质量和社会价值与碳储量和社会价值在相同区域呈现不同的权衡和协同关系,生境质量与社会价值的权衡和协同关系总体呈“西南权衡,西北及东北协同”的格局,碳储量与社会价值的权衡和协同关系格局则与之相反。研究结果丰富了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理论框架,并为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 SolVES 生态价值 社会价值 卡拉麦里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缝合带晚石炭世构造体制转换:来自七角井‒巴里坤地区莫哲巴依萨依基性岩的启示
5
作者 刘增鑫 高峰 +1 位作者 程远锋 郭瑞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3-711,I0023-I0026,共23页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东天山地区卡拉麦里缝合带从大洋俯冲到弧‒弧/弧‒陆碰撞构造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北天山造山带七角井‒巴里坤地区,莫哲巴依萨依角闪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6 Ma,表明形成于晚石炭世。其全岩具有较高的Al_...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东天山地区卡拉麦里缝合带从大洋俯冲到弧‒弧/弧‒陆碰撞构造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北天山造山带七角井‒巴里坤地区,莫哲巴依萨依角闪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6 Ma,表明形成于晚石炭世。其全岩具有较高的Al_(2)O_(3)(15.91%~17.71%)和TiO_(2)(1.55%~2.24%)含量,P_(2)O_(5)(0.26%~0.42%)和碱(Na_(2)O+K_(2)O=3.04%~5.80%)含量低。岩石的微量元素组成表现出轻微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相对富集Rb、Ba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类似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特征。其不相容元素比值(Nb/Ta和Zr/Hf)及其较高的Rb/Nb、U/Th和Ba/Nb值,表明地幔源中存在俯冲板块含水流体的交代作用。样品的(^(87)Sr/^(86)Sr)i(0.703675~0.703922)较低、ε_(Nd)(t)(+5.8~+6.4)值较高,指示母岩浆可能源自类似E-MORB型的软流圈地幔、岩石圈地幔和俯冲板块的含水流体所组成的混合地幔源。基于此,提出了板片断离的模型来解释莫哲巴依萨依岩体的成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卡拉麦里缝合带从俯冲到弧‒弧/弧‒陆碰撞的构造转换可能发生在306~30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辉长岩 软流圈和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 板片断离 构造转换 卡拉麦里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创建区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与保护对策
6
作者 米热巴尼·依沙克 邵长亮 《新疆林业》 2025年第2期33-36,共4页
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创建区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整合奇台硅化木-恐龙地质公园、奇台沙漠公园。该区域是我国低海拔区域荒漠有蹄类珍稀濒危野生有蹄类动物集中分布区,拥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资源。本研究... 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创建区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整合奇台硅化木-恐龙地质公园、奇台沙漠公园。该区域是我国低海拔区域荒漠有蹄类珍稀濒危野生有蹄类动物集中分布区,拥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资源。本研究对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创建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并针对保护现状和挑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创建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类似区域的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 卡拉麦里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火山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7
作者 高永进 陈夷 +8 位作者 孙相灿 文磊 王千军 白忠凯 谭志龙 王信水 辛云路 张远银 朱德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3,共9页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系广泛发育安山岩、凝灰岩等火山岩,关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仍存在争议。选取卡拉麦里山2条典型的石炭系剖面,针对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上石炭统巴山组和弧形梁组的安山岩、凝灰岩等岩石样品开展了镜下观察和主...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系广泛发育安山岩、凝灰岩等火山岩,关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仍存在争议。选取卡拉麦里山2条典型的石炭系剖面,针对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上石炭统巴山组和弧形梁组的安山岩、凝灰岩等岩石样品开展了镜下观察和主微量元素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具有较低-中等的MgO含量(0.5%~2.35%)和低-中等的Mg#(15.7%~42.5%),说明岩石样品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结晶分异作用。岩石样品的微量元素分布曲线与N-MORB、E-MORB和OIB存在明显差异,在Ta/Yb-Th/Yb图和La-Y-Nb图中岩石样品几乎全投在钙碱性系列区域中,在Nb/Yb-La/Yb图中全部落入俯冲组分范围并靠近地幔区。在Nb/Y-Rb/Y和Ba/La-Ba/Nb图中,表明样品受到过流体富集和熔体富集的影响。样品的Nb/U和Ce/Pb值分别为1.6~11.1和0.47~12.2,很接近大陆地壳的范围,指示物质来源可能有大陆地壳物质的混染。Th-Hf/3-Nb/16图投点指示所有样品均属于岛弧玄武岩范畴。综合分析表明,卡拉麦里地区从早石炭世到晚石炭世均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环境,且这种环境至少从早石炭世一直延续到了晚石炭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火山岩 岛弧 卡拉麦里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5
8
作者 唐红峰 苏玉平 +2 位作者 刘丛强 侯广顺 王彦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7,共8页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构造带发育与蛇绿岩伴生的斜长花岗岩,其时代、成因及与蛇绿岩的关系是目前还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报道了该斜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研究表明,斜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373Ma,εNd(t)与亏损地幔...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构造带发育与蛇绿岩伴生的斜长花岗岩,其时代、成因及与蛇绿岩的关系是目前还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报道了该斜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研究表明,斜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373Ma,εNd(t)与亏损地幔一致,与典型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卡拉麦里蛇绿岩中辉长岩有相似的平坦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两者在La/Sm-La图上符合结晶分异趋势。因此,卡拉麦里斜长花岗岩属于大洋斜长花岗岩,是来源于亏损地幔的基性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其成岩年龄373Ma代表了卡拉麦里蛇绿岩的形成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Nd同位素组成 卡拉麦里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基底的探讨:来自原泥盆纪卡拉麦里组砂岩碎屑锆石的证据 被引量:68
9
作者 李亚萍 李锦轶 +2 位作者 孙桂华 朱志新 杨之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77-1590,共14页
准噶尔盆地基底的属性和时代,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界激烈争论的问题。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侧出露的一套基本连续的、被置于中志留统-下石炭统的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岩系的物源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 准噶尔盆地基底的属性和时代,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界激烈争论的问题。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侧出露的一套基本连续的、被置于中志留统-下石炭统的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岩系的物源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盆地堆积物之下。为此选择其中被1:20万区调置于中泥盆世卡拉麦里组上部层位的砂岩进行碎屑锆石SHRIMP U-Pb 定年研究,以期获得准噶尔盆地东部基底时代和属性的信息。测定的86颗碎屑锆石、89个点的年龄分布范围从(327±8)Ma 至(3073±10)Ma;其中碎屑锆石的表面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320Ma~540Ma,显示出多峰的特征,其主峰为 365Ma,次要的峰分别为460~480Ma、510~520Ma 和530~540Ma。该样品中还含有至少22粒表面年龄大于550Ma 的碎屑锆石,其中550~690Ma 的碎屑锆石有4粒,827Ma~1083Ma 的碎屑锆石有8粒,1513Ma 和1700Ma 锆石各1粒,1942Ma~2051Ma 的锆石有2粒,2464~2490Ma 和2876Ma~3073Ma 的碎屑锆石各3粒。根据样品的岩石学特征和碎屑锆石的矿物学特征及表面年龄,结合区域岩浆活动的分析,我们获得如下初步结论:(1)所研究砂岩的沉积时代不是泥盆纪的,可能是早石炭世晚期,其源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2)源区地质体组成主体是奥陶纪至石炭纪活动陆缘岩浆岩,寒武纪至新元古代中期和新元古代早期至中元古代等时期的岩浆杂岩等组成,以及推测的少量早前寒武纪杂岩;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基底为奠基在前奥陶纪陆壳基底之上的古生代岛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 砂岩 物源区 碎屑锆石 SHRIMP U—Pb定年 基底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晚古生代走滑构造及其叠加变形序次 被引量:22
10
作者 赵磊 季建清 +3 位作者 徐芹芹 龚俊峰 涂继耀 王金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57-2268,共12页
东准地区构造演化研究的重要构造单元。前人的研究认为卡拉麦里构造带是板块碰撞形成的缝合带。本文结合野外考察、构造分析和年代学工作认为,该构造带主要反映了走滑构造带的特点。在遥感影像上,卡拉麦里构造带呈断续的线状延伸特征。... 东准地区构造演化研究的重要构造单元。前人的研究认为卡拉麦里构造带是板块碰撞形成的缝合带。本文结合野外考察、构造分析和年代学工作认为,该构造带主要反映了走滑构造带的特点。在遥感影像上,卡拉麦里构造带呈断续的线状延伸特征。地震剖面上,卡拉麦里断裂带主断面产状近于直立向下延伸至基底,与一般张性断层、压性逆冲断层所显示的上陡下缓的铲状特征截然不同。野外考察显示,该构造带发育密集而陡立劈理,主断面附近劈理面倾角近于直立,在相对较浅层次的地层上,劈理面成花状散开,体现花状构造的特点。卡拉麦里构造带内的石炭系、泥盆系地层以及蛇绿岩系受到强烈改造,超糜棱岩化、糜棱岩化、千枚岩化现象普遍。糜棱岩中,硅质岩透镜体拖尾指示右旋走滑特征,与同构造岩脉次级张裂面指示的结果相一致。结合前人研究资料以及地层变形证据,可以推断构造带活动时限为270~260Ma。因此,卡拉麦里构造带是一条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活动的右旋剪切走滑构造带,准东地区与卡拉麦里构造带相关的缝合带确认,必须以卡拉麦里走滑构造带性质的准确厘定为基础。卡拉麦里构造二叠纪时期的走滑活动性质的确定,指示新疆北部二叠纪大陆地壳已经形成,而且,新疆北部后期叠加构造变形序次研究也显示具有大区域上的共性,指示新疆北部二叠纪以来进入基本统一大陆内部构造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走滑构造 大陆地壳 卡拉麦里 新疆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以南早石炭世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11
作者 田健 廖群安 +2 位作者 樊光明 聂小妹 王富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1-1484,共14页
新疆富蕴县五彩城岩体出露于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呈北西-南东向的带状分布,侵位于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41.1±4.0Ma和340.9±5.1Ma)。岩石组合为二长花... 新疆富蕴县五彩城岩体出露于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呈北西-南东向的带状分布,侵位于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41.1±4.0Ma和340.9±5.1Ma)。岩石组合为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闪长质包体发育。岩石低Si O2(59.35%~69.51%),Na2O>K2O,A/CNK<1.1,SiO2与P2O5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暗色矿物主要为角闪石,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点。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和Ba),不同程度的亏损Nb、Ta、P和Ti、ΣREE较高(126.0×10-6~172.7×10-6),δEu不明显(0.75~0.95),与西准噶尔地区早石炭世后碰撞花岗岩的特点相似。花岗岩具有正的εNd值(+5.4^+5.5)、较低的Isr值(0.70289~0.70335)及年轻的Nd模式年龄(tDM1=650Ma、tDM2=650~680Ma),表明花岗岩来源于年轻地壳。岩石地球化学显示,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与黄羊山、老鸭泉(卡拉麦里断裂以北)等地的晚石炭世A型花岗岩的构造属性一致。五彩城I型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代表了卡拉麦里地区后碰撞花岗岩的最老年龄,表明卡拉麦里有限洋盆在早石炭世中期之前(晚泥盆世?)已经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 五彩城 I型花岗岩 后碰撞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带的地质特征及其对中亚地区晚古生代洋陆格局重建的约束 被引量:98
12
作者 李锦轶 杨天南 +1 位作者 李亚萍 朱志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17-1826,共10页
卡拉麦里断裂带是新疆北部乃至中亚地区一条显著的大型断裂带,是在古生代洋盆关闭以后形成的。对于其前身古洋盆关闭过程中的古洋岩石圈板块的俯冲极性,在地质界有单向俯冲和双向俯冲2种对立的认识,对于该带是否是不同古板块之间的缝合... 卡拉麦里断裂带是新疆北部乃至中亚地区一条显著的大型断裂带,是在古生代洋盆关闭以后形成的。对于其前身古洋盆关闭过程中的古洋岩石圈板块的俯冲极性,在地质界有单向俯冲和双向俯冲2种对立的认识,对于该带是否是不同古板块之间的缝合带也存在截然不同的论点。根据20多年来的研究积累和对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简要地论述了该断裂带及其南侧地区的地质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提出了该带是弧后盆地关闭的遗迹,其南侧为弧后盆地被动边缘,在该弧后盆地关闭的过程中古洋岩石圈板块向北俯冲的论点。最后,简要地探讨了该带对东准噶尔古构造-成矿格局演变和中亚地区古生代洋陆格局重建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断裂带 弧后盆地被动陆缘 前陆褶皱冲断带变形 向北单向俯冲 古构造-成矿格局的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以来不同构造层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5
13
作者 吴润江 张元元 +1 位作者 谭佳奕 郭召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以来的岩石地层系统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构成,分别是以劈理、紧闭褶皱极为发育的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的造山带基底层系,以开阔褶皱为主要构造变形的石炭纪后碰撞构造层,和高角度正断层及平缓褶皱较发育... 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以来的岩石地层系统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构成,分别是以劈理、紧闭褶皱极为发育的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的造山带基底层系,以开阔褶皱为主要构造变形的石炭纪后碰撞构造层,和高角度正断层及平缓褶皱较发育的二叠—侏罗纪陆内湖盆构造层。它们分别记录了卡拉麦里地区前石炭纪碰撞造山阶段、石炭纪后碰撞阶段和二叠纪后板内断陷-坳陷阶段的沉积-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 构造层 蛇绿混杂岩带 碰撞造山 构造变形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黄羊山花岗岩和包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9
14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3 位作者 吴宏恩 司国辉 金朝 张永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97-3207,共11页
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黄羊山岩浆混合花岗岩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11±12Ma,首次获得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00±6Ma,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均属于晚石炭世,前者代表黄羊... 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黄羊山岩浆混合花岗岩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11±12Ma,首次获得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00±6Ma,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均属于晚石炭世,前者代表黄羊山岩浆混合花岗岩成岩年龄,后者代表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的形成年龄,表明两者是同时代形成的,属于300Ma前后准噶尔周边地区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寄主岩石具有高硅、低铝、贫钙镁、富碱和高分异的特征,寄主岩石、包体和辉绿岩脉成分均落在了混合趋势线上,寄主岩富集Rb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Ta和Ti等元素,δEu值(为0.01)极低,具有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和高正的ε_(Nd)(t)值。黄羊山碱性花岗岩是在后碰撞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发生底垫作用,由于幔源岩浆底垫作用,下地壳温度升高而熔融形成酸性壳源岩浆,部分幔源岩浆沿着地壳中的深断裂带上涌,发生不同程度壳幔混合形成的,其中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就是基性的幔源岩浆和酸性的壳源岩浆不同程度的混合的记录者,研究区的辉绿岩脉是幔源岩浆直接分异演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卡拉麦里地区 黄羊 混合花岗岩 包体 锆石 U-PB 测年 地质意义 EASTERN JUNGGAR AREA MAGMA MIXING 幔源岩浆 HOST ROCK HIGH TEMPERATURE 加权平均 辉绿岩脉 底垫作用 PRODUCT MIXING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钾质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4 位作者 佟丽莉 刘晓宇 闫存兴 杨宝凯 吴宏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345-2356,共12页
卡拉麦里钾质火山岩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北缘下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内。这些火山岩以粗面玄武岩和玄武质粗面安山岩为主,SiO2含量稳定(46.29%~51.56%),具有较高的碱含量(K2O+Na2O=5.39%~6.96%)以及高K2O/Na2O比值(K2O/Na2O=0.5~1.4),... 卡拉麦里钾质火山岩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北缘下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内。这些火山岩以粗面玄武岩和玄武质粗面安山岩为主,SiO2含量稳定(46.29%~51.56%),具有较高的碱含量(K2O+Na2O=5.39%~6.96%)以及高K2O/Na2O比值(K2O/Na2O=0.5~1.4),TiO2含量相对稳定(0.94%~1.21%),显示钾玄质岩石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表明,钾玄岩强烈富集LILE(如K、Rb和Sr)和LREE((La/Yb)N=4.39~6.25),Eu正异常明显(δEu=1.3~1.7),相对亏损HFSE(如Zr、Hf),Ta、Nb和Ti呈明显的"TNT"负异常,及较高Ba/Nb和Ba/Ta比值(分别为38~93,574~1470),显示典型岛弧岩浆特征,而Nd-Sr同位素显示亏损地幔源区特征。不相容元素(Nb/La)N和Ba/La比值(分别为0.33~0.41,11.07~18.82)以及高Nb含量(4.45×10-6~7.76×10-6),表明这些岩石来自一个交代作用富集的地幔源区。通过钾质火山岩环境的梯次判别图研究,发现巴塔玛依内山组钾玄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显示岛弧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在后碰撞期,由于陆内调整和均衡作用,东准噶尔东北缘的岩石圈伸展减薄,随着岩石圈地幔的减薄,前期交代富集的下部地幔楔(金云母和/或钾质角闪石-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发生低度部分熔融形成钾玄质母岩浆,诱发了后碰撞型钾玄质岩浆活动(具有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了卡拉麦里巴塔玛依内山组钾质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玄武岩 岩石地球化学 巴塔玛依内山组 后碰撞 卡拉麦里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幔源底侵体、“钉合花岗岩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田健 廖群安 +5 位作者 樊光明 聂小妹 胡朝斌 王富明 陈帅 吴魏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15-1730,共16页
新疆富蕴县滴水泉-畜牧办侵入体出露于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呈北西西向带状分布,以碱长花岗岩体为主,也可见规模较小的角闪辉长岩体。碱长花岗岩体的岩石组合为碱长花岗斑岩+碱长花岗岩,高硅(SiO2=71.07%-76.71%),富碱(Na2O+K2O=7.41%... 新疆富蕴县滴水泉-畜牧办侵入体出露于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呈北西西向带状分布,以碱长花岗岩体为主,也可见规模较小的角闪辉长岩体。碱长花岗岩体的岩石组合为碱长花岗斑岩+碱长花岗岩,高硅(SiO2=71.07%-76.71%),富碱(Na2O+K2O=7.41%-9.07%)、K2O〉Na2O(平均为1.10),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特点。角闪辉长岩体涌动侵入于碱长花岗岩体之中,二者接触带附近发育浆混性质的石英闪长岩。辉长岩+花岗岩的双峰式岩石组合、构造判别图解R2-R1及区域地质背景指示滴水泉侵入体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且花岗岩体具有"钉合岩体"的作用,穿插了卡拉麦里蛇绿岩带。结合岩体的LA-ICP-MS锆石年龄(碱长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21±2Ma,角闪辉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19±3Ma)可知,卡拉麦里洋盆在晚石炭世早期(321Ma)之前已经闭合。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碱长花岗岩为年轻地壳部分熔合融的产物,而角闪辉长岩则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及俯冲交代的地幔楔物质,代表了同期花岗岩的底侵岩浆演化的产物。辉长岩与花岗岩相似的εNd(t)值及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表明该区的花岗岩体并非来源于底侵岩浆的高度分异或底侵体的部分熔融,而最可能为底侵体之上的年轻地壳的部分熔融,这一结论与最近一些学者研究的断裂以北的花岗岩体成因机制相同。晚石炭世早期幔源底侵体的发现,为卡拉麦里地区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幔源底侵作用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卡拉麦里 碱长花岗岩 角闪辉长岩 后碰撞 岩石成因 底侵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来自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19
17
作者 白建科 陈隽璐 +1 位作者 唐卓 张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8,共13页
新疆准噶尔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对中亚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带南缘广泛出露石炭纪陆相粗碎屑岩系,沉积相分析表明其形成于扇三角洲沉积环境。依据区域地层对比、岩石组合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 新疆准噶尔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对中亚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带南缘广泛出露石炭纪陆相粗碎屑岩系,沉积相分析表明其形成于扇三角洲沉积环境。依据区域地层对比、岩石组合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将其重新厘定为山梁砾石组。选择西段滴水泉和东段双井子2个地区的山梁砾石组剖面进行地层对比,并在2个剖面底部采集粗砂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别为349±4Ma和355±3Ma,代表山梁砾石组沉积时代晚于349Ma,应为早石炭世早期。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及砾石成分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断裂带北侧的泥盆纪火山岩。在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山梁砾石组碎屑岩系是卡拉麦里造山带强烈隆升造山过程的沉积学响应,形成于前陆盆地,限定了准噶尔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在早石炭世早期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古生代洋盆 闭合时限 卡拉麦里地区 山梁砾石组 粗碎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卡拉麦里姜巴斯套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31
18
作者 汪帮耀 姜常义 +1 位作者 李永军 吴宏恩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37-245,共9页
通过对新疆卡拉麦里姜巴斯套组火山岩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和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发现姜巴斯套组火山岩具典型双峰式组合,岩石类型包括玄武岩-酸性火山碎屑岩-玄武粗面安山岩;得到玄武粗面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19.8... 通过对新疆卡拉麦里姜巴斯套组火山岩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和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发现姜巴斯套组火山岩具典型双峰式组合,岩石类型包括玄武岩-酸性火山碎屑岩-玄武粗面安山岩;得到玄武粗面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19.8±2)Ma(加权均方偏差值为3),表明姜巴斯套组火山岩形成于早石炭世谢尔普霍夫阶。对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姜巴斯套组火山岩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兼而有之,岩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无明显Eu异常,玄武岩和玄武粗面安山岩具有K正异常和Sr负异常,酸性火山碎屑岩表现出Nb、Ta和Ti显著亏损。总体来说,姜巴斯套组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玄武岩和玄武粗面安山岩表现出大陆裂谷(大陆板内拉张区域)岩石特征;酸性火山碎屑岩表现出岛弧或者活动大陆边缘岩石属性。总之,姜巴斯套组火山岩形成于卡拉麦里洋盆闭合碰撞造山后的拉张伸展环境,卡拉麦里地区在早石炭世末期就进入了碰撞后的陆内伸展拉伸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大陆裂谷 岩石地球化学 谢尔普霍夫阶 姜巴斯套组 卡拉麦里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多期变形和金叠加成矿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玉杰 张栋 +3 位作者 路彦明 范俊杰 潘爱军 张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7-812,共16页
卡拉麦里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形成于华力西中晚期,分属碰撞造山挤压和伸展造山走滑-伸展2个构造变形期,历经逆冲推覆、左行走滑、右行走滑和伸展4个主要演化阶段,金成矿空间上分布于碰撞期逆冲推覆型韧性剪切带中,成矿发生在转换造山及伸... 卡拉麦里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形成于华力西中晚期,分属碰撞造山挤压和伸展造山走滑-伸展2个构造变形期,历经逆冲推覆、左行走滑、右行走滑和伸展4个主要演化阶段,金成矿空间上分布于碰撞期逆冲推覆型韧性剪切带中,成矿发生在转换造山及伸展造山时期,属C2-P(290~260Ma)走滑伸展阶段成矿事件。构造变形对金成矿的控制作用在空间上表现为深部构造层次韧性变形与其之上的中浅构造层次的韧脆性和脆性变形存在地质间断,金成矿与韧脆性、脆性变形同步且与韧性变形呈明显叠加复合关系,赋矿韧脆性和脆性构造统一于右行走滑剪切-伸展成矿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构造变形层次、变形特征和矿化特征。构造与金成矿空间叠加关系,有相应的两期成矿年龄响应和多阶段、多物质复合成矿的记录,代表一种时间有早晚、空间有重叠、物质来源多成因的叠加复合成矿关系。构造带韧-脆性变形转换与金成矿活动是区域构造背景发生明显转换过程中的多期变形和叠加成矿的形成机制,(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代表了碰撞造山期的逆冲推覆韧性变形、碰撞造山-伸展造山转变期的右行走滑韧脆性变形和金初始成矿、伸展造山期的脆性变形和金主成矿活动。与周围地质体的时间、物质关系探讨表明,金成矿受火山质围岩矿源层、构造生成演化及华力西晚期碱性花岗质岩浆侵位活动三大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脆性剪切带 多期变形 叠加成矿 构造转换 卡拉麦里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金铜多金属成矿系统和地球动力学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栋 路彦明 +4 位作者 葛良胜 王治华 李波 范俊杰 张玉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7-816,共20页
卡拉麦里地区处于中亚—兴蒙成矿域东准噶尔成矿带的南段,晚古生代增生—碰撞过程明显、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晚古生代增生—碰撞成矿作用集中在两个时期,卡拉麦里北缘至野马泉为主的泥盆纪和卡拉麦里构造带为主的早石炭... 卡拉麦里地区处于中亚—兴蒙成矿域东准噶尔成矿带的南段,晚古生代增生—碰撞过程明显、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晚古生代增生—碰撞成矿作用集中在两个时期,卡拉麦里北缘至野马泉为主的泥盆纪和卡拉麦里构造带为主的早石炭世中晚期—二叠纪。本文在综合研究基础上,根据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增生—碰撞过程的地球动力学和成矿特征,将成矿系统划分为:泥盆纪活动大陆边缘斑岩型金成矿系统,早石炭世中晚期后碰撞挤压—伸展转换阶段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铜成矿系统,晚石炭世—二叠纪后碰撞伸展阶段造山型金铜成矿系统和岩浆热液型锡金成矿系统,以后3类为主。矿床组合包括: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岩浆期后热液脉型金矿、斑岩型铜金矿、构造控制脉型铜矿和云英岩—石英脉型锡矿。认为该地区的泥盆纪活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可能被晚石炭世—二叠纪后碰撞造山型金成矿系统所叠置而不易识别,后碰撞作用主导了该地区主要成矿系统,大陆岩石圈拆沉和软流圈地幔上涌产生的走滑伸展构造—壳幔岩浆作用—混合流体作用是卡拉麦里地区金属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铜矿床 成矿系统 地球动力学 卡拉麦里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