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西南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烃源岩评价与优选
1
作者 张福顺 郑启明 +3 位作者 胡瀚文 姚威 张坦 马红强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656,共10页
塔西南地区石炭系油气显示丰富,为明确塔西南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烃源岩生烃潜力,通过干酪根镜鉴、有机碳测试及盆地模拟等技术方法,对卡拉沙依组烃源岩进行研究评价,结果显示:卡拉沙依组烃源岩主要为Ⅲ型干酪根,TOC(总有机碳)含量介于0.2%... 塔西南地区石炭系油气显示丰富,为明确塔西南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烃源岩生烃潜力,通过干酪根镜鉴、有机碳测试及盆地模拟等技术方法,对卡拉沙依组烃源岩进行研究评价,结果显示:卡拉沙依组烃源岩主要为Ⅲ型干酪根,TOC(总有机碳)含量介于0.2%~2.8%,平均值为1.0%,Ro(镜质体反射率)均超过0.7%。但烃源岩热演化过程存在差异,巴楚地区石炭系烃源岩仅在海西晚期一次生烃,麦盖提斜坡石炭系烃源岩存在海西晚期和喜山期两期生烃,结合烃源岩厚度、TOC、成熟度和生排烃史等多种因素,认为麦盖提斜坡区卡拉沙依组烃源岩均已成熟并持续生烃,西部山前带烃源岩品质及生烃强度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 石炭系 卡拉沙依组 烃源岩评价 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沉积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何发岐 翟晓先 +1 位作者 俞仁连 蒲仁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综合古生物、测井、岩心、地震、地化等资料 ,对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沉积特点及成因的分析表明该组砂岩总体具有向上变粗变厚的进积式沉积序列 :上部的Ⅰ -Ⅲ油组主要为河流相 ,下部Ⅳ -Ⅴ油组为受潮汐影响的扇三角洲前缘... 综合古生物、测井、岩心、地震、地化等资料 ,对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沉积特点及成因的分析表明该组砂岩总体具有向上变粗变厚的进积式沉积序列 :上部的Ⅰ -Ⅲ油组主要为河流相 ,下部Ⅳ -Ⅴ油组为受潮汐影响的扇三角洲前缘和平原相。该组受潮汐影响体现在 :(1)富含陆相轮藻化石 ,并见个别半咸水介形虫类和疑源类微体化石 ;(2 )局部有波状、透镜状层理、生物扰动层理和冲刷充填层理 ;(3)该组底部泥岩的锶钡比值介于 0 0 2 1~ 0 716 ,具半咸水 -微咸水 -淡水的变化特点 ;(4 )Ⅳ -Ⅴ油组总体处于巴楚组双峰灰岩潮坪相到Ⅰ -Ⅲ油组河流相沉积的过渡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卡拉沙依组 沉积特征 河流相 潮坪相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永宏 闫相宾 +2 位作者 张涛 张生根 刘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7-22,27,共7页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塔河油田的重要储油层系。储层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之一。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相,沉积微相不同,成岩作用不同,储层物性不同。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及厚层潮道砂体的岩性为中—粗砂岩,粒间孔及残余...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塔河油田的重要储油层系。储层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之一。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相,沉积微相不同,成岩作用不同,储层物性不同。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及厚层潮道砂体的岩性为中—粗砂岩,粒间孔及残余粒间孔发育,砂体物性好。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河道间砂体、潮间带砂坪、砂坝及薄层潮道砂体的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储层物性差。本区砂岩总体上属低—中孔、低—高渗型储层,且以中低孔、中低渗为主。纵向上卡拉沙依组可分为5个砂层组,Ⅰ、Ⅱ砂层组及Ⅲ砂层组下部物性较好;横向上3区、4区、6区为有利及较有利储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成岩作用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储层物性及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魏福军 何发岐 蒲仁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4-348,358,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砂岩储层尽管埋深达4800~5200m,但仍具中等物性条件,孔隙度一般为8%~12%,最高可达20%,渗透率一般为(10~100)×10-3μm2,最大可达1000×10-3μm2以上。压汞资料显示该储层喉道偏粗,具中孔粗...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砂岩储层尽管埋深达4800~5200m,但仍具中等物性条件,孔隙度一般为8%~12%,最高可达20%,渗透率一般为(10~100)×10-3μm2,最大可达1000×10-3μm2以上。压汞资料显示该储层喉道偏粗,具中孔粗喉的孔隙结构特点。铸体薄片和电镜照片显示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溶蚀形成的粒间孔、粒内孔和残余原生粒间孔,其次为填隙物微粉晶灰质(溶蚀)晶间孔、裂缝孔等。孔隙度和渗透率受物源和沉积相影响较明显,在距物源近、河道砂岩多而厚的地方,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变高。在目前对长石溶蚀孔隙的空间发育规律尚难预测的情况下,储层预测的手段仍只是依靠沉积相和地震等对砂体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渗透率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孔隙演化 储层评价 卡拉沙依组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地区卡拉沙依组小层划分、连通性及油藏类型 被引量:7
5
作者 盛湘 何发岐 云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油层主要分布在卡三段和卡四段的砂泥岩互层中,根据钙质含量引起的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变化和旋回特征将卡三、四段进一步自上而下分为Ⅰ,Ⅱ,Ⅲ,Ⅳ,Ⅴ油组。各油组厚度一般在80~100m之间,油组界线在连井...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油层主要分布在卡三段和卡四段的砂泥岩互层中,根据钙质含量引起的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变化和旋回特征将卡三、四段进一步自上而下分为Ⅰ,Ⅱ,Ⅲ,Ⅳ,Ⅴ油组。各油组厚度一般在80~100m之间,油组界线在连井地震剖面上均标定在同一个同相轴上,因而具等时性。油气层的较薄的单层厚度(2~5m)和河道微相类型决定了其在横向上多为不连通的透镜状砂体。油气藏类型多为受构造圈闭和透镜状砂体分布以及连通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的断层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特征 小层对比 卡拉沙依组 油藏类型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烃源岩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京昌 吴疆 +2 位作者 何宏 许杰 郭忻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1-519,共9页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各个层系烃源岩发育的规模,达到对石炭系烃源岩深入研究的目的,对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开展了有机质丰度、厚度、分布范围以及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发育的时期是卡...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各个层系烃源岩发育的规模,达到对石炭系烃源岩深入研究的目的,对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开展了有机质丰度、厚度、分布范围以及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发育的时期是卡拉沙依组优质烃源岩发育最重要阶段;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潟湖相分布的区域,即以玛参1井为中心的玛扎塔格构造带附近是优质烃源岩分布最好的区域,甚至优于塔西南山前带,在这一区域中有机碳含量大于2%,厚约60 m,处于低成熟-成熟的过渡阶段。但是,总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卡拉沙依组优质烃源岩分布相对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卡拉沙依组 石炭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勘探有利区带精细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杜伟维 石媛媛 洪才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0-586,共7页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塔河油田碎屑岩领域最具潜力的层系之一,但埋藏深,砂体规模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亟需开展区带精细评价。通过分析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油气分布特征、断裂体系、砂体以及下伏地层等成藏控制因素,采用"多图叠合&q...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塔河油田碎屑岩领域最具潜力的层系之一,但埋藏深,砂体规模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亟需开展区带精细评价。通过分析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油气分布特征、断裂体系、砂体以及下伏地层等成藏控制因素,采用"多图叠合"方法,叠合油气藏分布及油气显示图、断裂分布图、沉积相图、地层展布图,形成卡拉沙依组综合评价图,平面上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区带,并指明下步勘探的圈闭类型。其中,最有利区以寻找水下分流河道、"片状"分布的水下决口扇、河口坝等岩性圈闭为主;有利区以寻找被潮汐改造的"条带状"分布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席状砂岩性圈闭为主;潜力区以寻找"片状"分布的砂坪岩性圈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主控因素 区带精细评价 卡拉沙依组 石炭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S75井区卡拉沙依组沉积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崔金栋 郭建华 李群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78-1586,共9页
根据岩芯、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塔河油田S75井区识别出陆架型扇三角洲、潮坪以及碳酸盐岩台地3种沉积相。其中石炭系底部的巴楚组双峰灰岩为碳酸盐岩台地,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为潮坪相,砂泥岩段底部为陆架型扇三角洲沉积,砂泥岩段上部为... 根据岩芯、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塔河油田S75井区识别出陆架型扇三角洲、潮坪以及碳酸盐岩台地3种沉积相。其中石炭系底部的巴楚组双峰灰岩为碳酸盐岩台地,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为潮坪相,砂泥岩段底部为陆架型扇三角洲沉积,砂泥岩段上部为潮坪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将卡拉沙依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Csq1,Csq2和Csq3),每个层序又识别出了高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进行7口单井的层序划分,依据准层序划分结果将卡拉沙依组划分为17个小层。以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基础进行沉积演化研究,从巴楚组的碳酸盐岩台地相开始,受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卡拉沙依组沉积经历了潮坪—陆架型扇三角洲前缘—潮坪—扇三角洲平原的沉积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卡拉沙依组 S75井区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潮汐影响的缓坡三角洲有利砂体叠置样式——以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福顺 瞿长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2,I0003,共11页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层埋深大,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基于岩心观察、野外露头、薄片鉴定、测井和录井资料等,分析研究区砂体的成因及叠置样式;采用野外砂体构型及密井网区精细砂体解剖的方法,识别受潮汐影响的缓坡三角洲沉积...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层埋深大,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基于岩心观察、野外露头、薄片鉴定、测井和录井资料等,分析研究区砂体的成因及叠置样式;采用野外砂体构型及密井网区精细砂体解剖的方法,识别受潮汐影响的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卡拉沙依组成因砂体主要包括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潮汐改造分流河道、砂坪和砂泥混合坪5种类型,其中水上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相对较好,是有利砂体;有利砂体叠置样式包括冲刷式、互层式和夹层式等垂向叠置样式,以及连片式、斜切式、对接式和孤立式等侧向展布样式。研究区北部靠近物源方向,为有利砂体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缓坡三角洲 石炭系 卡拉沙依组 成因砂体 砂体构型 叠置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三角洲薄层砂体刻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福顺 瞿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6-751,761,共7页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层埋深大,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常规波阻抗难以区分砂泥岩,砂体刻画难度大,制约了该区的勘探开发进程。在砂体地质模型的约束下,采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与地层切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砂...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层埋深大,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常规波阻抗难以区分砂泥岩,砂体刻画难度大,制约了该区的勘探开发进程。在砂体地质模型的约束下,采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与地层切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砂体进行刻画。研究表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使砂体的纵横向识别精度同步提高,实现了研究区卡拉沙依组3m以上薄砂层的预测,反演结果与已知钻井匹配程度较高,后验井符合率达88.1%,有效提高薄层砂体的识别能力;地层切片分析目的层段砂体的变化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水进和水退的沉积演化,刻画出三角洲薄层砂体的平面分布范围,可为寻找有利砂体发育区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 地层切片 砂体刻画 三角洲 卡拉沙依组 石炭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11
作者 杜伟维 昌琪 张荣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7年第2期9-12,共4页
为进一步摸清塔河油田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成藏控制因素,从构造、砂体、断裂、不整合面等方面开展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断裂是沟通奥陶系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砂体横向连通度是油气侧向运... 为进一步摸清塔河油田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成藏控制因素,从构造、砂体、断裂、不整合面等方面开展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断裂是沟通奥陶系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砂体横向连通度是油气侧向运移距离关键,T_5~0不整合面由于受到改造增加了与底砾岩的侧向连通程度,利于油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木地区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 成藏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谢才铸 傅恒 +1 位作者 朱梦琦 王文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I0001,共12页
结合测录井、地震资料,研究塔河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特征,探讨砂体发育特征与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分析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对层序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卡拉沙依组发育于1个二级层序,可... 结合测录井、地震资料,研究塔河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特征,探讨砂体发育特征与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分析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对层序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卡拉沙依组发育于1个二级层序,可以进一步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SQ6—SQ1),上泥岩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SQ6),砂泥岩段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5—SQ1),每个三级层序内部只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卡拉沙依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浅海陆棚沉积相及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微相砂体,两种微相主要发育于SQ5—SQ1的高位体系域进积型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亚相;纵向上,分流河道砂体呈条带状相互叠加,横向上,砂体相互拼接,有的呈叠加—孤立型,侧向上延伸不远;纵向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较宽,横向上,砂体延伸较广,整体较厚,连续性好,顺物源方向砂体厚度呈明显减薄趋势。构造沉降、全球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研究区三级层序的发育及其内部结构特征,进一步控制砂体发育;物源控制沉积物的充填,从而控制砂体垂向特征及演化规律。该结果为塔河地区石炭系研究及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体系域 沉积相 砂体发育特征 卡拉沙依组 石炭系 桑塔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年代标尺及地层剥蚀厚度精细计算
13
作者 张坦 姚威 +4 位作者 赵永强 周雨双 黄继文 范昕禹 罗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4-1066,共13页
古地貌的精确恢复对于寻找优质储层及烃源岩优势相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剥蚀厚度计算又是古地貌恢复研究中的核心步骤。基于自然伽马曲线数据,利用频谱分析、连续小波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石炭系... 古地貌的精确恢复对于寻找优质储层及烃源岩优势相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剥蚀厚度计算又是古地貌恢复研究中的核心步骤。基于自然伽马曲线数据,利用频谱分析、连续小波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具有相对时间概念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和高精度的地层层序格架,并进一步精确计算了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剥蚀厚度。结果显示:①巴麦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沉积时受天文轨道周期的控制,保存有完整的米兰科维奇旋回;②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得出的固有模态分量imf_(3)与长偏心率(e_(1))控制下的地层旋回个数基本一致,据此建立了研究区具有相对时间概念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和高精度的地层层序格架;③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计算的结果,结合不同地区钻井缺失旋回数量和平均旋回厚度之间的关系,精确计算了研究区内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剥蚀厚度;④研究区内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剥蚀厚度在0~390 m,剥蚀强度整体表现为“西强东弱”的特征,中部BT5井附近斜坡区域,易形成良好的储集体,是下一步有利的勘探区域。研究提出的思路和方法为类似地区高频地层层序格架的构建、“浮动”天文年代标尺的建立及地层剥蚀厚度的精细计算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小波变换 频谱分析 米兰科维奇旋回“ 浮动”天文年代标尺 层序地层 卡拉沙依组 巴麦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在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幼娟 马洪涛 +5 位作者 邓锋 孙力 羊丹 汪勇 金燕 林格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5,共7页
T813K-TK715井区是塔河油田的重点含油气井区,多口井在石炭系油气显示活跃,但砂体展布不明。在地震资料上,T813K-TK715井区储层响应特征不明确,且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不整合面强反射屏蔽下伏储层反射信息,使得剥蚀线附近地层圈闭难以刻画... T813K-TK715井区是塔河油田的重点含油气井区,多口井在石炭系油气显示活跃,但砂体展布不明。在地震资料上,T813K-TK715井区储层响应特征不明确,且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不整合面强反射屏蔽下伏储层反射信息,使得剥蚀线附近地层圈闭难以刻画。文中结合工区地质特征,建立二维地震和楔状地层模型,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得到正演模拟结果,利用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对正演模拟结果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有效压制了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不整合面强反射,削弱了其对下伏砂体反射的屏蔽作用,增强了地层底部反射的连续性,并且提高了地震剖面识别尖灭点的精度,为塔河油田T813K-TK715井区识别强反射屏蔽背景下的薄砂体及地层尖灭点提供了新思路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波分解与重构 正演模拟 尖灭点识别 卡拉沙依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频反演方法及其在塔河A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5
作者 季玉新 刘春园 +1 位作者 陈冬 王康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2,共5页
塔河油田A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重要储油层系之一,而储层的空间展布,厚度变化及物性特征的落实程度是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难点,在精细岩石物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目标特征曲线的构建方法,利用分频反演方法,得到高分辨率... 塔河油田A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重要储油层系之一,而储层的空间展布,厚度变化及物性特征的落实程度是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难点,在精细岩石物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目标特征曲线的构建方法,利用分频反演方法,得到高分辨率的反演数据体,追踪解释有利砂体,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该区石炭系储层预测工作的技术流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反演方法 储层预测 卡拉沙依组 石炭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巴探井区石炭系非常规气藏圈闭的预测基于地震波衰减的含气检测方法
16
作者 陈庆龙 姜楠 +3 位作者 王凯 于梦涵 许政 赵鑫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6期35-43,共9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巴探井区目前在奥陶系鹰山组发现了灰岩气藏,以地层及岩性气藏为主的非常规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了寻找其他有利圈闭,对巴探井区开展了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分频能量衰减的含气检测。利用该方法将地震数据体分解,结合... 塔里木盆地西南巴探井区目前在奥陶系鹰山组发现了灰岩气藏,以地层及岩性气藏为主的非常规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了寻找其他有利圈闭,对巴探井区开展了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分频能量衰减的含气检测。利用该方法将地震数据体分解,结合相关运算反映含气区域。将三维地震数据体分解为5Hz,10Hz,15Hz,20Hz,25Hz和30Hz的分频数据体,在已知含气区与非含气区主频基础上,通过比较2个单频数据体的能量差值来确定衰减异常区域。结果表明:1)卡拉沙依组底部地震剖面存在叠瓦状前积反射,反映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2)以该类型砂体为储集单元,发育东西走向的非常规气藏圈闭。2个圈闭被海米罗斯断裂间隔,圈闭面积分别为31.45km^(2)和48.82km^(2),闭合度分别为160ms和220mS。3)该气藏圈闭范围与奥陶系鹰山组气藏一致,说明即使是岩性控制的非常规气藏,断裂仍是主体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气藏 含气检测 巴探井区 卡拉沙依组 三角洲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阿克库勒凸起石炭系沉积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少立 宋杉林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7-21,共5页
在阿克库勒凸起中 ,卡拉沙依组的特征基本相似 ,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是石炭系中的含油层系。砂泥岩段中的砂砾岩具有单层厚度小 ,横向变化大的特点。本文系统分析了石炭系的沉积特征 ,全面地阐述了石炭系陆相地层的沉积环境 。
关键词 卡拉沙依组 直流河 曲流河 塔里木盆地 碳系 沉积特征 含油层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