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卡尔·波普尔的社会技术观
1
作者 田鹏颖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卡尔·波普尔不仅是一位科学(自然科学)哲学家,而且是一位社会科学(技术)哲学家。波普尔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视角提出"逐步的社会工程"理论;从社会科学"有限理性"视角提出"... 卡尔·波普尔不仅是一位科学(自然科学)哲学家,而且是一位社会科学(技术)哲学家。波普尔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视角提出"逐步的社会工程"理论;从社会科学"有限理性"视角提出"社会技术"范畴,并把"社会技术"视为"政治的科学基础";从社会本体的主体际性视角分析了"社会技术"(社会工程)与"物理技术"(物理工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技术 逐步的社会工程 物理工程 卡尔·波普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卡尔·波普尔的历史非决定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中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1-55,共5页
评卡尔·波普尔的历史非决定论梁中义当代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先后抛出了《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猜想与反驳》等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提出了公开的挑战。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 评卡尔·波普尔的历史非决定论梁中义当代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先后抛出了《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猜想与反驳》等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提出了公开的挑战。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他的观点似乎得到了新的证明,一时间成为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波普尔 历史决定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机械决定论 偶然性 资本主义 历史非决定论 历史发展 辩证决定论 合目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与音乐美学 被引量:1
3
作者 罗艺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4-21,共8页
在由《中国音乐学》发起的"关于音乐美学哲学基础、对象、方法"的讨论中,我以为可以就二十世纪影响深广的科学哲学与音乐美学的关系,或说音乐美学能否引进前者的某些思想成果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天地、丰富自己的方法论等方面作... 在由《中国音乐学》发起的"关于音乐美学哲学基础、对象、方法"的讨论中,我以为可以就二十世纪影响深广的科学哲学与音乐美学的关系,或说音乐美学能否引进前者的某些思想成果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天地、丰富自己的方法论等方面作些探讨;就音乐美学而言,与它有关并最可能发生某种内在联系的,是科学哲学中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 1902—)的理论.当然,引起我巨大兴趣的,不只是因为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具独创性、最深刻、最严谨以及最为多才多艺的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卡尔·波普尔 科学哲学 复调音乐 音乐环境 作曲家 基本思想 创造性思维 方法论原则 精神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进步与文化传统──关于卡尔·波普尔“渐进的社会工程”
4
作者 袁元 《江淮论坛》 CSSCI 1995年第6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渐进的社会工程 卡尔·波普尔 文化传统 社会进步观 现实主义精神 政治传统 政治文化 理想主义 方法论 猜想与反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尔·波普尔的“真理观”
5
作者 曹均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7-12,共6页
真理问题是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对波普尔的“真理观”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关于客观真理的问题列宁说:“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又说:... 真理问题是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对波普尔的“真理观”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关于客观真理的问题列宁说:“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又说:“当一名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波普尔认为,“真理是与事实相符合,”“就是它与事实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波普尔 真理观 终极真理 客观真理 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 科学理论 不可知论 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世界3——纪念波普尔提出“世界3”理论40周年 被引量:6
6
作者 吕乃基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471-477,共7页
"世界3"是波普尔提出的重要理论。之所以至今未受到学界重视,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哲学排斥,中国传统文化遗弃,后现代批判,新事物层出不穷,以及理论本身的不完善。马克思的"两条道路"理论由认识论揭示走进世界3的必要性... "世界3"是波普尔提出的重要理论。之所以至今未受到学界重视,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哲学排斥,中国传统文化遗弃,后现代批判,新事物层出不穷,以及理论本身的不完善。马克思的"两条道路"理论由认识论揭示走进世界3的必要性,知识社会的到来在实际层面提示走进世界3的重要性。哲学由关注物质——世界1,转向主体——世界2,再到心物作用的产物——世界3,这是合乎逻辑的发展历程。本体论,将提供走进世界3的钥匙。仿照自然哲学,从本体论视角研究客观知识可以从知识的存在方式、知识的演化方式、知识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波普尔 世界3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后现代视野下的波普尔哲学
7
作者 洪晓楠 王丽丽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100,共6页
对波普尔哲学的后现代性挖掘,是在后现代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前提下,以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经历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后现代的转向为着眼点,运用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循环"的方法整体把握他的理论体系,以检视出与后现代具有... 对波普尔哲学的后现代性挖掘,是在后现代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前提下,以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经历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后现代的转向为着眼点,运用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循环"的方法整体把握他的理论体系,以检视出与后现代具有的"家族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在波普尔的哲学体系中能够得到体现,只是体现程度有所不同,更确切地说体现为秉承真理客观性并追求真理,以及对形而上学提出限定性反驳的一种调和的反对本质主义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波普尔 后现代 本质主义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波普尔的“历史意义”问题
8
作者 谭扬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5,共5页
波普尔看到了历史描述的选择性和历史解释的多样性,提出"历史无意义"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但是,由于片面强调历史认识的能动性,他否定了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由于片面强调历史解释的相对性,他否定了历史认识的普遍性,进而否定... 波普尔看到了历史描述的选择性和历史解释的多样性,提出"历史无意义"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但是,由于片面强调历史认识的能动性,他否定了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由于片面强调历史解释的相对性,他否定了历史认识的普遍性,进而否定历史意义的存在。波普尔在这个问题上的偏颇之处在于,他忽略了"没有主体的能动性就没有历史认识"和"能动的认识始终是对客体的反映"之间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波普尔 历史意义 历史认识的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普尔及其“世界1、2、3理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迅 《图书与情报》 1982年第1期89-90,共2页
近年来,西方哲学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声蜚整个国际哲学界的著名理论——波普尔的"世界1、2、3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为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性质的研究,在哲学认识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特别是客观知识世界的提出,不仅为图... 近年来,西方哲学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声蜚整个国际哲学界的著名理论——波普尔的"世界1、2、3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为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性质的研究,在哲学认识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特别是客观知识世界的提出,不仅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对象的范围,而且也为它们奠定了共同的理论基础。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波普尔 图书馆学情报学 知识世界 理论基础 学科性质 西方哲学 客观知识 哲学界 哲学认识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普及其“世界3”
10
作者 本刊编辑部辑 《图书馆论坛》 1984年第1期66-68,共3页
英国哲学家波普(一译波普尔)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以后,不仅在哲学界,而且在图书馆与情报界也引起热烈的争论,国外有人试图以波普的“世界3”理论作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近年来,我国图书馆与情报界也有人试图引进这种理论以建立图... 英国哲学家波普(一译波普尔)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以后,不仅在哲学界,而且在图书馆与情报界也引起热烈的争论,国外有人试图以波普的“世界3”理论作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近年来,我国图书馆与情报界也有人试图引进这种理论以建立图书馆学新的理论基础,也有人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为了帮助本刊读者了解波普其人及其“世界3”观点,我们节录了以下材料以供有兴趣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基础 卡尔·波普尔 英国哲学 相互作用论 完全否定 哲学界 认识论 认识主体 客观知识 科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态学:对人类与知识实体关系的新探索 被引量:10
11
作者 牛龙菲 张一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13-17,共5页
人类对于“知识”向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传说亚当、夏娃因为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禁果而承担原罪的重负;普罗米修斯因为盗窃天火而遭受残酷的刑罚:仓颉造字而天雨粟,夜鬼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但是,所有这些神话中有... 人类对于“知识”向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传说亚当、夏娃因为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禁果而承担原罪的重负;普罗米修斯因为盗窃天火而遭受残酷的刑罚:仓颉造字而天雨粟,夜鬼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但是,所有这些神话中有关知识消极作用的告诫,都未能使人类及时地自觉反思知识本身的价值。甚至,如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那样的大声疾呼也无济于事。在人类文明的以往历程中,向来是“知识越多越好”的观念处于统治的地位。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一直在长足加速进步,问题也因此接踵而至。当今,人类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危机、核战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态学 人类文明 客观知识 文化进化 人文进化 生物进化 卡尔·波普尔 中国古代哲学家 生物个体 普罗米修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出土文献?——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不可证伪性 被引量:17
12
作者 西山尚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52,164,共8页
近几十年来,中国大陆陆续发现诸多出土文献,而王国维所提倡的"二重证据法"仍是目前最有影响的治学方法之一。20世纪90年代,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强调"二重证据法"的积极意义,在学术界也极有影响力... 近几十年来,中国大陆陆续发现诸多出土文献,而王国维所提倡的"二重证据法"仍是目前最有影响的治学方法之一。20世纪90年代,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强调"二重证据法"的积极意义,在学术界也极有影响力。因此,"二重证据法"被许多学者视为金科玉律。以卡尔·波普尔的批判性合理主义为基础,对"二重证据法"进行重新审视,可以发现"二重证据法"无法被证伪,在逻辑上也有问题。如果将"科学"定义为可以证伪的命题,那么,我们便应坚持通过不断证伪来靠近真理的批判合理主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二重证据法 卡尔·波普尔 不可证伪性 疑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新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锡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138-141,共4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科学 中国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革命 落后原因 范式 中国天文学 文艺复兴 科学发展 卡尔·波普尔 哥白尼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解与推动:对《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的批判和再审视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红霞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6,共5页
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中,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建立在渐进技术方法论、知识不可预测的历史观和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三者内在一致的基础之上。这种批判缺乏对批判对象客观、严谨的考察。从方法论... 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中,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建立在渐进技术方法论、知识不可预测的历史观和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三者内在一致的基础之上。这种批判缺乏对批判对象客观、严谨的考察。从方法论和历史观来看,马克思是通过"历史抽象法",而非整体主义方法,揭示了社会历史视野中的"社会"结构及其演变规律。从政治立场来看,共产主义而非乌托邦主义,才是马克思坚定的政治立场。波普尔所面对的理论对象是实践中已被曲解的马克思主义,他对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潜在危险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实践仍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波普尔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整体主义 社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与评价
15
作者 杨文武 罗文宝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116,共7页
马克·布劳格力作《经济学方法论》的问世是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上的大事。它把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推到经济学方法论讨论的中心位置,突破了上个世纪80年代前经济学方法论的传统研究范式。本文探索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写作缘起和思想... 马克·布劳格力作《经济学方法论》的问世是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上的大事。它把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推到经济学方法论讨论的中心位置,突破了上个世纪80年代前经济学方法论的传统研究范式。本文探索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写作缘起和思想,并对其思想及学术地位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布劳格 卡尔·波普尔 经济学方法论 证伪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罗斯的资源诅咒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烈 刘树君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1,共5页
金融巨鳄乔治·索罗斯在践行开放社会理想——建设开放社会基金会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资源诅咒现象。索罗斯基于开放社会理想提出资源诅咒问题,其对资源诅咒理解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机构问题不对称、议价能力不对称这三个不对称性,... 金融巨鳄乔治·索罗斯在践行开放社会理想——建设开放社会基金会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资源诅咒现象。索罗斯基于开放社会理想提出资源诅咒问题,其对资源诅咒理解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机构问题不对称、议价能力不对称这三个不对称性,可通过建立公开支付款项联盟和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破解资源诅咒。索罗斯的资源诅咒理论对我国破解资源诅咒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诅咒 开放社会 机构不对称 公开支付款项联盟 采掘业透明行动计划 信息不对称 议价能力 卡尔·波普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识主体的能动性方面看问题的求解
17
作者 张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S2期175-177,共3页
一、关于问题的定义关于什么是问题,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哲学家都作过有意义的探讨。有的认为:问题就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待回答或解决的疑惑、难点;有的认为:问题就是矛盾;有的提出:问题既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又是科学研究的终... 一、关于问题的定义关于什么是问题,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哲学家都作过有意义的探讨。有的认为:问题就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待回答或解决的疑惑、难点;有的认为:问题就是矛盾;有的提出:问题既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又是科学研究的终点,是已经“陷于困境的理论”,“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主体 创造性思维 解决问题 解放思想 目标状态 当前状态 卡尔·波普尔 认知主体 问题的解决 爱因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科技阅读与人文研究
18
作者 汪政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科技阅读 人文学科 科学家 卡尔·波普尔 爱因斯坦 科学哲学 中国古代 青少年课外阅读 四书五经 三个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