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卡夫丁峡谷理论的中国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秋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0,共1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确认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来的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确认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来的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避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化解了紧张对立的人与自然关系,擘画了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它借鉴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益成果,吸收了资本主义文明的积极成果,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它既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又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破了长期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中心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出西方式现代化困境提供了新的选择。正因如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对东方社会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是对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实践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卡夫丁峡谷理论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制定——再读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 被引量:9
2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查苏利奇给马克思的信,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在状告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的复信,阐述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既是对查苏利奇的答复,也是对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教育。早在70年代,马克思就称&qu... 查苏利奇给马克思的信,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在状告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的复信,阐述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既是对查苏利奇的答复,也是对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教育。早在70年代,马克思就称"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一次又涉及"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这两者都与对《资本论》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解有关。本文着重探讨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制定与马克思所说的"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就是对"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回答。在我国,一些同志由于囿于《资本论》的发展道路,在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理解上产生了一些非常困惑的观点。因此,我们现在再读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探讨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资本论》的发展道路 自称“马克思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刍议
3
作者 吕清 《广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3期66-69,共4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指可以避免经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所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马克思这一理论含义深刻 ,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而且对于当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走有本国特色社会发...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指可以避免经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所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马克思这一理论含义深刻 ,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而且对于当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走有本国特色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丁峡谷"理论跨越 意义 中国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及其理论创新规律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反思 被引量:5
4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6,共14页
近年来,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解上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为何物("马克思主义不是"三个组成部分)"的讨论,这里涉及的是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①另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 近年来,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解上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为何物("马克思主义不是"三个组成部分)"的讨论,这里涉及的是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①另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何伟先生的《斯大林模式今天怎样影响我们》(《炎黄春秋》2010年第8期)与徐崇温先生的《论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区别》(《红旗文稿》2010年第8期)的争论就突显了这个问题。以上都涉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何文指出徐文"主要内容是讲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但对‘科学社会主义’只字未提。可是文章标题中用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两者是同义语、还是有区别,就不得而知了。"何伟先生不同意徐崇温先生的观点,用斯大林模式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来回答,也未讲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这里涉及两个范畴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辩论清楚:一个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这里涉及的是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的问题;另一个是议会民主的问题,它涉及的是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前者是后进的民族或国家如何跨越发展的问题,后者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议会民主的条件下如何演进的问题。这是两个范畴的问题,虽然都涉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但它们各自遵循的是不同的规律。在讨论中,使两个范畴的问题混淆,就影响了我们的理论思维,造成理论的混乱。为此,我们分开来讨论。本文先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及其规律问题,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科学社会主义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新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环境”理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祖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6-130,共5页
马克思的"历史环境"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又为东方社会提出了一条与西欧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历史环境"理论是"卡夫丁峡谷"理论的依据;&qu... 马克思的"历史环境"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又为东方社会提出了一条与西欧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历史环境"理论是"卡夫丁峡谷"理论的依据;"历史环境"决定论与"地理环境"决定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历史环境理论的提出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环境”理论 “地理环境”理论 卡夫丁峡谷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重读《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玲玲 王淼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基于中国的国情,如何推动中国这样一个基础较薄弱的东方大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重任。马克思在回复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的疑问而写的复信及其四个草稿中,提出了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这一理论对... 基于中国的国情,如何推动中国这样一个基础较薄弱的东方大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重任。马克思在回复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的疑问而写的复信及其四个草稿中,提出了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这一理论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丁峡谷理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