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塔中卡塔克隆起加里东构造运动的古地震证据 被引量:18
1
作者 乔秀夫 郭宪璞 +2 位作者 叶留生 何碧竹 周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从塔中顺2井、中12井、顺8井岩心中识别出奥陶系及志留系古地震记录。其中志留系中地震触发沉积物变形记录最强烈,并且出现的变形层也较密集。志留系的软沉积物变形类型有:负载构造、液化砂岩脉、液化角砾岩、碟状构造、液化底劈及混滑... 从塔中顺2井、中12井、顺8井岩心中识别出奥陶系及志留系古地震记录。其中志留系中地震触发沉积物变形记录最强烈,并且出现的变形层也较密集。志留系的软沉积物变形类型有:负载构造、液化砂岩脉、液化角砾岩、碟状构造、液化底劈及混滑层。卡塔克隆起演化受断裂控制,北缘为塔中1号断裂,中部为塔中10号、2号断裂,塔中2号断裂位于隆起的顶部。顺2井位于塔中1号断裂末端、中12井位于塔中10号断裂旁。断裂活动诱发地震,志留系频繁的古地震记录表明塔中地区是一个加里东期断裂与构造隆起地带。塔里木板块内部加里东运动特点是:断裂活动、强地震、隆起与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软沉积物液化变形 加里东运动 卡塔克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卡塔克隆起南北坡上奥陶统礁滩地震识别与储层预测 被引量:12
2
作者 佘晓宇 董政 +3 位作者 龚晓星 焦立波 唐婷婷 李昌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4,共9页
卡塔克隆起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为大型碳酸盐岩孤立台地。通过地震地质解剖并结合钻、测井成果,其南、北坡的地震相—沉积相模式可划分为陆棚—盆地→台缘斜坡→台地边缘→开阔台地沉积体系。在台地边缘区可识别出生物礁、粒屑... 卡塔克隆起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为大型碳酸盐岩孤立台地。通过地震地质解剖并结合钻、测井成果,其南、北坡的地震相—沉积相模式可划分为陆棚—盆地→台缘斜坡→台地边缘→开阔台地沉积体系。在台地边缘区可识别出生物礁、粒屑滩和礁间洼地亚相,礁滩体具有纵向多个叠置"塔式"结构、横向退积—加积迁移特点,表明海平面升降控制了礁滩体的阶段性生长。采用模式识别、古地貌识别、属性识别等多种方法可进一步圈定礁滩体分布范围。预测结果认为,北坡西部为台地缓坡边缘主要以生屑、砂屑滩、鲕粒滩相发育,中部台缘高陡斜坡生物礁相发育,而南坡于卡2区块西北部及卡1区块南部台缘礁丘和浅滩发育,具有形成串珠带状分布的生物礁滩型油气田(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体 台地边缘 地震-沉积相模式 储层预测 上奥陶统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卡1三维区块奥陶系鹰山组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让彬 樊太亮 +1 位作者 高志前 胡晓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6-1024,共9页
奥陶系鹰山组一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分析测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鹰山组储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鹰山组整体岩性以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灰岩,灰质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 奥陶系鹰山组一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分析测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鹰山组储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鹰山组整体岩性以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灰岩,灰质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上部为风化壳岩溶储层,溶孔-裂缝发育,中下部为裂缝性储层,裂缝发育,纵向上具有上孔下缝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强;加里东中期I幕运动形成的构造不整合面是该区岩溶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加里东中期—早海西期形成的断裂和构造裂缝是该区储层发育的关键;早二叠世时期与火山作用伴生的岩溶烘烤以及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鹰山组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卡塔克隆起奥陶系油气运聚规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黎 马中远 +2 位作者 丁辉 朱秀香 黄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卡塔克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是塔中地区重要的勘探领域,其油气富集规律复杂,文中试图从油气运聚的角度来剖析卡塔克隆起奥陶系的油气成藏问题。研究认为,塔中卡塔克隆起奥陶系主要发育2类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即断裂 ̄裂缝输导... 卡塔克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是塔中地区重要的勘探领域,其油气富集规律复杂,文中试图从油气运聚的角度来剖析卡塔克隆起奥陶系的油气成藏问题。研究认为,塔中卡塔克隆起奥陶系主要发育2类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即断裂 ̄裂缝输导体系和断裂 ̄裂缝 ̄不整合面输导体系。深大断裂作为油气源断裂,垂向输导,优势充注;断裂、裂缝与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体系网络侧向调整运移;以单一油气聚集单元为单位,以良好的保存条件为前提,位于输导体系上倾的遮挡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塔中油气藏为多期成藏,且以喜马拉雅期为主,加之输导体系的差别,使得油气藏在空间上表现为差异聚集的特点,其运聚模式可归纳总结为垂向优势充注、侧向网状输导、纵横向差异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输导体系 油气运聚 卡塔克隆起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卡塔克隆起古生界主要不整合面与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韵 赵锡奎 +3 位作者 李坤 苏永辉 何永垚 王园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3-685,共3页
卡塔克隆起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了中奥陶统底面(T47)、志留系底面(T70)和上泥盆统底面(T60)3个重要不整合面。不整合面类型的组合样式、分布特征和剥蚀趋势的变化控制着该区的油气分布。油气沿着不整合带界面由低处向高处进行大规模... 卡塔克隆起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了中奥陶统底面(T47)、志留系底面(T70)和上泥盆统底面(T60)3个重要不整合面。不整合面类型的组合样式、分布特征和剥蚀趋势的变化控制着该区的油气分布。油气沿着不整合带界面由低处向高处进行大规模和长距离的运移,遇上断裂时则沿着断裂向上运移,并且叠置程度越大,油气聚集的程度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卡塔克隆起 古生界 不整合面 油气成藏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塔克隆起中1井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6
6
作者 唐友军 王铁冠 钱一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0-645,共6页
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的成因至今仍有争议,而对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剖析,能为探索海相原油的成因提供依据。选取卡塔克隆起上的中1井不同层系储层沥青,详尽剖析了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中1井储层沥青的Pr/Ph为1.14~1.39,CPI值... 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的成因至今仍有争议,而对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剖析,能为探索海相原油的成因提供依据。选取卡塔克隆起上的中1井不同层系储层沥青,详尽剖析了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中1井储层沥青的Pr/Ph为1.14~1.39,CPI值1.01~1.08,OEP值0.98~1.05,无奇偶优势或偶奇优势,伽玛蜡烷、C28甾烷丰度低,硫芴系列丰富。甾烷成熟度参数和Ts/(Ts+Tm)均指示中1井储层沥青处于成熟—高成熟热演化范畴。依据特征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对沥青的成因示踪,中1井储层沥青与上奥陶统烃源岩有成因关系,而中1井储层沥青与塔东2井寒武系原油分子特征的迥异也佐证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塔克隆起 储层沥青 生物标志物组合 成熟度 油-岩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古生界油气运移体系与成藏演化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370,共7页
塔里木盆地中部卡塔克隆起古生界油气资源丰富,但受多期构造叠加改造影响,具有混源供烃、早期充油、晚期注气、三期成藏、层楼式富集的成藏特征,油气运聚过程的复杂性制约了成藏规律的认识。该文从卡塔克隆起复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入手,... 塔里木盆地中部卡塔克隆起古生界油气资源丰富,但受多期构造叠加改造影响,具有混源供烃、早期充油、晚期注气、三期成藏、层楼式富集的成藏特征,油气运聚过程的复杂性制约了成藏规律的认识。该文从卡塔克隆起复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入手,将油气运移体系划分成断裂型、不整合型、储集体型3大类,并讨论其4种空间组合模式。同时以油源断裂及区域不整合面演化为突破口,重点分析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3个成藏关键时刻,油气运移体系演化及其与烃源岩生排烃的配置关系,指出塔中Ⅰ号、塔中Ⅱ号以及NE向走滑断裂等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高隆—斜坡区T60,T70,T74复合—超覆不整合面与东河塘组骨架砂体叠置是油气侧向运移的关键因素,岩溶缝洞网络与继承性圈闭的空间展布决定了油气优势运移指向与富集部位。由断裂—溶蚀裂缝—不整合面以及骨架砂体组成的层楼式运移体系相互匹配,呈立体网状阶梯式多期充注、调整,是卡塔克隆起古生界油气成藏演化最显著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古生界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斜坡区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育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5-1023,共9页
利用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西北部的中1井、顺托果勒低隆起的顺1井等钻井资料,在对多套层系的含油气性观察、成岩序列判识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成岩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度、组合和赋存状态等特征,并综合运用包括包裹体均一温度及... 利用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西北部的中1井、顺托果勒低隆起的顺1井等钻井资料,在对多套层系的含油气性观察、成岩序列判识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成岩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度、组合和赋存状态等特征,并综合运用包括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冰点测定、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以及古地温、埋藏史和构造演化史等技术方法及综合资料,揭示了卡塔克隆起斜坡区内多层系不同相态烃类的充注成藏—调整改造或破坏过程。研究区内主要存在3期油气成藏:第一期成藏时间为410~370 Ma(相当于加里东晚期),第二期成藏时间集中在280~175 Ma(相当于海西晚期—印支期),第三期成藏时间为80~23 Ma(相当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中晚期)。其中,下古生界存在3期成藏过程,上古生界有2期成藏,碎屑岩中油气充注—成藏集中于海西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 油气成藏期次 烃类包裹体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良里塔格组台缘带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沙旭光 姜忠正 +1 位作者 李玉兰 孙志朋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600-612,共13页
为探究卡塔克隆起良里塔格组台缘带不同段储层类型及形成原因,利用薄片、岩芯、成像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台缘相带沉积储层特征差异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良里塔格组中高能礁滩相带沿1号断裂带呈条状分布,台缘带由东向西呈现差异沉... 为探究卡塔克隆起良里塔格组台缘带不同段储层类型及形成原因,利用薄片、岩芯、成像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台缘相带沉积储层特征差异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良里塔格组中高能礁滩相带沿1号断裂带呈条状分布,台缘带由东向西呈现差异沉积,可划分为断控型窄陡、沉积型陡坡、沉积型宽缓3种镶边台地台缘相带,与之对应形成裂缝-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和孔洞型、低渗透裂缝型3种储层类型;准同生岩溶作用、浅埋藏淡水溶蚀作用、构造破坏作用3类建设性成岩作用,在台缘带不同位置对储层形成的贡献度存在差异;断控型窄陡镶边台地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为礁滩叠置体、岩溶期断裂与晚期断层活动,沉积型陡坡镶边台地为礁滩叠置体与北东向走滑断裂,沉积型宽缓镶边台地为岩溶期断裂活动与晚期走滑断裂。该研究成果将为海相碳酸盐岩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塔克隆起 良里塔格组 沉积特征 储层成因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西北倾没端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慧莉 钱一雄 +1 位作者 沙旭光 马红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5,共7页
钻探揭示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西北倾没端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发育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综合岩心、薄片以及测井资料,分析了储层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加里东中期Ⅱ幕风化壳岩溶作用、准同生岩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 钻探揭示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西北倾没端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发育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综合岩心、薄片以及测井资料,分析了储层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加里东中期Ⅱ幕风化壳岩溶作用、准同生岩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对储层发育有影响。准同生期岩溶作用及与热液有关的埋藏溶蚀作用对现存储集空间的贡献有限,研究区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良里塔格组 上奥陶统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仕强 钱一雄 +5 位作者 李慧莉 杨素举 沙旭光 夏永涛 马庆佑 朱秀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主要由灰质粉晶—细晶白云岩和粉晶—细晶白云岩构成,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针状溶孔为主,所占比例大于85%。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受多种因素控制。...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主要由灰质粉晶—细晶白云岩和粉晶—细晶白云岩构成,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针状溶孔为主,所占比例大于85%。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受多种因素控制。去白云石化形成大量晶间孔并为后期溶蚀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表生岩溶过程中形成大量晶间溶孔,并使白云岩的87Sr/86Sr值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同时其Fe、Mn含量下降、阴极发光变弱,并使局部发生去白云石化,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三高二低"。沥青充注作用表现为缝合线中充填沥青,同时部分样品晶间孔中也有荧光显示。埋藏溶蚀作用的非选择性强,形成大量针状溶孔,其产状与岩石组构无明显相关关系,部分针状溶孔被方解石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储集层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中下奥陶统鹰山组 成岩作用 表生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南缘中2井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钱一雄 蔡习尧 +2 位作者 刘忠宝 尤东华 陈跃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1-637,共7页
卡塔克隆起北坡的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缘带的礁滩相孔洞缝储集体是油气的重点勘探领域。中2井是卡塔克隆起南坡的第一口以查清卡塔克隆起南缘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探索良里塔格组礁滩相孔洞缝储集体为目的区探井。对中2井良里塔... 卡塔克隆起北坡的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缘带的礁滩相孔洞缝储集体是油气的重点勘探领域。中2井是卡塔克隆起南坡的第一口以查清卡塔克隆起南缘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探索良里塔格组礁滩相孔洞缝储集体为目的区探井。对中2井良里塔格组取心段的碳酸盐岩沉积亚相分析表明:良里塔格组发育以苔藓虫、四分珊瑚格架岩及障积岩为特征的礁-滩-丘沉积组合。而对中2井的良里塔格组以及一间房组、鹰山组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分析及其对比研究表明: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为正常的海水沉积环境,陆源碎屑较少(<0.5%),其中,稀土总量平均为8.65×10-6,LREE/HREE平均为6.20,87Sr/86Sr平均值为0.70843(n=12),变化范围是0.70800~0.70882,波动较小;纵向上,沉积水体向上变浅,为亚氧化或弱还原条件沉积环境,δEu平均为0.67、δCe平均为0.80;较好地保留了原始海水中稳定同位素特征,全岩的1δ8OPDB=-7.3‰^-3.2‰(平均为-4.4‰),1δ3CPDB=1.8‰~3.1‰(平均为2.7‰),与全球晚奥陶世海水或碳酸盐岩对应的平均值相近,反映了后期成岩改造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亚相 元素含量 同位素值 良里塔格组 中2井 卡塔克隆起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塔克古隆起油气运移输导体系演化特征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坤 沈忠民 肖宗林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7-320,共4页
卡塔克古隆起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具有三期成藏、两期调整、早期成油、晚期注气、复式聚集的成藏特征,油气输导体系复杂,极大地制约了油气勘探。在前人研究塔中低凸起复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以油源断裂及区域不整合面演化为突破... 卡塔克古隆起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具有三期成藏、两期调整、早期成油、晚期注气、复式聚集的成藏特征,油气输导体系复杂,极大地制约了油气勘探。在前人研究塔中低凸起复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以油源断裂及区域不整合面演化为突破口,将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划分为断裂型、不整合型、输导层型及复合型4类,结合平衡剖面恢复,分析卡塔克隆起在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的输导体系演化特征及其与烃源岩生排烃的配置关系和油气运移动态过程,认为塔中Ⅰ号、塔中Ⅱ号、塔中5井等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T74、T70、T60等不整合面的叠置是油气侧向运移的关键因素,且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岩溶缝洞网络与继承性圈闭的展布特征决定了油气优势运移的方向和路径。由断层-不整合面-岩溶网络组成的"层-面-网"输导系统相互匹配,呈立体网状阶梯式多期复式运移模式,是研究区油气输导体系最鲜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体系 断裂 油气运移 构造演化 卡塔克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沙雅、卡塔克和巴楚隆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对比与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铁军 闫相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1-730,共10页
沙雅、卡塔克和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截至2006年底提交的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占整个盆地探明储量的66.78%,但3个隆起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规模存在显著差异。有效供烃范围、优质储层的发育和空间展布、构造演化历史尤其是... 沙雅、卡塔克和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截至2006年底提交的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占整个盆地探明储量的66.78%,但3个隆起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规模存在显著差异。有效供烃范围、优质储层的发育和空间展布、构造演化历史尤其是后期构造活动性的差异是导致3个隆起储量规模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根据3个隆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对比分析,沙雅隆起油气成藏条件最好、卡塔克隆起次之、巴楚隆起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主控因素 勘探潜力 沙雅隆起 卡塔克隆起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39
15
作者 何治亮 陈强路 +1 位作者 钱一雄 李慧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9-778,共10页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由西向东呈斜列式排列着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和古城墟隆起。其构造演化过程中既存在统一性,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卡塔克隆起形成及定型时期早,后期改造及调整较弱,具有稳定古隆起的特征;巴楚隆起发育和定型时期晚...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由西向东呈斜列式排列着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和古城墟隆起。其构造演化过程中既存在统一性,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卡塔克隆起形成及定型时期早,后期改造及调整较弱,具有稳定古隆起的特征;巴楚隆起发育和定型时期晚,至今依然在活动,具有活动古隆起的特点;古城墟隆起具有演化时间长、定型时间较晚的特征。中央隆起区构造变形纵向具分层性,横向具分区性。卡塔克隆起及围斜区和巴楚-麦盖提地区多旋回演化历史形成油气多期成藏、破坏、保存、调整的动态关系,油气藏纵向叠置、横向成排成带分布,构成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在中央隆起区及邻区存在一个自西向东呈平卧“S”形的油气聚集带,形成八大目标或者目标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演化 复式油气聚集带 油气勘探方向 巴楚隆起 卡塔克隆起 古城墟隆起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南缘中2井良里塔格组沉积亚相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钱一雄 刘忠宝 +3 位作者 蔡习尧 陈强路 苏绢 陈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1-347,共7页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南坡是否发育类似于北坡I号带坡折带的良里塔格组礁滩相是值得关注的基础地质问题。该文对中2井良里塔格组取心段进行了沉积亚(微)相详细分析。总结了含生屑藻团粒的粒泥灰岩、苔藓虫及四分珊瑚格架岩或障积岩等6...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南坡是否发育类似于北坡I号带坡折带的良里塔格组礁滩相是值得关注的基础地质问题。该文对中2井良里塔格组取心段进行了沉积亚(微)相详细分析。总结了含生屑藻团粒的粒泥灰岩、苔藓虫及四分珊瑚格架岩或障积岩等6个亚相和礁—滩、(礁)—滩—丘、粒屑滩、滩—(藻)席、灰泥丘—(藻)席、藻席—低能带6种沉积亚相组合;自下而上,4个取心段由一个向上变深、一个震荡和2个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过程组成,前三回次表现为粒屑滩、灰泥丘(藻席)、骨架礁亚相的多旋回垂向组合,以高位进积滩(礁)相为主和海侵期退积的台地滩(礁)—台地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亚相 亚相组合 良里塔格组 中2井 卡塔克隆起南坡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