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陆江阳 梁延杰 +2 位作者 王晓虹 杨建法 李玲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81-785,共5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 GIST)超微病变特点和起源。方法 :选择 15例恶性 GIST临床病例标本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 :多数病例瘤细胞具有神经性结构 ,部分病例合并有肌性成分。结论 :瘤细胞的表面树突结构、胞浆致密核心...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 GIST)超微病变特点和起源。方法 :选择 15例恶性 GIST临床病例标本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 :多数病例瘤细胞具有神经性结构 ,部分病例合并有肌性成分。结论 :瘤细胞的表面树突结构、胞浆致密核心颗粒与间质丝团样纤维或长间距胶原等特征 ,可做为诊断 GIST的超微形态学指标。GIST的起源与胃肠道卡哈尔间质细胞 ( I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超微结构 丝团样纤维 卡哈尔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视角下肠神经系统及其下游调节胃肠动力的生理意义
2
作者 赵鑫 饶玉蓉 +5 位作者 朱婷 臧雪 胡雪婷 栾云鹏 王华宁 李襄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27-2134,共8页
胃肠动力紊乱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多种消化道疾病,肠神经系统(ENS)与选择感染性噬菌体(SIP)合胞体的相互作用在胃肠道运动中起关键作用。中医药在长期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中,已被证实能够双向调节胃肠动力,但SIP合胞体是否为中医药治疗的... 胃肠动力紊乱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多种消化道疾病,肠神经系统(ENS)与选择感染性噬菌体(SIP)合胞体的相互作用在胃肠道运动中起关键作用。中医药在长期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中,已被证实能够双向调节胃肠动力,但SIP合胞体是否为中医药治疗的效应靶点和作用机制尚需研究支撑。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框架中的重要一环,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阴阳平衡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生理基础,阴阳失衡既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又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进程概述,冲和阴阳是疾病转复的理论柱石。鉴于阴阳学说与ENS-SIP合胞体的生理实质相吻合,故尝试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中医经典中的“阴阳失衡”论述胃肠动力异常的潜在机制,并提出治疗初期应“损其有余”,中期应在平补阴阳的基础上去其有形产物的积累,攻补兼施,后期应“补其不足”或以补为主,强调从动态角度冲和阴阳,调节胃肠动力,并在此基础上辨证施药。通过“调中复衡”进一步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方法及理论依据,为胃肠动力障碍防治拓展新思路、促进中医理论的现代化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系统 选择感染性噬菌体合胞体 卡哈尔间质细胞 血小板衍生因子受体α阳性细胞 阴阳学说 胃肠动力 双向调节 阴阳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