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占领阵位方案优选评判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贾跃 宋保维 赵向涛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4-26,共3页
应用AHP法,分析了水面舰艇反潜作战中占领攻击阵位时影响任务完成的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种占领阵位方案对各准则的优劣程度的层次结构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给出了各种占领攻击阵位方案对总目标指标优劣决策排序。该... 应用AHP法,分析了水面舰艇反潜作战中占领攻击阵位时影响任务完成的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种占领阵位方案对各准则的优劣程度的层次结构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给出了各种占领攻击阵位方案对总目标指标优劣决策排序。该评判方法对作战方案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占领阵位 方案优选 评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赔偿:美苏对德占领政策中的合作与冲突-关于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讨论之四) 被引量:6
2
作者 沈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100,238,239,共43页
赔偿问题是美苏对德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美苏在战后德国赔偿问题上经历了从协商、合作走向分裂、对抗的历史过程。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上,美苏求同存异在对德索赔问题上达成共识,确定了赔偿原则。尽管苏联在东部地区采取单边行动,且... 赔偿问题是美苏对德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美苏在战后德国赔偿问题上经历了从协商、合作走向分裂、对抗的历史过程。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上,美苏求同存异在对德索赔问题上达成共识,确定了赔偿原则。尽管苏联在东部地区采取单边行动,且战后美苏矛盾加剧,但双方还是在实现大国合作的愿望中于1946年3月制定了统一的赔偿计划。然而,由于双方在赔偿的基本方针和目标上产生的分歧加剧,统一赔偿计划从未得到落实。1947年4月莫斯科外长会议后美苏在赔偿问题上分道扬镳,是年底的伦敦外长会议终于为盟国共同索赔画上了句号。苏联对德占领政策的核心是获取战争赔偿;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苏在赔偿问题上的决裂;美苏对德占领政策分歧的起点也在于赔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赔偿 对德占领 美苏关系 冷战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阿拉伯之春”到“占领”运动--全球抗议周期中的框架转型及其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曾向红 陈亚州 《国际安全研究》 2015年第5期81-106,共26页
2010年年底以来发生在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以及以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代表的系列"占领"运动,被国内外学术界视为构成新一轮全球抗议周期的组成部分。作者从社会运动理论有关主框架和抗议周期之间... 2010年年底以来发生在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以及以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代表的系列"占领"运动,被国内外学术界视为构成新一轮全球抗议周期的组成部分。作者从社会运动理论有关主框架和抗议周期之间的关系出发,考察了"阿拉伯之春"和系列"占领"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异同。"阿拉伯之春"中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变革"主框架的出现,构成此轮抗议周期兴起并具备强大动员能力的重要原因;而当系列"占领"运动在借鉴"阿拉伯之春"的话语和象征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占领"主框架时,抗议周期在主框架上经历了从"变革"到"占领"的转型过程。然而,与"变革"主框架相比,"占领"主框架在经验的可信度、经历的可测量度和观念的重要性上存在明显不足,这是系列"占领"运动的动员能力无法与"阿拉伯之春"相比的重要原因。鉴于从"阿拉伯之春"到系列"占领"运动之间的意义和象征体系的转型并不成功,大致可以预料,除非新的社会运动对话语体系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否则,这一波全球抗议周期将趋于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之春” 占领华尔街运动 主框架 框架转型 抗议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的西方新社会运动:从反全球化运动到“占领”运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颖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3-188,共6页
作为21世纪西方社会新社会运动的两种面孔,"占领"运动与反全球化运动在运动爆发的深层原因、内在构成机制以及影响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尽管如此,与反全球化运动相比,占领运动在运动爆发的宏观经济背景、运动的具体目... 作为21世纪西方社会新社会运动的两种面孔,"占领"运动与反全球化运动在运动爆发的深层原因、内在构成机制以及影响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尽管如此,与反全球化运动相比,占领运动在运动爆发的宏观经济背景、运动的具体目标、运动的暴力性质以及新媒体的应用等方面又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因此,未来西方新社会运动将以一种"美丽的抗议"形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领”运动 反全球化运动 新社会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沙“被占领土”法律地位困境及化解途径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洁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70,81,共6页
以色列单边撤离加沙后依然控制着加沙空域、海域和边境口岸,并不时利用无人机搜集情报,对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实施定点清除,严重影响着当地民众正常生活。这一现状引发了加沙是否为"被占领土"之争论。产生争论的直接原因是国际... 以色列单边撤离加沙后依然控制着加沙空域、海域和边境口岸,并不时利用无人机搜集情报,对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实施定点清除,严重影响着当地民众正常生活。这一现状引发了加沙是否为"被占领土"之争论。产生争论的直接原因是国际法对军事占领状态的判断标准"有效控制"未予明确界定,深层原因则在于现有军事占领法律制度采取了对立化二元模式,或适用全部占领法规则,或完全不予适用,难以应对部分或间接占领造成的特殊情势。为防止加沙民众应享人道法保护的缺失,同时避免由以色列承担其无力履行的过度法律义务,应把握占领法精神实质,要求以色列承担与其对加沙"实际控制程度"相符的占领方法律义务,同时尊重国际人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领 军事占领 加沙 以色列 有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时日本的中国农村调查与华北日军的占领政策 被引量:1
6
作者 祁建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0-179,共10页
战时日本学界关于中国农村的认识和实地调查成果与侵华日军制定的“治安战”政策之间在内容观点上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战时日本学界的有些认识并不符合中国农村实际,这影响到日军的政策制定。日本学者从对日本农村研究的经验出发,强调... 战时日本学界关于中国农村的认识和实地调查成果与侵华日军制定的“治安战”政策之间在内容观点上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战时日本学界的有些认识并不符合中国农村实际,这影响到日军的政策制定。日本学者从对日本农村研究的经验出发,强调中国农村的自然村性质,日军在华北农村建立“自治自卫”体制,也要利用行政村制度,特别是保甲制来控制农村。近代日本学界从共同体理论延伸出中国社会发展停滞的观点,由此为侵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口。日军解决中国农村停滞与贫困的所谓主要方法就是由新民会建立合作社。中国农村虽然有宗族组织的影响和家族主义观念,但在进入20世纪以后已经出现了抵制和摆脱旧的伦理和家族制度的动向。日军作为侵略者,其政策目标是要利用华北农村的自治资源为其占领统治服务,其所宣传的华北“建设”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控制与掠夺。日军利用“家族主义”并大肆宣传,企图依靠已经走向衰落的宗族制度和旧伦理意识消除中国人的抵抗。华北日军制定的“治安战”政策只会走向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华认识 华北农村调查 华北日军 占领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与匠心:《点石斋画报》开拓和占领市场的法宝——中国期刊史札记之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频 《出版科学》 1998年第2期42-44,共3页
在中国期刊史上,《点石斋画报》不是最早的画报。按新闻史家胡道静先生在《报坛逸话》中的说法:“最早的画报为上海清心画馆所出的《画图新报》,第四才挨到《点石斋画报》”。如果一定要冠以“第一”的雅号,《点石斋画报》可称“第一个... 在中国期刊史上,《点石斋画报》不是最早的画报。按新闻史家胡道静先生在《报坛逸话》中的说法:“最早的画报为上海清心画馆所出的《画图新报》,第四才挨到《点石斋画报》”。如果一定要冠以“第一”的雅号,《点石斋画报》可称“第一个石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期刊史 占领市场 期刊内容 札记 洋画 办刊宗旨 期刊策划 期刊运作 市场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朝占领政策述评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8-144,共7页
二战后,美国为确保对朝鲜半岛未来政治走向的影响力,服务于美国的东亚战略利益,对朝鲜半岛南部实施了军事占领。出于同样的战略考虑,美国在占领期间推行的内部事务管理政策以确保朝鲜未来政权"亲美性"为基本目标,并最终扶植... 二战后,美国为确保对朝鲜半岛未来政治走向的影响力,服务于美国的东亚战略利益,对朝鲜半岛南部实施了军事占领。出于同样的战略考虑,美国在占领期间推行的内部事务管理政策以确保朝鲜未来政权"亲美性"为基本目标,并最终扶植起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南朝鲜独裁政权。美国对朝占领政策昭示:美国占领政策的真正基础是战略利益,"民主改造"只是一个口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占领 战略利益 内部事务管理 朝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高等教育动因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万伟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1,共7页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兴起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有密切关系。高等学校的师生诉求以及学者们的主张,折射出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各种危机。重新认识大学的作用,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应对资金困难,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应对技术挑战...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兴起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有密切关系。高等学校的师生诉求以及学者们的主张,折射出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各种危机。重新认识大学的作用,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应对资金困难,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应对技术挑战,发挥好知识分子的作用,被认为是美国大学可能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领华尔街运动 高等教育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政治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本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50,共4页
"占领华尔街"运动是美国民众因华尔街的贪婪导致诸多社会问题举行的抗议活动。其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引发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与低迷、高失业,并带来民众生活艰难和境遇恶化;美国社会特权化和金钱政治造成的不公平正义和不平等;为... "占领华尔街"运动是美国民众因华尔街的贪婪导致诸多社会问题举行的抗议活动。其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引发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与低迷、高失业,并带来民众生活艰难和境遇恶化;美国社会特权化和金钱政治造成的不公平正义和不平等;为特权和资本服务的政治腐败;美国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两极分化,等等。"占领华尔街"虽发生在美国,但其起因和民众诉求在我国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政治启示。要求我们: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平等,切实解决好民生特别是就业问题,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包容性增长"、构建"包容性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领华尔街 公平正义 包容性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视域下的“占领华尔街”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云香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7,共6页
本文试图在高等教育视域下解读"占领华尔街运动"。"占领华尔街"的直接原因是经济上的三座大山——学费上涨、就业困难、债务加重,而其深层原因在于学术资本主义横行,冲击教育公平,影响教育质量,威胁大学传统。继20... 本文试图在高等教育视域下解读"占领华尔街运动"。"占领华尔街"的直接原因是经济上的三座大山——学费上涨、就业困难、债务加重,而其深层原因在于学术资本主义横行,冲击教育公平,影响教育质量,威胁大学传统。继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生运动之后,时隔半个世纪,"占领华尔街运动"将再次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领华尔街 高等教育 学术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占领华尔街事件中互联网拓扑特征的演化
12
作者 徐久强 崔行兵 +1 位作者 赵海 艾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20-1124,共5页
以占领华尔街事件为例,研究社会事件和网络事件对Internet复杂拓扑连接的冲击,分析其拓扑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突变特征量,并剖析产生突变的原因.分别对各特征量与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相关度最高的特征量.将网络拓扑划分成... 以占领华尔街事件为例,研究社会事件和网络事件对Internet复杂拓扑连接的冲击,分析其拓扑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突变特征量,并剖析产生突变的原因.分别对各特征量与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相关度最高的特征量.将网络拓扑划分成低核、中核和高核3个层次,从核的角度分析网络各层次之间紧密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社会事件会通过搜索来改变网络路由路径,使得平均路径长度产生突变.通过分析各核边数的变化,得到以下结论:平均路径长度的变化是由低核至中、高核间的"长边"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IPV6 占领华尔街 平均路径长度 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占领”意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
13
作者 冯向辉 包玉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思想政治工作 占领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华尔街”、香港“中环”到台湾“立法院”的青年占领运动——兼论青年大学生政治精神家园的诉求与批判
14
作者 贺才乐 秘金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与以往对青年占领运动"一边倒"的赞扬观点不同,通过对"华尔街"、香港"中环"和台湾"立法院"的青年占领运动"为占领而占领"的实质描述,对占领运动进行褒贬夹杂的评判。青年占领运动的... 与以往对青年占领运动"一边倒"的赞扬观点不同,通过对"华尔街"、香港"中环"和台湾"立法院"的青年占领运动"为占领而占领"的实质描述,对占领运动进行褒贬夹杂的评判。青年占领运动的实质乃是对政治精神家园的诉求,而选择青年为主体是由于自由主义民主制度当中其所遭受到的"双重压迫",选择占领为形式是源自于"制度裹挟"的无奈与"新的政治话语"的需求,但必须理性洞见占领之后的危机。鉴于青年占领运动的经验与教训,认为青年大学生政治精神家园的诉求,应从秉持集体主义"公意"的取向、理性评判与理性抉择的意识形态态度以及现实的理想主义思维方式,才能够实现政治精神家园的真正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占领运动 青年大学生 政治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民主的教育,就没有“占领华尔街运动”
15
作者 韩映雄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0,共3页
"占领华尔街运动"起源于公众对社会分配不公、华尔街左右政治等现状的不满,由具有民主意识和能力的美国公民发起。而这些公民的民主意识和能力实际上得益于近百年来的美国民主教育。没有民主的教育,就没有"占领华尔街运... "占领华尔街运动"起源于公众对社会分配不公、华尔街左右政治等现状的不满,由具有民主意识和能力的美国公民发起。而这些公民的民主意识和能力实际上得益于近百年来的美国民主教育。没有民主的教育,就没有"占领华尔街运动"。教育在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在当代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教育 占领华尔街运动 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占领华尔街”看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16
作者 赵汇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2,共3页
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矛头直指当今美国的两极分化,其深层的社会根源在于由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该运动成为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规模最大的社会运动,其世界串联性令世人瞩目。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本质论出发... 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矛头直指当今美国的两极分化,其深层的社会根源在于由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该运动成为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规模最大的社会运动,其世界串联性令世人瞩目。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本质论出发,结合这一运动的起因与影响,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我们再次认识到在当今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领华尔街” 两极分化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抢先占领市场——一个可以改变的游戏规则
17
作者 胡远珍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2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背背佳 占领市场 目标消费群体 进入市场的机会 市场营销 竞争对手 目标消费者 游戏规则 市场运作 产品的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富人利己政治——隐藏在“占领华尔街”身后的真正祸根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劲松 姜暾 宗刚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37,共14页
富人利己政治是指富人阶层通过参政,或者投入金钱来操控一国政府部门代表,从而实际影响国内政治经济决策,达到扩大自己阶层利益目的的一种政治形式。富人利己政治实际是为社会一小部分特权阶层服务的,它牺牲的是广大普通平民的福利,容... 富人利己政治是指富人阶层通过参政,或者投入金钱来操控一国政府部门代表,从而实际影响国内政治经济决策,达到扩大自己阶层利益目的的一种政治形式。富人利己政治实际是为社会一小部分特权阶层服务的,它牺牲的是广大普通平民的福利,容易给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引发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不公平现象。对于任意一个国家和政府而言,只有实现国民间的政治平等进而保证经济分配均衡,才能保持其公共性,并有效促进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美国宪法虽然明确规定了政治上的人人平等,但由于国内选举制度对民间资金的大量依赖,美国政治的实质就是为高收入阶层服务的富人利己政治。美国政府长久以来对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富人阶层存在政策偏袒,导致了美国国内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波动加剧,以及国内不同收入阶层对立。本文通过比较1971—2010年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历史变动情况和分析相应年份美国的货币供给、基尼系数和失业率,揭示了美国近期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矛盾根源是富人阶级利己政治,并指出该矛盾存在的必然性与"占领"运动的再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领华尔街 富人利己政治 贫富差距 金钱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从对日占领转向对日媾和政策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淑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6期31-35,107,共6页
美国对日本政策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1951),美国从遏制苏联的需要出发,对日本实施了长达6年之久的单独军事占领。1947年美苏冷战局面拉开后,美国开始调整它的亚洲战略和对日政策... 美国对日本政策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1951),美国从遏制苏联的需要出发,对日本实施了长达6年之久的单独军事占领。1947年美苏冷战局面拉开后,美国开始调整它的亚洲战略和对日政策,完成对日政策从“限制和削弱”到“扶持和利用”的转变。中国由美国的“亚洲盟友”变成“亚洲首敌”;而日本则由美国的潜在敌手变成助手,终于形成了美国对日单独媾和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独占领 媾和政策 美国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历史问题”缘起的美国因素——以对日占领体制及思想文化改造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臻 徐显芬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中日"历史问题"产生的原因复杂且多样,其中美国负有重大责任。东京审判的不彻底性、战争赔偿的取消以及《旧金山和约》的片面媾和都是美国因素影响的具体表现,但从思想根源上来说有两个方面:第一,美国单独对日占领体制奠定了... 中日"历史问题"产生的原因复杂且多样,其中美国负有重大责任。东京审判的不彻底性、战争赔偿的取消以及《旧金山和约》的片面媾和都是美国因素影响的具体表现,但从思想根源上来说有两个方面:第一,美国单独对日占领体制奠定了日本的战后处理框架,即日本与美国之间的战争清算,掩盖了日本战争责任的本质在于侵略中国,造成了日本对中日战争的认识不足。第二,美国在整个对日占领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对日本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体系等思想层面的全面改造,强化了"日本战败于美国"的观念,使日本败给中国的意识愈发淡薄;同时,作为思想文化改造手段之一的言论审查制度,影响了日本知识分子反省中日战争的积极性,限制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历史问题” 美国对日占领体制 思想文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