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卟啉-富勒烯体系光激发电子转移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侃 王艳 杨明晖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99-1504,共6页
在分子水平研究新型人工光俘获材料对于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TD-DFT方法研究了卟啉-富勒烯(P-C60)体系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该过程由三个过程组成:(1)光激发过程,P-C60由基态激发至卟啉局域激发(LE)态;(2)电荷分离(... 在分子水平研究新型人工光俘获材料对于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TD-DFT方法研究了卟啉-富勒烯(P-C60)体系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该过程由三个过程组成:(1)光激发过程,P-C60由基态激发至卟啉局域激发(LE)态;(2)电荷分离(CS)过程形成卟啉至富勒烯的电荷转移(CT)态;(3)电荷重组(CR)过程,CT态返回到基态。我们通过分析分子轨道指认了LE态和CT,并获得了这两个激发态的结构。采用广义Mulliken-Hush(GMH)方法计算体系电荷分离和电荷重组过程的态态间电子耦合,和实验测量的电子转移速率获得定性一致的结果。本工作为分析、预测光诱导电荷转移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富勒烯体系 光诱导电子转移 TD-DFT GM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C_(60)(M=H_2,Zn)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森根 凡素华 +2 位作者 刘见永 吴振奕 詹梦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8-521,共4页
按文献方法合成了共价键连卟啉-富勒烯化合物,通过荧光光谱和光伏效应测得它们的光化学和光电转换性能,并对卟啉-富勒烯化合物的轴向配位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卟啉键合富勒烯后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出现荧光猝灭现象,邻位取代锌卟啉-... 按文献方法合成了共价键连卟啉-富勒烯化合物,通过荧光光谱和光伏效应测得它们的光化学和光电转换性能,并对卟啉-富勒烯化合物的轴向配位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卟啉键合富勒烯后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出现荧光猝灭现象,邻位取代锌卟啉-富勒烯化合物的荧光猝灭强于相应的对位取代锌卟啉-富勒烯化合物;光伏效应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光电转换性能,尤其在介质电对O2/H2O中,光生电压达到最大,镀层厚度在1μm出现最大值.电子吸收光谱数据表明卟啉-富勒烯化合物轴向配位后谱带发生明显移动,这是吡啶上的氮与锌卟啉-富勒烯中的锌离子发生轴向配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富勒烯 荧光 光伏效应 轴向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