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卜氏晶囊轮虫对4种臂尾轮虫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殷旭旺 赵文 +1 位作者 毕进红 魏杰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3-496,共4页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4种臂尾轮虫Brachionus(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十指臂尾轮虫B.patul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olaris和方形臂尾轮虫B.quadridentatus)的形态对捕食性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brightwellii的可塑性反应,并讨论了轮...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4种臂尾轮虫Brachionus(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十指臂尾轮虫B.patul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olaris和方形臂尾轮虫B.quadridentatus)的形态对捕食性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brightwellii的可塑性反应,并讨论了轮虫形态可塑性的进化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培养于晶囊轮虫培养过滤液中的臂尾轮虫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表现轮虫的被甲棘刺显著增长,而轮虫的被甲长和被甲宽没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氏晶囊轮虫 臂尾轮虫 表型可塑性 捕食者 猎物 被甲棘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卜氏晶囊轮虫存活、发育、生殖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青 周一兵 +1 位作者 金送笛 鲁林仓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1,共5页
盐度对卜氏晶囊轮虫 (Asplanchnabrightwelli)生长、发育及存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水温 2 5℃自然光照下 ,盐度分别为 0、 1、 2、 3时 ,以盐度为 2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 最高 ,分别为 1 665 8、 5 2 899和 2 0 ... 盐度对卜氏晶囊轮虫 (Asplanchnabrightwelli)生长、发育及存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水温 2 5℃自然光照下 ,盐度分别为 0、 1、 2、 3时 ,以盐度为 2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 最高 ,分别为 1 665 8、 5 2 899和 2 0 1 ;盐度为 2的一生生殖次数和总生殖量也最高 ,分别为 4 9、 2 3 2个 ,其平均寿命最长为 98 4h ,产前发育期最短为 1 8 71h。世代时间以盐度 3最短 ,为 1 441 4d。本研究结果表明 ,盐度 2是卜氏晶囊轮虫生活的最佳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氏晶囊轮虫 盐度 生殖发育 内禀增长率 活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卜氏晶囊轮虫休眠卵全卵膜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东升 朱莹 +1 位作者 孙静娴 李永涵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0-242,共3页
在扫描电镜下研究了卜氏晶囊轮虫Splanchna brightwelli休眠卵卵膜的亚显微结构,并对卵膜与休眠卵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卜氏晶囊轮虫休眠卵卵膜分三层,其中第一层卵膜(S1)包括两小层,即外表有乳状突起的第一小层(ML)和弹簧... 在扫描电镜下研究了卜氏晶囊轮虫Splanchna brightwelli休眠卵卵膜的亚显微结构,并对卵膜与休眠卵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卜氏晶囊轮虫休眠卵卵膜分三层,其中第一层卵膜(S1)包括两小层,即外表有乳状突起的第一小层(ML)和弹簧状的第二小层(SL),ML层外表乳状突起之间有的有小桥相连,有的无小桥相连,而SL层纵面观似弹簧状,外表面(与ML层卵膜接触的面)有较大的突起和较多的孔,内表面(与第二层接触的面)较光滑且突起较小;第二层卵膜(S2)纵面观均匀致密;第三层卵膜(S3)紧包胚胎,外表面光滑。从本试验结果推测,晶囊轮虫休眠卵第一层的第二小层卵膜的弹簧状结构装置,很可能是晶囊轮虫休眠卵休眠期间存放休眠卵产出气体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氏晶囊轮虫 休眠卵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素睾丸酮和雌二醇对卜氏晶囊轮虫繁殖影响
4
作者 刘露露 卢绪鑫 +4 位作者 叶天韵 金司晨 闵元棋 韩亚杰 杨家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5-161,共7页
采用生态学实验方法,研究睾丸酮(Testoterone)和雌二醇(Estradiol)单一及组合对卜氏晶囊轮虫生命周期中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和种群增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睾丸酮(T)的48h LC_(50)为9.56 mg/L,直线回归方程为Y=1.98X+3.06(R^2=0.92);雌二醇... 采用生态学实验方法,研究睾丸酮(Testoterone)和雌二醇(Estradiol)单一及组合对卜氏晶囊轮虫生命周期中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和种群增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睾丸酮(T)的48h LC_(50)为9.56 mg/L,直线回归方程为Y=1.98X+3.06(R^2=0.92);雌二醇(E)48h LC50为8.18 mg/L,直线回归方程为Y=3.53X+1.78(R^2=0.92)。除0.5 mg/L浓度组外,睾丸酮和雌二醇均显著缩短轮虫平均寿命、减少后代幼体个数以及降低种群增长率(r)。其中8 mg/L睾丸酮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轮虫生殖前期11.71%、平均寿命缩短52.22%,后代个数减少82.20%;8 mg/L雌二醇与对照组相比,生殖前期显著延长7.10%,平均寿命缩短49.75%,后代个数减少83.33%。在2种激素定量组合(8 mg/L)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生殖前期显著延长34.17%—48.01%,平均寿命显著缩短31.56%—42.12%,后代个数明显减少24.44%—80.33%;第5天,处理组T_6E_2、T_4E_4、T_8E_0、T_0E_8和T_2E_6的r值比对照组分别降低30.00%、37.14%、41.43%、60.00%和65.71%。研究结果显示睾丸酮和雌二醇对卜氏晶囊轮虫生长发育及种群增长率有明显影响,并且卜氏晶囊轮虫对雌二醇表现更为敏感,2种激素呈现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酮 雌二醇 卜氏晶囊轮虫 生殖前期 平均寿命 种群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萼花臂尾轮虫对晶囊轮虫反捕食行为及形态响应的母体效应
5
作者 何雨晗 张欢 +3 位作者 祝孔豪 赵康顺 李海露 徐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6-902,共7页
为研究轮虫通过母体效应诱导能否产生行为响应,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例,研究其反捕食漂浮行为响应的母体效应。通过控制轮虫母体在捕食者诱导液中的暴露时间及带卵状态,收集母体产生的后代,再将这些后代再次用捕... 为研究轮虫通过母体效应诱导能否产生行为响应,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例,研究其反捕食漂浮行为响应的母体效应。通过控制轮虫母体在捕食者诱导液中的暴露时间及带卵状态,收集母体产生的后代,再将这些后代再次用捕食者诱导液处理,观察后代的漂浮行为及形态特征。研究发现:暴露于捕食者诱导液诱导较长时间的母体产生的后代个体,当再次暴露于捕食者诱导液时,其产生的行为响应强于没有母体暴露经历的后代;母体暴露时间越长,后代形态和行为响应均更加强烈。研究显示萼花臂尾轮虫可通过母体效应产生漂浮行为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关系 行为响应 母体效应 信息素 卜氏晶囊轮虫 萼花臂尾轮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