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卜伽丘喜剧意识与《十日谈》艺术表现
1
作者 孟长勇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十日谈》创作是卜伽丘喜剧意识具体化、形象化的体现。从《十日谈》艺术表现看,卜伽丘喜剧意识为:以取悦大众为目的;用人性理解、乐观自信的心态观照生活,用通俗方言和诙谐口吻讲述故事;以讽刺、机智、幽默等艺术手法,实现对否定性喜... 《十日谈》创作是卜伽丘喜剧意识具体化、形象化的体现。从《十日谈》艺术表现看,卜伽丘喜剧意识为:以取悦大众为目的;用人性理解、乐观自信的心态观照生活,用通俗方言和诙谐口吻讲述故事;以讽刺、机智、幽默等艺术手法,实现对否定性喜剧形象的理性超越,对肯定性喜剧形象轻责加赞颂;以“大小框架”加附表层结构及内在喜剧基本环节的结合为总结构形态,实现喜剧意识向喜剧效果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伽丘 喜剧意识 《十日谈》 表现手法 艺术结构 附表层形态 内在喜剧基本 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日谈》与《意大利遗事》中爱情故事的差异比较
2
作者 阎伟 《理论月刊》 2003年第9期114-116,共3页
《十日谈》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是使人类释放自身的智慧和才能的启蒙之作;《意大利遗事》产生于欧洲由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的巨变时期,为摧毁桎梏人性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机构的行为张目,实为资产阶级人权解放的“革命... 《十日谈》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是使人类释放自身的智慧和才能的启蒙之作;《意大利遗事》产生于欧洲由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的巨变时期,为摧毁桎梏人性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机构的行为张目,实为资产阶级人权解放的“革命书”。它们都是各自时代的精神产物,折射出不同社会历史的风貌。《意大利遗事》既继承了《十日谈》的批判思想,同时其战斗精神也远远超过了《十日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伽丘 十日谈 司汤达 意大利遗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日谈》书话——“痴女修道记”的遭遇
3
作者 方平 《出版广角》 1998年第6期8-10,共3页
意大利故事片《面包师的儿子》(八十年代曾在我国公映)。一开始呈现一幅热闹的场景:威尼斯的狂欢节,一群意大利青年男女笑得前仰后合,正围聚着朗读一本书。哪一本书能赢得他们一阵阵笑声,不怕笑痛了肚子呀?原来那是意大利人民最喜欢的... 意大利故事片《面包师的儿子》(八十年代曾在我国公映)。一开始呈现一幅热闹的场景:威尼斯的狂欢节,一群意大利青年男女笑得前仰后合,正围聚着朗读一本书。哪一本书能赢得他们一阵阵笑声,不怕笑痛了肚子呀?原来那是意大利人民最喜欢的古典文学名著《十日谈》。谁能板着脸儿阅读这部名著呢——除非他没有一点幽默感。打开《十日谈》,这里洋溢着对人生的热爱,你来到引人人胜处,就像引发了火药线,不可抑制的笑声突然爆发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意大利 英译本 八十年代 小故事 卜伽丘 全译本 译者 修道士 十六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精神岂容否定
4
作者 路志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6年第5期44-46,共3页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正如但丁·彼特拉克和卜伽丘等人是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一样,无论是在他们的本民族还是在国际范围里,都是永世受人尊敬的。鲁迅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为...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正如但丁·彼特拉克和卜伽丘等人是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一样,无论是在他们的本民族还是在国际范围里,都是永世受人尊敬的。鲁迅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为我国现代文学开创了光辉的革命传统,它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主要精神支柱,更是我国现代文学的民族之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精神 现代文学 卜伽丘 彼特拉克 文艺复兴时代 社会主义文学 灯下漫笔 文学的历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杂感选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