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徐玲 《中国博物馆》 2007年第2期77-84,共8页
中国近代博物馆学属于中国博物馆学史的研究范畴。但限于种种条件,学界对中国博物馆学史的研究还处在构想和初创阶段,尚没有专门研究的著作问世,研究成果多散见于一些博物馆学通论性的著述中。
关键词 博物馆学研究 中国近代 综述 研究成果 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特网与博物馆学研究
2
作者 王伟华 杨春辉 《中国博物馆》 2000年第3期79-83,共5页
关键词 因特网 博物馆学研究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藏品研究在博物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兼谈中国博物馆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文源 《中国博物馆》 2010年第1期20-23,共4页
尽管博物馆学研究在中国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但是其研究现状却实在不容乐观,“博物馆学家如果耍把博物馆学发展成具有历史学、考古学一样的水准的学科,要走的路还很长”。毋庸置疑,中国博物馆学界对于博物馆学的学科范围、研究对象、... 尽管博物馆学研究在中国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但是其研究现状却实在不容乐观,“博物馆学家如果耍把博物馆学发展成具有历史学、考古学一样的水准的学科,要走的路还很长”。毋庸置疑,中国博物馆学界对于博物馆学的学科范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问题的不同认识,极大地阻碍了中国博物馆学的发展。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我们再次提出藏品研究在博物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问题,考察藏品研究在中国博物馆学界的研究现状。反思中国博物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加强藏品研究或者强调以藏品为核心的博物馆学研究倾向,对于构建中国博物馆学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研究 藏品研究 学科体系 中国 求同存异 地位问题 历史学 考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理论·体系·学科——中国博物馆学研究轨迹检视 被引量:4
4
作者 <中国博物馆学史>课题组 《中国博物馆》 2006年第2期90-96,共7页
中国的博物馆学研究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中国博物馆学史材料的初步检视,认识到这门学科是从一种外来的知识介绍传播起步的,而不是对本土的实践进行理论总结而上升成为的一门科学。随着博物馆知识的积累,各种打上时代特色... 中国的博物馆学研究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中国博物馆学史材料的初步检视,认识到这门学科是从一种外来的知识介绍传播起步的,而不是对本土的实践进行理论总结而上升成为的一门科学。随着博物馆知识的积累,各种打上时代特色的关于博物馆的思考出现了,这种思考逐渐变成一种理论探讨、一种学术研究,作为学问的特色逐步形成,在这种探索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追求其学科特点,建立有学科特色的体系与规范。我们从学史的初步研究中看到了这种努力与发展趋势,但就严格的科学定义而言,博物馆学家如果要把博物馆学发展成具有历史学、考古学一样的水准的学科,要走的路还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研究 学科特色 知识介绍 中国 科学定义 学术研究 发展趋势 历史学 考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期《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学研究”综述(上) 被引量:1
5
作者 闫向东 《中国博物馆》 2009年第3期14-19,共6页
《中国博物馆》自1984年创刊以来,便致力于中国博物馆实践及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迄今为止,已有数十位学者发表论文逾百篇,研讨博物馆学理论,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殚精竭虑。筚路蓝缕,惠及学林。今值《中国博物馆》创刊百期,... 《中国博物馆》自1984年创刊以来,便致力于中国博物馆实践及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迄今为止,已有数十位学者发表论文逾百篇,研讨博物馆学理论,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殚精竭虑。筚路蓝缕,惠及学林。今值《中国博物馆》创刊百期,在此特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文作一摘要式的综述,既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学研究成绩的集中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博物馆 博物馆学研究 综述 百期 发表论文 中国特色 学理论 创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期《中国博物馆》 “博物馆学研究”综述(下)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向东 《中国博物馆》 2009年第4期16-19,共4页
林子平《〈关于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的提问》(1993年第1期),对《基础》一书前两章部分内容提出了商榷。作者认为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博物馆,博物馆是收藏、陈列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的公共机构,特别强调把“研究”一项从博物馆... 林子平《〈关于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的提问》(1993年第1期),对《基础》一书前两章部分内容提出了商榷。作者认为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博物馆,博物馆是收藏、陈列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的公共机构,特别强调把“研究”一项从博物馆定义中清除,博物馆的基本任务是搜集、保藏、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或称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通过举办陈列等多种途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研究 《中国博物馆 综述 百期 思想道德教育 科学文化知识 公共机构 实物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博物馆学应加强博物馆建设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陆建松 郑奕 《中国博物馆》 2008年第3期56-59,共4页
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博物馆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另一方面,中国博物馆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国博物馆的建设质量和水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今后十几年仍将是我国博物馆事业... 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博物馆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另一方面,中国博物馆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国博物馆的建设质量和水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今后十几年仍将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建设的高峰时期。为了把博物馆建设好,使之真正服务和造福于人民和社会,中国博物馆学有必要重视中国博物馆建设管理和技术中普遍性和突出性问题的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当前中国博物馆学研究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研究 博物馆建设 中国 文化生活需求 人民精神 综合国力 事业建设 建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博物馆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项隆元 汪溶 《中国博物馆》 2016年第3期44-50,共7页
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对象与内容包括了藏品研究与博物馆学研究两个部分。围绕藏品的科学研究,不仅彰显了博物馆科学研究的特色,还为博物馆赢得了科学研究机构的美誉。单纯的博物馆学研究或许不能使博物馆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科学研究机构,... 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对象与内容包括了藏品研究与博物馆学研究两个部分。围绕藏品的科学研究,不仅彰显了博物馆科学研究的特色,还为博物馆赢得了科学研究机构的美誉。单纯的博物馆学研究或许不能使博物馆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科学研究机构,但一个博物馆若要成为优秀的博物馆,必须重视并开展博物馆学的研究。对于博物馆研究者而言,理想的知识结构是既有相关专业学科的训练,也需有良好的博物馆学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科学研究 藏品研究 博物馆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省力法则对博物馆学的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史吉祥 《中国博物馆》 1999年第2期32-34,5,共4页
关键词 博物馆学研究 博物馆工作 齐普夫 力法 博物馆陈列 词频分布 观众 图书馆学 科学描述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新博物馆学 被引量:51
10
作者 甄朔南 《中国博物馆》 2001年第1期25-28,32,共5页
关键词 博物馆学 博物馆 博物馆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博物馆与博物馆学史 被引量:2
1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博物馆》 2015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博物馆史是博物馆学的重要关照对象。某种程度上,它犹如一面镜子,是博物馆进行自我反思的载体,其清晰度与景深决定着博物馆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而博物馆学史直接梳理自身的发展演进及其社会关系、责任使命、理论实践的脉络,更能体... 博物馆史是博物馆学的重要关照对象。某种程度上,它犹如一面镜子,是博物馆进行自我反思的载体,其清晰度与景深决定着博物馆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而博物馆学史直接梳理自身的发展演进及其社会关系、责任使命、理论实践的脉络,更能体现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的自觉程度。值此国人引进并建设博物馆作为启迪民智和文化教育工具110周年之际,本刊推出一组相关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研究 学史 自我反思 社会关系 教育工具 清晰度 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中的思考:当代博物馆与博物馆学的发展——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访谈录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守永 覃琛 《中国博物馆》 2012年第1期104-109,共6页
2011年8月20日,本刊委托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与博物馆学系潘守永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生覃琛对湖南省博物馆陈建明馆长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学术访谈,原文27000字,限于篇幅,此次仅刊发关于博物馆管理、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人生感悟三部... 2011年8月20日,本刊委托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与博物馆学系潘守永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生覃琛对湖南省博物馆陈建明馆长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学术访谈,原文27000字,限于篇幅,此次仅刊发关于博物馆管理、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人生感悟三部分。编辑略有删节。以下访谈中,"陈"是陈建明的简称,"潘覃"是潘守永、覃琛的简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博物馆 博物馆学研究 陈建明 馆长 访谈录 中央民族大学 当代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遗址博物馆学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永琪 李淑萍 张文立 《文博》 1996年第1期86-97,共12页
遗址博物馆是博物馆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既有着久远的历史,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又特别令参观者垂青.因此,在对博物馆学研究的过程中,把遗址博物馆学作为博物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了.那么,遗址博... 遗址博物馆是博物馆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既有着久远的历史,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又特别令参观者垂青.因此,在对博物馆学研究的过程中,把遗址博物馆学作为博物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了.那么,遗址博物馆学这门分支学科有没有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呢?我们认为是有的.必要性就在于它的存在及发展和社会对它的需要,可能性就在于它内在具有的特殊的规律性.因为这个问题过去虽有一些学者提出来过,但是到目前为止,尚缺乏系统的论述.我们编写《遗址博物馆学概论》的目的,就在于对此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志在抛砖引玉,使这个课题能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使遗址博物馆学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发展,臻于完善和成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学研究 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 分支学科 社会效益 望夫石 古代人类 文物 自然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贵的精神 难得的范式——读宋伯胤先生《博物馆人丛语》有感
14
作者 张文立 《中国博物馆》 2006年第1期86-87,共2页
《博物馆人丛语》(2002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称《丛语》)是宋伯胤先生博物馆学论著选。该书收录了宋出版不同时期博物馆学论文48篇,内容涉及博物馆藏品管理、陈列、博物馆学说史、外国博物馆等诸多领域,是先生多年来倾注于... 《博物馆人丛语》(2002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称《丛语》)是宋伯胤先生博物馆学论著选。该书收录了宋出版不同时期博物馆学论文48篇,内容涉及博物馆藏品管理、陈列、博物馆学说史、外国博物馆等诸多领域,是先生多年来倾注于博物馆学研究的心血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研究 先生 陕西人民出版社 精神 外国博物馆 不同时期 藏品管理 论著 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传播中符号编译和控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晰 《中国博物馆》 2005年第4期27-35,共9页
博物馆传播是博物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前人研究多采用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理论和方法,以阐释和规划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活动。但因传播环境及条件的差异,这一方法存在一些不足。笔者运用符号学理论和方法,视博物馆陈列中的藏品... 博物馆传播是博物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前人研究多采用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理论和方法,以阐释和规划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活动。但因传播环境及条件的差异,这一方法存在一些不足。笔者运用符号学理论和方法,视博物馆陈列中的藏品为符号,探讨博物馆传播中意义的构建和解读,特别关注观众对符号意义的解读。笔者指出符号编译过程中的解释因素在观众正确解读符号意义中的重要作用,并据此提出量化的评价博物馆陈列中藏品的解释因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研究 大众传播 控制 编译 符号 传播理论 传播活动 传播环境 传播学 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与公众:21世纪博物馆的核心问题之一 被引量:49
16
作者 安来顺 《中国博物馆》 1997年第4期17-27,43,共12页
在世界范围内,博物馆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这种发展在80年代到达了顶峰。据统计,世界各地区的博物馆总数中半数以上的历史不超过50年。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尤其是近20年来,世界博物馆,无论是结构、功能,还是运作方式,都与19世纪世... 在世界范围内,博物馆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这种发展在80年代到达了顶峰。据统计,世界各地区的博物馆总数中半数以上的历史不超过50年。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尤其是近20年来,世界博物馆,无论是结构、功能,还是运作方式,都与19世纪世界博物馆的发端时期有明显的差异,甚至还出现了异化。出现这种形势的社会背景是广阔而又复杂的,是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博物馆教育 陈列展览 观众调查 21世纪 核心问题 公众关系 社区 产品要素 博物馆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博物馆观众调查报告 被引量:15
17
《中国博物馆》 1999年第2期73-82,共10页
关键词 博物馆 观众调查 数据换算 讲解服务 辽宁省 年龄组 博物馆学研究 文化程度 展品 被调查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与传播学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淑萍 《文博》 1994年第3期93-96,共4页
传播在博物馆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博物馆的社会效益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传播途径来达到的。因此,1974年6月1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ICQM)在哥本哈根拟定的会章中指出:“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 传播在博物馆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博物馆的社会效益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传播途径来达到的。因此,1974年6月1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ICQM)在哥本哈根拟定的会章中指出:“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中国国家文物局在一个文件中也规定:“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两个文件都同时提出了博物馆的传播工作。我想对博物馆与传播学作一些探索,以求教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工作 传播途径 观众 社会效益 研究成果 传播学 出版物 传播历史 博物馆学研究 陈列展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常用合同概论》
19
作者 王超 《中国博物馆》 2012年第4期117-117,共1页
博物馆学研究的对象是博物馆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博物馆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必然要和社会其他机构、行业和部门发生民事关系,而这就需要依法签订合同。由于博物馆行业整体性质的特殊性导致博物馆合同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 博物馆学研究的对象是博物馆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博物馆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必然要和社会其他机构、行业和部门发生民事关系,而这就需要依法签订合同。由于博物馆行业整体性质的特殊性导致博物馆合同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博物馆工作的规律性,博物馆合同也具有一定标准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研究 签订合同 社会机构 博物馆工作 个性问题 运行过程 民事关系 整体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观众理念赋予博物馆活力——兼谈天津自然博物馆如何从低谷中走出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雪鸥 《中国博物馆》 1999年第3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天津自然博物馆 观众人数 理念 博物馆学研究 讲解人员 专业人员 古生物 精神产品 北疆博物 自然科学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