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物学文化的国际传播价值:一种边界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墨笛 徐保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105,共6页
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需要寻找合适载体,增进理解与共识。以北京冬奥会为例,博物学文化可以构建中外共有文化话语空间,回应国际关切,增强跨文化传播能力,为中国形象提供“可信”基础;提供文化符号,构建国际传播亲近性,增益中国“可爱”形... 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需要寻找合适载体,增进理解与共识。以北京冬奥会为例,博物学文化可以构建中外共有文化话语空间,回应国际关切,增强跨文化传播能力,为中国形象提供“可信”基础;提供文化符号,构建国际传播亲近性,增益中国“可爱”形象;推广冰雪文化,并在公众参与中构建责任与担当,助力建构中国“可敬”形象。新时代,博物学文化有助于在构建共识中增进中外话语融通,在国际传播互动中构建中国符号、彰显中国气质,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用生动故事讲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学文化 国际传播 北京冬奥会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学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华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5,共9页
中国当下的经济高速发展是以环境破坏为巨大代价的,出现这种现象不能全归结为体制与管理者,唤醒每个公民的生态意识可能是极为重要的。近代以来发达的博物学文化相当程度上形塑了一部分中产阶级的自然观、生活态度。博物学文化对于生态... 中国当下的经济高速发展是以环境破坏为巨大代价的,出现这种现象不能全归结为体制与管理者,唤醒每个公民的生态意识可能是极为重要的。近代以来发达的博物学文化相当程度上形塑了一部分中产阶级的自然观、生活态度。博物学文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复兴博物学需要做一阶和二的工作,学界要联通科学史、环境史、自然文学、环境伦理学等相关学科,以深入研究博物学的历史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学文化 环境史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普林尼《博物志》知识特征研究——纪念老普林尼诞辰2000年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梦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8-235,共8页
老普林尼是罗马帝国早期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所著的37卷本《博物志》是后世学者研究西方古代罗马帝国早期科技史、知识史和文化史的珍贵文献。从博物学复兴和博物学文化研究成为科学史显学的大背景出发,研究《博物志》所记录、描述之知识... 老普林尼是罗马帝国早期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所著的37卷本《博物志》是后世学者研究西方古代罗马帝国早期科技史、知识史和文化史的珍贵文献。从博物学复兴和博物学文化研究成为科学史显学的大背景出发,研究《博物志》所记录、描述之知识的特征。采用变焦视角展开讨论,首先分析老普里尼组织文本和排列归类的思路,探讨《博物志》中知识所具有的总体特征;然后选取书中的典型片段进行案例分析,挖掘具体条目所体现的知识特征。老普林尼对自然物进行朴素的描述和关联,强调自然物对人的实用价值,他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学者的具有罗马特色的自然探究传统,是西方两千多年博物学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普林尼 博物志》 古罗马科技史 博物学文化 知识史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