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博格达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过程:火山岩组合及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63
1
作者 王金荣 李泰德 +4 位作者 田黎萍 于漫 王怀涛 赵志雄 汤中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3-1115,共13页
最近,笔者在博格达山东段北部的西地-伊齐-小红柳峡一带的地质调查中发现,该区发育有大量晚石炭世柳树沟组双峰式火山岩及早二叠世卡拉岗组酸性火山岩建造,但双峰式火山岩性质及成因有别于其南侧七角井早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富... 最近,笔者在博格达山东段北部的西地-伊齐-小红柳峡一带的地质调查中发现,该区发育有大量晚石炭世柳树沟组双峰式火山岩及早二叠世卡拉岗组酸性火山岩建造,但双峰式火山岩性质及成因有别于其南侧七角井早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富钠贫钾(K_2O=0.18%~0.45%,Na_2O=2.24%~3.63%),属拉斑系列;TiO_2=1.6%~1.7%,略高于MORB,较高的Al(Al_2O_3=16.2%~16.7%)、高Mg(MgO=8.12%~9.54%,Mg~#=61~64),以及低K_2O/TiO_2和K_2O/P_2O_5比值(分别为0.1~0.27、0.63~1.68),反映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Rb/Sr比值0.01~0.02,Zr/Nb=21.6~39.7,Zr/Y=5.38~7.47,以及不相容元素Ba、Zr、Hf相对略富集、Nb-Ta和Th相对亏损,显示岩石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点;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上整体接近于平坦型,(La/Yb)_N=1.8~1.9,Eu无异常至轻微正异常(δEu=1.07~1.12),正ε_(Nd)(t)值(+5.63~+5.89),(^(143)Nd/^(144)Nd)_I=0.512927~0.512944,Th/Yb<0.2,Ta/Yb=0.1,表明玄武岩浆源于亏损软流圈地幔,且在演化过程中不曾发生过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并暗示当时的大陆地壳可能由于拉张而变得较薄,玄武岩浆形成后快速上升至地表喷发。双峰式火山岩中的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96±2Ma(1σ),具高Si(SiO_2=76%~80%),富钾贫钠(K_2O=5.1%~5.7%,Na_2O=0.94%~2.03%);低Al(Al_2O_3=7.9%~10.4%);低Ti、Ca和P含量,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Rb、Th、Zr、Hf、K相对富集,Ba、Sr、P、Ti、Nb、Ta为显著亏损;轻稀土元素适度富集且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低,(La/Yb)_N=5.1~7.1,(La/Sm)_N=2、(Gd/Yb)_N=1.6~2.2,以及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17~0.2),(^(87)Sr/^(86)Sr)_I=0.7051~0.7052,δ^(18)O=11.6‰,指示岩石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源区存在有斜长石残留,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早二叠世末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78±2Ma)具高Si(SiO_2=74%),富钾贫钠(K_2O/Na_2O>2),低Al(Al_2O_3=11.0%)以及较低的Ti和P含量的特征,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PM标准化图解上表现为Rb、Ba、Th、U、K、La、Ce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Ti以及Sr为明显的负异常;轻稀土轻度富集,(La/Yb)_N=5~6,(La/Sm)_N=3,(Gd/Yb)_N=1.3~1.4,以及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31~0.39),(^(87)Sr/^(86)Sr)_I为0.7069,δ^(18)O=11.97‰,指示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伸展垮塌的构造环境。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前身裂谷岩浆作用始于早石炭世,结束于晚石炭世末期,早二叠世末进入后造山伸展的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晚古生代 岩浆作用 双峰式火山岩 大陆裂谷 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芨芨台子地区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汪晓伟 徐学义 +4 位作者 马中平 陈隽璐 朱小辉 孙吉明 崔方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3-569,共17页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芨芨台子地区出露大量晚石炭世早期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岩石类型以亚碱性玄武岩为主,含有少量的流纹岩,属拉斑系列。其玄武岩富钠贫钾(Na2O/K2O=2.84~3.01),Ti O2含量为1.32%~1.43%,略高于N型大洋中脊玄武岩,高Al(Al2O...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芨芨台子地区出露大量晚石炭世早期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岩石类型以亚碱性玄武岩为主,含有少量的流纹岩,属拉斑系列。其玄武岩富钠贫钾(Na2O/K2O=2.84~3.01),Ti O2含量为1.32%~1.43%,略高于N型大洋中脊玄武岩,高Al(Al2O3含量为19.81%~20.60%)、低Mg(Mg O含量为2.95%~3.25%,Mg#为32.33~34.50),表明其原始岩浆发生过明显的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玄武岩具有近于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轻微正Eu异常(δEu=1.02~1.10,平均为1.04),富集Rb、Ba、P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h、Sr、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其微量元素Zr/Nb比值41.13~41.38,Zr/Y比值4.26~4.52(均大于4.00),Rb/Sr比值0.02~0.04(均小于0.05),Dy/Yb比值1.92~2.00,La/Nb比值2.42~2.49,Ba/Nb比值113.58~126.05,Ba/La比值47.02~50.62以及火山岩Zr-Nb、La/Yb-Dy/Yb和La/Nb-La/Ba等判别图解,表明玄武岩可能是亏损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向石榴石相地幔橄榄岩过渡相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且在其上升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显示了板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流纹岩具有较高的Si O2(76.54%~77.74%)和全碱(Na2O+K2O=6.70%~7.70%)含量,以及较低的Ti O2(0.15%~0.16%)、Al2O3(10.70%~10.90%)和Mg O(0.17%~0.18%,Mg#为13.93~14.52)含量;显示右倾负斜率稀土配分模式,铕负异常明显(δEu为0.32~0.33),显著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强烈亏损Sr、Ti、P等高场强元素,指示流纹岩应来自于玄武岩浆上升过程中提供的热量对地壳物质重熔,源区有斜长石残留。芨芨台子地区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火山岩应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同时获得流纹岩锆石U-Pb年龄为(312±1)Ma,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晚石炭世早期。进一步的Rb-Sr地壳厚度网络图投影表明当时博格达地区地壳厚度为20.0~30.0 km,而且根据Zr-Zr/Y图解推断其地壳拉张速率介于2.0~5.0 cm/a,表明早石炭世早期开始的博格达初始裂谷在晚石炭世早期进一步快速拉张,发展到鼎盛阶段,也代表着博格达地区由碰撞挤压到伸展拉张这个地球动力学环境的重大转折,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博格达造山带在石炭纪处于大陆裂谷演化的观点,为进一步理解博格达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板块构造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晚石炭世早期 双峰式火山岩 岩石成因 大陆裂谷 鼎盛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造山带东段二叠纪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第鹏飞 李泰德 +5 位作者 王金荣 王晓伟 欧阳京 王怀涛 赵志雄 于漫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3,19,共7页
二叠纪火山岩主要由酸性火山岩及其火山碎屑岩组成,其中流纹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78±2 Ma;具有高Si低Al,富K贫Na,强不相容元素和LREE相对富集,Nb-Ta呈负异常,特别是Sr,P,Ti为强烈的负异常,以及δEu负异常明显等特点.流纹岩(w... 二叠纪火山岩主要由酸性火山岩及其火山碎屑岩组成,其中流纹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78±2 Ma;具有高Si低Al,富K贫Na,强不相容元素和LREE相对富集,Nb-Ta呈负异常,特别是Sr,P,Ti为强烈的负异常,以及δEu负异常明显等特点.流纹岩(w(^(87)Sr)/w(^(86)Sr))_I=0.7068~0.707 1,δ^(18)O_(SNOW)=11.97‰.因此,总体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二叠纪酸性火山岩是中基性物质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斜长石可能是源区的主要残留相或在岩浆作用过程中经历过低压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于后造山隆升的伸展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岩 地球化学 二叠纪 博格达造山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造山带石炭纪的构造属性:来自辉长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亮 李江涛 +5 位作者 杨鹏涛 何学锋 苏画 梁斌 杨宇东 江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5-741,共17页
博格达造山带广泛分布着基性侵入岩体,其成因对正确认识该区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位于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的辉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属性,以期为解决博格达造山带的... 博格达造山带广泛分布着基性侵入岩体,其成因对正确认识该区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位于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的辉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属性,以期为解决博格达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依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辉长岩SiO2含量介于48.08%~51.03%,全碱(ALK)含量为3.09%~4.39%(小于5%),富CaO(6.87%~11.41%)、贫Al2O3(12.59%~18.49%),MgO含量介于3.78%~7.66%,Mg#值为31.75~65.73(均值为47.03),铝饱和指数值(A/CNK=0.60~0.80),属准铝质中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较低(36.30×10-6~147.72×10-6),轻重稀土之间以及轻重稀土内部不存在明显的分馏过程;微量元素中Th、Ta、Nb元素明显亏损,Ti元素亏损不明显以及U元素的轻微富集,具大陆裂谷岩浆活动特点。根据有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相关图解比值,指示该区辉长岩岩浆源于亏损的岩石圈地幔,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分异演化程度较低,为原始尖晶石相橄榄岩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此外,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305.0±1.6)Ma(晚石炭世末期),处于博格达裂谷火山活动期晚期,为博格达西段裂谷作用由全面伸展向局限伸展转换的标志。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晚古生代期间(早石炭世-早二叠世),博格达造山带存在大面积的与裂谷演化有关的岩浆活动,造山带是在裂谷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形成与康古尔塔格洋推动着准噶尔-吐哈地块向北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大陆裂谷 地质调查工程 博格达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早石炭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属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汪晓伟 徐学义 +4 位作者 马中平 陈隽璐 崔方磊 朱小辉 孙吉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22,共15页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克孜库都克地区七角井组玄武岩和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少量流纹岩在时空上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31.0±3.0Ma,属于早石炭世晚期;Si O2含量为47.68%~48.82%,Ti O2含量(1.83%~2.17%)略...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克孜库都克地区七角井组玄武岩和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少量流纹岩在时空上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31.0±3.0Ma,属于早石炭世晚期;Si O2含量为47.68%~48.82%,Ti O2含量(1.83%~2.17%)略高于N型大洋中脊玄武岩,高Al(Al2O3含量为15.56%~16.09%),富钠贫钾(Na2O/K2O=5.44~7.76),低Mg(Mg O含量为5.97%~7.17%,Mg#为43~47),表明其原始岩浆发生过明显的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玄武岩具有近于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轻微负Eu异常(δEu=0.89~0.93),相对富集Rb、Ba、P,亏损Th、Nb、Ta、Sr、Ti等不相容元素。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玄武岩可能是亏损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向石榴石相地幔橄榄岩过渡的产物,且在其上升过程中受到较弱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其地球动力学体制可能与古亚洲洋壳向先存的准噶尔-吐哈陆块斜向俯冲,产生的侧向撕裂力拉张陆块有关。克孜库都克地区早石炭世玄武岩构造属性的确立进一步证实了博格达造山带在石炭纪时期处于大陆裂谷演化过程的观点,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博格达地区石炭纪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地质与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早石炭世火山岩 岩石成因 陆内裂谷 岩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芨芨台子地区早二叠世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汪晓伟 崔方磊 +3 位作者 孙吉明 朱小辉 白建科 朱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0-114,共15页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芨芨台子地区早二叠世玄武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在时空上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亚碱性玄武岩和流纹岩,主体属钙碱性系列。玄武岩SiO2含量为47.70%-51.71%,TiO2含量(1.26%-1.52%)略高于N型大洋中脊玄武岩,...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芨芨台子地区早二叠世玄武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在时空上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亚碱性玄武岩和流纹岩,主体属钙碱性系列。玄武岩SiO2含量为47.70%-51.71%,TiO2含量(1.26%-1.52%)略高于N型大洋中脊玄武岩,高Al(Al2O3=14.06%-20.93%),富Na贫K(Na2O/K2O=2.34-28.36),低Mg(MgO=2.99%-8.62%,Mg^#为27-52),表明其玄武岩浆发生过明显的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玄武岩轻稀土元素略微富集,Eu异常不明显(δEu=0.85-1.02),相对富集Rb、Ba、P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Sr、Ti等不相容元素。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玄武质岩浆来自于亏损岩石圈地慢的部分熔融,且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显示了板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流纹岩具有较高的SiO2(73.58%-75.45%)和全碱(Na2O+K2O=8.56%-8.79%)含量,以及较低的TiO2(0.12%-0.18%)、Al2O3(12.77%-13.24%)和MgO(平均为0.21%)含量;显示右倾负斜率稀土配分模式,Eu负异常明显(δEu为0.52-0.70),显著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后碰撞伸展环境下底侵玄武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博格达造山带东部芨芨台子地区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火山岩应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同时获得流纹岩锆石U-Pb年龄为(294.2±1.3)Ma,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研究区在历经石炭纪汇聚碰撞事件后进入二叠纪后碰撞伸展的演化时期,为进一步理解博格达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板块构造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早二叠世 双峰式火山岩 岩石成因 后碰撞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萨尔乔克地区早石炭世双峰式 被引量:5
7
作者 汪晓伟 徐学义 +4 位作者 马中平 陈隽璐 朱小辉 孙吉明 崔方磊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70,共13页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萨尔乔克地区出露大量早石炭世晚期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其岩石类型主要有亚碱性玄武岩、英安岩和流纹岩,主体属拉斑系列。玄武岩w(SiO2)为48.69%~52.09%,w(TiO2)(1.16%~1.34%)略高于N型大洋中脊玄武岩,w(Al2O3)高...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萨尔乔克地区出露大量早石炭世晚期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其岩石类型主要有亚碱性玄武岩、英安岩和流纹岩,主体属拉斑系列。玄武岩w(SiO2)为48.69%~52.09%,w(TiO2)(1.16%~1.34%)略高于N型大洋中脊玄武岩,w(Al2O3)高(17.44%~20.86%)、w(MgO)低(3.05%~4.98%)、富钠贫钾(Na2O/K2O=1.82~3.04),表明其原始岩浆发生过明显的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玄武岩具有近于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Eu异常不明显(δEu=0.87~1.06),相对富集Rb、Ba、P,亏损Nb、Ta、Th等不相容元素。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玄武质岩浆来自于亏损石榴石地幔橄榄岩在一定深度(约75km深度)情况下发生10%~20%的部分熔融,且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显示了板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中酸性火山岩具有较高的w(SiO2)(70.29%~75.46%)和全碱[w(Na2O+K2O)=5.13%~9.90%],以及较低的w(TiO2)(0.25%~0.30%)、w(Al2O3)(12.85%~15.88%)和w(MgO)(0.36%~1.01%);显示右倾负斜率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铕负异常明显(δEu为0.36~0.86,平均为0.64),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指示中酸性火山岩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源区有斜长石残留。萨尔乔克地区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火山岩应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同时获得中酸性火山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320.3±1.1)Ma,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早石炭世末期。结合进一步的地壳w(Rb)-w(Sr)和Zr/Y-w(Zr)判别图解,表明早石炭世早期开始的博格达初始裂谷在早石炭世晚期进一步快速拉张,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博格达造山带在石炭纪处于大陆裂谷演化的观点,为进一步理解博格达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板块构造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早石炭世晚期 双峰式火山岩 岩石成因 大陆裂谷 成熟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西段基性侵入岩的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江涛 何学锋 +7 位作者 杨鹏涛 刘亮 梁斌 苏画 杨宇东 陈围 江辉 侯可军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107,共12页
博格达造山带广泛分布着基性侵入岩体,其成因对正确认识该区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的基性侵入岩体分别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从而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以期... 博格达造山带广泛分布着基性侵入岩体,其成因对正确认识该区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的基性侵入岩体分别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从而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以期为解决博格达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依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基性侵入岩w(SiO2)介于48.08%~50.88%之间,全碱(ALK)质量分数为3.09%~4.39%(小于5%),富CaO(6.87%~11.41%)、贫Al2O3(12.59%~18.49%),w(MgO)介于3.78%~7.66%之间,Mg#值为31.75~65.73(均值为51.29),铝饱和指数值A/CNK为0.60~0.80,属准铝质中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总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较低,且轻重稀土元素之间以及轻重稀土元素内部不存在明显的分馏过程;微量元素中Th、Ta、Nb元素明显亏损,Ti元素亏损不明显以及U元素轻微富集,反映岩石具大陆裂谷岩浆活动特点。有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相关图解及其比值,指示该区基性侵入岩岩浆源于亏损的岩石圈地幔,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分异演化程度较低,为原始尖晶石相橄榄岩经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板内裂谷的构造环境。此外,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305.0±1.6)Ma(晚石炭世末期),处于博格达裂谷火山活动期晚期,为博格达西段裂谷作用由全面伸展向局限伸展转换的标志。综合对比区域研究成果,认为晚古生代期间(早石炭世-早二叠世),博格达造山带存在大面积与真正裂谷演化有关的岩浆活动,造山带是在裂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沿克拉麦里碰撞带向准-吐-哈地块斜向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基性侵入岩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大陆裂谷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东段早石炭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7
9
作者 田黎萍 王金荣 +3 位作者 汤中立 于漫 王怀涛 赵志雄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6,41,共8页
博格达山东段北缘分布有早石炭世玄武岩和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及少量英安岩夹层,在时空上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22±3 Ma(1σ-),w(SiO_2)为47.74%~49.34%,Ti的质量分数(w(TiO_2)=1.51%~1.75%)略高于N-MORB的... 博格达山东段北缘分布有早石炭世玄武岩和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及少量英安岩夹层,在时空上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22±3 Ma(1σ-),w(SiO_2)为47.74%~49.34%,Ti的质量分数(w(TiO_2)=1.51%~1.75%)略高于N-MORB的,高Al(w(Al_2O_3)=16.82%~17.54%),富钠贫钾(w(K_2O)/w(Na_2O)=0.21~0.28),低Mg(w(MgO)=3.80%;7.33%,w(Mg~#)=42~47).表明玄武岩浆发生过橄榄石、辉石分离结晶作用.玄武岩具较高的w(Zr)/w(Y)(4.1~5.5),w(Zr)/w(Nb)(27~33),相对富集LIL(Sr,Rb,Ba,K),亏损Nb,Ta,Th,U等高场强元素,以及(w(^(87)Sr)/w(^(86)Sr))_I为0.703188~0.703 295(<0.704 5),正εNd(t)值(+7.10).岩石LREE适度富集,(w(La)/w(Yb))N=2.56~3.66,Eu无异常或轻微正异常(δEu=1.08~1.15).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玄武岩源于亏损地幔,且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过下陆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但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石炭世火山岩 裂谷 博格达造山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山隆升对北三台地区构造形成与演化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8
10
作者 吴孔友 查明 +1 位作者 曲江秀 田辉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对博格达山前北三台地区大量二、三维地震剖面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并建立了该区的构造格架。北三台凸起是研究区的主体 ,构造特征可概括为一核、二坡、三鼻、四断和多条环形地层尖灭线。发育的断裂多为区域性的 ,由于受造山带隆升的影响 ... 对博格达山前北三台地区大量二、三维地震剖面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并建立了该区的构造格架。北三台凸起是研究区的主体 ,构造特征可概括为一核、二坡、三鼻、四断和多条环形地层尖灭线。发育的断裂多为区域性的 ,由于受造山带隆升的影响 ,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地层的沉积及岩相的展布。对地震剖面和古地质图的分析表明 ,北三台地区的构造形成与演化受博格达造山带隆升产生的压陷挠曲作用控制。依据造山带隆升过程 ,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分为造山期压陷挠曲盆地发育阶段、弱挤压挠曲性质的陆内坳陷发育阶段、陆内坳陷压陷盆地发育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其中海西运动晚期和燕山运动中期 (Ⅱ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北三台地区 隆升 地质构 压陷-挠曲作用 地震剖面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晚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方成 蔡晓菊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分布在博格达山东段北缘的花岗岩类,侵入于早石炭世玄武岩及酸性火山碎屑岩中,具较高的Si(w(SiO_2)=69.50%~71.40%),低Mg(w(MgO)=0.82%~1.10%)和Al(w(Al_2O_3)=13.89%~14.30%),w(K_2O)/w(Na_2O)=0.73~0.83,w(Al_2O_3)/(w(K_2O)+w(Na... 分布在博格达山东段北缘的花岗岩类,侵入于早石炭世玄武岩及酸性火山碎屑岩中,具较高的Si(w(SiO_2)=69.50%~71.40%),低Mg(w(MgO)=0.82%~1.10%)和Al(w(Al_2O_3)=13.89%~14.30%),w(K_2O)/w(Na_2O)=0.73~0.83,w(Al_2O_3)/(w(K_2O)+w(Na_2O)+w(CaO))=0.98~1.10,显示花岗岩为准铝质Ⅰ型花岗岩.岩石富集K,Rb,Ba,Th,U及LREE(w(La)/w(Yb))_N=5.69~7.72,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和Sr,具弱Eu负异常(δEu=0.81)和较低的占δ^(18)O(6.08‰),以及低w(Sr)(158×10^(-6)~169×10^(-6)),w(Yb)(2.09×10^(-6)~2.85×10^(-6)),w(Y)(17.00×10^(-6)~23.60×10^(-6))和MREE略亏损(Ho_N<Yb_N)的地球化学特征.推断研究区花岗岩源于先前形成的底侵玄武质岩石(新生地壳)受热发生重熔作用,源区存在有限的角闪石+斜长石+辉石残留,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其动力学机制应与石炭纪克拉麦里蛇绿岩带或康古尔塔格碰撞带所代表的古大洋消减引起的陆内拉张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大陆裂谷 晚古生代 博格达造山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中段木垒地区基性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龙登红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9,共15页
博格达造山带大量分布基性岩,其成因研究对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对博格达造山带中段木垒地区的基性岩进行了系列研究工作,初步对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为博格达造山带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绿... 博格达造山带大量分布基性岩,其成因研究对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对博格达造山带中段木垒地区的基性岩进行了系列研究工作,初步对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为博格达造山带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绿岩的SiO_(2)含量为47.71%~53.7%,K_(2)O含量为0.61%~1.87%,Na_(2)O含量为2.97%~5.14%,显示富钠贫钾特征,属准铝质中-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Mg#值为29.80~47.89,远低于原始玄武质岩浆的参考数值65,表明区内基性岩可能是原始岩浆经历较强程度分异作用后的产物;分异指数(DI)均大于35.00,固结指数均远小于30,均显示辉绿岩分异程度较高。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较高稀土总量、轻稀土强烈富集的右倾模式,相对富集Rb、Ba、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i、Hf、Zr等高场强元素。辉绿岩锆石U-Pb年龄为(305.9±3.1)Ma;辉绿岩岩浆可能源于亏损尖晶石橄榄岩相至原始尖晶石橄榄岩相之间,为较低程度部分熔融及分异演化综合作用形成的产物,为晚石炭世博格达弧后裂陷盆地晚期局限性伸展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基性岩 弧后裂陷盆地 锆石U-PB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大龙口地区构造建模 被引量:8
13
作者 臧明峰 吴孔友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4,共4页
大龙口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处于盆山结合的前陆冲断带上,构造形态十分复杂。通过与邻区相似构造样式的对比研究,结合野外露头资料,充分利用最新二维地震资料及重力资料解析成果,建立起大龙口地区构造模型的总体框架。研究表明:... 大龙口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处于盆山结合的前陆冲断带上,构造形态十分复杂。通过与邻区相似构造样式的对比研究,结合野外露头资料,充分利用最新二维地震资料及重力资料解析成果,建立起大龙口地区构造模型的总体框架。研究表明:大龙口地区的构造样式以叠瓦冲断和反向冲断最为常见,位于以二叠系为主的第一滑脱楔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 博格达造山带 大龙口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吐哈盆地北缘晚泥盆世火山岩的确立、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方磊 徐学义 +3 位作者 马中平 汪晓伟 朱小辉 孙吉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02-1416,共15页
东天山吐哈盆地北缘巴里坤煤矿一带发育一套拉斑系列玄武岩—安山岩,该套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66.1±1.7Ma,属晚泥盆世。全岩主微量分析显示其SiO_2含量集中于46.67%~52.18%,具有高铝(Al_2O_3=15.81%~17.74%)、相对低钛(... 东天山吐哈盆地北缘巴里坤煤矿一带发育一套拉斑系列玄武岩—安山岩,该套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66.1±1.7Ma,属晚泥盆世。全岩主微量分析显示其SiO_2含量集中于46.67%~52.18%,具有高铝(Al_2O_3=15.81%~17.74%)、相对低钛(TiO_2=0.99%~2.44%)以及贫钾富钠(Na_2O=2.82%~3.82%,K_2O=0.17%~1.62%)的特征。稀土总量在103.75×10^(-6)~137.26×10^(-6)之间,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的配分曲线中表现出一致的轻稀土略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存在弱的负Eu异常。Ti/Yb-Zr/Nb、La/Nb-Sr协变图和Th/Ce等显示岩浆在源区和上升过程中基本没有俯冲沉积物参与和地壳混染。火山岩样品Mg#=54.46~64.34,Ni、Cr含量都低于幔源原生岩浆值,预示着岩浆经过了适度演化。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蛛网图和Nb、Th、U等微量元素比值显示其兼有IAT和N-MORB的性质,Th/Yb-Ta/Yb和Hf/3-Th-Ta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其形成于与俯冲相关环境。结合该区域地质资料及本研究中火山岩年龄,认为吐哈盆地北缘巴里坤煤矿一带的火山岩是康古尔塔格洋向北俯冲的产物,其预示着博格达地区在晚泥盆世就已经进入了局部伸展环境,后期的侧向撕裂加快了博格达裂谷化的过程,是博格达地区从主动伸展到被动拉张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泥盆纪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