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多滑脱层对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的控制: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
张晓玉
李江海
豆方鹏
徐海轩
柳晨
|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2
|
博格达山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
陈科
王镇远
刘飞
姜琳
林伟
王清晨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0
|
|
3
|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山前褶皱—冲断带构造分带特征及形成演化 |
姜颜良
孙文洁
马文彧
张冠杰
吴孔友
孔雪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4
|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探讨 |
汤良杰
李京昌
余一欣
王清华
杨文静
谢会文
陈书平
彭更新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3
|
|
5
|
南天山库车冲断褶皱带构造变形时间——以库车河地区为例 |
汪新
贾承造
杨树锋
AureliaHubert-Ferrari
JohnSuppe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84
|
|
6
|
扎格罗斯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特征 |
文磊
张光亚
李曰俊
温志新
张强
赵岩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7
|
运动速度对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样式的影响分析——来自硅胶和石英砂组合模型的模拟启示 |
何文刚
李生红
刘重庆
赵远雯
骆忧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8
|
深水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和油气地质特征 |
崔敏
|
《海洋地质前沿》
|
2014 |
2
|
|
9
|
川西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分带性变形特征 |
金文正
汤良杰
杨克明
万桂梅
吕志洲
余一欣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03
|
|
10
|
四川盆地东北部前陆褶皱-冲断带盐相关构造 |
汤良杰
郭彤楼
余一欣
金文正
李儒峰
周雁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2
|
|
11
|
双层滑脱构造的物理模拟: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的启示 |
于福生
李定华
赵进雍
董长华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
2012 |
19
|
|
12
|
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 |
汪新
贾承造
杨树锋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41
|
|
13
|
库车褶皱-冲断带前缘盐层厚度对滑脱褶皱构造特征及演化的影响 |
唐鹏程
饶刚
李世琴
汪仁富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0
|
|
14
|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平衡剖面分析 |
陈竹新
贾东
张惬
魏国齐
李本亮
魏东涛
沈扬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96
|
|
15
|
龙门山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主要进展及存在问题探讨 |
金文正
汤良杰
杨克明
万桂梅
吕志洲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0
|
|
16
|
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构造与潜在油气勘探领域 |
陈竹新
王丽宁
杨光
张本健
应丹琳
苑保国
裴森奇
李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2
|
|
17
|
中国中西部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机制与结构模型 |
贾承造
陈竹新
雷永良
王丽宁
任荣
苏楠
杨庚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
|
18
|
龙门山飞仙关断层传播褶皱磁组构特征及构造意义 |
胡潜伟
贾东
陈竹新
罗良
贾秋鹏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19
|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带的地质特征及其对中亚地区晚古生代洋陆格局重建的约束 |
李锦轶
杨天南
李亚萍
朱志新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98
|
|
20
|
准噶尔南缘新生代断裂的形成机制 |
卢华复
王胜利
贾承造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