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东博格达山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重油的发育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杜小弟 李锋 +2 位作者 邱海峻 李昭 徐银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8-378,共11页
二叠系芦草沟组是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和勘探目的层系之一。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山前带实施的油页岩调查井JZK1井钻探过程中,发现二叠系芦草沟组重油。通过对JZK1重油和岩... 二叠系芦草沟组是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和勘探目的层系之一。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山前带实施的油页岩调查井JZK1井钻探过程中,发现二叠系芦草沟组重油。通过对JZK1重油和岩心样品有机地球化学的测试数据研究表明:二叠系重油原油演化程度适中,主要赋存于岩石裂缝中,且经历过后期生物降解作用;油源对比指示,原油来自于芦草沟组本身,属自生自储型油藏。据此推测西起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东至奇台的白杨沟,断续延长136km,宽2~10km,分布面积约2×10^4 km^2的芦草沟组均为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基于钻井和过井地震测线的解释结果,指出存在推覆体上盘和推覆体下盘两个勘探领域,且推覆体下盘的原生油藏领域埋藏深、规模大,是下步勘探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博格达山前带 芦草沟组 重油 勘探有利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合盆地复杂构造带页岩油资源评价——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会喜 宋明水 +1 位作者 王圣柱 张奎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7,共11页
页岩油是滞留于烃源岩层系各类孔隙中的液态烃类,不同区带的保存条件优劣对页岩油散失量的影响及量化表征是目前页岩油资源评价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复杂构造区的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对于指导中国西部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压扭叠合盆地... 页岩油是滞留于烃源岩层系各类孔隙中的液态烃类,不同区带的保存条件优劣对页岩油散失量的影响及量化表征是目前页岩油资源评价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复杂构造区的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对于指导中国西部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压扭叠合盆地的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例,在地质结构精细解剖和保存评价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根据露头剖面和钻井岩石样品总有机碳含量(TOC)、S1及抽提氯仿沥青"A"含量实测数据,建立不同保存评价单元、不同岩相类型页岩油的保存系数相对权重量化赋值模型,实现对各评价单元页岩油散失程度的量化表征,并在原始页岩油资源量计算的基础上,确定现今残留页岩油资源量。研究表明:①博格达地区发育凹陷区、构造稳定区、冲断改造区和地表出露区4类保存评价单元,不同单元的岩石含油率随构造变形强度的增强、保存条件的变差整体呈减小趋势;②页岩油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控制了泥岩型和砂岩型岩相TOC与含油率的差异,泥岩型页岩油两者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砂岩型页岩油两者则表现为线性关系;③基于不同保存评价单元泥岩型和砂岩型页岩油TOC与含油率量化模型,实现了保存系数相对权重的分单元、分岩相量化赋值,为科学评价构造改造区的残留页岩油资源量奠定了基础;④博格达地区页岩油资源物质基础雄厚,奇台庄和柴窝堡凹陷中北部为有利的页岩油勘探靶区,芦三段砂岩型页岩油为主要的勘探层段和目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草沟组 页岩油 资源评价 保存系数 博格达山前带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造区不同岩相页岩油散失量研究——以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圣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14483-14491,共9页
页岩油散失是叠合改造盆地页岩油资源评价中的薄弱环节。保存条件对页岩油散失的影响及散失量表征对于复杂构造区的"残留"页岩油资源科学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以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例,基于大量... 页岩油散失是叠合改造盆地页岩油资源评价中的薄弱环节。保存条件对页岩油散失的影响及散失量表征对于复杂构造区的"残留"页岩油资源科学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以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例,基于大量露头和钻井样品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岩石热解S1和氯仿沥青"A"抽提等测试数据,在岩相类型和保存评价单元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不同评价单元、不同岩相的有机质丰度与含油率关系模型,实现页岩油散失量的量化表征,为残留页岩油资源量科学评价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博格达地区芦草沟组表现为陆源碎屑组分和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特点,发育基质型和夹层型2类10余种岩相类型,可划分出凹陷区、构造稳定区、冲断改造区和地表出露区4类保存评价单元;保存条件、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结构控制了不同岩相岩石的含油性差异,随构造变形强度的增强,保存条件变差,岩石的含油性整体呈减小趋势,基质型岩相富含有机质,有机碳含量与可动烃含量呈幂函数关系,夹层型岩相以外来烃充注为主,有机碳含量与可动烃含量呈线性关系;建立了不同保存评价单元基质型和夹层型页岩油保存系数相对权重量化赋值模型,实现了页岩油散失量的量化表征,为复杂构造区残留页岩油资源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博格达山前带 芦草沟组 页岩油 散失量 评价单元 保存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