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尚之人格 不朽之学术---纪念顾炎武亭林先生四百年冥诞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祖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46,167,共3页
顾亭林先生是明清更迭的社会大动荡造就的时代巨人,是中国学术史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宗师。先生对孔子所言"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二语八字,引证群书,实事求是,作了具有深刻时代内涵的阐释。以言耻为先,将... 顾亭林先生是明清更迭的社会大动荡造就的时代巨人,是中国学术史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宗师。先生对孔子所言"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二语八字,引证群书,实事求是,作了具有深刻时代内涵的阐释。以言耻为先,将为人为学合为一体,不惟成为顾亭林先生的毕身追求,也为当时及尔后的中国学人,树立了可以风范千秋的楷模。在宋明理学向乾嘉朴学演进的历史过程中,顾亭林先生也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历史贡献,他提出"理学,经学也"的主张,把理学纳入了经学的范围;倡导开展经学史研究,从学术源头上确立兴复经学的学理依据,进而梳理演进脉络,把握异同离合;主张"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示范了训诂治经的方法论。先生始终如一的高度社会责任意识,后世学人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最具永恒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序──谈清代乾嘉学派的学风和传统问题
2
作者 黄冕堂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3-51,共9页
《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序──谈清代乾嘉学派的学风和传统问题黄冕堂朱亚非同志系山东大学历史系七八级本科毕业生,后追随郑鹤声教授攻读中外关系史,于1985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是郑教授的一名关山门弟子。近几年,他通过认真... 《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序──谈清代乾嘉学派的学风和传统问题黄冕堂朱亚非同志系山东大学历史系七八级本科毕业生,后追随郑鹤声教授攻读中外关系史,于1985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是郑教授的一名关山门弟子。近几年,他通过认真读书,潜心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关系史 考据学 乾嘉学派 顾炎武 圣人之道 戴震 《日知录》 博学于文 《说解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国粹主义思潮的思想前导和时代特色
3
作者 梅林 邹进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S2期70-74,共5页
在清末林林总总的社会思潮中,国粹主义无疑是一支引人注目的劲旅。它活跃于本世纪的头十年,流风余韵不歇至今。本文不拟对之作全面评述,仅就它的思想前导和时代特色作一粗浅剖析。恩格斯说: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在清末林林总总的社会思潮中,国粹主义无疑是一支引人注目的劲旅。它活跃于本世纪的头十年,流风余韵不歇至今。本文不拟对之作全面评述,仅就它的思想前导和时代特色作一粗浅剖析。恩格斯说: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清末国粹主义思潮的“思想材料”是什么呢?国粹主义的大师们——章太炎、邓实、黄节、刘师培、马叙伦、陈去病等,大都喜欢以宋明遗民思想的传人自居,他们最为服膺明清之际反满派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诸人的气节和学说。黄、顾、王等人在明亡之后,或窜身瑶洞(王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粹主义 章太炎 时代特色 顾炎武 国粹派 清末 明清之际 社会思潮 民族主义 博学于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自学成才思想初探
4
作者 陈之任 张玉声 周东辉 《齐鲁学刊》 1984年第5期42-45,共4页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忠于教育事业,执教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调自学成才,是孔子教育思想内容之一,本文试图就此作一初步探讨。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论语·述而》,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但他“作《春秋》”...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忠于教育事业,执教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调自学成才,是孔子教育思想内容之一,本文试图就此作一初步探讨。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论语·述而》,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但他“作《春秋》”。“修《诗》、《书》、《礼》、《乐》”;又“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史记·孔子世家》)可见,孔子不仅是一个大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个大学问家。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呢?他明确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贡原来认为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后来,改变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 博学于文 论语 诗书礼乐 史记 好古 子贡 世家 周易 初步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顾炎武教育思想及其对吴地的影响
5
作者 徐启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71-76,共6页
论顾炎武教育思想及其对吴地的影响徐启彤顾炎武既是一位明末清初的著名启蒙思想家、杰出学者,又是一位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家。他虽未专门撰写教育论著,然其在丰富的著作中,蕴含着对教育的卓越见解。他从爱国主义思想出发... 论顾炎武教育思想及其对吴地的影响徐启彤顾炎武既是一位明末清初的著名启蒙思想家、杰出学者,又是一位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家。他虽未专门撰写教育论著,然其在丰富的著作中,蕴含着对教育的卓越见解。他从爱国主义思想出发,以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国计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教育思想 经学 经世致用 梁启超 爱国主义思想 紫阳书院 《清代学术概论》 行己有耻 博学于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训诂学论及中国古代学术的根本传统(下)
6
作者 宋永培 《现代中文学刊》 1996年第5期26-30,共5页
由博返约、明理得法的传统上文谈了训诂学与古代学术的第二个传统:必寻其源、本立道生的传统。现在谈谈第三个传统:由博返约、明理得法的传统。"由博返约"的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关键词 古代学术 博学于文 传统学术 条理 训诂学 戴震 明理 贯通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育第一”就是剥削阶级的政治第一
7
作者 赵子江 刘明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1期45-47,共3页
毛主席指出,反动派往往“给人以假象,而将真象荫蔽着”,“从来不说实话”。这是他们的阶级本性决定的。从孔子的“博学于文”,到林彪的“五分多”、“尖子多”,无一不是用“智育第一”的假象,荫蔽其剥削阶级政治第一的实质。
关键词 剥削阶级 林彪 工农兵学员 孔子 博学于文 搞政治 论语 资产阶级 奴隶制 教育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顧炎武思想(下) 被引量:3
8
作者 华山 王赓唐 《文史哲》 1963年第3期58-64,共7页
(三)明道救世,经世致用的“博学”論顧炎武思想的第二个大节目是“博学于文”。这是他学术思想的总綱。什么叫“博学于文?”他說:“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昔学之事也。”又說:“君子博学于文,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 (三)明道救世,经世致用的“博学”論顧炎武思想的第二个大节目是“博学于文”。这是他学术思想的总綱。什么叫“博学于文?”他說:“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昔学之事也。”又說:“君子博学于文,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可見他之所謂“学”,他之所謂“文”,包括的范围是极广的,“学”不仅指讀書,“文”也不仅指文章。按理說,所有一切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事物,都应該包括在他的“博学”的范围之內?怯捎谒莫M隘的“經世致用”观点,使他的“博学”对象主要限于人类社会的范围之内,而把对于自然的研究放到极为次要的地位。他解释《大学》中的“致知”道: “致知者,知止也。知止者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思想 思想史 救世 博学于文 思想界 圣人 思想体系 道学思想 禅学 顾炎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