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
1
作者 陈维力 潘永帅 +4 位作者 范坤宇 柳波 赵佳琦 黄志龙 李志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6,I0005,I0006,共18页
基于平衡剖面恢复、生烃过程模拟、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测试、地层水地球化学数据、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测井数据等资料,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结果表明:博孜—大北地... 基于平衡剖面恢复、生烃过程模拟、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测试、地层水地球化学数据、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测井数据等资料,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结果表明:博孜—大北地区巴二段发育一系列逆冲断层和断背斜圈闭,圈闭幅度和闭合高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形成时间逐渐变晚;烃源岩充注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生烃时间逐渐变晚。巴二段整体具有早期聚油和晚期聚气的特征,受控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和构造演化过程,不同地区和区带的油气成藏期次存在差别;博孜—大北地区南带巴二段快速深埋时间极晚,导致油气充注期次和储层致密化时间晚于中北带的。不同地区和区带之间的差异成藏过程受控于圈闭条件、烃源岩充注强度、油气充注期次、储层非均质性和保存条件等因素;圈闭幅度越大、生烃时间越早、充注强度越强、优质储层占比越高、保存条件越好,巴二段油气水分异越彻底,产量越高。该结果为库车坳陷及其他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的地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挤压 生烃演化 充注期次 差异成藏过程 控藏因素 博孜—大北地区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博孜-大北逆冲推覆带超深层致密砂岩地应力场模拟及分区评价
2
作者 邢梓萌 李瑞雪 +6 位作者 邓虎成 宿航 张家维 何建华 张辉 胡笑非 马顺婷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6-310,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博孜—大北地区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是我国超深层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受逆冲推覆构造及盐构造双重影响,该地区发育了叠瓦状褶皱构造及一系列断距大、倾角变化显著的断裂,导致地应力场分布复杂多变,难以准确预测,严... 塔里木盆地博孜—大北地区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是我国超深层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受逆冲推覆构造及盐构造双重影响,该地区发育了叠瓦状褶皱构造及一系列断距大、倾角变化显著的断裂,导致地应力场分布复杂多变,难以准确预测,严重制约了该区的勘探开发进程。为揭示其应力分布规律,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逆冲推覆构造特征的地应力场模拟方法,并结合储层地质特征与工程改造需求对研究区进行了应力分级分区评价。基于岩心测试、测井资料、矿场试验数据,标定了单井地应力方向和大小,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地应力方向与大小的分布特征;通过探讨地应力对储层物性、脆性、工程改造难度的影响,建立了研究区应力分级评价标准;对博孜—大北地区重点开发的B1井区进行了精细三维非均质地应力场建模,明确了B1井区应力分布规律,完成了分区评价。地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单井地应力解释结果平均误差率小于10%,B1井区地应力方向主要为N170°—190°E,断裂附近地应力方向沿断裂走向发生20°~60°的偏转。地应力大小受埋深影响,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背斜高点及断裂带内地应力与应力差减小;断裂级次越高,其对地应力的断裂扰动范围及强度越大。以最小主应力145MPa、水平应力差34MPa为界,将地应力状态由好到差分为4类:低应力差—低地应力、高应力差—低地应力、低应力差—高地应力、高应力差—高地应力。B1井区有利于压裂改造的低应力差—低地应力区主要分布于白垩系巴什组断裂上盘和构造变形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致密砂岩储层 逆冲推覆构造 现今地应力场模拟 应力分区 博孜—大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