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
6
1
作者
于雯雯
刘培廷
+6 位作者
张朝晖
张虎
高继先
吴福权
许程林
贲成恺
袁健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6-714,共9页
2011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2年2月(冬季)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进行了四个季节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2种,夏季(30种)>春季(25种)>秋季(16种)>冬季(14种).总平均丰度和总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0.03ind·...
2011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2年2月(冬季)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进行了四个季节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2种,夏季(30种)>春季(25种)>秋季(16种)>冬季(14种).总平均丰度和总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0.03ind·m-3和54mg·m-3,四季丰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春季(144.61ind·m-3)>冬季(51.76ind·m-3)>秋季(46.28ind·m-3)>夏季(37.47ind·m-3);生物量依次为春季(72mg·m-3)>夏季(56mg·m-3)>冬季(55mg·m-3)>秋季(34mg·m-3).春季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夏季向东北增加,秋季向东南增加,冬季整体分布较均匀.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四个季节唯一的共同优势种是真刺唇角水蚤,数量大,分布广,春季中华哲水蚤对总丰度贡献最大,夏季由于水温的升高数量大幅减少,冬季又成为该海域的优势种.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年均值为1.70,夏季(2.43)>春季(1.97)>秋季(1.31)>冬季(1.08),该海区浮游动物整体群落结构较简单.对比发现该海域与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丰度和生物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
浮游动物
群
落结构
多样性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
4
2
作者
相景昌
陈爽
+1 位作者
余成
李广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3-732,共10页
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主要指生物多样性在环境和生态系统方面的服务功能,非使用价值评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设计支付卡式调查问卷,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进...
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主要指生物多样性在环境和生态系统方面的服务功能,非使用价值评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设计支付卡式调查问卷,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在允许零支付意愿(WTP=0)的问卷引导方式、以个人为支付单位,以及规避零支付意愿、以家庭为支付单位两种情况下,分别计算居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付意愿,进而推算出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公众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允许WTP=0情况下,受访者的平均支付意愿为96.2元·(a·人)^-1;规避WTP=0中,平均支付意愿为232.96元·(a·户)^-1,两者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为每年5.32~5.92×10^8元.同时,受访者收入、对生物多样性及其受用海工程影响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收入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综合开发空间协调与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条件价值法
支付意愿
非使用价值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DEM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冲淤演变初步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高敏钦
徐亮
黎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8-176,共9页
利用1968年(实测时间为1963-1968年)和1979年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三丫子港至川腰港1:200000海图以及2006年大丰港及其附近1:50000海图资料,用Mapinfo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水深点和等深线数据,在Surfer8.0中进行Kriging插值,分别建立水下数...
利用1968年(实测时间为1963-1968年)和1979年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三丫子港至川腰港1:200000海图以及2006年大丰港及其附近1:50000海图资料,用Mapinfo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水深点和等深线数据,在Surfer8.0中进行Kriging插值,分别建立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定量计算1968年至1979年三丫子港至川腰港的冲淤变化,以及西洋潮流通道1968年、1979年和2006年之间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①辐射沙脊群三丫子港至川腰港1968年至1979年全区处于冲淤动态平衡,冲刷量为8.98×109m3,淤积量为11.38×109m3。全区平均淤高13cm/a,年均淤积速率为1cm,其中以沿岸和东北部淤积为主,沙脊群中心枢纽部位冲淤变化较为频繁,外海大部分区域较为稳定。②西洋潮流通道1968年至1979年以冲刷为主,全区平均冲刷1.05m,年均冲刷速率为8.0cm/a;1979年至2006年仍以冲刷为主,全区平均冲刷1.59m,但年均冲刷速率小于1968年至1979年,为5.9c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
西洋潮流通道
冲淤变化
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4
作者
曹维
郭清荣
+3 位作者
徐夏芳
蔡燕红
魏永杰
黄秀清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根据2011年2-12月6个航次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水质调查获得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调查水域生态环境的失控变化特征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主成分1与COD、无机氮、石油类有较强相关性,表现为陆源污染的影响;第二主成分...
根据2011年2-12月6个航次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水质调查获得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调查水域生态环境的失控变化特征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主成分1与COD、无机氮、石油类有较强相关性,表现为陆源污染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与pH、溶解氧有较强的相关性。第三主成分与叶绿素a有较强相关性,表明辐射沙脊群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其原始数据的方差解释能力分别为50.366%、29.636%、10.789%,累计贡献率为90.791%。在环境要素的空间变化特征看,1-3#测站水质变化受硝酸盐、亚硝酸盐、COD、石油类等浓度波动的影响较大;5、6#测站则受盐度影响较大,表明了各站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
6
1
作者
于雯雯
刘培廷
张朝晖
张虎
高继先
吴福权
许程林
贲成恺
袁健美
机构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6-714,共9页
基金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5006)
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项目(BM2012059)
+1 种基金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2422)
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201303047)
文摘
2011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2年2月(冬季)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进行了四个季节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2种,夏季(30种)>春季(25种)>秋季(16种)>冬季(14种).总平均丰度和总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0.03ind·m-3和54mg·m-3,四季丰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春季(144.61ind·m-3)>冬季(51.76ind·m-3)>秋季(46.28ind·m-3)>夏季(37.47ind·m-3);生物量依次为春季(72mg·m-3)>夏季(56mg·m-3)>冬季(55mg·m-3)>秋季(34mg·m-3).春季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夏季向东北增加,秋季向东南增加,冬季整体分布较均匀.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四个季节唯一的共同优势种是真刺唇角水蚤,数量大,分布广,春季中华哲水蚤对总丰度贡献最大,夏季由于水温的升高数量大幅减少,冬季又成为该海域的优势种.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年均值为1.70,夏季(2.43)>春季(1.97)>秋季(1.31)>冬季(1.08),该海区浮游动物整体群落结构较简单.对比发现该海域与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丰度和生物量较低.
关键词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
浮游动物
群
落结构
多样性
季节变化
Keywords
the radial sand ridge group region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species diversity
seasonal variation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
4
2
作者
相景昌
陈爽
余成
李广宇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3-732,共10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201005006-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315)
文摘
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主要指生物多样性在环境和生态系统方面的服务功能,非使用价值评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设计支付卡式调查问卷,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在允许零支付意愿(WTP=0)的问卷引导方式、以个人为支付单位,以及规避零支付意愿、以家庭为支付单位两种情况下,分别计算居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付意愿,进而推算出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公众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允许WTP=0情况下,受访者的平均支付意愿为96.2元·(a·人)^-1;规避WTP=0中,平均支付意愿为232.96元·(a·户)^-1,两者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为每年5.32~5.92×10^8元.同时,受访者收入、对生物多样性及其受用海工程影响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收入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综合开发空间协调与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条件价值法
支付意愿
非使用价值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
Keywords
biodiversity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
willingness to pay(WTP)
non-use value
radial sand ridge field of Southern Yellow Sea
分类号
X17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DEM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冲淤演变初步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高敏钦
徐亮
黎刚
机构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军指挥学院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8-176,共9页
基金
江苏海岸带调查"908"项目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文摘
利用1968年(实测时间为1963-1968年)和1979年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三丫子港至川腰港1:200000海图以及2006年大丰港及其附近1:50000海图资料,用Mapinfo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水深点和等深线数据,在Surfer8.0中进行Kriging插值,分别建立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定量计算1968年至1979年三丫子港至川腰港的冲淤变化,以及西洋潮流通道1968年、1979年和2006年之间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①辐射沙脊群三丫子港至川腰港1968年至1979年全区处于冲淤动态平衡,冲刷量为8.98×109m3,淤积量为11.38×109m3。全区平均淤高13cm/a,年均淤积速率为1cm,其中以沿岸和东北部淤积为主,沙脊群中心枢纽部位冲淤变化较为频繁,外海大部分区域较为稳定。②西洋潮流通道1968年至1979年以冲刷为主,全区平均冲刷1.05m,年均冲刷速率为8.0cm/a;1979年至2006年仍以冲刷为主,全区平均冲刷1.59m,但年均冲刷速率小于1968年至1979年,为5.9cm/a。
关键词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
西洋潮流通道
冲淤变化
DEM
Keywords
radiative sand ridge filed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Xiyang tidal channel
scouring and silting evolution
DEM
分类号
P737.17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4
作者
曹维
郭清荣
徐夏芳
蔡燕红
魏永杰
黄秀清
机构
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出处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专项(201005006-8)
文摘
根据2011年2-12月6个航次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水质调查获得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调查水域生态环境的失控变化特征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主成分1与COD、无机氮、石油类有较强相关性,表现为陆源污染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与pH、溶解氧有较强的相关性。第三主成分与叶绿素a有较强相关性,表明辐射沙脊群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其原始数据的方差解释能力分别为50.366%、29.636%、10.789%,累计贡献率为90.791%。在环境要素的空间变化特征看,1-3#测站水质变化受硝酸盐、亚硝酸盐、COD、石油类等浓度波动的影响较大;5、6#测站则受盐度影响较大,表明了各站的空间差异。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
水质
Keyword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adial sandy ridge area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water quality
分类号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于雯雯
刘培廷
张朝晖
张虎
高继先
吴福权
许程林
贲成恺
袁健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
相景昌
陈爽
余成
李广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DEM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冲淤演变初步研究
高敏钦
徐亮
黎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曹维
郭清荣
徐夏芳
蔡燕红
魏永杰
黄秀清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