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黄海中部隆起CSDP-2井中—古生界烃源岩精细评价
被引量:
20
1
作者
肖国林
蔡来星
+3 位作者
郭兴伟
吴志强
董贺平
李宝刚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12期24-36,共13页
CSDP-2井是在南黄海中部隆起上首钻的全取心深钻,在新近系之下钻遇下三叠统青龙组—上奥陶统多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钻井揭示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可溶有机物分析及生烃强度计算证实,中部隆起发育倾油型的青龙组...
CSDP-2井是在南黄海中部隆起上首钻的全取心深钻,在新近系之下钻遇下三叠统青龙组—上奥陶统多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钻井揭示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可溶有机物分析及生烃强度计算证实,中部隆起发育倾油型的青龙组上段灰岩、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部泥岩、油气型的石炭系中—上部灰岩3套有效烃源岩;生气为主的有效烃源岩主要为大隆组—龙潭组泥岩和炭质泥岩、栖霞组上部富含炭质的臭灰岩、石炭系中—下部灰岩和底部炭质泥岩。目前钻井揭示的中—古生界总生烃强度是(20.761 9~31.283 9)×108 m3气当量/km2,与国内外大中型气田分布区域的生气强度相当。其中,油源岩的总生油强度为(43.076~55.30)×104 t/km2,气源岩的总生气强度为(16.454 3~25.753 9)×108 m3/km2;同时,烃源岩的总生气强度是生油强度的4~5倍,碎屑岩的生烃强度是灰岩的2倍以上。巨大的生烃强度和多源层供烃为形成大—中型的油气聚集和成藏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显示了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中部隆起
CSDP-2井
中—古生界
烃源岩精细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黄海中部隆起印支面剥蚀量恢复与演化过程——来自CSDP-2井的证据
被引量:
9
2
作者
庞玉茂
郭兴伟
+4 位作者
张训华
韩作振
朱晓青
侯方辉
蔡来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南黄海中部隆起是下扬子地块向海域的延伸,是当前海相盆地海域资源调查的潜力区。中部隆起自印支期以来经历多期构造隆升、挤压及剥蚀作用,显著影响了盆地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分布。2016年底完钻的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首次在中部隆起钻...
南黄海中部隆起是下扬子地块向海域的延伸,是当前海相盆地海域资源调查的潜力区。中部隆起自印支期以来经历多期构造隆升、挤压及剥蚀作用,显著影响了盆地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分布。2016年底完钻的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首次在中部隆起钻穿印支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在中部隆起既是新近系-第四系底界,又是下三叠统灰岩的顶界,横向延伸平缓,上、下地层产状差异巨大,下伏地层具有强烈的挤压变形及逆冲推覆,呈现显著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本次研究基于泥岩声波时差法计算的印支面地层剥蚀量约为1200 m,镜质体反射率法计算的剥蚀量约为1400 m,与地层趋势面估算的剥蚀量基本一致。结合南黄海盆地演化过程分析,认为中部隆起大致于晚三叠世开始隆升,至晚白垩世期间经历快速剥蚀,并可能延续到渐新世末期。在当前南黄海盆地资源调查逐步转向中、古生界海相残留盆地之际,依托实际钻探资料进行印支不整合面研究及剥蚀量恢复对于恢复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及评价油气资源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中部隆起
大陆架科钻
印支构造面
剥蚀量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黄海中部隆起CSDP-2井中—古生界烃源岩精细评价
被引量:
20
1
作者
肖国林
蔡来星
郭兴伟
吴志强
董贺平
李宝刚
机构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12期24-36,共13页
基金
国家海洋地质专项"大陆架科学钻探"(GZH201100202)
国家海洋地质专项(DD20160147)
文摘
CSDP-2井是在南黄海中部隆起上首钻的全取心深钻,在新近系之下钻遇下三叠统青龙组—上奥陶统多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钻井揭示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可溶有机物分析及生烃强度计算证实,中部隆起发育倾油型的青龙组上段灰岩、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部泥岩、油气型的石炭系中—上部灰岩3套有效烃源岩;生气为主的有效烃源岩主要为大隆组—龙潭组泥岩和炭质泥岩、栖霞组上部富含炭质的臭灰岩、石炭系中—下部灰岩和底部炭质泥岩。目前钻井揭示的中—古生界总生烃强度是(20.761 9~31.283 9)×108 m3气当量/km2,与国内外大中型气田分布区域的生气强度相当。其中,油源岩的总生油强度为(43.076~55.30)×104 t/km2,气源岩的总生气强度为(16.454 3~25.753 9)×108 m3/km2;同时,烃源岩的总生气强度是生油强度的4~5倍,碎屑岩的生烃强度是灰岩的2倍以上。巨大的生烃强度和多源层供烃为形成大—中型的油气聚集和成藏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显示了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关键词
南黄海中部隆起
CSDP-2井
中—古生界
烃源岩精细评价
Keywords
Central Uplift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well CSDP-2
Meso-Paleozoic
detailed assessment o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分类号
P736.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黄海中部隆起印支面剥蚀量恢复与演化过程——来自CSDP-2井的证据
被引量:
9
2
作者
庞玉茂
郭兴伟
张训华
韩作振
朱晓青
侯方辉
蔡来星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7M62029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8BD026)
+7 种基金
国家海洋地质专项(DD20160147)
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3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108
41210005
41776081
41402182)
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
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2015TDJH101)联合资助
文摘
南黄海中部隆起是下扬子地块向海域的延伸,是当前海相盆地海域资源调查的潜力区。中部隆起自印支期以来经历多期构造隆升、挤压及剥蚀作用,显著影响了盆地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分布。2016年底完钻的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首次在中部隆起钻穿印支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在中部隆起既是新近系-第四系底界,又是下三叠统灰岩的顶界,横向延伸平缓,上、下地层产状差异巨大,下伏地层具有强烈的挤压变形及逆冲推覆,呈现显著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本次研究基于泥岩声波时差法计算的印支面地层剥蚀量约为1200 m,镜质体反射率法计算的剥蚀量约为1400 m,与地层趋势面估算的剥蚀量基本一致。结合南黄海盆地演化过程分析,认为中部隆起大致于晚三叠世开始隆升,至晚白垩世期间经历快速剥蚀,并可能延续到渐新世末期。在当前南黄海盆地资源调查逐步转向中、古生界海相残留盆地之际,依托实际钻探资料进行印支不整合面研究及剥蚀量恢复对于恢复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及评价油气资源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南黄海中部隆起
大陆架科钻
印支构造面
剥蚀量
构造演化
Keywords
central uplift of South Yellow Sea Basin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Project
Indosinian tectonic surface
denudation thickness
tectonic evolution
分类号
P67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黄海中部隆起CSDP-2井中—古生界烃源岩精细评价
肖国林
蔡来星
郭兴伟
吴志强
董贺平
李宝刚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黄海中部隆起印支面剥蚀量恢复与演化过程——来自CSDP-2井的证据
庞玉茂
郭兴伟
张训华
韩作振
朱晓青
侯方辉
蔡来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