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的源汇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1
作者
谷玉
常鑫
+3 位作者
孔凡兴
兰凯
庄光超
刘喜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150,共11页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了大量来自邻近河流的陆源沉积物,是研究沉积物物源的良好区域,但其沉积物的输运过程和控制因素尚不明确。本文利用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岩芯YSCW-1中沉积物的粒度和元素组成特征,查明自全新世以来研究区沉积物的源汇...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了大量来自邻近河流的陆源沉积物,是研究沉积物物源的良好区域,但其沉积物的输运过程和控制因素尚不明确。本文利用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岩芯YSCW-1中沉积物的粒度和元素组成特征,查明自全新世以来研究区沉积物的源汇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基于^(14)C放射年龄,YSCW-1岩芯沉积物为9.3 ka以来的沉积,泥质沉积中心形成于约6.5 ka。粒度组成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由砂、粉砂和黏土组成。基于地球化学相关指标,研究区沉积物来源受到黄河和长江的影响。6.7 ka以前,黄河沉积物占据主导地位;6.7 ka之后长江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贡献量增加,可能与黄海现代环流体系的形成有关,海洋锋面限制了黄河以及朝鲜河流沉积物向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元素地球化学
物源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数比变换在因子分析法提取东亚冬季风敏感粒级中的应用——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H07孔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冷传旭
袁鸿洁
+2 位作者
徐翠玲
郝娅楠
赵广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利用经典统计学分析等传统方法提取东亚季风敏感粒级时,往往因忽视了成分数据的闭合效应而造成对分析结果的误读,所确定的季风替代指标与已有指标的对应效果也不甚理想。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H07岩心为例,尝试对原始粒度数据做中心化对数...
利用经典统计学分析等传统方法提取东亚季风敏感粒级时,往往因忽视了成分数据的闭合效应而造成对分析结果的误读,所确定的季风替代指标与已有指标的对应效果也不甚理想。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H07岩心为例,尝试对原始粒度数据做中心化对数比变换以消除闭合效应,再通过因子分析法从中提取出东亚冬季风敏感粒级,进而提出将F2因子得分值作为东亚冬季风强度的替代指标。结合AMS14 C年代数据,重建了近6 200aBP来的东亚冬季风演化历史,并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1)6.2~4.99kaBP,高水平强烈波动期;(2)4.99~3.66kaBP,高水平小幅波动期;(3)3.66~0.87kaBP,低水平亚稳定期;(4)0.87~0.14kaBP,持续增强期;(5)0.14kaBP至今,大幅减弱期。所提取的替代指标与其他气候指标有很好的对应,证明将中心化对数比变换引入到季风敏感粒级的提取过程中是可行的,能有效地揭示出更接近于真实的中国东部地区东亚冬季风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效应
中心化对数比变换
因子分析
东亚冬季风
敏感粒级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的源汇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1
作者
谷玉
常鑫
孔凡兴
兰凯
庄光超
刘喜停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15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末次冰消期以来浙闽沿岸泥质沉积物内活性铁源汇过程及环境响应”(42276060)
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ZR202102200364)。
文摘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了大量来自邻近河流的陆源沉积物,是研究沉积物物源的良好区域,但其沉积物的输运过程和控制因素尚不明确。本文利用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岩芯YSCW-1中沉积物的粒度和元素组成特征,查明自全新世以来研究区沉积物的源汇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基于^(14)C放射年龄,YSCW-1岩芯沉积物为9.3 ka以来的沉积,泥质沉积中心形成于约6.5 ka。粒度组成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由砂、粉砂和黏土组成。基于地球化学相关指标,研究区沉积物来源受到黄河和长江的影响。6.7 ka以前,黄河沉积物占据主导地位;6.7 ka之后长江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贡献量增加,可能与黄海现代环流体系的形成有关,海洋锋面限制了黄河以及朝鲜河流沉积物向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输送。
关键词
粒度
元素地球化学
物源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
Keywords
grain size
element geochemistry
provenance
the central South Yellow Sea mud area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数比变换在因子分析法提取东亚冬季风敏感粒级中的应用——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H07孔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冷传旭
袁鸿洁
徐翠玲
郝娅楠
赵广涛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4年渤黄海海洋学综合考察实验研究(NORC2014-01)
文摘
利用经典统计学分析等传统方法提取东亚季风敏感粒级时,往往因忽视了成分数据的闭合效应而造成对分析结果的误读,所确定的季风替代指标与已有指标的对应效果也不甚理想。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H07岩心为例,尝试对原始粒度数据做中心化对数比变换以消除闭合效应,再通过因子分析法从中提取出东亚冬季风敏感粒级,进而提出将F2因子得分值作为东亚冬季风强度的替代指标。结合AMS14 C年代数据,重建了近6 200aBP来的东亚冬季风演化历史,并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1)6.2~4.99kaBP,高水平强烈波动期;(2)4.99~3.66kaBP,高水平小幅波动期;(3)3.66~0.87kaBP,低水平亚稳定期;(4)0.87~0.14kaBP,持续增强期;(5)0.14kaBP至今,大幅减弱期。所提取的替代指标与其他气候指标有很好的对应,证明将中心化对数比变换引入到季风敏感粒级的提取过程中是可行的,能有效地揭示出更接近于真实的中国东部地区东亚冬季风演化历史。
关键词
闭合效应
中心化对数比变换
因子分析
东亚冬季风
敏感粒级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
Keywords
closure effect
logarithm ratio transformation
factor analysis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sensitive grain size
the central mud area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的源汇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谷玉
常鑫
孔凡兴
兰凯
庄光超
刘喜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数比变换在因子分析法提取东亚冬季风敏感粒级中的应用——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H07孔为例
冷传旭
袁鸿洁
徐翠玲
郝娅楠
赵广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