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阿尔金—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进展、问题及挑战 被引量:51
1
作者 张建新 孟繁聪 C.G.Mattinson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6-545,共20页
南阿尔金—柴北缘高压-超高压(HP/UHP)变质带为近10年来所新厘定,它分布在青藏高原北缘,延伸近1000km,被阿尔金断裂分成南阿尔金和柴北缘两部分,以含少量榴辉岩、石榴橄榄岩和含柯石英的片麻岩为特征。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岩石组合分析... 南阿尔金—柴北缘高压-超高压(HP/UHP)变质带为近10年来所新厘定,它分布在青藏高原北缘,延伸近1000km,被阿尔金断裂分成南阿尔金和柴北缘两部分,以含少量榴辉岩、石榴橄榄岩和含柯石英的片麻岩为特征。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岩石组合分析及其岩石学特征,可把南阿尔金—柴北缘HP/UHP变质带划分为6个HP/UHP变质单元,从西向东分别是:江尕勒萨依榴辉岩-片麻岩单元(JSU);巴什瓦克石榴橄榄岩-高压麻粒岩单元(BWU);鱼卡—落凤坡榴辉岩-片麻岩(片岩)单元(YLU);绿粱山石榴橄榄岩-高压麻粒岩单元(LLU);锡铁山榴辉岩-片麻岩单元(XTU);都兰榴辉岩-片麻岩单元(DLU)。研究显示,6个HP/UHP变质单元在岩石组合、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及变质演化历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榴辉岩相变质时代变化在420~500Ma之间,可能反映了早古生代沿南阿尔金—柴北缘HP/UHP变质带的多阶段或穿时性的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柴北缘 HP/UHP变质 HP/UHP变质单元 多阶段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与我国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立飞 吕增 +1 位作者 李旭平 Kurt Bucher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8-506,共9页
根据对西阿尔卑斯Zernatt-Saas带的野外地质考察及有关资料的总结,详细地介绍了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地质概括、岩石组成和变质作用演化过程,并着重与我国新疆西南天山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进行了比较,探... 根据对西阿尔卑斯Zernatt-Saas带的野外地质考察及有关资料的总结,详细地介绍了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地质概括、岩石组成和变质作用演化过程,并着重与我国新疆西南天山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这两个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在变质作用和地质演化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两个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典型的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基本地质特征是都具有保存完好的洋壳岩石组合特征和较低的地热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 洋壳深俯冲 西阿尔卑斯 新疆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阿尔金尤努斯萨依退变榴辉岩变质演化研究
3
作者 吴学谦 宫相宽 +3 位作者 谭俊 杨浩东 罗晰露 林青霞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0-749,共20页
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尤努斯萨依地区退变榴辉岩的变质P-T-t轨迹研究,可以为带内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俯冲与折返过程的恢复提供重要限定。本文通过岩相学观察,确定尤努斯萨依退变榴辉岩至少保留了4期变质矿物组合,基于矿物化学... 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尤努斯萨依地区退变榴辉岩的变质P-T-t轨迹研究,可以为带内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俯冲与折返过程的恢复提供重要限定。本文通过岩相学观察,确定尤努斯萨依退变榴辉岩至少保留了4期变质矿物组合,基于矿物化学成分分析、相平衡模拟、平衡矿物温压计算、锆石U-Pb定年和包裹体分析的综合研究,获得其榴辉岩相变质温压条件为P=18~24 kbar,T=940℃~1060℃,对应的变质时代为501±5 Ma;麻粒岩相退变质矿物组合“Grt+Cpx+Pl+Qz”限定该期变质作用温压区间为P=10.5~11.5 kbar,T=878℃~893℃;麻粒—角闪岩相退变质温压区间为P=7.5~8.2 kbar,T=581℃~616℃,根据锆石的稀土元素组成和矿物包裹体中角闪石、石英的存在,限定该期变质事件时代为457±8 Ma;角闪岩相退变质温压区间为P=2.4~2.5 kbar,T=467℃~478℃。它们整体形成了一个顺时针型P-T轨迹,是大陆俯冲—深俯冲和折返的产物。结合本文和区内其它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变质演化历史,探讨了南阿尔金俯冲—深俯冲陆壳岩石的折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退变榴辉岩 相平衡模拟 锆石 P-T-T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阿尔金巴什瓦克榴辉岩的变质演化:对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晶 李云帅 +1 位作者 于胜尧 张建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91-3704,共14页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对于揭示造山带的热演化历史及造山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榴辉岩的详细岩相学研究,认为该榴辉岩经历了榴辉岩相的峰期变质阶段(M1,946~1026℃和2.9~3.2 GPa)、峰后退变质...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对于揭示造山带的热演化历史及造山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榴辉岩的详细岩相学研究,认为该榴辉岩经历了榴辉岩相的峰期变质阶段(M1,946~1026℃和2.9~3.2 GPa)、峰后退变质阶段(M2,硬玉+石英=钠长石反应线附近)以及晚期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阶段(M3,~0.8 GPa, 789~841℃)。此外,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该榴辉岩的变质时代为492.8±2.8 Ma (MSWD=0.77),结合锆石中的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和石英包裹体及前人所获得的年代学数据,认为该变质时代记录了早古生代榴辉岩相的变质事件,进而恢复了南阿尔金榴辉岩所记录的顺时针P-T-t轨迹。本研究为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超高压变质作用提供了有效的矿物学与岩石学证据,同时为探讨南阿尔金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P-T-T轨迹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作用 阿尔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23
5
作者 张立飞 艾永亮 +3 位作者 李强 李旭平 宋述光 魏春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29-1038,共10页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在野外地质产状、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根据野外地质产状特征,西南天山出露的榴辉岩可以分为三类:即在蓝片岩中呈透镜体的块状榴辉岩、保存有玄...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在野外地质产状、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根据野外地质产状特征,西南天山出露的榴辉岩可以分为三类:即在蓝片岩中呈透镜体的块状榴辉岩、保存有玄武岩岩枕的枕状榴辉岩和夹杂在大理岩中的条带状榴辉岩。详细的岩石学研究表明它们都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其变质作用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峰期榴辉岩阶段(560~600℃,4.95~5.07GPa)、主期榴辉岩阶段(598~496℃,25.72~26.66±1kbar)和退变绿帘石蓝片岩相阶段。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其原岩相当于源于富集地幔的(ε_(Nd)-1.4~-0.4)具有 OIB 特点的变碱性玄武岩、源于亏损地幔的(ε_(Nd)=+6.7~+7.4)具有 NMORB 特点的洋中脊玄武岩和源于较富集地幔的(ε_(Nd)=-2.5~+3.2)具有 EMORB 特点的洋中脊玄武岩,它们形成于海山环境下的洋壳。榴辉岩中锆石 SHRIMP定年结果表明榴辉岩的原岩形成于石炭纪(>310Ma)之前,洋壳开始俯冲发生在二叠纪末(280~290Ma),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发生在三叠纪(220~230Ma)。结合在其北侧低压麻粒岩带的发现,提出了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双变质带构造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超高压变质 榴辉岩 地球化学与年代学 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柴北缘—阿尔金的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及其原岩性质探讨 被引量:90
6
作者 杨经绥 张建新 +5 位作者 孟繁聪 史仁灯 吴才来 许志琴 李海兵 陈松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1-314,共24页
中国西部祁连山柴北缘地区和南阿尔金地区存在一条被阿尔金断裂错开 4 0 0km ,但构造上相连的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带。通过对柴北缘地区大柴旦、锡铁山、都兰和南阿尔金地区且末一带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发现榴辉岩原岩主要由玄武... 中国西部祁连山柴北缘地区和南阿尔金地区存在一条被阿尔金断裂错开 4 0 0km ,但构造上相连的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带。通过对柴北缘地区大柴旦、锡铁山、都兰和南阿尔金地区且末一带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发现榴辉岩原岩主要由玄武岩和苦橄岩两类岩石组成 ,进一步分为高Ti型 (w(TiO2 ) =2 %~ 5 % ) ,中Ti型 (1%~ 2 % )和低Ti型 (<1% ) 3种类型 ,识别出榴辉岩的原岩类型有洋脊玄武岩、岛弧拉斑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类等产在不同环境的岩石类型。榴辉岩的Nd同位素组成与现代洋脊玄武岩类相似 ,ε(Nd ,0 )主要为正值 ,少量为轻微负值 ,表明榴辉岩的原岩曾是海底玄武岩 ,并且经过了消减俯冲作用 ,混入了部分的地壳物质。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年龄为 5 0 0~ 4 4 0Ma,原岩年龄分别为 80 0~ 75 0Ma和~ 10 0 0Ma。研究表明 ,柴北缘滩涧山群中存在两套时代不同的基性超基性岩 ,一套为产在绿梁山的新元古代时期形成的蛇绿岩组合 ,新获得的年龄值为 (76 8±39)Ma(Rb Sr)和 (780± 2 2 )Ma(Sm Nd) ,另一套主要为产在赛什腾山的晚寒武世岛弧火山岩 ,形成时代约在 5 15~ 4 86Ma。榴辉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和Nd同位素组成 ,以及 80 0~ 75 0Ma的原岩时代与其中的新元古代基性岩类可以对比。初步认为它们是同一套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 榴辉岩 基性火山岩 柴北缘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中段高压-超高压带(含菱镁矿)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7
作者 校培喜 王永和 +2 位作者 张汉文 潘长利 孙南一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7-74,共8页
阿尔金山走滑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北缘 ,向东北与北山构造带相连 ,它斜切了塔里木板块和柴达木地块、东天山构造带和祁连构造带。新近在该构造带中段苏吾什杰一带发现了高压 -超高压岩石新类型——含菱镁矿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 ,其与高压... 阿尔金山走滑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北缘 ,向东北与北山构造带相连 ,它斜切了塔里木板块和柴达木地块、东天山构造带和祁连构造带。新近在该构造带中段苏吾什杰一带发现了高压 -超高压岩石新类型——含菱镁矿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 ,其与高压壳源型榴辉岩共生一起 ,为幔源型超高压变质岩构造侵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 高压-超高压变质 石榴子石 橄榄岩 走滑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ZK703钻孔榴辉岩的变质作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泽明 许志琴 徐惠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1-333,共13页
东海ZK703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钻孔深558m,穿过的岩性主要为榴辉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石榴橄榄岩,及少量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蓝晶石石英岩和硬玉石英岩。钻孔揭示榴辉岩呈层状产出,具中等倾角,稳... 东海ZK703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钻孔深558m,穿过的岩性主要为榴辉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石榴橄榄岩,及少量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蓝晶石石英岩和硬玉石英岩。钻孔揭示榴辉岩呈层状产出,具中等倾角,稳定延伸到钻孔深度以下。超高压矿物或其后成合晶假象在这些岩石中的保存,以及岩石之间的接触关系表明,这是一个整体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表壳岩和基性-超基性岩组合。据原生次要矿物,超高压榴辉岩可分成5种类型,其中以富金红石榴辉岩为主,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石英榴辉岩次之,夹少量蓝晶石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含极少量次要矿物的普通榴辉岩与石榴橄榄岩伴生。岩相学研究揭示超高压榴辉岩至少经历了3期变质作用,即峰期超高压榴辉岩相,以柯石英、高硅多硅白云母和金刚石的出现为特征;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以角闪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等后成合晶矿物的形成为特征;绿帘角闪岩相,角闪石+钠长石+绿帘石共生。超高压榴辉岩峰期变质作用的pt条件是700~860C,>2.8~3.0GPa,退变质作用pt轨迹表现为早期的近等温降压过程和晚期的降温、降压过程。显微结构和矿物微区化学成分变化表明,超高压矿物减压退变质形成的后成合晶和后成合晶冠状体矿物是域平衡反应或不平衡反应的产物。合晶矿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 榴辉岩 岩相学 矿物化学 超高压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的多时代演化 被引量:32
9
作者 徐惠芬 杨天南 +1 位作者 刘福来 J.G.Liou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1-378,T003,T004,共10页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广泛分布有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系列,有关其形成的时代和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岩石露头表现为强烈的片麻理,并且多数和榴辉岩及榴辉岩相岩石密切伴生。其岩石类型有变化,从斜长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二长花...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广泛分布有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系列,有关其形成的时代和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岩石露头表现为强烈的片麻理,并且多数和榴辉岩及榴辉岩相岩石密切伴生。其岩石类型有变化,从斜长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二长花岗片麻岩演化到花岗岩。矿物和地球化学变化也较大。从残留的高压和超高压矿物及其退变质反应等,说明它们中有部分曾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该变质带南部连云港地区4个二长花岗片麻岩-花岗岩岩体中精选的单颗粒锆石,运用Pb-Pb法(质谱计双带源逐层蒸发-沉积法)和U-Pb法(离子探针SHRIMP分析),获得的年龄值跨度大,从859Ma到150Ma,分别属于4个年龄段(时段),但是主要数据集中在600~859Ma和220~250Ma两个时段。锆石的形貌特征研究显示,这些花岗片麻岩-花岗岩是苏鲁高压变质带中长期演化的产物,其物质来源与古元古代,乃至太古宙变质表壳岩密切相关。新元古代大量岩浆结晶型锆石指示了当时存在强烈的花岗岩浆活动,导致大量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古生代(加里东期)和中生代早期(印支期)分别经历了变质作用,尤其是印支期,至少一部分和榴辉岩原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并且伴随有地壳部分熔融,引起又一次花岗岩浆活动,再生花岗岩,该区南部东海地区尤为明显。中生代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宁期 印支期 花岗片麻岩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 单颗粒锆石 形成时代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志留纪岛弧火山岩岩片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10
作者 蒲晓菲 宋述光 +1 位作者 张立飞 魏春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75-1687,共13页
西南天山造山带位于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普遍被认为是古南天山洋闭合,塔里木板块和伊犁-中天山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在西南天山含榴辉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我们在哈布腾苏和科普尔特2个地区识别出这一套基性-酸性火山岩... 西南天山造山带位于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普遍被认为是古南天山洋闭合,塔里木板块和伊犁-中天山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在西南天山含榴辉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我们在哈布腾苏和科普尔特2个地区识别出这一套基性-酸性火山岩。在哈布腾苏剖面,该套火山岩以酸性岩为主,在野外作为构造岩片与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与蓝片岩相间产出。在科布尔特剖面,岩石组合包括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石英斑岩,具有多个从基性到酸性的岩浆旋迴,并普遍发生绿片岩相变质,与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程度有明显差异。大部分岩石具有轻稀土轻度富集,重稀土平坦,高场强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典型的弧火山岩,与大洋岩石圈板块俯冲有关。锆石SHRIMP年龄为420~427Ma,这是西南天山地区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岛弧火山岩,对揭示古南天山洋的演化历史和弧陆碰撞过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火山岩 志留纪 超高压变质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多期构造变形看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伟 黎乐 +5 位作者 张仲培 石永红 李秋立 薛振华 王非 吴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15-2128,共14页
通过对西南天山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几何学和岩石变形相关运动学的详细剖析,厘定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其相关围岩的构造单元。详细研究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北部单元、中部单元和南部单元。确... 通过对西南天山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几何学和岩石变形相关运动学的详细剖析,厘定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其相关围岩的构造单元。详细研究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北部单元、中部单元和南部单元。确定了每个构造单元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各个构造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岩石变形特征和叠加关系,确定了岩石所记录多期变形的运动学特征。根据研究区的多期构造变形特点,建立了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河地区构造演化序列。共划分出四期构造可识别的事件(E1-E4),分别代表了E1: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E2:高压-超高压岩石造山带的早期改造过程;E3:北部构造事件对高压-超高压造山带影响;E4:走滑构造对高压-超高压造山带的叠加。沿造山带系列构造分析表明,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带中发育的四期构造事件沿中天山北缘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各期构造事件也有一定的横向可对比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多期变形事件的构造背景的探讨,建立了整个天山在古生代的构造拼合过程,揭示我国西部洋壳相关的深俯冲造山带形成过程和参与深俯冲作用(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变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高压-超高压变质 构造分析 多期构造变形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苏鲁超高压带和高压带边界的准确限定——来自变质岩锆石中矿物包体的证据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福来 许志琴 +1 位作者 杨经绥 薛怀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46,共15页
南苏鲁地区由 4个岩片组成 ,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正片麻岩岩片 (Ⅰ )、表壳岩岩片 (Ⅱ )、含蓝晶石石英岩大理岩岩片 (Ⅲ )和副片麻岩变火山岩片岩岩片 (Ⅳ )。上述构造岩片均经历了强烈的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采用激光拉... 南苏鲁地区由 4个岩片组成 ,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正片麻岩岩片 (Ⅰ )、表壳岩岩片 (Ⅱ )、含蓝晶石石英岩大理岩岩片 (Ⅲ )和副片麻岩变火山岩片岩岩片 (Ⅳ )。上述构造岩片均经历了强烈的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采用激光拉曼、阴极发光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 ,对南苏鲁方圆约 380 0km2 范围内 93件锆石样品中的矿物包体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 ,在第Ⅰ和Ⅱ岩片样品的锆石中均发现以柯石英为代表的超高压 (UHP)矿物包体 ,而在第Ⅲ和Ⅳ岩片锆石中则保存以文石和多硅白云母为代表的高压 (HP)矿物包体。由此推断 ,第Ⅰ和Ⅱ岩片应归属超高压变质带 ,而第Ⅲ和Ⅳ岩片应归属高压变质带。结合变质作用温压条件的研究结果 ,确定超高压岩石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72 3~ 85 2℃ ,p≥ 2 .8× 10 3 MPa ;而高压变质岩石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 =5 0 0~ 6 0 0℃ ,p =1.2× 10 3 ~ 2 .5× 10 3 MPa。最新区域填图结果表明 ,南苏鲁东海地区超高压和高压带之间的接触界线为一典型的韧性剪切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高压 锆石 矿物包体 苏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与超高压变质带原岩的接触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戚学祥 许志琴 +1 位作者 齐金忠 陈方远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76-286,共11页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与超高压变质带接触关系的确定对该地区构造格局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变质带内的锦屏群底部含砾岩层不整合覆盖于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朐山花岗片麻岩之上,含...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与超高压变质带接触关系的确定对该地区构造格局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变质带内的锦屏群底部含砾岩层不整合覆盖于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朐山花岗片麻岩之上,含砾岩层中的砾石虽然经历了后期的塑性变形改造,但其地质特征仍展示出地层下部层位沉积砾石特有的性质。此外,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出朐山花岗片麻岩与锦屏群变质岩的原岩分别形成于859Ma和814Ma。这些都说明锦屏群变质岩与下伏朐山花岗片麻岩原岩之间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在后期的构造运动过程中它们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变形作用,折返过程中锦屏群变质岩向北西西方向逆冲,形成叠加于不整合接触面的韧性剪切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 朐山花岗片麻岩 锦屏群变质 角度不整合 韧性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岩石层拖曳窄条陆壳俯冲的极限尺度分析——以新西兰南岛和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石耀霖 范桃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4-760,共7页
超高压变质研究涉及的一个基本力学问题是为什么低密度的大陆地壳岩石能克服浮力俯冲到高密度地幔 1 0 0多公里的深度 .本文的三维有限单元法计算表明 :俯冲海洋板块可以拖曳侧面相邻宽度不超过 1 5 0km的一窄条大陆板块 ,俯冲到超高压... 超高压变质研究涉及的一个基本力学问题是为什么低密度的大陆地壳岩石能克服浮力俯冲到高密度地幔 1 0 0多公里的深度 .本文的三维有限单元法计算表明 :俯冲海洋板块可以拖曳侧面相邻宽度不超过 1 5 0km的一窄条大陆板块 ,俯冲到超高压变质深度 ,形成少见的大规模超高压变质带 .十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尺度的陆壳块体 ,可能被俯冲地幔裹挟至超高压变质深度 ,在造山带内形成零星出露的超高压变质岩 .成熟的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 大陆动力学 有限单元法 大别山 新西兰 陆壳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地体南缘超高压变质带朐山二云花岗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戚学祥 齐金忠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5-563,共9页
二云花岗片麻岩是组成苏鲁地体南缘超高压变质带朐山杂岩体的重要岩石类型,虽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但仍保留了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片麻岩具有高w(K2O)、低w(CaO)、高w(TFeO)/w(MgO)比值、铝饱和指... 二云花岗片麻岩是组成苏鲁地体南缘超高压变质带朐山杂岩体的重要岩石类型,虽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但仍保留了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片麻岩具有高w(K2O)、低w(CaO)、高w(TFeO)/w(MgO)比值、铝饱和指数偏高的A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类型为高钾碱性过铝质A型花岗岩。稀土元素中轻稀土富集、分馏程度高、Eu强烈亏损,微量元素中Ba、P、Ti、Sc具有明显的负异常,w(Sr)/w(Y)、w(La)/w(Yb)和w(Rb)/w(Sr)、w(Rb)/w(Ba)较高,尤其是w(TiO2)<0.2%和w(Y)/w(Nb)>1.2的特征,以及在w(Rb)-w(Yb+Ta)和w(Rb)-w(Y+Nb)判别图解上样品投点位于板内环境区等,表明该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板内与裂谷有关的非造山环境。锆石SHR IMP U-Pb测年结果揭示其侵位时代为新元古代中晚期((722±32)M a),与杂岩体中早期侵位的二长花岗片麻岩及杂岩体上覆地层中的变质火山岩同为Rod in ia大陆裂解、扬子地块陆内裂谷形成过程中伴随的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地体 朐山杂岩体 超高压变质 二云花岗片麻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折返的时限及机制 被引量:111
16
作者 许志琴 杨经缓 +7 位作者 吴才来 李海兵 张建新 戚学祥 宋述光 万渝生 陈文 邱海峻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76,共14页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形成是阿拉善板块、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东昆仑板块在加里东期间汇聚和碰撞的结果。祁连微板块和柴达木—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于495~440 Ma,是继南祁连洋壳向北俯冲...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形成是阿拉善板块、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东昆仑板块在加里东期间汇聚和碰撞的结果。祁连微板块和柴达木—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于495~440 Ma,是继南祁连洋壳向北俯冲于祁连微板块下形成增生的柴北缘火山岛弧带之后,陆壳深俯冲的产物。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是在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正向陆内俯冲”向“斜向陆内俯冲”转化过程中“斜向挤出”机制下折返的,开始折返年龄为470~460 Ma,最后的折返时间为400~406 Ma。折返构造很好地保存在超高压变质岩石中,并且记录了广泛的退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 折返构造 退变质作用 俯冲 碰撞 柴达木北缘 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高压变质岩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76
17
作者 刘良 车自成 +2 位作者 王焰 罗金海 陈丹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64,共8页
阿尔金构造带存在两条高压变质岩带,一条为高压变泥质岩带,出露在阿尔金中段北部红柳沟-拉配泉东西向蛇绿混杂岩带之中的贝克滩东侧,东西向展布约几公里;另一条为榴辉岩带,出露在阿尔金南缘的江格萨依南-米兰河上游一带的北东向... 阿尔金构造带存在两条高压变质岩带,一条为高压变泥质岩带,出露在阿尔金中段北部红柳沟-拉配泉东西向蛇绿混杂岩带之中的贝克滩东侧,东西向展布约几公里;另一条为榴辉岩带,出露在阿尔金南缘的江格萨依南-米兰河上游一带的北东向隆起带上,断续延伸约200km。区域构造背景、高压变质岩石的变质历史及顺时针型P-T轨迹和年代学研究表明,这些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应与板块俯冲、碰撞活动有关,它们分别代表了显生宙初塔里木板块东南缘的两次俯冲-碰撞活动。这一成果为阐明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系的早期演化及板块增生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 高压变质 构造意义 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境内可能存在一条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发现榴辉岩带 被引量:106
18
作者 杨经绥 许志琴 +8 位作者 耿全如 李兆丽 徐向珍 李天福 任玉峰 李化启 蔡志慧 梁凤华 陈松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83-1792,共10页
新发现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方向,产在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东部。观察到的榴辉岩带宽度约500~600m,呈近东西向延伸,已知规模10km以上。榴辉岩为常见的金红石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榴辉岩的单斜辉石中含硬玉分子变化较大... 新发现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方向,产在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东部。观察到的榴辉岩带宽度约500~600m,呈近东西向延伸,已知规模10km以上。榴辉岩为常见的金红石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榴辉岩的单斜辉石中含硬玉分子变化较大,Jd=16%~44%,但均落于绿辉石成分区间;石榴子石中镁铝榴石(Pyrope)端元组分16%~33%,铁铝榴石(Alm)40%~54%,钙铝榴石(Gross)22%~31%。利用Grt-Omp-Phe和Grt-Omp矿物组合对变质温-压初步估算,获得金红石榴辉岩样品06Y-334的变质p、t分别为2.58GPa、635℃和2.67GPa、730℃,样品06Y-345的t主要在680~780℃区间,样品06Y-336的t主要在640~740℃区间,3个样品获得的结果相近。显微镜观察表明多硅白云母可能为折返阶段的退变质矿物而不属变质峰期的矿物,推测峰期的压力值有可能高于2.67GPa而进入柯石英稳定区间(p>2.8GPa)。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出现的一些类似柯石英假象的石英包裹体与这一推断相吻合。以上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拉萨地体的榴辉岩带可能是中国境内又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高压/超高压变质 拉萨地体 青藏高原 拉萨榴辉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年代学研究进展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被引量:43
19
作者 刘良 陈丹玲 +1 位作者 王超 张成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2-479,共8页
目的分析总结中国西部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3地高压-超高压岩石年代学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讨论这些年代学数据所蕴含的构造地质意义。方法选取高质量锆石原位微区LA—ICP—MS或SHRIMP分析结果,综合分析确定3地不同区段高压-超高压... 目的分析总结中国西部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3地高压-超高压岩石年代学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讨论这些年代学数据所蕴含的构造地质意义。方法选取高质量锆石原位微区LA—ICP—MS或SHRIMP分析结果,综合分析确定3地不同区段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时代。结果分别获得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时代为(475~509)Ma,(420—457)Ma与(485—514)Ma,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时代明显滞后于南阿尔金约20—80Ma。结论中国西部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3地高压-超高压岩石可能不构成同一条巨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其形成可能与多陆块或弧陆之间的对接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超高压变质 大陆深俯冲作用 锆石LA-ICP-MS与SHRIMP定年 阿尔金 柴北缘 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发现典型超高压矿物——柯石英 被引量:226
20
作者 杨经绥 宋述光 +9 位作者 许志琴 吴才来 史仁灯 张建新 李海兵 万渝生 刘焰 邱海峻 刘福来 Shigenori Maruyama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从都兰北带榴辉岩的片麻岩围岩的锆石中发现了柯石英包裹体和石墨包裹体,说明该超高压带的峰期变质作用已达柯石英稳定区间(>2.8GPa)但小于金刚石的稳定区间(<3.5GPa),从而确定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存在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作用和陆-... 从都兰北带榴辉岩的片麻岩围岩的锆石中发现了柯石英包裹体和石墨包裹体,说明该超高压带的峰期变质作用已达柯石英稳定区间(>2.8GPa)但小于金刚石的稳定区间(<3.5GPa),从而确定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存在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作用和陆-陆碰撞作用,为中国中部存在一条横贯东西的早古生代(大致500~400Ma)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推断提供了新的关键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 柯石英 柴达木盆地 榴辉岩 早古生代 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