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路边茶制作技艺“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守林 徐挺 彭裕红 《中国茶叶》 2024年第6期77-81,共5页
南路边茶制作技艺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四川省雅安市特有的传统制茶技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基于社会传播理论,对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当前的国际传播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其存在主体缺位、渠道有限、内容不足、对象不明,以及语言和文... 南路边茶制作技艺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四川省雅安市特有的传统制茶技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基于社会传播理论,对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当前的国际传播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其存在主体缺位、渠道有限、内容不足、对象不明,以及语言和文化障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明确传播主体、统筹传播事务,制定传播策略、构建传播体系,拓展传播渠道、更新表达方式,突出语言差异、扩大传播范围,培养传播人才、破除传播障碍,精选传播内容、避免文化误解等一系列措施,以求进一步推动南路边茶制作技艺的国际传播,为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高其国际知名度,进而提高相关产品的国际认可度和销售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路边茶 制作技艺 藏茶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南路边茶康砖主要工序品质成分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齐桂年 刘爱玲 +2 位作者 施兆鹏 高益平 梅树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2年第6期10-11,共2页
对四川南路边茶康砖主要工序品质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渥堆工序段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减少 ,儿茶素、氨基酸含量略有增加 ;蒸压工序段咖啡碱含量略有增加 ,其它成分均减少 ,氨基酸含量减少达 5 0
关键词 南路边茶 康砖 工序品质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雅安“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与多元价值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军丽 《农业考古》 2015年第2期249-253,共5页
南路边茶是以四川雅安为制造中心,行销至青藏高原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及尼泊尔、印度等国的深度发酵类黑茶,被誉为藏族同胞的生命之茶,起源于唐代中叶,发展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两代,具有1300余年的历史。2007年,雅安南路边茶正式定名为... 南路边茶是以四川雅安为制造中心,行销至青藏高原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及尼泊尔、印度等国的深度发酵类黑茶,被誉为藏族同胞的生命之茶,起源于唐代中叶,发展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两代,具有1300余年的历史。2007年,雅安南路边茶正式定名为"雅安藏茶"。作为中国茶史上一笔异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南路边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社会精神资源、科学生态资源、经济应用资源,是华夏民族交流史上的文化基因,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路边茶 民族融合 文化遗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南路边茶制作技艺的茶文化保护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玲 《福建茶叶》 2018年第3期345-345,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政府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使主体中最为重要和特殊的一个主体,文章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内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保护的意义,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政府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使主体中最为重要和特殊的一个主体,文章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内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保护的意义,指出了当前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保护的成就与困境,从政府运作机制、市场运作机制和社会运作机制这三方面提出解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路边茶 政府运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早期确立南路边茶商营贸易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田茂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33-39,共7页
康熙年间,清政府确立南路边茶商营贸易,在打箭炉设置榷关进行管理。不仅与入藏官道重心由青藏道向川藏道转变、趱湖茶入西北易马、康熙治国理政的重商思想以及西北官营茶马贸易的恢复已初显成效相关联,还与清朝边疆商业布局有密切关系,... 康熙年间,清政府确立南路边茶商营贸易,在打箭炉设置榷关进行管理。不仅与入藏官道重心由青藏道向川藏道转变、趱湖茶入西北易马、康熙治国理政的重商思想以及西北官营茶马贸易的恢复已初显成效相关联,还与清朝边疆商业布局有密切关系,已经超出了简单的经济和集市范畴,并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和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早期 南路边茶 商营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茶制作技巧(茯砖茶制作技艺)
6
《湖南农业》 2024年第10期49-49,共1页
黑茶是茶类中可以长期存放的品种,其生产全由手工操作。黑茶以质优取胜,制作标准严格,要求选茶准、烘茶干、装茶满、踩茶紧,生产流程环环相扣,一丝不苟。我国黑茶以湖南省的安化千两茶、益阳茯砖茶和四川省的雅安南路边茶最为著名。这... 黑茶是茶类中可以长期存放的品种,其生产全由手工操作。黑茶以质优取胜,制作标准严格,要求选茶准、烘茶干、装茶满、踩茶紧,生产流程环环相扣,一丝不苟。我国黑茶以湖南省的安化千两茶、益阳茯砖茶和四川省的雅安南路边茶最为著名。这些黑茶都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制作技艺科技含量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南路边茶 手工操作 黑茶 千两茶 制作技艺 茶类 制作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至民国时期的四川边茶贸易及运输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志扬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7,共13页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之间的雅安、名山、天全、荥经、邛崃、灌县、崇庆、平武等县,是销藏茶叶的重要产地。自宋代茶马贸易重心从西北南移到四川以来,四川边茶的产量不断增长。但限于川藏间道路的险峻遥远,以及奔腾汹涌...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之间的雅安、名山、天全、荥经、邛崃、灌县、崇庆、平武等县,是销藏茶叶的重要产地。自宋代茶马贸易重心从西北南移到四川以来,四川边茶的产量不断增长。但限于川藏间道路的险峻遥远,以及奔腾汹涌的大渡河的阻隔,川边茶的贸易一直圉于大渡河以西的雅、黎、碉门、岩州一带,均为藏民前来买茶而后运往藏地销售。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西炉之役"后,清政府将雅砻江以东地区纳入直接统治之下,特别是1702年泸定桥的修建,打通了雅安至打箭炉(康定)的通道,作为川边茶贸易重要集散地的打箭炉也由此兴盛。自1700年清兵占领打箭炉至1950年代初雅安到康定的公路开通,开启了汉藏结合的茶叶运输历史,即由汉人背夫自雅安背茶到打箭炉,再经打箭炉由藏人用骡牛驮茶入藏的,长达250年之久的藏茶之路新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茶 南路边茶 西路边茶 康区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茶输藏与汉藏关系的发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贾大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川茶输藏与汉藏关系的发展贾大泉四川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它的西北部是藏族聚居区,并接连西藏和青海、甘肃、云南的藏区。四川与藏区毗邻的地理位置,使四川自然地成为藏区茶叶的主要供应基地。自唐朝与吐善... 川茶输藏与汉藏关系的发展贾大泉四川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它的西北部是藏族聚居区,并接连西藏和青海、甘肃、云南的藏区。四川与藏区毗邻的地理位置,使四川自然地成为藏区茶叶的主要供应基地。自唐朝与吐善王朝建立政治联系,四川绵州、邓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茶 茶马贸易 汉藏关系 西藏地区 四川地区 茶马互市 民国时期 全面发展 南路边茶 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藏茶的前世今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书谦 《中国茶叶》 2017年第7期45-47,共3页
雅安藏茶是典型的黑茶。中国黑茶起源于四川,早期的四川茶叶运往西北易马,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缩小体积,蒸制紧压,以便长途运输,茶叶品质因此发生变化。从唐宋蒸青团饼茶到明代散装叶茶,明末将散茶筑制成包,成为紧压砖茶,经历了长期... 雅安藏茶是典型的黑茶。中国黑茶起源于四川,早期的四川茶叶运往西北易马,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缩小体积,蒸制紧压,以便长途运输,茶叶品质因此发生变化。从唐宋蒸青团饼茶到明代散装叶茶,明末将散茶筑制成包,成为紧压砖茶,经历了长期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作工艺。雅安藏茶干茶褐黑油润,汤色红黄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和悠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藏 茶叶品质 饼茶 运输困难 黄明亮 茶褐 叶茶 汤色 南路边茶 茶马古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