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苜蓿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程静 吴涛 +5 位作者 向明 刘立 刘忠 张亚迎 徐雅敏 宋红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9-392,共4页
目的:观察南苜蓿总皂苷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加小剂量的链脲菌素(30 mg/kg)的方法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南苜蓿总皂苷高、低剂... 目的:观察南苜蓿总皂苷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加小剂量的链脲菌素(30 mg/kg)的方法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南苜蓿总皂苷高、低剂量组,连续静脉滴注4周,末次给药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肝糖原、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敏感指数,并采用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评价模型动物的胰岛素敏感性,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南苜蓿总皂苷1.4 g/kg能显著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RBC压积(P<0.05或P<0.01);降低空腹血糖、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0.01或P<0.05);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P<0.01);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肝糖原含量(P<0.01);改善胰岛素耐量及糖耐量异常;增加肝脏组织中IRS1、PI3K、PAKT的表达。结论:南苜蓿总皂苷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的高黏状态,合成肝糖原,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调节血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苜蓿总皂苷 2型糖尿病 血液流变学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苜蓿总皂苷对HepG2细胞及糖尿病大鼠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程静 吴涛 +2 位作者 宋红萍 刘立 向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72-176,共5页
目的考察南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对体内外降糖作用的特点。方法采用胰岛素持续作用于HepG2细胞复制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测定单位细胞葡萄糖的消耗量,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 目的考察南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对体内外降糖作用的特点。方法采用胰岛素持续作用于HepG2细胞复制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测定单位细胞葡萄糖的消耗量,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将10只SD大鼠设为对照组、其余60只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进行分组,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南苜蓿总皂苷高、低剂量组(以提取物计分别为1.4、0.7 g/kg),每组10只。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给药30 d。末次给药后,取肝脏和骨骼肌组织检测MDA、SOD、GSH-Px、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组织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00、100μg/mL浓度组能增加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和SOD、GSH-Px含量,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能使模型大鼠的肝脏和骨骼肌中IL-1β、TNF-α、MDA水平降低;升高SOD、GSH-Px水平(P<0.05);骨骼肌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GLUT4的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南苜蓿总皂苷体外促进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体内通过减少对肝脏和骨骼肌细胞的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增强骨骼肌中胰岛素介导的信号传导,达到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是其体内降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苜蓿总皂苷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