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端干旱区降解膜对滴灌棉花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丁宏伟 王振华 +4 位作者 李文昊 张金珠 贾浩 温越 邹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5-532,共8页
为了探明降解膜在哈密盆地滴灌棉花种植的应用效果,选取降解膜M1,M2,M3,M4及普通塑料地膜PE(CK)开展对照试验,研究降解膜的降解性能及其对滴灌棉花土壤水热变化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2在覆膜80 d左右最早出现降解、180 d左右进入残存... 为了探明降解膜在哈密盆地滴灌棉花种植的应用效果,选取降解膜M1,M2,M3,M4及普通塑料地膜PE(CK)开展对照试验,研究降解膜的降解性能及其对滴灌棉花土壤水热变化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2在覆膜80 d左右最早出现降解、180 d左右进入残存期,生育期末仍有小块地膜残片存在;而降解膜M1与M3于生育期末才进入崩解期,降解相对缓慢;普通塑料地膜始终没有降解.苗期和蕾期各种降解膜尚未开始降解,保温保墒性能与CK相似;花期以后各种降解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解,花期降解膜与普通塑料地膜覆盖的土壤平均温度差异最大,降解膜M1,M2,M3及M4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比CK低11.62%,10.02%,7.67%及10.45%,而铃期和吐絮期土壤温度差异较小,降解膜土壤平均温度比CK仅低2.05%~5.52%;花期到吐絮期降解膜M1,M2,M3及M4处理的土壤平均质量含水率分别比CK低5.92%,8.09%,7.14%及12.41%,保墒性能差异较大;降解膜处理的籽棉产量较CK减产2.05%~13.72%,其中降解膜M2产量仅次于CK,且与CK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无色透明氧化-生物双降解膜M2替代普通塑料地膜用于哈密盆地等极端干旱区棉花生产实践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旱区 降解膜 棉花 水热变化 产量 哈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中蒙干旱区及其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细节 被引量:39
2
作者 钱正安 宋敏红 +1 位作者 李万源 蔡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简要评述并对比了全球8大主要半永久性干旱半干旱区的情况后,也具体分析和讨论了中蒙干旱区的范围、面积、命名及其部分地区的降水分布细节及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全球主要有北非、澳大利亚及中蒙等8大干旱半干旱区。(2)中蒙干旱半... 在简要评述并对比了全球8大主要半永久性干旱半干旱区的情况后,也具体分析和讨论了中蒙干旱区的范围、面积、命名及其部分地区的降水分布细节及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全球主要有北非、澳大利亚及中蒙等8大干旱半干旱区。(2)中蒙干旱半干旱区主要覆盖中国北方大兴安岭?吕梁山一线以西、约36°N以北及蒙古国全境,总面积约5×106km2,是中国北方及蒙古国约1亿人口的家园。(3)中蒙干旱带呈中间干、南北两侧稍湿的格局。其最低雨量及年降水变率等堪与北非及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干旱区相比。该干旱区的主体及极端干旱区均在中国西北区。(4)中蒙干旱区的极端干旱区在南疆盆地东端,伴有托克逊等4个孤立的干中心,这是青藏高原大地形北缘的热力补偿下沉运动和东天山及阿尔金山等中地形背风坡焚风效应共同影响的结果;在高原东侧还有明显南伸的"V"形干谷,亦系高原东缘的热力补偿下沉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8大旱区 中蒙旱半旱区 高原大地形影响 中地形背风坡效应 南疆盆地东端极端干旱区 高原东侧“V”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干旱区灰枣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卓热木.塔西 俞涛 《农村科技》 2013年第11期50-52,共3页
枣树以其抗逆性强、枣果速丰、管理简易、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等特点,已成为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绿洲经济带的主要栽种果树之一。但由于南疆地区独特的气候、土壤环境,使得引进枣品种物候发生改变,我们对主栽品种—灰枣开展生长物候、开花... 枣树以其抗逆性强、枣果速丰、管理简易、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等特点,已成为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绿洲经济带的主要栽种果树之一。但由于南疆地区独特的气候、土壤环境,使得引进枣品种物候发生改变,我们对主栽品种—灰枣开展生长物候、开花期、果实发育期、落花落果率等观测,以进一步确定灰枣在环塔里木盆地不同物候期对养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地区 生物学特性 灰枣 旱区 塔里木盆地 主栽品种 果实发育期 物候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0年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回收量月动态数据集
4
作者 王鹏 李向义 +2 位作者 热甫开提 林丽莎 曾凡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227-237,共11页
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南依昆仑山,北临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具有植被群落简单,土壤有机质积累缓慢等特点。凋落物是该区域重要的养分来源。基于对... 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南依昆仑山,北临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具有植被群落简单,土壤有机质积累缓慢等特点。凋落物是该区域重要的养分来源。基于对策勒站荒漠植物群落的长期定位观测,通过对不同植物凋落物器官(枝、叶、果)分组,本文整理统计得到2010–2020年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的回收量月动态数据,同时记载了观测场群落以及土壤养分的年度变化情况。数据的产生严格遵照CERN生物观测规范执行,数据的审核及质量控制由台站与分中心质控人员共同完成。本数据集以期为深入研究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动态变化提供基础数据,为了解和评估极端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旱区 荒漠草地生态系统 凋落物月动态 塔里木盆地南部 土壤养分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