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瓮河国家级保护区火烧迹地清理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淑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8-69,共2页
简述了南瓮河国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以及烧死木的数量。对此采取一次性清除烧死木,然后进行植树造林,禁止任何形式的采伐,使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恢复原有的现状,保持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发挥更大的森林效益。
关键词 烧死木 火烧迹地 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任健滔 王宏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8期9840-9842,共3页
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寒温带地区较大的保护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区之一,是我国保护寒温带生物和景观多样性的重要基地。通过对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态质量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指出了存在的主... 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寒温带地区较大的保护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区之一,是我国保护寒温带生物和景观多样性的重要基地。通过对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态质量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南瓮河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和预测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的动态演变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立中 胡林林 李慧仁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4期47-50,共4页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Landsat ETM和2010年Landsat TM两个时期的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获取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的转化数据,确定相应的转移概率矩阵,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景观的动态演变情况和未来演变的...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Landsat ETM和2010年Landsat TM两个时期的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获取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的转化数据,确定相应的转移概率矩阵,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景观的动态演变情况和未来演变的趋势。结果表明,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结构和功能正在发生着迅速的转变,森林和永久性河流面积有明显的减少趋势,而草本沼泽和森林沼泽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森林群落逐渐退化。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正在向沼泽化和荒漠化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景观格局 马尔科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和GIS支持的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立中 胡林林 +2 位作者 李慧仁 刘学爽 韦昌雷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3期16-18,21,共4页
利用200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并结合地面资料对南瓮河保护区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没有明显变化,主要以森林和草本沼泽为... 利用200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并结合地面资料对南瓮河保护区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没有明显变化,主要以森林和草本沼泽为主;森林沼泽和道路呈增加趋势,而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永久性河流变化较小,呈现缓慢的减少趋势,森林群落呈现退化的趋势;景观异质性在增大,破碎化程度在提高;森林采伐和道路修建等人为干扰是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驱动力之一,火灾引发的森林及沼泽湿地大面积过火是湿地干扰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自然保护区 景观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森林枯落物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三章 王立中 赵希宽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2期12-13,共2页
通过对南瓮河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白桦林和草地内3种枯落物含水率的测定,确定其年变化规律,直观认识枯落物含水率变化原因。结果表明:5月和10—11月枯落物含水率较低,极为干燥;7—8月枯落物含水率较高,湿度较大;阔叶林枯落物含水率较高... 通过对南瓮河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白桦林和草地内3种枯落物含水率的测定,确定其年变化规律,直观认识枯落物含水率变化原因。结果表明:5月和10—11月枯落物含水率较低,极为干燥;7—8月枯落物含水率较高,湿度较大;阔叶林枯落物含水率较高,针叶林地枯落物含水率次之,草地枯落物含水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枯落物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2010年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分析
6
作者 王立中 胡林林 李慧仁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6期36-38,43,共4页
利用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空间数据库,制作出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分布图。研究区内包括7种景观类型: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永久性河流、道路、森林、沼泽化草甸。结果表明... 利用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空间数据库,制作出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分布图。研究区内包括7种景观类型: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永久性河流、道路、森林、沼泽化草甸。结果表明: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森林和草本沼泽两种景观类型占主导优势,占所有景观类型面积比例高达93.52%;景观的破碎化指数较高,影响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是火灾,道路的修建也影响了区域景观格局,加大了景观的破碎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自然保护区 景观格局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碳储量估算
7
作者 刘三章 王立中 +2 位作者 李慧仁 刘学爽 赵希宽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4期8-9,44,共3页
利用大量生物量实测数据及历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黑龙江省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碳储量及各碳库分布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碳储量为1 567.1×104 t。其中植被碳储量为903.4×104 t,占总储量的58%;土壤碳储量为60... 利用大量生物量实测数据及历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黑龙江省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碳储量及各碳库分布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碳储量为1 567.1×104 t。其中植被碳储量为903.4×104 t,占总储量的58%;土壤碳储量为606.3×104 t,占总储量的41%;枯落物碳储量为17.4×104 t,占总储量的1%。各分碳库储量中,棕针土土壤碳库、乔木层碳库、草本层碳库为主要碳库,占总储量的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碳库 碳循环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砍都河河水水质分析
8
作者 湛鑫琳 韦昌雷 +1 位作者 王立中 刘德文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1期20-22,共3页
为深入了解南瓮河自然保护区地表水水质状况,对砍都河河水的高锰酸钾指数、化学需氧量等8项指标进行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单因子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砍都河水体平水期水源优于丰水期,且丰水期水体有机质含量超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不... 为深入了解南瓮河自然保护区地表水水质状况,对砍都河河水的高锰酸钾指数、化学需氧量等8项指标进行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单因子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砍都河水体平水期水源优于丰水期,且丰水期水体有机质含量超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不存在富营养化现象,水体中藻类不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砍都 水质分析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瓮河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内降雨分配研究
9
作者 马吉军 赵希宽 +2 位作者 韦昌雷 刘学爽 王立中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2期14-15,18,共3页
通过对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2012年6月15日—9月25日落叶松林降雨的观测,研究了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树冠截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期间总降雨量为216.6 mm,穿透雨为121.6 mm,占总降雨量的56.2%,树冠截... 通过对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2012年6月15日—9月25日落叶松林降雨的观测,研究了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树冠截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期间总降雨量为216.6 mm,穿透雨为121.6 mm,占总降雨量的56.2%,树冠截留量为62.5 mm,占总降雨量的28.8%,径流量为32.5 mm,占总降雨量的15%;随着降雨量增加,穿透雨和径流量增加,树冠截留量减小;随着冠层减少,穿透雨和径流量增加,树冠截留量减少;树干径流量取决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树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落叶松林 穿透雨 树干径流 树冠截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瓮河自然保护区典型林分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10
作者 刘芳蕊 王立中 +1 位作者 刘学爽 韦昌雷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2期8-9,25,共3页
森林土壤的水文效应是评价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指标。以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和山杨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土壤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各林分类型土壤容重... 森林土壤的水文效应是评价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指标。以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和山杨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土壤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各林分类型土壤容重的顺序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1.22g·cm^(-3))<草类白桦林(1.29g·cm^(-3))<草类山杨林(1.32g·cm^(-3))。(2)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最小,草类山杨林最大;毛管孔隙度草类白桦林最大,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最小。(3)不同林型0~30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差异较大,草类山杨林为1 514.78t·hm^(-2),最大;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为1 397.53t·hm^(-2),最小。不同林型土壤有效贮水量为草类白桦林(127.33t·hm^(-2))<草类兴安落叶松林(135.81t·hm^(-2))<草类山杨林(202.01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林分土壤 物理性质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