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南澜沧江带官房地区三叠纪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彩华 刘继顺 刘德利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7-386,共10页
官房地区火山岩属三江构造带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带北段,中晚三叠世喷发了一套由中三叠统忙怀组酸性火山岩和上三叠统小定西组基性火山岩组成的火山岩系。忙怀组酸性火山岩以高硅、富钾、低钛为特征,SiO2含量平均为75.49%,K2O含量平均... 官房地区火山岩属三江构造带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带北段,中晚三叠世喷发了一套由中三叠统忙怀组酸性火山岩和上三叠统小定西组基性火山岩组成的火山岩系。忙怀组酸性火山岩以高硅、富钾、低钛为特征,SiO2含量平均为75.49%,K2O含量平均为3.88%,TiO2含量平均为0.136%,A/CNK〉1.1(平均为1.53),属高钾钙碱性流纹质火山岩类;∑REE平均为276.85×10^-6,富集轻稀土元素,具强Eu负异常,微量元素在蛛网图上显示出K、Rb、Ba、Th强烈富集,而Ti、P则明显亏损。小定西组也以富钾为特征(K2O含量平均为2.68%),里特曼指数σ在2.23~9.24之间(平均为6.27),为高钾钙碱性玄武岩-钾玄岩系列,∑REE平均为171.83×10^-6,轻度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缓右倾斜-平坦型,无Eu或弱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以K、Rb、Ba、Th强烈富集,Ti、Y、Yb、Cr则明显亏损为特征。南澜沧江带三叠纪火山岩系的地质、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活动大陆边缘弧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澜沧江带 三叠纪 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澜沧江带官房铜矿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彩华 刘继顺 刘德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80,共12页
官房铜矿是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带正在勘探的规模较大的铜矿床,本文归纳整理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并结合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对矿床成因、成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区域找矿的方向。铜矿化主要与硅化和黄铁矿化有关,含矿岩石为上三... 官房铜矿是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带正在勘探的规模较大的铜矿床,本文归纳整理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并结合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对矿床成因、成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区域找矿的方向。铜矿化主要与硅化和黄铁矿化有关,含矿岩石为上三叠统小定西组富钾基性火山岩,其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无或弱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配分型式以K、Rb、Ba、Th强烈富集,Ti、Y、Yb、Cr明显亏损为特征,与石英脉型铜矿石存在明显的差异。矿体严格受放射状断裂和岩性双重控制。矿石硫同位素组成稳定,δ34SV-CDT变化范围为-11.88‰~-5.67‰,主要为深源硫。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流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官房铜矿属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形成于相对开放的系统,成矿与隐伏岩体的岩浆作用有明显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铜矿床 浅成中-低温热液 官房 南澜沧江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澜沧江带红豆山铜矿花岗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时代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磊 王加昇 +4 位作者 王雷 郭泽华 韩润生 刘飞 崔峻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31-1241,共11页
南澜沧江火山弧带红豆山花岗斑岩属于过铝质钾玄岩性S型花岗岩,SiO_2含量为71.1%~74.4%,全碱含量高(K_2O+Na_2O=8.4%~9.4%),富钾(K_2O/Na_2O=3.9~5.0),铝饱和指数(A/CNK)为1.06~1.21;具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负Eu异常(δ Eu=0.53~0.74);... 南澜沧江火山弧带红豆山花岗斑岩属于过铝质钾玄岩性S型花岗岩,SiO_2含量为71.1%~74.4%,全碱含量高(K_2O+Na_2O=8.4%~9.4%),富钾(K_2O/Na_2O=3.9~5.0),铝饱和指数(A/CNK)为1.06~1.21;具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负Eu异常(δ Eu=0.53~0.74);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Th、U等),但亏损Sr、P、Ti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红豆山花岗斑岩具火山弧花岗岩与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为活动大陆边缘弧的产物。红豆山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0.3±3.6Ma,形成于晚三叠世。红豆山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时代与小定西组基性火山岩非常相似,两者是同一期岩浆活动不同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澜沧江带 花岗斑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小定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澜沧江带老毛村小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与构造环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彩华 刘继顺 +1 位作者 刘德利 杨松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7-324,共8页
南澜沧江带老毛村小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ω(SiO2)为77%,ω(Al2O3)为12.08%~14.33%,A/CNK(分子比)〉1.1(平均1.68),K2O/Na2O平均为4.54,里特曼指数(σ)为0.75~1.34(平均1.14),分异指数... 南澜沧江带老毛村小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ω(SiO2)为77%,ω(Al2O3)为12.08%~14.33%,A/CNK(分子比)〉1.1(平均1.68),K2O/Na2O平均为4.54,里特曼指数(σ)为0.75~1.34(平均1.14),分异指数(DI)为90.2~92.2,∑REE在2O4.27×10^-6~274.17×10^-6之间,∑LREE/∑HREE在3.43~5.44之间,δEu为0.47~0.60之间,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出Sr、P、Ti、Eu负异常和K、Rb、Ba、Th、U正异常,具明显的分异结晶作用特征。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其围岩之一的中三叠统忙怀组碰撞型酸性火山岩非常相似,属于高硅、富钾、过铝、钙碱性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岩体的Rb-Sr同位素年龄为(169±5)Ma。经多种相关图解判别.老毛村岩体为后诰山花岗岩娄(POG).形成干后造山的构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澜沧江带 花岗岩 构造环境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澜沧江带曼兵岛弧花岗岩成因与构造启示: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6
5
作者 孙载波 胡绍斌 +5 位作者 周坤 赵枫 李小军 包佳凤 张小凡 佘中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89-1408,共20页
昌宁-孟连缝合带是中国西南三江特提斯重要的古特提斯洋残余,但其消减过程仍然存在争议。南澜沧江构造带曼兵岛弧花岗岩体为探究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对曼兵花岗岩体内的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锆石U... 昌宁-孟连缝合带是中国西南三江特提斯重要的古特提斯洋残余,但其消减过程仍然存在争议。南澜沧江构造带曼兵岛弧花岗岩体为探究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对曼兵花岗岩体内的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二者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51.5±2.7Ma、253.8±1.1Ma和241.8±0.8Ma、259.5±1.9Ma,指示其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岩浆活动产物。曼兵花岗闪长岩属于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Ba、Sr和高场强元素,具有Eu的负异常(δEu=0.45~0.69)。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角闪岩176Hf/177Hf平均值分别为0.2829035和0.2829762,锆石εHf(t)平均值为11.0和12.5;地壳模式年龄tDM C加权平均值分别为578.4Ma和469.3Ma,类似俯冲相关的新生下地壳演化的岛弧花岗岩。曼兵花岗岩具有低的Ce/Pb(3.89~6.57)、Th/La(0.32~0.58)和Sm/La(0.11~0.15)指示了新生下地壳被上部围岩的混染。综合区域古特提斯洋演化历史,认为曼兵岛弧花岗岩体形成于洋陆俯冲向地块增生转换的构造环境,提出三江地区古特提斯主洋盆的闭合延续至早三叠世才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兵岛弧花岗岩 古特提斯洋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澜沧江构造岩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澜沧江带红豆山铜矿床蚀变分带及其找矿意义
6
作者 陈兴林 王雷 +1 位作者 丁金金 朱恩异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A01期124-128,共5页
红豆山铜矿床是南澜沧江带新发现的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和系统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发现该矿床蚀变类型主要以钾长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且在空间上呈现一定规律,各蚀变带... 红豆山铜矿床是南澜沧江带新发现的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和系统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发现该矿床蚀变类型主要以钾长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且在空间上呈现一定规律,各蚀变带具有明显的叠加现象。依据区内岩石蚀变矿物组合等特点,自断裂带→上盘围岩,共出现4个典型蚀变带,依次为碎裂岩化带→长英岩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弱长英岩化安山岩带。矿(化)体主要分布在长英岩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和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由斑岩脉中心至边缘发育钾化带→硅化带→青磐岩化带→绢云母化带,斑岩旁侧围岩中发育放射状石英—方解石—黄铜矿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分 富碱斑岩 找矿意义 红豆山铜矿床 澜沧江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岩带早侏罗世火山岩的发现——兼论云南省境内印支构造旋回的上限 被引量:7
7
作者 吕留彦 李静 +3 位作者 曾文涛 俞赛赢 孙载波 王晓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0-1283,共14页
采用锆石激光剥蚀法(LA-ICP-MS)对滇西南南澜沧江火山岩带普洱市江桥—那澜一带的流纹岩进行了年代测定,获得了(196.7±2.3)Ma、(198.1±3.5)Ma的同位素年龄;表明该地区的流纹岩形成于早侏罗世,而非前人划分的晚三叠世,填补了... 采用锆石激光剥蚀法(LA-ICP-MS)对滇西南南澜沧江火山岩带普洱市江桥—那澜一带的流纹岩进行了年代测定,获得了(196.7±2.3)Ma、(198.1±3.5)Ma的同位素年龄;表明该地区的流纹岩形成于早侏罗世,而非前人划分的晚三叠世,填补了该地区早侏罗世的火山-沉积记录。从岩石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资料分析,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岩带早侏罗世的火山岩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构造背景,可能与西侧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盆关闭后,俯冲岩石圈板片或造山带山根的拆沉作用相关,属后碰撞—后造山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具有典型后造山花岗岩或“A”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指示了印支构造旋回在滇西南地区最终结束的时间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南澜沧江带 流纹岩 U-Pb年龄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南带三叠纪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Ar-Ar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硕 董国臣 +5 位作者 莫宣学 赵志丹 朱弟成 孔会磊 王霞 聂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8-1162,共15页
滇西三江地区澜沧江南带广泛发育三叠纪火山岩。在北部云县一带,中晚三叠世火山岩出露齐全,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中三叠统忙怀组(T2m),上三叠统小定西组(T3x)和上三叠统芒汇河组(T3mh)。忙怀组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为一套流纹岩夹火山碎屑岩组... 滇西三江地区澜沧江南带广泛发育三叠纪火山岩。在北部云县一带,中晚三叠世火山岩出露齐全,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中三叠统忙怀组(T2m),上三叠统小定西组(T3x)和上三叠统芒汇河组(T3mh)。忙怀组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为一套流纹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小定西组发育为中基性火山熔岩夹火山碎屑岩;芒汇河组具有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与玄武岩共存的"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南澜沧江带三叠纪火山岩具有弧火山岩与大陆板内火山岩的双重属性,推测其形成环境为过渡型的大陆边缘造山带环境。对南澜沧江带南部景洪附近采集到的石英安山岩样品进行Ar-Ar年龄测试,得到的坪年龄为236.7±2.2Ma,为中三叠世。结合火山岩年代学结果,推测澜沧江洋主碰撞期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与晚三叠世早期分别为碰撞后的应力松弛阶段与洋盆继续俯冲期,到晚三叠世末期,俯冲作用结束,澜沧江洋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弧火山岩 地球化学 Ar-Ar坪年龄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澜沧江火山岩带铜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德利 张彩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第S1期232-237,共6页
南澜沧江火山岩成矿带位于特提斯亚构造域(东段)之澜沧江晚古生代-三叠纪火山岩浆弧带。成矿带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和类型多,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带内铜矿类型有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型铜矿床;与酸性侵入岩有... 南澜沧江火山岩成矿带位于特提斯亚构造域(东段)之澜沧江晚古生代-三叠纪火山岩浆弧带。成矿带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和类型多,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带内铜矿类型有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型铜矿床;与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热液脉状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矿床,以及复合成因的脉状铜矿床。介绍了区带内相继发现的一批以海相火山岩型(大平掌、三达山等)、热(卤)水沉积-改造型和斑岩-火山岩型(民乐铜矿)为主的大、中型铜矿床;展望了澜沧江火山岩成矿带具有寻找火山岩型铜矿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火山岩 铜矿 背景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团梁子岩组分异石英脉锆石U-Pb年龄——晚三叠世澜沧江构造带区域变质变形的时代制约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桂春 孙载波 +4 位作者 冯庆来 陈光艳 刘军平 俞赛赢 田素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1,共8页
在滇西南澜沧江构造带东侧、扬子板块西缘中元古代团梁子岩组含有大量的平行于区域面理(S2)的构造热液石英脉,利用LA-ICP-MS对3件石英脉和1件绿片岩中的锆石进行^(206)U/^(238)Pb测年,获得3组明显的组合年龄:395~461Ma、240~260Ma和22... 在滇西南澜沧江构造带东侧、扬子板块西缘中元古代团梁子岩组含有大量的平行于区域面理(S2)的构造热液石英脉,利用LA-ICP-MS对3件石英脉和1件绿片岩中的锆石进行^(206)U/^(238)Pb测年,获得3组明显的组合年龄:395~461Ma、240~260Ma和222~228Ma,大部分集中于222~228Ma。对比研究表明,区域上2期变质变形(M_1D_1、M_2D_2)与获得的锆石年龄有较好的对应性,早期的变质变形(M_1D_1)形成于早古生代(395~461Ma)原特提斯洋盆向东俯冲阶段;晚期的2期变质变形(M_(2a)D_(2a),M_(2b)D_(2b))发生于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240~260Ma)古特提斯洋盆向东俯冲阶段和晚三叠世早期(222~228Ma)古特提斯洋盆闭合阶段。晚三叠世早期变质变形(M_(2b)D_(2b))构造热液发生在临沧花岗岩侵位和弧陆碰撞型忙怀组火山岩(229~235Ma)之后,早于小定西组/芒汇河组拉伸期火山岩(210~222Ma),是古特提斯洋与扬子陆块碰撞后的应力松弛阶段俯冲岩片快速折返的证据,同时也反映了古特提斯洋盆在晚三叠世早期之前已经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分异石英脉岩 团梁子岩组 变质变形 澜沧江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澜沧江古特提斯演化的岩浆岩证据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勤文 莫宣学 张双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A01期20-34,共15页
经过十几年的地质和找矿研究,特提斯的展布和演化已基本清楚(刘增乾等,1993;FangNianqiao等,1996)。但是,关于澜沧江特提斯在滇西南的延伸和演化尚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昌连-孟连带代表古特提斯主洋盆的残迹,该洋盆发育时间为泥... 经过十几年的地质和找矿研究,特提斯的展布和演化已基本清楚(刘增乾等,1993;FangNianqiao等,1996)。但是,关于澜沧江特提斯在滇西南的延伸和演化尚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昌连-孟连带代表古特提斯主洋盆的残迹,该洋盆发育时间为泥盆纪—中三叠世或晚泥盆世—早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特提斯演化 南澜沧江带 弧火山岩 洋脊型玄武岩 洋岛型玄武岩 硅质岩 二叠纪 综合地层学 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岩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南带火山岩系侏罗纪火山岩的存在及其地质意义
12
作者 唐波浪 刘英超 +5 位作者 马旺 岳龙龙 黄世强 庄亮亮 吴志旖 周梦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7-370,共14页
澜沧江南带火山岩系是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产物,是反演古特提斯演化的利器。本文选择带内南段普洱地区那澜村剖面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为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认识。那澜村火山岩为一套发育斑状结构、流纹构... 澜沧江南带火山岩系是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产物,是反演古特提斯演化的利器。本文选择带内南段普洱地区那澜村剖面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为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认识。那澜村火山岩为一套发育斑状结构、流纹构造的流纹岩,其斑晶由半自形板柱状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基质为隐晶质长石、石英。主量元素中SiO2含量介于75.59%~77.40%之间,Al2O3含量介于11.69%~12.20%之间,K2O含量(4.13%)大于Na2O(3.72%),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主量元素CaO/Na2O值为0.01~0.04,Al2O3/(MgO+TFeO)为0.03~0.06,CaO/(MgO+TFeO)为5.51~6.66,微量元素Nb/Ta比值集中在12.27~13.08,放射性同位素组87Sr/86Sr比值为0.714~0.719,207Pb/204Pb为15.733~15.760,206Pb/204Pb为18.903~19.400,表明火山岩源区为重熔的含(变质)泥岩地壳。微量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呈不规则锯齿状且具高度一致性,Rb、Nb、Ta、Y、Yb等数据具富Rb低Nb、Ta、Y、Yb特征,表明澜沧江南带火山岩具有陆缘弧火山岩属性。LA-ICP-MS测定锆石U-Pb年代学表明那澜村火山岩谐和年龄为(200.6±2.8)Ma,和澜沧江南带北段火山岩活动(210–280 Ma)具有一致性,说明澜沧江南带火山活动至少延伸至早侏罗世,也即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活动至少持续到早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火山岩系 流纹岩 地球化学特征 年代学 地质意义 普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澜沧带晚三叠世富钾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彩华 刘继顺 +2 位作者 张洪培 刘卫明 吴自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9-679,共11页
对滇西南澜沧江带晚三叠世富钾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岩石以低硅(SiO2含量为50.47%~52.99%)、富钾高碱(K2O+Na2O为5.66%~9.39%,K2O的平均值为2.8%)为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玄武岩-钾... 对滇西南澜沧江带晚三叠世富钾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岩石以低硅(SiO2含量为50.47%~52.99%)、富钾高碱(K2O+Na2O为5.66%~9.39%,K2O的平均值为2.8%)为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玄武岩-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无Eu或弱的负Eu异常(δ(Eu)=0.85~1.09)。87Sr/86Sr和143Nd/144Nd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707 01~0.710 56和0.512 511~0.512 569,所有样品的ε(Nd)均为负值,ε(Nd)介于-2.48~-1.27之间(平均值为-1.94)。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及Nd和Sr同位素组成与EMⅡ富集地幔来源一致,表明源区具有壳幔混源性质。EMⅡ型地幔的形成与古特提斯澜沧江洋向东俯冲消减相关,也与该区火山岩起源于陆缘弧的构造背景相一致。利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推断富钾火山岩应来源于受古特提期俯冲带流体交代富集的金云母相尖晶石方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澜沧江带 三叠世 富钾火山岩 SR-ND同位素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三江杂岩带景洪南部地区晚泥盆世火山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士稳 刘福来 王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1-496,共16页
本文对西南三江地区景洪南部新发现的晚泥盆世英安质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龄、Hf-O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英安质火山岩形成于362.3±3.4Ma。火山岩的SiO_(2)含量为62.87%~66.29%,MgO含量为2.15%~2.49... 本文对西南三江地区景洪南部新发现的晚泥盆世英安质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龄、Hf-O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英安质火山岩形成于362.3±3.4Ma。火山岩的SiO_(2)含量为62.87%~66.29%,MgO含量为2.15%~2.49%,Mg^(#)值为44~47,富集Na_(2)O(4.77%~5.51%),高Na_(2)O/K_(2)O比值(2.1~3.3),低Y(12.5×10^(-6)~15.3×10^(-6))和Yb(1.38×10^(-6)~1.70×10^(-6))具有高硅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由俯冲的洋壳部分熔融而成。低的锆石ε_(Hf)(t)(+0.87~+3.27),相对较高的锆石δ^(18)O(6.31‰~7.64‰),以及高的全岩Th/Yb(4.86~7.78)和(La/Sm)_(N)(3.62~4.56)比值指示岩浆中混染了大洋沉积物或混入了大洋沉积岩起源的熔体。综合区域岩浆岩和沉积岩资料本文认为南澜沧江带晚泥盆世时经历了板片的俯冲,该俯冲作用很可能代表的是由大中河、大平掌火山岩以及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指示的弧后洋盆的俯冲消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澜沧江带 景洪 英安质火山岩 板块俯冲 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景谷县民乐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学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1-836,共6页
目的探讨云南民乐地区晚三叠世玄武岩和安山岩组合的成因机制。方法对岩体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岩相学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该套火山岩具有高K,Th,U,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以及Ta,Nb显著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其La/Nb,Nb/Th,Ta/Yb,T... 目的探讨云南民乐地区晚三叠世玄武岩和安山岩组合的成因机制。方法对岩体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岩相学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该套火山岩具有高K,Th,U,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以及Ta,Nb显著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其La/Nb,Nb/Th,Ta/Yb,Th/Yb,La/Yb,Ti/Zr和Ti/Y等不活动微量元素比值均指示其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结论这套陆缘弧中-基性火山岩应该是保山地块与昌都—思茅地块发生碰撞后,在陆内环境形成的的滞后型弧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特提斯 澜沧江-昌宁-孟连 地球化学 岛弧 南澜沧江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景洪曼秀闪长岩体锆石U-Pb年龄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载波 卢晓萍 +3 位作者 俞赛赢 刘军平 田素梅 李序贵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3-480,共8页
曼秀闪长岩体位于景洪县城南东,与著名的南林山岩体呈平行展布,主要由黑云角闪闪长岩、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和石英闪长质碎粒碎斑岩组成。采用LA-ICP-MS法获得了曼秀岩体中闪长岩的四组锆石U-Pb年龄,分别是321±14 Ma、305.7±9.... 曼秀闪长岩体位于景洪县城南东,与著名的南林山岩体呈平行展布,主要由黑云角闪闪长岩、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和石英闪长质碎粒碎斑岩组成。采用LA-ICP-MS法获得了曼秀岩体中闪长岩的四组锆石U-Pb年龄,分别是321±14 Ma、305.7±9.3 Ma、291.3±7.6 Ma和307.4±7.3 Ma,表明曼秀岩体的形成时代在晚石炭—早二叠。全岩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中Th、Zr等富集,而Nb、Hf等亏损。具有轻稀土富集特征,δEu=0.73~0.98(平均0.85)呈弱负异常特征,而δCe=0.89~1.06(平均0.95),异常不显著。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曼秀闪长岩体与火山弧花岗岩相似,并向同碰撞花岗岩过渡,说明南澜沧江带在晚石炭—早二叠早期为大洋岛弧俯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曼秀岩体 澜沧江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就康地区芒汇河组厘定:来自锆石U-Pb年龄和双壳化石的证据
17
作者 罗亮 王冬兵 楚道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9-251,共13页
滇西云县—景洪一带广泛分布的火山-沉积地层不仅是南澜沧江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赋存着丰富的铜(银)矿,其划分对比一度存在争议,制约了对南澜沧江构造带演化和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的认识。在景谷县就康剖面下部晶屑凝灰岩中,获得LA... 滇西云县—景洪一带广泛分布的火山-沉积地层不仅是南澜沧江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赋存着丰富的铜(银)矿,其划分对比一度存在争议,制约了对南澜沧江构造带演化和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的认识。在景谷县就康剖面下部晶屑凝灰岩中,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7.9±1.1 Ma,在剖面上部首次采获了大量晚三叠世双壳化石,包括7个属,16种,可以建立Cardium-Schafhaeutlia-Unionites?组合,时代为卡尼中期—瑞替期,可与黔西南、滇东南、桂北相应时期的双壳类序列进行对比。综合晶屑凝灰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双壳化石生物地层学证据,将该套地层对比为芒汇河组,时代主体为晚三叠世,并非前人认为的早侏罗世。研究结果不仅对认识存在长期争议的南澜沧江带火山-地层时代、划分和区域对比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为探讨南澜沧江带构造演化与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提供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锆石U-PB测年 双壳化石 凝灰岩 南澜沧江带 地质调查工程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古特提斯俯冲-碰撞过程的岩浆作用记录 被引量:94
18
作者 范蔚茗 彭头平 王岳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1-302,共12页
三叠纪岩浆作用广泛发育于澜沧江南带,锆石U-Pb年代学结果及岩石组合特征显示:(1)该区残留有少量的早三叠世火山岩(约248Ma),主要为一套薄层的以安山岩为主的火山岩;(2)中三叠世以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作用为主,部分地段的中部夹有少量的玄... 三叠纪岩浆作用广泛发育于澜沧江南带,锆石U-Pb年代学结果及岩石组合特征显示:(1)该区残留有少量的早三叠世火山岩(约248Ma),主要为一套薄层的以安山岩为主的火山岩;(2)中三叠世以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作用为主,部分地段的中部夹有少量的玄武岩,其中晚期的流纹岩与该区出露巨大的临沧花岗岩基主体具有一致的形成时代(约230Ma);(3)晚三叠世则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流纹岩为特征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早三叠世火山岩具有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暗示其很可能形成于俯冲的构造环境;中三叠世晚期的流纹岩与临沧花岗岩基主体具有非常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其流纹岩具有A型花岗岩属性,表明该区中三叠世火成岩形成于碰撞后的构造背景;而晚三叠世基性火山岩虽然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显示出与岛弧火山岩相似的高铝和Nb-Ta的亏损,但其中部分火山岩具有高镁和板内玄武岩的微量元素比值特征,说明这些火山岩可能形成于碰撞后裂谷(post-collisional rifting)环境。结合区域上前人的研究资料,我们认为西南三江地区古特提斯主洋盆的俯冲闭合可能直到早三叠世晚期才完成,其后的陆-陆/弧碰撞作用可能发生在中三叠世早期,中三叠世中晚期该区进入碰撞后演化阶段,晚三叠世开始处于碰撞后的裂谷阶段,古特提斯在该区的演化最终结束于三叠纪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岩浆作用 岛弧 碰撞后 澜沧江 古特提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云县红豆山铜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泽华 王雷 +2 位作者 韩润生 陈兴林 白龙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8-190,共13页
文章系统总结了南澜沧江火山弧成矿带成矿条件和红豆山矿区地质特征,以1272、1220中段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构造地球化学研究。依据构造岩样品采集分析数据,应用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圈定矿化元素组合异常,发现该异常分布在矿区NE向F1断裂... 文章系统总结了南澜沧江火山弧成矿带成矿条件和红豆山矿区地质特征,以1272、1220中段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构造地球化学研究。依据构造岩样品采集分析数据,应用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圈定矿化元素组合异常,发现该异常分布在矿区NE向F1断裂和NWW—近EW向F3断裂控制的蚀变岩中,由断裂→围岩依次出现高温→低温的异常分带现象,指示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矿体产状信息,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构造控矿规律和构造地球化学研究,预测了NE向矿体产状及其深部延伸情况,在1272中段圈定了NWW—近EW向断裂控制的矿体,预测了矿体的产状及深部延伸情况,经工程验证在异常分布区及深部预测靶区取得较好找矿效果:圈定预测铜矿体且向深部延伸稳定,资源量约5万t,受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矿体有达中型铜矿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县红豆山铜矿 澜沧江成矿 构造地球化学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