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R模型的南渡江流域下游段生态安全评价
1
作者 李美慧 韦玲艳 +3 位作者 龚文峰 毛铭江 吴庚鸿 刘铁冬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4,共13页
南渡江流域下游段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和城镇化日趋加速使该区域生态安全遭受许多潜在的威胁,而以往结合多时空尺度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探究该区域生态安全及其演变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耦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压力-状态-响应(P... 南渡江流域下游段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和城镇化日趋加速使该区域生态安全遭受许多潜在的威胁,而以往结合多时空尺度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探究该区域生态安全及其演变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耦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20个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障碍度诊断模型和莫兰指数等对2000、2010年和2020年南渡江流域下游段生态安全时空动态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南渡江流域下游段年平均生态安全指数由2000年的0.4594上升到2020年的0.5424;低等级生态安全(Ⅰ级、Ⅱ级)在空间上由中南部向北部转移,且面积呈现萎缩趋势。2)2000—2020年以低等级向高等级生态安全转移为主,2个时间段均以Ⅲ级→Ⅳ级最为明显,变化面积分别为579.31 km^(2)和681.52 km^(2)。3)研究区生态安全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且分异特征明显,热点区域均以下游段西部的林草地为主,而冷点区域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且由中南部逐渐向北部聚集。4)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已从早期的温度、粮食总产量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等指标转变为旅游人数和人均GDP等指标,表明社会经济指标已转变为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PSR模型 障碍度 空间分异 南渡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南渡江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对人为干扰动态响应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毛铭江 韦玲艳 +2 位作者 龚文峰 刘铁冬 吴庚鸿 《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109-121,共13页
探讨南渡江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对人为干扰动态响应机制,对维护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流域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采用景观格局指数、移动窗口法、人为干扰指数、地学... 探讨南渡江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对人为干扰动态响应机制,对维护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流域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采用景观格局指数、移动窗口法、人为干扰指数、地学信息图谱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南渡江流域景观格局特征动态变化,进而探讨其与人为干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0年间南渡江流域呈现以林地和耕地景观为主体的交错景观格局,林地和耕地景观的总面积分别减少69.95和43.56 km^(2),建设用地景观面积增长62.45%。南渡江流域整体景观破碎化增加、景观斑块单一化加剧及景观多样性增加,人为干扰是海口市中心城市群景观格局变化剧烈的主要原因。轻微干扰区域占据最大的面积比例,中度和重度干扰次之;轻微和强烈干扰面积显著增加,中度和重度干扰面积显著下降;人为干扰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西南(自然景观)向东北(人文景观)逐渐增强。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轻微→轻度干扰和重度→轻微干扰图谱面积变化最显著,分别占据转移图谱总面积的26.79%和11.99%,低干扰等级向高干扰等级区域转移明显。1990—2020年所有干扰区域与最大斑块指数(LPI)呈现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南渡江流域整体人为干扰上升,尤其以海口市最为明显,城镇化进程是人为干扰上升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江流域 景观格局 人为干扰度 景观指数 地学信息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渡江流域暴雨洪涝致灾临界面雨量的确定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亚杰 吴慧 +1 位作者 吴胜安 陈升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1-740,共10页
基于海南省南渡江流域龙塘水文站1976-1987年和2009-2010年的逐日气象水文资料,采用HBV-D水文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率定和验证,确定了适合南渡江流域的HBV-D水文模型最优化参数。结果表明:该模型在1976-1981年率定期、1982-1987年验证期... 基于海南省南渡江流域龙塘水文站1976-1987年和2009-2010年的逐日气象水文资料,采用HBV-D水文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率定和验证,确定了适合南渡江流域的HBV-D水文模型最优化参数。结果表明:该模型在1976-1981年率定期、1982-1987年验证期和2009-2010年验证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891,0.831,0.953,相关系数分别为0.944,0.912,0.977,达到了0.01显著性水平。通过建立的南渡江流域HBV-D水文模型进行模型反演,确定了不同前期水位(7 m,8 m,9 m,10 m,11 m)的面雨量和水位关系,根据龙塘水文站的警戒水位、10年重现期水位、30年重现期水位、50年重现期水位作为不同等级预警的临界判别条件,最终确定了不同前期水位的致灾临界面雨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江流域 HBV-D水文模型 致灾临界面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渡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 被引量:5
4
作者 佘济云 沈金明 +2 位作者 郭霞 周丹华 李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9-53,共5页
为了探讨南渡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利用生足迹模型对南渡江流域200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南渡江流域不存在生态赤字,且流域人均生态足迹供给高于其需求量... 为了探讨南渡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利用生足迹模型对南渡江流域200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南渡江流域不存在生态赤字,且流域人均生态足迹供给高于其需求量,是全国人均生态足迹供给量的2倍,人均生态盈余为0.335 395 hm2/cap。通过人均生态协调系数的计算,ds=1.397 6<1.414 0,表明本地区的生态足迹供给与需求是基本协调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表现为基本可持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南渡江流域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南渡江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8
5
作者 刘贤词 岳平 +1 位作者 邢巧 吴晓晨 《水利经济》 2014年第5期46-49,73,共4页
通过对南渡江流域内的水质、污染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测,有针对性地提出流域管理和保护的对策建议,为南渡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南渡江流域 生态环境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南渡江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梁栩 朱丽蓉 叶长青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4,共8页
水资源安全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已对流域水资源安全造成巨大压力。建立水资源、水环境及社会经济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以层次分析法构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设置常规、技术革新型、经济... 水资源安全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已对流域水资源安全造成巨大压力。建立水资源、水环境及社会经济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以层次分析法构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设置常规、技术革新型、经济优先型以及综合发展4种模式,采用综合指数加权法对2010—2035年南渡江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进行评价预测并探究水资源脆弱性成因及机理。结果表明:各产业生产用水、城乡用水、GDP增长率与流域水资源脆弱度呈正相关,污水处理率、三产/工业比例与其呈负相关;4种情景都经历中等、轻微和不脆弱3个阶段,整体脆弱度呈现下降趋势,且情景3、情景1、情景2、情景4下降幅度依次增加;情景3整体脆弱度最高,均值为43.81,情景4整体脆弱度最低,均值为33.48;综合发展模式最适合南渡江流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脆弱性 系统动力学 系统流 情景设置 评价体系 南渡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南渡江流域自然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晓红 朱江江 +1 位作者 秦新生 刘晖宇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共6页
以海南省南渡江流域两侧一定范围内的自然植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野外植被调查方法,对该区域自然植被的物种组成、自然植被类型与主要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南渡江流域共记录到维管植物515种,隶属于... 以海南省南渡江流域两侧一定范围内的自然植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野外植被调查方法,对该区域自然植被的物种组成、自然植被类型与主要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南渡江流域共记录到维管植物515种,隶属于122科357属,其中双子叶植物占绝对优势,呈现明显的热带植物区系性质特点。将南渡江流域自然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和24个群系。中上游多分布低山地热带季雨林、常绿季雨林、半落叶季雨林等植被类型,下游滩涂地多分布为岸灌丛、滩灌丛和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组成 植被类型 群落特征 南渡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南渡江流域中下游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贤词 史建康 关学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9期2716-2716,2742,共2页
采用相关数据资料收集、野外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以及课题组多次科考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海南南渡江流域中下游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2005 ~ 2011年间南渡江流域中下游水源涵养总量减少了5.26亿m3,减少了约25%.
关键词 南渡江流域 水源涵养 海南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其预测研究——以海南省南渡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郭霞 佘济云 +1 位作者 沈金明 周丹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96,共5页
为了探讨南渡江流域历年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流域2005年~201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盈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流域未来4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南渡江流域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逐... 为了探讨南渡江流域历年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流域2005年~201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盈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流域未来4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南渡江流域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人均生态承载能力逐年降低,至2011年存在人均-0.137 822 hm2/cap的生态赤字;通过SPSS软件中的Holt线性趋势预测模型得到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500 149 hm2/cap、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98 368 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为0.601 78 hm2/cap;说明该区域自2011年后将处于不可持续性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亏 南渡江流域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21年南渡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祥永 曹阳 吴文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6-169,共14页
【目的】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给南渡江流域生态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加,但目前关于南渡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及不同环境因子变化对其影响情况仍未达成共识。基于综合指标评价南渡江流域生态环境及其驱动因子对维护南渡江流域经济发... 【目的】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给南渡江流域生态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加,但目前关于南渡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及不同环境因子变化对其影响情况仍未达成共识。基于综合指标评价南渡江流域生态环境及其驱动因子对维护南渡江流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平衡的决策制定至关重要。【方法】采用耦合了区域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特征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探究了1991—2021年南渡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动态,并分析了不同环境因子、地形因子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南渡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情况。【结果】结果表明:(1)南渡江流域1991—2021年间生态环境质量均呈上升趋势,2005年为突变年,且上游增加最快,中游次之,下游最慢。1991—2005年和2012—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的面积显著大于呈上升趋势的面积,2006—2011年两者面积相差不大。(2)未来一段时间内南渡江流域除儋州市和定安县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以改善趋势为主,其它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将以下降趋势为主。(3)2005年之前和2012年之后的RSEI变化主要由热度指数变化引起,但在2006—2011年间主要由热度指数和干度指数变化引起,绿度和湿度指标对其影响较小。(4)海拔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速率随地形因子变化无显著变化,但其变化的波动性随海拔和坡度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且上游最敏感,中游次之,下游最后。【结论】南渡江流域在生态环境维持与治理方面政策的大方向是有效的,绝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都在提升,少部分地区略有降低,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调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江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南渡江流域中下游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11
作者 刘贤词 邢巧 +1 位作者 史建康 关学彬 《绿色科技》 2014年第4期25-25,30,共2页
采用相关数据资料收集、野外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以及课题组多次科考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海南南渡江流域中下游各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因人类活动影响,南渡江流域中下游土壤保持功能从2005年的4489644.4t/a下降为201... 采用相关数据资料收集、野外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以及课题组多次科考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海南南渡江流域中下游各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因人类活动影响,南渡江流域中下游土壤保持功能从2005年的4489644.4t/a下降为2011年的3332895.9t/a,6年间土壤保持功能共减少1156748.5t,每年平均减少192791.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江流域中下游 水土保持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南渡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径流响应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曹灿 孙瑞 +1 位作者 吴志祥 李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7-175,共9页
为了探究热带岛屿性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的水文效应,以海南岛典型热带岛屿性流域南渡江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本地化SWAT模型,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及其对LUCC的响应,揭示流域径流的变化规律,对比不同土地利用类... 为了探究热带岛屿性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的水文效应,以海南岛典型热带岛屿性流域南渡江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本地化SWAT模型,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及其对LUCC的响应,揭示流域径流的变化规律,对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文过程及调蓄能力,探讨了典型热带岛屿性流域LUCC的径流效应。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南渡江流域的适用性良好,径流模拟对植被蒸散发、产生径流的坡面状况、土壤状况和地下水过程较敏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的产流贡献顺序为耕地>其他林地>橡胶林地;耕地产流能力最强,其他林地和橡胶林地具有一定的截流蓄水作用。综上所述,与1990年相比,2015年南渡江流域河流径流量减少,流域LUCC导致的地表径流减少是河流径流量减少的直接原因,而蒸散发加剧是地表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径流响应 SWAT模型 南渡江流域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渡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与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卢旭东 齐实 +3 位作者 陈家东 郭建超 张林 周飘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64-1473,共10页
降雨侵蚀力是表征降雨侵蚀强度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区域水土流失潜在风险以及土壤侵蚀模型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南渡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趋势,基于日降雨侵蚀力模型,利用流域及其周边13个气象站1971—2020年逐日降雨数据,采用Man... 降雨侵蚀力是表征降雨侵蚀强度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区域水土流失潜在风险以及土壤侵蚀模型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南渡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趋势,基于日降雨侵蚀力模型,利用流域及其周边13个气象站1971—2020年逐日降雨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降雨侵蚀力进行研究,从而确定降雨侵蚀力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渡江流域1971—2020年年均降雨侵蚀力范围为1184133~2369214 MJ·mm·hm-2·h-1,均值为1649767 MJ·mm·hm-2·h-1,年际变化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降雨侵蚀力存在周期性变化,未发生显著性突变;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集中在7—9月,因此需加强期间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季节的年际变化除春季降雨侵蚀力呈现下降趋势外,夏季、秋季和冬季均呈上升趋势;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呈现从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各气象站变异系数范围为024~043,由北向南逐步递减,具有较高的区域变异性;南渡江流域降雨侵蚀力与侵蚀性降雨量相关性最高,其后依次为海拔和纬度。研究成果可为南渡江流域及其典型侵蚀区水土保持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日降雨模型 时空变化 水土流失 侵蚀性降雨 南渡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鱼对象多维量化体系在南渡江流域的应用
14
作者 刘媛媛 金志军 +4 位作者 林晨宇 谭均军 魏浪 单成康 石小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7,共9页
过鱼对象的确定对于过鱼设施建设至关重要。量化评定过鱼对象优先保护次序,为南渡江过鱼设施建设、鱼类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基于过鱼设施建设目的及过坝鱼类的生境适宜能力,从过坝需求度、生境适应度、资源丰富度、物种效用度、物种濒危... 过鱼对象的确定对于过鱼设施建设至关重要。量化评定过鱼对象优先保护次序,为南渡江过鱼设施建设、鱼类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基于过鱼设施建设目的及过坝鱼类的生境适宜能力,从过坝需求度、生境适应度、资源丰富度、物种效用度、物种濒危度和遗传损失度等6个维度,建立多指标量化的过鱼对象选择体系。采用主客观结合的组合权重,构建基于逼近理想排序法的过坝鱼类优先等级评定模型。以南渡江流域为实例进行初步分析,结合南渡江流域梯级建设,运用过鱼对象评定体系确定花鳗鲡、鲢、鳙等洄游性鱼类为首要过鱼对象,䱗、月鳢、鲇、海南长臀鮠为主要过鱼对象;乌塘鳢、红鳍原鲌、赤眼鳟、蒙古鲌为次要过鱼对象;鲮、倒刺鲃、马口鱼、纹唇鱼、唇䱻、翘嘴鲌、东方墨头鱼等鱼类为兼顾过鱼对象。本研究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多指标体系对南渡江流域过鱼设施过鱼对象优先保护次序进行量化,有助于指导过鱼设施效果评价,对过鱼设施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鱼设施 优先保护次序 多指标量化 南渡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南渡江上游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4
15
作者 曹灿 孙瑞 +1 位作者 吴志祥 李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5-264,共10页
为了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热带岛屿性森林流域径流的影响,以海南岛南渡江上游流域为例,构建本地化SWAT模型,基于CMIP6全球气候模式数据提取的气候变化信号,定量辨析了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南渡江上游流域年平均径流量... 为了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热带岛屿性森林流域径流的影响,以海南岛南渡江上游流域为例,构建本地化SWAT模型,基于CMIP6全球气候模式数据提取的气候变化信号,定量辨析了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南渡江上游流域年平均径流量16.1 m^(3)/s,旱季和雨季径流量分别占年径流量的17%,83%;(2)1961—2020年南渡江上游流域年平均径流减少趋势不显著,其中旱季径流增加4.6%,而雨季径流减少9.9%;(3)流域旱季径流增加量远低于雨季径流减少量致使年平均径流量减少,旱季径流增加由降水增多所致,雨季气温升高引起蒸发加剧是造成径流减少的关键;(4)在CMIP6计划的SSP119,SSP126,SSP434,SSP245,SSP460,SSP370和SSP585路径下,21世纪不同时期研究区径流变化主要受降水变化的影响,而21世纪后期气候变化加剧会引起研究区径流变化幅度加大。研究区径流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高于气温,降水变化主导未来时期南渡江上游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模拟 SWAT模型 南渡江流域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