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夏季风期间南海对流活动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霍利微
郭品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逐日资料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分析了夏季风期间南海(105~120°E,5-20°N)对流活动的季节内振荡(ISO)特征及其对西北太平洋TC的生成及路径的影响,并采...
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逐日资料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分析了夏季风期间南海(105~120°E,5-20°N)对流活动的季节内振荡(ISO)特征及其对西北太平洋TC的生成及路径的影响,并采用TC路径模式从大尺度环境场角度初步探讨了ISO对TC运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夏季风期间的南海对流活动存在活跃期、不活跃期交替更迭的ISO现象,与之对应的季风环流型存在显著差异:南海对流活跃(不活跃)表示南海夏季风活跃(不活跃),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弱)且向东伸展(向西撤退),副热带高压偏东(西),季风环流强(弱)。(2)南海夏季风活跃(不活跃)期,TC生成频数多(少)且生成位置偏西(东)。(3)针对西行进入135°E以西,25°N以南的这类西北太平洋TC(WNP-TC),在活跃期,多以偏西或西北路径直行进入南海;而不活跃期时,多转向北上不进入南海。(4)路径模式模拟结果显示:南海季风活跃(不活跃)时,大尺度环境场的引导作用有利于WNP-TC直行进入南海(转向北上,不进入南海)。同时,WNP-TC的生成位置越偏西越有利于WNP-TC进入南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热带气旋生成和路径特征
南海对流
活动
季节内振荡
季风槽
路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夏季风对流季节内振荡的频谱变化特征
被引量:
26
2
作者
林爱兰
梁建茵
李春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2-548,共7页
利用1980~1997年TBB资料和海表温度(SST)资料,诊断分析了南海对流季节内变化频谱及强度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对流季节内振荡强度与对流本身强度以及南海SST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对流季节内变化强度及频谱存在明显的年内变化、年际变...
利用1980~1997年TBB资料和海表温度(SST)资料,诊断分析了南海对流季节内变化频谱及强度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对流季节内振荡强度与对流本身强度以及南海SST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对流季节内变化强度及频谱存在明显的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海地区夏半年对流及其ISO1强度与后期冬季南海SST有一定的关系,当夏半年对流较强(弱),ISO1较强(弱)时,则后期冬季南海SST偏低(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对流
季节内振荡
频谱特征
南海
SST
年代际变化特征
南海
夏季风
对流
频谱
振荡强度
季节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季风期间南海对流活动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霍利微
郭品文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973计划(2009CB421503)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CX10B_289Z)项目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逐日资料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分析了夏季风期间南海(105~120°E,5-20°N)对流活动的季节内振荡(ISO)特征及其对西北太平洋TC的生成及路径的影响,并采用TC路径模式从大尺度环境场角度初步探讨了ISO对TC运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夏季风期间的南海对流活动存在活跃期、不活跃期交替更迭的ISO现象,与之对应的季风环流型存在显著差异:南海对流活跃(不活跃)表示南海夏季风活跃(不活跃),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弱)且向东伸展(向西撤退),副热带高压偏东(西),季风环流强(弱)。(2)南海夏季风活跃(不活跃)期,TC生成频数多(少)且生成位置偏西(东)。(3)针对西行进入135°E以西,25°N以南的这类西北太平洋TC(WNP-TC),在活跃期,多以偏西或西北路径直行进入南海;而不活跃期时,多转向北上不进入南海。(4)路径模式模拟结果显示:南海季风活跃(不活跃)时,大尺度环境场的引导作用有利于WNP-TC直行进入南海(转向北上,不进入南海)。同时,WNP-TC的生成位置越偏西越有利于WNP-TC进入南海。
关键词
气候学
热带气旋生成和路径特征
南海对流
活动
季节内振荡
季风槽
路径模式
Keywords
climatology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and track
climatological statistics
South China Sea convection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monsoon trough
trajectory model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夏季风对流季节内振荡的频谱变化特征
被引量:
26
2
作者
林爱兰
梁建茵
李春晖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2-548,共7页
基金
科技部社会公益性项目"南海季风监测及服务研究"(2002RKT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夏季风年代际变异对全球变化的反应"(902110110)资助
文摘
利用1980~1997年TBB资料和海表温度(SST)资料,诊断分析了南海对流季节内变化频谱及强度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对流季节内振荡强度与对流本身强度以及南海SST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对流季节内变化强度及频谱存在明显的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海地区夏半年对流及其ISO1强度与后期冬季南海SST有一定的关系,当夏半年对流较强(弱),ISO1较强(弱)时,则后期冬季南海SST偏低(高)。
关键词
南海对流
季节内振荡
频谱特征
南海
SST
年代际变化特征
南海
夏季风
对流
频谱
振荡强度
季节内变化
Keywords
convection of South China Sea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spect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f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426.61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25.4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夏季风期间南海对流活动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分析
霍利微
郭品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海夏季风对流季节内振荡的频谱变化特征
林爱兰
梁建茵
李春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