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MA-TRAMS模式地形高度偏差的地面气温误差订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倪悦 冯业荣 +1 位作者 黄燕燕 潘宁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采用一元线性方法建立南海台风模式CMA-TRAMS地形高度偏差和地面气温预报误差的回归关系,分别开展不分级、高度偏差分级和地面气温误差分级的三种订正方法的研究,并进行订正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模式地面气温预报误差与地形高度偏差总体... 采用一元线性方法建立南海台风模式CMA-TRAMS地形高度偏差和地面气温预报误差的回归关系,分别开展不分级、高度偏差分级和地面气温误差分级的三种订正方法的研究,并进行订正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模式地面气温预报误差与地形高度偏差总体呈负的线性相关关系,地面气温预报绝对误差随地形高度偏差绝对值增大而增大(对模式地形高度偏低站点尤为明显),但不同时刻地面气温预报误差特征表现不同,模式对地形高度偏高(即模式地形高于测站高度)和地形高度偏差小于50m的站点,06时地面气温(世界时,下同)预报总体偏低,对地形高度偏低大于50m的站点(即模式地形低于测站高度),06时地面气温预报总体偏高;而无论站点地形高度偏差如何,模式对18时地面气温预报总体偏高。三种订正方法中地面气温误差分级法能有效地减小地面气温预报误差,该方法订正后的分析场准确率可达96%~99%,12~48小时时效预报场准确率总体可提升至90%以上,该方法具有回归关系稳定、效果显著、适用性广、简单易行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台风模式cma-trams 模式地形高度偏差 地面气温 误差分级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N模式的南海台风浪推算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书秀 孙昭晨 +1 位作者 尹洪强 牛海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30,共12页
基于南海实际地形和真实的台风过程,对影响SWAN模式在南海台风浪推算中的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首先对不同的模型风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准确的风场是正确推算台风浪的关键。同时对SWAN模式中的白冠耗散作用、风能... 基于南海实际地形和真实的台风过程,对影响SWAN模式在南海台风浪推算中的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首先对不同的模型风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准确的风场是正确推算台风浪的关键。同时对SWAN模式中的白冠耗散作用、风能输入与白冠耗散不同的组合方式和折射项作用等因素对台风浪推算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模式中的各影响因素给出了合理建议。使得SWAN模式在南海台风浪推算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SWAN模式 台风 南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行台风进入南海后路径的统计动力预报模式
3
作者 蔡琳 蔡德培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3,共7页
本文对1988~1998年西北太平洋进入南海的台风,引入欧洲数值预报产品,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统计动力预报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比统计预报方法的预报能力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对西行北折的台风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 南海 台风路径 统计动力预报模式 预报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化插值同化方法在预报南海台风浪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志旭 齐义泉 +2 位作者 施平 李志伟 李毓湘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41,共8页
由经验的Holland台风模型和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相结合构造出南海台风风场,结果较好地符合了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观测的风速分布。以此作为第三代海浪模式的输入风场,模拟了1999年约克(York)台风经过南海海域的台风浪,并利用 ... 由经验的Holland台风模型和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相结合构造出南海台风风场,结果较好地符合了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观测的风速分布。以此作为第三代海浪模式的输入风场,模拟了1999年约克(York)台风经过南海海域的台风浪,并利用 T/P卫星高度计观测的有效波高资料对模式进行同化。结果显示,同化影响半径取为 2 000km效果较好,同化影响时间是35h,同化改善了模式预报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卫星高度计 第三代海浪模式 同化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区域耦合模式在不同分辨率下对台风“山神”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万修全 马伟伟 +1 位作者 吴德星 李明悝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共9页
数值模式是台风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是目前数值模拟的台风强度普遍难以达到实际的强度。本文利用1个高分辨率区域海气耦合模式,以HYCOM同化数据以及NCEP FNL1(°)×1(°)再分析资料为模式,提供初始边界条件,对台风&qu... 数值模式是台风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是目前数值模拟的台风强度普遍难以达到实际的强度。本文利用1个高分辨率区域海气耦合模式,以HYCOM同化数据以及NCEP FNL1(°)×1(°)再分析资料为模式,提供初始边界条件,对台风"山神"进行了多组不同水平分辨率下的耦合、非耦合模拟实验。初步证明:适当提高水平分辨率能够改善台风中心热通量等的模拟,进而改善台风路径的模拟效果,并显著提升模拟台风的最大强度;通过耦合、非耦合实验组证明,提升水平分辨率可改善海气耦合对台风强度模拟的负面效应,并分析了在特殊海洋涡旋结构下海洋对台风"山神"的响应过程,包括台风引起的路径右侧海表温度冷异常、相应的不对称环流场以及中尺度冷涡的增强与合并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山神” 区域耦合模式 水平分辨率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气耦合模式的超强台风“山竹”数值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吕曌 伍志元 +3 位作者 蒋昌波 张浩键 高凯 颜仁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31,共11页
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和区域海洋模式ROMS,构建WRF-ROMS海气双向耦合模式,针对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进行模拟。利用观测数据对台风路径和强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海气耦合模式对台风“山竹”的模拟相对单一模式有更高的精度,耦合模式... 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和区域海洋模式ROMS,构建WRF-ROMS海气双向耦合模式,针对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进行模拟。利用观测数据对台风路径和强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海气耦合模式对台风“山竹”的模拟相对单一模式有更高的精度,耦合模式得到的台风路径与最佳路径吻合良好,误差控制在60 km以内;获取的风速和海平面气压结果也较单一模式更为准确。基于海气耦合模拟结果,进一步分析台风作用下风场、气压场、海表流场和风暴增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方面,台风进入南海后,七级风圈半径在台风沿路径右后方较大;气旋式流场与台风风场呈现出显著的埃克曼效应,流向与风向呈45°;风场、气压场、风生流场和增水分布均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台风路径右侧的台风强度、流速和增水均大于左侧。2)时间分布方面,风场与气压场分布特征相似且与台风中心保持同步,流场和近岸风暴增水相对台风路径存在3 h左右的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风暴潮 数值模拟 南海 台风“山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超深水井钻井隔水管悬挂模式的环境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盛磊祥 王荣耀 +2 位作者 许亮斌 周建良 李迅科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每年7月至11月为南海海域台风高发期,频繁的台风严重影响了深水钻井作业效率和安全。对于超深水(水深大于1 500 m)钻井,在台风到达井位之前完成井口处理和隔水管回收,时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一旦遭遇台风,撤离钻井平台须考虑悬挂隔... 每年7月至11月为南海海域台风高发期,频繁的台风严重影响了深水钻井作业效率和安全。对于超深水(水深大于1 500 m)钻井,在台风到达井位之前完成井口处理和隔水管回收,时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一旦遭遇台风,撤离钻井平台须考虑悬挂隔水管的备用方案。以南海某超深水井(水深2 460 m)为例,分析了钻井隔水管硬悬挂和软悬挂模式下影响隔水管安全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各个因素对波浪和海流的适应能力与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条件下软悬挂隔水管模式对波浪和海流的适应能力更强,硬悬挂模式下隔水管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受限于应力和挠性接头转角,软悬挂模式下隔水管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受限于挠性接头转角和伸缩节冲程。上述认识可对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安装和应急悬挂条件下的作业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超深水 隔水管 悬挂模式 台风 环境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上层对台风响应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姜洪峰 蒋小平 +1 位作者 杨斌 张建友 《海洋预报》 2009年第1期29-35,共7页
利用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对2006年第1号台风Chanchu海气相互作用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南海上层海洋对台风的热力和动力响应特征。研究发现:模拟的Chanchu影响下南海SST分布与观测较为符合;与SST降低相对应的是混合层深度普遍增加,较大的海... 利用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对2006年第1号台风Chanchu海气相互作用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南海上层海洋对台风的热力和动力响应特征。研究发现:模拟的Chanchu影响下南海SST分布与观测较为符合;与SST降低相对应的是混合层深度普遍增加,较大的海面冷却对应了较大的混合层加深;在台风作用下,海面上产生了一个气旋式环流,随着台风中心的移动而移动,流场呈现明显的不对称结构;模拟结果表明南海对台风的响应具有很明显的近惯性振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南海 台风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预报涡旋的初始化方案对2015年台风“莲花”、“灿鸿”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黄燕燕 薛纪善 +4 位作者 冯业荣 陈子通 张诚忠 李梦婕 李霁杭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8-609,共12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预报涡旋的初始化方案,用预报涡旋代替bogus模型参与构建模式初始场,采用权重形式合成预报涡旋和分析涡旋获取台风初始涡旋。针对2015年"莲花"和"灿鸿"台风,基于该初始化方案设计了一系列对比试验进... 提出了一种采用预报涡旋的初始化方案,用预报涡旋代替bogus模型参与构建模式初始场,采用权重形式合成预报涡旋和分析涡旋获取台风初始涡旋。针对2015年"莲花"和"灿鸿"台风,基于该初始化方案设计了一系列对比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方案得到的台风初始涡旋结构比bogus模型合理;(2)预报涡旋权重不宜取太大;(3)从长时效预报效果看,采用24 h内预报涡旋比采用长时效预报涡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误差减小;(4)采用同一权重方案对"莲花"、"灿鸿"预报的改进效果不同,其原因与预报涡旋和分析涡旋的协调程度有关。多台风情形下可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时效的预报涡旋和不同权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初始化 预报涡旋 合成方法 南海台风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洛克”和“桑卡”双台风预报效果的初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燕燕 薛纪善 +3 位作者 陈子通 戴光丰 张诚忠 陈训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42,共13页
采用南海台风模式,对2011年业务预报误差较大的台风"洛克"(1115)和"桑卡"(1116)双台风的初值方案进行试验和研究,目的在于寻求改进预报的线索,从而提升台风模式性能。针对"洛克"和"桑卡"台风... 采用南海台风模式,对2011年业务预报误差较大的台风"洛克"(1115)和"桑卡"(1116)双台风的初值方案进行试验和研究,目的在于寻求改进预报的线索,从而提升台风模式性能。针对"洛克"和"桑卡"台风设计了几组初值方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仅对弱台风"桑卡"进行重定位和bogus的初值处理,与对双台风都进行初值处理相比较,两台风的路径预报误差减小。分析认为仅对弱台风作初值处理以改善其涡旋环流的影响是该双台风路径预报得以改进的原因。对2011—2012年所有弱台风进行批量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对弱台风采用重定位和bogus的初值处理,台风路径预报和强度预报的误差减小。对弱台风进行重定位和bogus初值处理,可改善模式对弱台风的预报效果。此外,目前南海台风模式中现有的bogus方法构造的涡旋相对于弱台风而言云顶偏高,可考虑发展针对弱台风的涡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南海台风模式 数值模拟初值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主客观预报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映龙 刘震坤 +1 位作者 董林 顾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46,共4页
利用目前中央气象台热带气旋路径实时业务预报中使用的各种主客观预报产品资料,对200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实时业务预报中的主客观预报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虽然在整体上主观预报要优于客观模式的结果,但客观模式的... 利用目前中央气象台热带气旋路径实时业务预报中使用的各种主客观预报产品资料,对200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实时业务预报中的主客观预报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虽然在整体上主观预报要优于客观模式的结果,但客观模式的预报能力已接近主观预报,有时甚至还好于主观预报,特别是48小时以上时效的客观模式较主观预报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在客观模式中,全球模式优于台风模式;热带气旋路径数值模式产品的使用对提高热带气旋路径业务预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路径 西北太平洋 2002年 客观预报 南海 评价 业务预报 中央气象台 预报产品 分析检验 预报能力 台风模式 全球模式 数值模式 实时 小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