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00—2023年南海北部陆架区悬浮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邝美娴
郝祚千
江文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5,共15页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洋中悬浮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浓度是反映海水浑浊程度和物质输运的重要指标,其变化特征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底地形地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南海北部陆架区的水文气象...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洋中悬浮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浓度是反映海水浑浊程度和物质输运的重要指标,其变化特征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底地形地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南海北部陆架区的水文气象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SPM浓度对这些变化的响应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长时间序列的卫星遥感数据和现场观测资料,分析了2000—2023年南海北部陆架区SPM浓度季节尺度与年际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SPM浓度呈现显著的梯度分布规律,近岸区域浓度较高,向远岸逐渐降低;在季节尺度上,SPM浓度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规律,主要受到有效波高的驱动。在年际尺度上,SPM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0—2012年SPM浓度显著下降主要受河流输沙量和叶绿素a浓度减少的影响;而2013—2023年SPM浓度的显著上升主要归因于叶绿素a浓度的增加和有效波高的持续上升。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南海北部陆架区海洋环境的变化,为该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生态资源管理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架区
悬浮物浓度
输沙量
叶绿素A浓度
有效波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北部陆架区虾蛄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
12
2
作者
黄梓荣
张汉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5-130,共6页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虾蛄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虾蛄类有15种,隶属于4科7属。虾蛄类可以分为3种生态类群:热带生态类群、热带亚热带生态类群和广温性生态类群,并以热带亚热带类群...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虾蛄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虾蛄类有15种,隶属于4科7属。虾蛄类可以分为3种生态类群:热带生态类群、热带亚热带生态类群和广温性生态类群,并以热带亚热带类群为主。依据Pinkas等(1971)提出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判定,优势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猛虾姑Harpiosquilla harpax、长叉口虾蛄Oratosquilla nepa、棘突猛虾姑Harpiosquilla raphidea,它们属于虾蛄科和猛虾蛄科,其渔获率(1.86kg/h)占虾蛄类渔获率(1.90kg/h)的98.17%。经济虾蛄类为口虾蛄、黑斑口虾蛄、猛虾姑、长叉口虾蛄和装饰口虾蛄Oratosquilla ornata,它们属于虾蛄科和猛虾蛄科,其渔获率(1.84kg/h)占虾蛄类渔获率(1.90kg/h)的96.85%。虾蛄类平均生物量为42.18kg/km2,经济虾蛄类平均生物量为40.85kg/km2。虾蛄类的区域生物量分布:B断面最高(76.27kg/km2),A断面最低(25.13kg/km2);虾蛄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49.24kg/km2),冬季最低(32.29kg/km2)。虾蛄类的生物量分布与水深成负相关,密集分布于10~40m深的水域,尤以10m水深附近最多,达173.40kg/km2,10m水深附近分布种类全属于经济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蛄类
种类组成
生态类群
生物量分布
南海北部陆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北部陆架区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分布
被引量:
30
3
作者
黄梓荣
《南方水产》
2008年第5期1-7,共7页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季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头足类有28种,分隶于3目5科8属;优势种为剑尖枪乌贼Loligoedulis、杜氏枪乌贼L. duvaucelii、中国枪乌贼L. chinensis;头足类渔获率...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季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头足类有28种,分隶于3目5科8属;优势种为剑尖枪乌贼Loligoedulis、杜氏枪乌贼L. duvaucelii、中国枪乌贼L. chinensis;头足类渔获率区域分布自东向西递增,A断面最高(11.95kg·h-1),E断面最低(7.20kg·h-1);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平均渔获率为9.53kg·h-1;头足类60~180m水域分布较多,并密集分布于100m左右水深处;其平均资源密度为127.10kg·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种类组成
资源密度
南海北部陆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北部陆架区蟹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
8
4
作者
黄梓荣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3-558,共6页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蟹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共有蟹类51种,隶属于10科24属,以热带暖水性种类为主,属于印度洋一西太平洋区系中的南中国一东南亚海区;...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蟹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共有蟹类51种,隶属于10科24属,以热带暖水性种类为主,属于印度洋一西太平洋区系中的南中国一东南亚海区;这些蟹类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高温广盐生态类群、广温广盐生态类群和高温高盐生态类群;依据Pinkas判定,优势种为银光梭子蟹、红星梭子蟹、锈斑蝎、香港婚、逍遥馒头蟹、武士蜉、直额蟳、威迪梭子蟹;优势种类渔获率(2.99kg/h)占蟹类总渔获率(3.66kg/h)的81.69%;经济蟹类为红星梭子蟹、锈斑蜉、武士蝎、三疣梭子蟹、日本蝇、拥剑梭子蟹、远海梭子蟹,均属梭子蟹科种类,经济种类渔获率(2.37kg/h)占蟹类总渔获率(3.66kg/h)的64.75%;蟹类资源密度为97.47kg/km^2,经济蟹类资源密度为63.20kg/km^2。蟹类资源密度区域分布以D断面最高(125.60kg/km^2),C断面最低(70.93kg/km^2);蟹类资源密度季节分布以秋季最高(181.60kg/km2),冬季最低(50.13kg/km^2)。蟹类密集区为10-60m深水域,尤以10m深附近水域分布最多,达222.13kg/km。,其数量分布趋势大致与水深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南海北部陆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0—2023年南海北部陆架区悬浮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邝美娴
郝祚千
江文胜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5,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106204)资助
文摘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洋中悬浮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浓度是反映海水浑浊程度和物质输运的重要指标,其变化特征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底地形地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南海北部陆架区的水文气象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SPM浓度对这些变化的响应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长时间序列的卫星遥感数据和现场观测资料,分析了2000—2023年南海北部陆架区SPM浓度季节尺度与年际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SPM浓度呈现显著的梯度分布规律,近岸区域浓度较高,向远岸逐渐降低;在季节尺度上,SPM浓度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规律,主要受到有效波高的驱动。在年际尺度上,SPM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0—2012年SPM浓度显著下降主要受河流输沙量和叶绿素a浓度减少的影响;而2013—2023年SPM浓度的显著上升主要归因于叶绿素a浓度的增加和有效波高的持续上升。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南海北部陆架区海洋环境的变化,为该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生态资源管理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架区
悬浮物浓度
输沙量
叶绿素A浓度
有效波高
Keywords
the northern shelf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
sediment load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分类号
P736.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陆架区虾蛄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
12
2
作者
黄梓荣
张汉华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5-130,共6页
基金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资助项目(200601)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0ZD01)
+1 种基金
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B3J098)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B31001005)共同资助
文摘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虾蛄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虾蛄类有15种,隶属于4科7属。虾蛄类可以分为3种生态类群:热带生态类群、热带亚热带生态类群和广温性生态类群,并以热带亚热带类群为主。依据Pinkas等(1971)提出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判定,优势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猛虾姑Harpiosquilla harpax、长叉口虾蛄Oratosquilla nepa、棘突猛虾姑Harpiosquilla raphidea,它们属于虾蛄科和猛虾蛄科,其渔获率(1.86kg/h)占虾蛄类渔获率(1.90kg/h)的98.17%。经济虾蛄类为口虾蛄、黑斑口虾蛄、猛虾姑、长叉口虾蛄和装饰口虾蛄Oratosquilla ornata,它们属于虾蛄科和猛虾蛄科,其渔获率(1.84kg/h)占虾蛄类渔获率(1.90kg/h)的96.85%。虾蛄类平均生物量为42.18kg/km2,经济虾蛄类平均生物量为40.85kg/km2。虾蛄类的区域生物量分布:B断面最高(76.27kg/km2),A断面最低(25.13kg/km2);虾蛄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49.24kg/km2),冬季最低(32.29kg/km2)。虾蛄类的生物量分布与水深成负相关,密集分布于10~40m深的水域,尤以10m水深附近最多,达173.40kg/km2,10m水深附近分布种类全属于经济种类。
关键词
虾蛄类
种类组成
生态类群
生物量分布
南海北部陆架区
Keywords
Squilla Species composition Ecological group Biomass distribution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Q959.223.62 [生物学—动物学]
S932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陆架区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分布
被引量:
30
3
作者
黄梓荣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出处
《南方水产》
2008年第5期1-7,共7页
基金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项目"南海近海渔业资源调查与监测"(200601)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2007YD02)
+2 种基金
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603)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B3J098)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B31001005)
文摘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季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头足类有28种,分隶于3目5科8属;优势种为剑尖枪乌贼Loligoedulis、杜氏枪乌贼L. duvaucelii、中国枪乌贼L. chinensis;头足类渔获率区域分布自东向西递增,A断面最高(11.95kg·h-1),E断面最低(7.20kg·h-1);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平均渔获率为9.53kg·h-1;头足类60~180m水域分布较多,并密集分布于100m左右水深处;其平均资源密度为127.10kg·km-2。
关键词
头足类
种类组成
资源密度
南海北部陆架区
Keywords
Cephalopoda
species composition
resources density
continental shelf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S932.8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陆架区蟹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
8
4
作者
黄梓荣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出处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3-558,共6页
基金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资助项目(200601)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2004DIB3J098)
+1 种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B31001005)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9TS13)
文摘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蟹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共有蟹类51种,隶属于10科24属,以热带暖水性种类为主,属于印度洋一西太平洋区系中的南中国一东南亚海区;这些蟹类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高温广盐生态类群、广温广盐生态类群和高温高盐生态类群;依据Pinkas判定,优势种为银光梭子蟹、红星梭子蟹、锈斑蝎、香港婚、逍遥馒头蟹、武士蜉、直额蟳、威迪梭子蟹;优势种类渔获率(2.99kg/h)占蟹类总渔获率(3.66kg/h)的81.69%;经济蟹类为红星梭子蟹、锈斑蜉、武士蝎、三疣梭子蟹、日本蝇、拥剑梭子蟹、远海梭子蟹,均属梭子蟹科种类,经济种类渔获率(2.37kg/h)占蟹类总渔获率(3.66kg/h)的64.75%;蟹类资源密度为97.47kg/km^2,经济蟹类资源密度为63.20kg/km^2。蟹类资源密度区域分布以D断面最高(125.60kg/km^2),C断面最低(70.93kg/km^2);蟹类资源密度季节分布以秋季最高(181.60kg/km2),冬季最低(50.13kg/km^2)。蟹类密集区为10-60m深水域,尤以10m深附近水域分布最多,达222.13kg/km。,其数量分布趋势大致与水深呈负相关。
关键词
蟹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南海北部陆架区
Keywords
crab
species composition
quantity distribution
northern continental shelf of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00—2023年南海北部陆架区悬浮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邝美娴
郝祚千
江文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海北部陆架区虾蛄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黄梓荣
张汉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海北部陆架区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分布
黄梓荣
《南方水产》
2008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海北部陆架区蟹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黄梓荣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