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陆坡区神狐海域构造特征及对水合物的控制 被引量:52
1
作者 苏明 杨睿 +5 位作者 吴能友 王宏斌 梁金强 沙志彬 丛晓荣 乔少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8-326,共9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区神狐海域高精度2D和3D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在研究区共识别出4种构造类型,分别为气烟囱(流体底辟)、区域大尺度断层、深水扇中的正断层和滑移体中的滑脱断层。气烟囱具有直立的通道形态,其内部结构可划分为杂乱反射...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区神狐海域高精度2D和3D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在研究区共识别出4种构造类型,分别为气烟囱(流体底辟)、区域大尺度断层、深水扇中的正断层和滑移体中的滑脱断层。气烟囱具有直立的通道形态,其内部结构可划分为杂乱反射带、模糊反射带和顶部强振幅区域。大尺度断层位于水合物钻探区的西北部和东北部,断层规模大,对深部地层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作用。深水扇中的正断层广泛发育于上新世的深水扇中,特别是在水合物钻探区西部进积特征明显的深水扇中,正断层的数量更多。滑移体中的滑脱断层在神狐海域的第四纪地层中非常常见,在剖面上呈雁列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大尺度断层由于和水合物钻探区的距离较远,对于水合物的成藏可能不起控制作用。气烟囱和规模小数量多的断裂体系为含气流体的运移提供了垂向和侧向的输送通道,构成了水合物的流体运移体系。当富含甲烷气体的流体通过这些垂向-侧向的运移通道时,在合适的温压条件下,被适于水合物聚集的沉积体所捕获,就有可能形成水合物。水合物钻探区内东西部构造特征的差异,使得研究区内形成了不同的流体运移体系,这可能是控制钻探区水合物不均匀性分布的一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气烟囱 断裂体系 流体运移体系 神狐海域 南海北部陆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区多次波发育特征及压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伊克 朱伟林 +2 位作者 米立军 周家雄 谢宋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354-3362,共9页
南海北部陆坡坡折带和常规海上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制约,再加上南海北部陆坡区复杂的海底地层构造,导致南海北部陆坡区地震勘探成像结果不够理想.究其主要原因是多次波发育复杂、遮挡了一次波能量,也就直接影响到一次波的成像效果,从而... 南海北部陆坡坡折带和常规海上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制约,再加上南海北部陆坡区复杂的海底地层构造,导致南海北部陆坡区地震勘探成像结果不够理想.究其主要原因是多次波发育复杂、遮挡了一次波能量,也就直接影响到一次波的成像效果,从而制约了对陆坡区更深入的油气勘探.本文结合南海北部陆坡区的构造特征,依据多次波的产生机理分析多次波的发育分布状况,得出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已经不能较好的解决南海北部陆坡区的多次波压制问题.针对该区域复杂的地质背景,在综合运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的基础上,严格依照多区域、多尺度的理念,提出一套适应南海北部陆坡区多次波压制的系统策略.经过实际资料检验,有效的压制南海北部陆坡区的多次波干扰,最大程度的突出一次波成像,为南海北部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坡区 多区域 多尺度 多次波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区新近系沉积体系特征与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32
3
作者 于兴河 张志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70-476,共7页
南海北部陆坡区新生界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各种矿产资源,对其沉积体系的分析可以指导资源勘探和开发。笔者在对南海北部陆坡区的西沙海槽和东沙海域的地震剖面解释与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外部形态+内部属性”的分类原则,在中新世以来的... 南海北部陆坡区新生界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各种矿产资源,对其沉积体系的分析可以指导资源勘探和开发。笔者在对南海北部陆坡区的西沙海槽和东沙海域的地震剖面解释与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外部形态+内部属性”的分类原则,在中新世以来的沉积层中共识别出8种典型的地震相:席状平行相、席状波形相、席状空白相、席状杂乱相、席状前积相、帚状前积相、透镜状前积相和丘状杂乱相。结合地震相分析,在南海北部陆坡区识别出6种典型的沉积体系:三角洲体系、等深流、低位扇、滑塌块体、浊积扇和扇三角洲体系;其中等深流、滑塌块体和各种扇体的前缘与BSR分布的吻合率最高,是最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聚集成矿的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坡区 新近系 沉积体系 等深流 天然气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沉积体系研究进展及其对南海北部陆坡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苏明 杨睿 +3 位作者 张翠梅 丛晓荣 梁金强 沙志彬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9-116,共8页
近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研究表明,水合物的形成、聚集和分布往往与浅层深水沉积体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随着深水观测和钻探技术的提高以及高分辨三维地震资料的使用,深水沉积体系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水合物远景区域内对浅... 近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研究表明,水合物的形成、聚集和分布往往与浅层深水沉积体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随着深水观测和钻探技术的提高以及高分辨三维地震资料的使用,深水沉积体系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水合物远景区域内对浅层深水沉积体进行精细刻画已成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分析国内外深水沉积体系研究现状,从浅层深水沉积体与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入手,对现有研究方法和手段、深水沉积体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结合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应该在浅层深水沉积体发育类型和沉积背景、浅层深水沉积体的内部构成和空间分布、以及浅层深水沉积体与水合物耦合关系等三方面加强研究,以期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体系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北部陆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区混合过程观测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丽芬 田纪伟 谢玲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16,共7页
为了解南海北部陆坡区的内部混合过程,2004年4月30日至5月1日,"延平2号"科考船在该海域利用自由沉降式的微结构剖面仪TurboMAP-Ⅱ进行了一次混合过程的直接观测。观测海区南海次表层水团和南海中层水团形成的特定温盐结构,使... 为了解南海北部陆坡区的内部混合过程,2004年4月30日至5月1日,"延平2号"科考船在该海域利用自由沉降式的微结构剖面仪TurboMAP-Ⅱ进行了一次混合过程的直接观测。观测海区南海次表层水团和南海中层水团形成的特定温盐结构,使得150~500m之间出现盐指现象。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研究了观测海区的湍动能耗散率、热耗散率和热扩散系数的分布以及盐指现象对混合效率的影响。观测海区的湍动能耗散率为2.0×10-10~7.8×10-7W/kg,最大值出现在上混合层;热耗散率为2.7×10-9~1.5×10-6℃2/s,最大值出现在温跃层附近。层结稳定区混合效率的平均值为0.18,与常用值0.2非常接近,盐指发生区混合效率的平均值为0.76,表明盐指现象的存在提高了混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坡区 盐指 湍动能耗散率 热耗散率 混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