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流江河口区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叶又茵
项鹏
+4 位作者
王磊
杨燕燕
王雨
林茂
蓝文陆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123,共13页
通过2016年3月底现场航次11个站点的调查,应用反相高效液色谱(RP-HPLC)并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分析了春季广西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组成,进而由CHEMTAX软件估算全粒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春季含量较高的浮...
通过2016年3月底现场航次11个站点的调查,应用反相高效液色谱(RP-HPLC)并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分析了春季广西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组成,进而由CHEMTAX软件估算全粒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春季含量较高的浮游植物特征光合色素含量以叶绿素b最高,其次为岩黄藻素;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为隐藻,其次为绿藻和硅藻,它们分别平均占据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的54.95%、23.36%和17.37%,其他藻类所占比例很低。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东西部入海分支有较大差异:东部分支营养盐较西部分支低,隐藻所占生物量比例最高,其次为绿藻和硅藻,浮游植物群结构与分布受营养盐因素影响较大;西部分支营养盐含量明显比东部分支高,绿藻和硅藻的所占比例有所提升,隐藻的生物量所占比则有所下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分布受非营养盐因素的影响较大。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除了受营养盐影响外,还与浊度、盐度等密切相关,表明南流江浊度增加已明显影响着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需要密切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色素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南流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流江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端元分析及其沉积动力环境意义
被引量:
16
2
作者
林镇坤
王爱军
叶翔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可揭示沉积动力环境。基于广西南流江河口水下三角洲的粒度分析数据,采用Folk分类法进行分类,应用端元分析对其粒度数据进行分解,探讨了南流江河口水下三角洲的物源和现代沉积动力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
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可揭示沉积动力环境。基于广西南流江河口水下三角洲的粒度分析数据,采用Folk分类法进行分类,应用端元分析对其粒度数据进行分解,探讨了南流江河口水下三角洲的物源和现代沉积动力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划分为9类,其中含砾沉积物5类,不含砾沉积物4类,沉积物类型与河口环境动力特征相吻合。端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有5个不同类型的端元,分别代表着5种类型的沉积物动力环境:端元1反映了风浪和潮流对表层沉积物的动力作用;端元2指示了外海涌浪对表层沉积物的作用过程;端元3代表了南流江冲淡水引起的表层沉积物的输运;端元4代表了大陆架残留沉积物;端元5为干扰端元,可能是由于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利用端元分析探讨复杂环境(如小型山溪性河口)下的沉积动力环境时,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研究区域的物源与环境动力特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参数拟合、粒径趋势分析等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三角洲
端元分析
沉积动力
沉积物输运
南流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流江河口桐花树生物动力地貌过程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日明
戴志军
+3 位作者
黄鹄
龙楚琪
梁喜幸
黎树式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2-114,共13页
桐花树作为红树林种群的先锋植物,其发育扩展和立地潮滩地貌变化的耦合过程是红树林生物动力地貌及生态修复研究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2005−2019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桐花树潮滩逐月沉沙量及其种群样方...
桐花树作为红树林种群的先锋植物,其发育扩展和立地潮滩地貌变化的耦合过程是红树林生物动力地貌及生态修复研究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2005−2019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桐花树潮滩逐月沉沙量及其种群样方统计等资料,分析桐花树在南流江河口潮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桐花树种群扩张的耦合机制。结果表明:(1)南流江河口堤外潮滩是桐花树种群的主要立地区,成年、幼年及胚胎桐花树呈带状依次出现在高潮滩、中潮滩及平均海平面附近。以平均海平面为基面,南流江河口高程为0.07 m的潮滩为桐花树一年生幼苗生长极限位置;(2)南流江河口桐花树自西北向东南快速向海扩张的格局与潮滩向海淤积前展维持一致,潮滩滩位升高成为宜林滩地是桐花树向海扩张的基础;(3)桐花树种群的消浪作用减缓水动力强度,促进泥沙在潮滩沉积,由此加速潮滩发育;低潮滩淤涨为中潮滩、高潮滩,为桐花树种群扩张提供立地条件,促进种群发育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发育
种群扩张
桐花树
生物动力地貌
南流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流江河口区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叶又茵
项鹏
王磊
杨燕燕
王雨
林茂
蓝文陆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123,共13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海三科2015022)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海洋生物样品库升级与扩建"专项海洋生物系统分类"(GASI-01-02-04)
+2 种基金
国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冰洋植物群落的时空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415062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6001)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科AA17129001)
文摘
通过2016年3月底现场航次11个站点的调查,应用反相高效液色谱(RP-HPLC)并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分析了春季广西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组成,进而由CHEMTAX软件估算全粒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春季含量较高的浮游植物特征光合色素含量以叶绿素b最高,其次为岩黄藻素;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为隐藻,其次为绿藻和硅藻,它们分别平均占据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的54.95%、23.36%和17.37%,其他藻类所占比例很低。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东西部入海分支有较大差异:东部分支营养盐较西部分支低,隐藻所占生物量比例最高,其次为绿藻和硅藻,浮游植物群结构与分布受营养盐因素影响较大;西部分支营养盐含量明显比东部分支高,绿藻和硅藻的所占比例有所提升,隐藻的生物量所占比则有所下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分布受非营养盐因素的影响较大。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除了受营养盐影响外,还与浊度、盐度等密切相关,表明南流江浊度增加已明显影响着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需要密切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光合色素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南流江河口
Keywords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Nanliu River
分类号
Q948.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流江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端元分析及其沉积动力环境意义
被引量:
16
2
作者
林镇坤
王爱军
叶翔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6070
41776099)
+1 种基金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海三科2015007
海三科2017015)~~
文摘
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可揭示沉积动力环境。基于广西南流江河口水下三角洲的粒度分析数据,采用Folk分类法进行分类,应用端元分析对其粒度数据进行分解,探讨了南流江河口水下三角洲的物源和现代沉积动力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划分为9类,其中含砾沉积物5类,不含砾沉积物4类,沉积物类型与河口环境动力特征相吻合。端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有5个不同类型的端元,分别代表着5种类型的沉积物动力环境:端元1反映了风浪和潮流对表层沉积物的动力作用;端元2指示了外海涌浪对表层沉积物的作用过程;端元3代表了南流江冲淡水引起的表层沉积物的输运;端元4代表了大陆架残留沉积物;端元5为干扰端元,可能是由于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利用端元分析探讨复杂环境(如小型山溪性河口)下的沉积动力环境时,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研究区域的物源与环境动力特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参数拟合、粒径趋势分析等研究手段。
关键词
水下三角洲
端元分析
沉积动力
沉积物输运
南流江河口
Keywords
subaqueous delta
end-member analysis
sediment dynamic
sediment transport
Nanliujiang River Estuary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流江河口桐花树生物动力地貌过程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日明
戴志军
黄鹄
龙楚琪
梁喜幸
黎树式
机构
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钦州市环境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2-114,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41930537)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桂科AB21076016)
+1 种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AD19245158)
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60499)。
文摘
桐花树作为红树林种群的先锋植物,其发育扩展和立地潮滩地貌变化的耦合过程是红树林生物动力地貌及生态修复研究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2005−2019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桐花树潮滩逐月沉沙量及其种群样方统计等资料,分析桐花树在南流江河口潮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桐花树种群扩张的耦合机制。结果表明:(1)南流江河口堤外潮滩是桐花树种群的主要立地区,成年、幼年及胚胎桐花树呈带状依次出现在高潮滩、中潮滩及平均海平面附近。以平均海平面为基面,南流江河口高程为0.07 m的潮滩为桐花树一年生幼苗生长极限位置;(2)南流江河口桐花树自西北向东南快速向海扩张的格局与潮滩向海淤积前展维持一致,潮滩滩位升高成为宜林滩地是桐花树向海扩张的基础;(3)桐花树种群的消浪作用减缓水动力强度,促进泥沙在潮滩沉积,由此加速潮滩发育;低潮滩淤涨为中潮滩、高潮滩,为桐花树种群扩张提供立地条件,促进种群发育扩张。
关键词
潮滩发育
种群扩张
桐花树
生物动力地貌
南流江河口
Keywords
tidal flat development
population expansion
Aegiceras corniculatum
bio-morphodynamic process
Nanliu River Estuary
分类号
P737.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流江河口区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
叶又茵
项鹏
王磊
杨燕燕
王雨
林茂
蓝文陆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流江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端元分析及其沉积动力环境意义
林镇坤
王爱军
叶翔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流江河口桐花树生物动力地貌过程研究
王日明
戴志军
黄鹄
龙楚琪
梁喜幸
黎树式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