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沟造地工程对小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效应
1
作者 曹婧 陈怡平 +2 位作者 毋俊华 张晶 陈静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治沟造地工程可缓解黄土高原耕地资源紧张、人地矛盾等问题,对小流域水土流失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该工程对小流域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的综合治理效应尚不明确。选取延安地区典型未治理流域与治沟造地流域、典型新造地和坡耕地、生态... 治沟造地工程可缓解黄土高原耕地资源紧张、人地矛盾等问题,对小流域水土流失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该工程对小流域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的综合治理效应尚不明确。选取延安地区典型未治理流域与治沟造地流域、典型新造地和坡耕地、生态拦截坝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土样氮磷质量分数和水样氮磷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连年耕作新造地耕作层土壤氮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传统坡耕地(P<0.05),且新造地氮下渗率高于坡耕地;生态拦截坝对水体中总氮、总磷、硝氮和氨氮质量浓度总削减率分别达到44.3%、94.8%、91.2%和46.9%;未治理流域产流量是经治沟造地工程治理后流域产流量的29倍;小流域不同时期水体总磷、总氮、氨氮和硝氮质量浓度大小排序均为枯水期>全年期>丰水期,治沟造地工程对流域水体氮磷质量浓度削减率排序为总磷>总氮>氨氮>硝氮;治沟造地对流域总氮拦截量最大,其次为硝氮。总体上,治沟造地工程能够在“源头”和“过程”对氮磷面源污染物进行双重阻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面源污染 造地 小流域 生态拦截坝 南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